导图社区 第一章绪论
精神科护理学第一章思维导图,包括Ⅰ.概述、Ⅱ.精神科护理的发展简史、Ⅲ.精神科护理的工作内容与要求、IV.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胞功能与质要求。
编辑于2022-12-09 09:28:12 云南精神科护理学的思维导图,包括第二章精神障碍的基本知识、第三章精神科护理的基本技能、第四章精神障碍病人危机状态的防范与护理、第五章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等内容。
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包括:1.儿童和少年期发育不成熟,因此他们的某些行为应以发育的观点看问题。2.儿童和少年由于发育的不完全,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3.接受医生诊断治疗时,于表达能力的问题,容易出现遗漏或偏差。4.在治疗上,心理社会环境调整更重要,而药物的治疗往往处于次要地位。
精神科护理学第十三章思维导图,包括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与护理、无抽搐电痉挛治疗与护理.、心理治疗与护理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精神科护理学的思维导图,包括第二章精神障碍的基本知识、第三章精神科护理的基本技能、第四章精神障碍病人危机状态的防范与护理、第五章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等内容。
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包括:1.儿童和少年期发育不成熟,因此他们的某些行为应以发育的观点看问题。2.儿童和少年由于发育的不完全,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3.接受医生诊断治疗时,于表达能力的问题,容易出现遗漏或偏差。4.在治疗上,心理社会环境调整更重要,而药物的治疗往往处于次要地位。
精神科护理学第十三章思维导图,包括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与护理、无抽搐电痉挛治疗与护理.、心理治疗与护理等内容。
第一章绪论
I. 概述
一、精神
精神(psychology)又称心理,是人脑的功能,即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精神是通过精神活动表现出来的,是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的总称。
二、精神健康
精神健康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又称心理健康,是指个体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维持。
三、精神障碍
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是以精神活动失调或紊乱为主要表现,出现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的异常,常伴有生理功能的改变。
四、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psychosis)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既包括了常见的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性情感障碍,也包括了焦虑症、抑郁症等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和意识障碍。
五、精神科护理学
精神科护理学(psychiatric nursing)是研究对精神障碍病人实施护理以及研究和帮助健康人保持精神健康和预防精神疾病的一门科学。它是建立在护理学基础上的一门专科护理学,即以护理学理论为基础,从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研究和帮助精神障碍病人,促进全人类的身心健康。精神科护理学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对健康需求的新定义快速发展而建立起来的一门交叉性边缘学科,它不仅与精神病学和护理学有关,还广泛与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医学以及相关的伦理、宗教和法学等内容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II. 精神科护理的发展简史
一、精神医学的发展简史
1、国外精神医学的起源
古希腊人认为有不依赖躯体的灵魂存在,灵魂可以生病,也可以受治。医学之萌芽始于公元前四世纪,大约在公元前5~4世纪,已有了朴素唯物主义的萌芽。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是科学医学的奠基人,也被尊崇为精神病学之父。
2.中世纪宗教神学对精神医学的影响
公元3世纪后,古罗马文化逐渐衰落。中世纪,西欧医学沦为宗教和神学的附庸,出现了严重的退步。精神病被看作是魔鬼附体。如同麻风病玷污和损害了人类肉身的皮肤。精神病人被送进寺院,用祷告、符咒、驱鬼等方法进行“治疗”。此期出现了许多研究魔鬼与精神症状关系的“专著”。中世纪末叶,精神病人的境遇更为凄惨,比如他们的躯体被烙铁烧炙,舌头被长针穿刺,理由是必须要用苦刑来驱除躲藏在他们躯体内部的魔鬼。美其名曰:惩罚其肉体,拯救其灵魂。
3、18世纪工业革命对精神医学的影响
随着18世纪西方工业革命的兴起,科学有了很大的进步,医学也逐渐摆脱了宗教和神学的束缚。精神病人不再与魔鬼有关,精神病被看成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法国大革命后,皮内尔(P.Pinel,1745-1826)是第一个被任命当“疯人院”院长的医生。他去掉了精神病人身上的铁链和枷锁,把他们从终身囚禁的监狱生活中解放出来,把“疯人院”变成了医院。
4、现代精神医学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在精神病学的发展史上也是一个重要的时期。19世纪中期,德国精神病学者克雷丕林(1856—1926)确定了早发性痴呆、躁狂抑郁症与脑器质性痴呆的区别,从临床和病理解剖的角度对精神障碍进行分类,成为现代精神病学的奠基人。20世纪50年代以后,精神药物广泛应用于精神病学领域,精神药理学和其他脑科学随之发展起来,促进了当代精神病学的飞跃。
5、我国精神医学的起源与发展
甲骨文中,有心疾、首疾等疾病的记载,可能当时对精神病就有所认识。先秦两汉时期是中医精神疾病学的萌芽阶段,此时期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诸多医学著作,对于精神疾患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为中医精神疾病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金元时期,各家对精神病均有论述,李东垣将精神病人的言语障碍分为狂言、澹言、郑声三类,辩证较详。
二、精神护理的发展简史
1、19世纪中叶近代护理学诞生,护理专业的创始人南丁格尔于1860年在英国伦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护理学校。1873年,美国的琳达·理查兹(Linda Richards)女士,致力于研究精神科护士的角色和对精神病病人的服务项目,提出改善精神科护理的计划,首次提出评估病人时应注重身体和精神(心理)两方面内容,主张对精神病病人的照顾质量应与一般躯体疾病病人的照顾质量相同,从而奠定了精神科护理的基础模式,因此她被称为美国精神科护理的先驱者。
2、1882年在美国的马萨诸塞州的马克林医院,创立了第一所精神科护士学校,学制两年。20世纪30年代随着多种精神医学躯体治疗方法的出现,如胰岛素休克治疗(1935年)、精神外科治疗(1936年)、电抽搐治疗(1937年)等,精神科护理在治疗中成为更有意义的角色,需要更有经验的精神科护理人员照顾精神障碍。1952年,佩普勒(Hildegard Peplan,1909—1999年)在前人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形成了精神科护理人际关系理论。
3、1953年,英国医生仲斯(MaxwellJones)撰写了《治疗性社区》一书,书中鼓励病人充分利用社会环境,积极参与自我照顾。1964年,美国通过了《社区心理卫生中心法案》。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精神药物的出现,人们开始研究药物、神经介质和脑中相关受体之间的关系,用科学、客观的方法诊断和治疗精神疾病,用生物学的相关理论来解释精神病现象。我国精神科护理的起步较晚,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随着国家对精神卫生事业高度关注,我国的精神科护理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90年中华护理学会成立了全国精神科护理专业委员会。
III. 精神科护理的工作内容与要求
一、精神科护理的工作范围与内容
1.研究和实施对精神障碍病人科学管理的方法和制度,确保医疗任务的完成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为病人提供舒适、温馨、安全的治疗环境。
2.研究和实施与精神障碍病人的接触、交流的技巧;观察和了解病情的技能;探索病人的心理状态,做出正确的护理评估,制订合适的护理计划,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4.研究和参加社区精神卫生预防保健的护理工作,积极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宣教工作,对病人及其亲属、社区群众等开展宣传、教育及精神障碍的预防工作,包括普查、培训、随访及家庭护理等。
5.研究和实施精神科护理过程中相关伦理和法律问题,尊重精神障碍病人的人格和尊严,维护病人的利益和权利,保障病人的正常生活待遇和权利。
6.研究如何提高护理人员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其专业学术和科研能力。
IV. 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角色功能与素质要求
一、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角色功能
1、护理者
精神科护士首先要满足病人的基本需要,保持他们内外环境的稳定。包括照顾病人的日常生活、执行常规的护理操作、为病人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等。
2、治疗者
精神科护士的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积极地参与对精神疾病病人的各种治疗,如给药,电痉挛治疗,心理治疗,行为矫正治疗,康复及家庭治疗等,在治疗过程中,护士始终是观察者、执行者和参与者。
3、咨询者
无论是在诊所、医院还是在社区和家庭,护士与病人接触最多,是病人的主要倾诉对象,因此护士永远是病人最值得信赖的人。精神科护士从单纯的治疗、护理逐步向维护人的心理健康发展。
4、管理者
精神科管理与其他病房管理相同,主要是指对精神科病房环境和设施的管理、对病人的组织管理和病房管理制度的制订等。
5、教育者
精神科护士经常扮演着教育者的角色,向病人、家属及社区不同群体宣传有关精神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相关知识。宣教的形式可以以个体、小组或团体为单位,或通过宣传媒体,比如网络直播、电视、宣传单、宣传片等。
6、父母替代者
病人在患病期间多表现敏感、软弱,对医护人员有一定的依赖性,护士应该像父母那样帮助他们恢复健康。
7、协调者
护士与病人接触最多,在对病人治疗期间各个方面都需要护士来协调。另一方面,对影响病人及社区居民身心健康的因素和问题,护士有权向当地有关责任部门反映,以维护病人的权利和利益。
二、精神科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1、奉献精神
精神科病人在病态情况下,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不但会拒绝服药,还可能出现伤人伤己的行为。作为精神科专业的护理人员更要有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精神,尊重病人、关心病人,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
2、维护病人权利
无论何种情况,护士均应须维护病人的利益和权利,以谨慎的、理智的态度尊重、理解、接纳、关爱病人。
3、渊博的知识
精神科护理人员除了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内外科护理学、基础护理学知识和技术、精神科护理学的知识和技术,还应具备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及广泛的兴趣,以便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4、健康人格
在与病人的人际互动关系中,精神科护理人员的人格与行为对病人起着很大的影响。护理人员须注意培养自己健全成熟的人格。
5、耐力与毅力
由于精神障碍的特点,病人的进步有可能不明显或经常反复。护士须对病人有耐心和毅力,将所有可以帮助、支持、鼓励病人迈向健康的专业知识和技巧等都应用到治疗情境中,以促进病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