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六章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
精神科护理学第六章思维导图,包括阿片样物质所致精神障碍、酒精依赖所致精神障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致幻剂所致精神障碍、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编辑于2022-12-09 09:33:16 云南精神科护理学的思维导图,包括第二章精神障碍的基本知识、第三章精神科护理的基本技能、第四章精神障碍病人危机状态的防范与护理、第五章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等内容。
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包括:1.儿童和少年期发育不成熟,因此他们的某些行为应以发育的观点看问题。2.儿童和少年由于发育的不完全,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3.接受医生诊断治疗时,于表达能力的问题,容易出现遗漏或偏差。4.在治疗上,心理社会环境调整更重要,而药物的治疗往往处于次要地位。
精神科护理学第十三章思维导图,包括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与护理、无抽搐电痉挛治疗与护理.、心理治疗与护理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精神科护理学的思维导图,包括第二章精神障碍的基本知识、第三章精神科护理的基本技能、第四章精神障碍病人危机状态的防范与护理、第五章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等内容。
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包括:1.儿童和少年期发育不成熟,因此他们的某些行为应以发育的观点看问题。2.儿童和少年由于发育的不完全,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3.接受医生诊断治疗时,于表达能力的问题,容易出现遗漏或偏差。4.在治疗上,心理社会环境调整更重要,而药物的治疗往往处于次要地位。
精神科护理学第十三章思维导图,包括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与护理、无抽搐电痉挛治疗与护理.、心理治疗与护理等内容。
第六章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
I. 概述
【基本概念】
(一)精神活性物质
精神活性物质又称物质、成瘾物质、药物,指能够影响人类情绪、行为、改变意识状态,并有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人们使用这些物质的目的在于取得和保持某些特殊的心理、生理状态。
(二)滥用
滥用又称有害使用,是指偏离医疗所需反复使用导致了明显的不良后果,如不能完成工作、学业以及躯体健康的损害等。
(三)耐受性
耐受性是一种状态,指药物使用者必须增加使用剂量方能获得所需的效果,或使用原来的剂量则达不到所追求的效果。
(四)依赖
传统上将依赖分为躯体依赖和精神依赖。
(五)戒断状态
戒断状态是指停止使用药物和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的心理生理症状群,其机制是由于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引起的适应性反跳。
【精神活性物质的分类】
主要根据精神活性物质的药理特性,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 2.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 3.大麻 4.致幻剂 5.阿片类 6.烟草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社会因素
(二)心理因素
(三)生物学因素
II. 阿片样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概述】
阿片类物质是指任何天然的或合成的、对机体产生类似吗啡效应的一类药物。阿片是从罂粟果里提取的粗制脂状渗出物,粗制的阿片含有包括吗啡和可待因在内多种成分。阿片中的吗啡具有镇痛作用。
【临床表现】
(一)阿片样物质依赖
1.精神症状 2.躯体症状 3.神经系统表现
(二)戒断反应
(三)阿片样物质急性中毒
(四)并发症
【治疗】
(一)脱毒治疗
(二)防止复吸和社会心理干预
(三)吸毒预防
III. 酒精依赖所致精神障碍
【概述】
近2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酒的生产量和人均饮酒量均有明显的增加由饮酒造成的各种危害、酒依赖住院率也明显增加。有资料表明,西方发达国家人均年饮酒量为10L纯酒精。在美国,酒依赖的终生患病率为14%,男性是女性的三倍,在综合性医院的住院病人中,25%~50%是酒依赖者。我国酒消耗量及与之相关的疾病近几年有明显的增加,应引起充分的重视。
【临床表现】
(一)急性酒中毒
1.单纯醉酒 2.病理性醉酒 3.复杂性醉酒
(二)戒断反应
1.单纯戒断反应长期大量饮酒后突然停酒或减少饮酒量,在数小时后出现手、舌或眼睑震颤,并有恶心或呕吐、失眠、头痛、焦虑、情绪不稳和自主神经功能亢进,如心率加快、出汗、血压升高等、少数病人可有短暂幻觉或错觉。 2.震颤、澹妄长期大量饮酒后突然停酒,大约在48h后出现,表现为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不认识亲人,大量异常知觉,如常见形象扭曲而恐怖的毒蛇猛兽,妖魔鬼怪,病人极度不安宁、情绪激越、大喊大叫。另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全身肌肉粗大震颤,伴发热、大汗淋漓、心跳加快,部分病人因高热、衰竭、感染、外伤而死亡。
(三)慢性酒精中毒
1.柯萨可夫综合征 2.酒精中毒性痴呆
(四)其他精神障碍
1.酒精性幻觉症 2.酒精性妄想症
【治疗】
(一)苯二氨草类
(二)支持疗法
(三)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四)淡化对酒的渴求
(五)心理治疗
IV.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致幻剂所致精神障碍
【概述】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致幻剂等,俗称新型毒品,其制剂品种多样,包括苯丙胺、可卡因、咖啡因、麦斯科林、氯胺酮等物质。有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和(或)致幻剂还含有海洛因,成瘾性更强。
【临床表现】
(一)急性中毒
(二)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
(三)氯胺酮所致精神障碍
【治疗】
(一)急性中毒的治疗
(二)精神障碍的治疗
(三)心理治疗
V. 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
一、烟草
据估计,目前全国有3亿人吸烟,直接或间接接受烟草危害者达7亿人。香烟的燃烟中所含的化学物质多达4000多种,其中在气相中含有近20种有害物质,其中还有很多致癌物质。与吸烟相关的疾病主要为呼吸道、消化道、心血管和各种癌症。
1.药物治疗
2.认知疗法
二、镇静催眠和抗焦虑药所致精神障碍
此类药物包括范围很广,都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目前临床上主要有两大类:巴比妥类和苯二氨草类。
VI.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
【护理评估】
(一)主观资料
1.对精神活性物质依赖者,评估病人滥用的开始剂量及目前剂量、使用方法、持续时间、物质来源等。 2.评估病人有无流眼泪、流涕、焦虑、烦躁、自伤、易激惹、烦躁等戒断综合征等表现。 3.收集滥用或依赖者资料时,评估有无急性中毒症状,有无躯体依赖,依赖的程度和心理渴求程度。 4.评估病人有无被害妄想、嫉妒妄想、兴奋躁动等。 5.对酒精依赖者,评估其饮酒的种类、饮酒量、每日饮酒的次数。是否规律性饮酒或无节制饮酒,有无晨饮及周期性饮酒。 6.评估是否有兴奋躁动、情绪抑郁、冲动、伤人、毁物、幻觉、妄想、定向力障碍及意识障碍等。 7.有无急性中毒症状及戒断综合征的表现。
(二)客观资料
1.评估病人的一般状况,如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 2.体格检查,如生命体征、身体状况、既往患过何种疾病、有无外伤史等。 3.评估病人的精神状态,如意识状态、回答问题是否切题、接触是否合作、思维是否正常、情绪是否平稳、有无消极言语行为等。
(三)相关因素
1.对阿片依赖者,评估使用阿片类物质的相关原因 2.对新型毒品依赖者,评估其滥用毒品的相关因素 3.对酒精依赖者,了解病人有无负性生活事件及相关原因
【护理诊断】
1.焦虑/抑郁 与个体应对无效、戒断症状、觅酒、觅药行为有关。 2.意识障碍与药物使用过量、戒断反应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食欲下降、消化系统功能有关。 4.有对自己或他人实施暴力的危险 与意识障碍、幻觉、错觉、妄想及觅药行为有关。 5.睡眠型态紊乱:入睡困难、睡眠规律颠倒等与药物的作用、异常的行为模式及戒断反应有关。 6.沐浴/穿着/进食/如厕自理缺陷 与生活能力受损、认知能力的丧失、意识障碍等有关。 7.家庭应对无效 与病人嗜酒或吸毒后与家庭成员关系紧张有关。
一、护理目标
1.病人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未出现觅酒和觅药行为。 2.急性中毒的病人保持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并发症。 3.病人能进食,摄取能量,躯体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4.病人能够认识到幻觉、妄想,自觉控制,未出现暴力行为。 5.病人能够配合治疗,消除戒断症状,改善情绪和睡眠。 6.病人能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自我料理。 7.病人能改善与家人的关系,得到家人的谅解和支持。
二、护理措施
1.安全护理 2.生活护理 3.精神症状护理 4.药物治疗的护理 5.心理护理 6.康复期护理 7.工娱治疗
三、护理评价
1.病人能否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2.急性中毒的病人生命体征是否平稳正常,有无并发症。 3.病人经过护理后能否正常进食,摄取能量,躯体营养状况有无得到改善。 4.病人的精神症状和戒断症状是否得到控制。 5.病人是否配合治疗,有无戒断症状,情绪和睡眠是否得到改善。 6.病人是否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自我照顾。 7.病人与家人的关系是否得到改善,是否得到家人的谅解和支持。
第六章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
I. 概述
【基本概念】
(一)精神活性物质
精神活性物质又称物质、成瘾物质、药物,指能够影响人类情绪、行为、改变意识状态,并有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人们使用这些物质的目的在于取得和保持某些特殊的心理、生理状态。
(二)滥用
滥用又称有害使用,是指偏离医疗所需反复使用导致了明显的不良后果,如不能完成工作、学业以及躯体健康的损害等。
(三)耐受性
耐受性是一种状态,指药物使用者必须增加使用剂量方能获得所需的效果,或使用原来的剂量则达不到所追求的效果。
(四)依赖
传统上将依赖分为躯体依赖和精神依赖。
(五)戒断状态
戒断状态是指停止使用药物和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的心理生理症状群,其机制是由于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引起的适应性反跳。
【精神活性物质的分类】
主要根据精神活性物质的药理特性,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 2.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 3.大麻 4.致幻剂 5.阿片类 6.烟草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社会因素
(二)心理因素
(三)生物学因素
II. 阿片样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概述】
阿片类物质是指任何天然的或合成的、对机体产生类似吗啡效应的一类药物。阿片是从罂粟果里提取的粗制脂状渗出物,粗制的阿片含有包括吗啡和可待因在内多种成分。阿片中的吗啡具有镇痛作用。
【临床表现】
(一)阿片样物质依赖
1.精神症状 2.躯体症状 3.神经系统表现
(二)戒断反应
(三)阿片样物质急性中毒
(四)并发症
【治疗】
(一)脱毒治疗
(二)防止复吸和社会心理干预
(三)吸毒预防
III. 酒精依赖所致精神障碍
【概述】
近2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酒的生产量和人均饮酒量均有明显的增加由饮酒造成的各种危害、酒依赖住院率也明显增加。有资料表明,西方发达国家人均年饮酒量为10L纯酒精。在美国,酒依赖的终生患病率为14%,男性是女性的三倍,在综合性医院的住院病人中,25%~50%是酒依赖者。我国酒消耗量及与之相关的疾病近几年有明显的增加,应引起充分的重视。
【临床表现】
(一)急性酒中毒
1.单纯醉酒 2.病理性醉酒 3.复杂性醉酒
(二)戒断反应
1.单纯戒断反应长期大量饮酒后突然停酒或减少饮酒量,在数小时后出现手、舌或眼睑震颤,并有恶心或呕吐、失眠、头痛、焦虑、情绪不稳和自主神经功能亢进,如心率加快、出汗、血压升高等、少数病人可有短暂幻觉或错觉。 2.震颤、澹妄长期大量饮酒后突然停酒,大约在48h后出现,表现为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不认识亲人,大量异常知觉,如常见形象扭曲而恐怖的毒蛇猛兽,妖魔鬼怪,病人极度不安宁、情绪激越、大喊大叫。另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全身肌肉粗大震颤,伴发热、大汗淋漓、心跳加快,部分病人因高热、衰竭、感染、外伤而死亡。
(三)慢性酒精中毒
1.柯萨可夫综合征 2.酒精中毒性痴呆
(四)其他精神障碍
1.酒精性幻觉症 2.酒精性妄想症
【治疗】
(一)苯二氨草类
(二)支持疗法
(三)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四)淡化对酒的渴求
(五)心理治疗
IV.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致幻剂所致精神障碍
【概述】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致幻剂等,俗称新型毒品,其制剂品种多样,包括苯丙胺、可卡因、咖啡因、麦斯科林、氯胺酮等物质。有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和(或)致幻剂还含有海洛因,成瘾性更强。
【临床表现】
(一)急性中毒
(二)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
(三)氯胺酮所致精神障碍
【治疗】
(一)急性中毒的治疗
(二)精神障碍的治疗
(三)心理治疗
V. 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
一、烟草
据估计,目前全国有3亿人吸烟,直接或间接接受烟草危害者达7亿人。香烟的燃烟中所含的化学物质多达4000多种,其中在气相中含有近20种有害物质,其中还有很多致癌物质。与吸烟相关的疾病主要为呼吸道、消化道、心血管和各种癌症。
1.药物治疗
2.认知疗法
二、镇静催眠和抗焦虑药所致精神障碍
此类药物包括范围很广,都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目前临床上主要有两大类:巴比妥类和苯二氨草类。
VI.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
【护理评估】
(一)主观资料
1.对精神活性物质依赖者,评估病人滥用的开始剂量及目前剂量、使用方法、持续时间、物质来源等。 2.评估病人有无流眼泪、流涕、焦虑、烦躁、自伤、易激惹、烦躁等戒断综合征等表现。 3.收集滥用或依赖者资料时,评估有无急性中毒症状,有无躯体依赖,依赖的程度和心理渴求程度。 4.评估病人有无被害妄想、嫉妒妄想、兴奋躁动等。 5.对酒精依赖者,评估其饮酒的种类、饮酒量、每日饮酒的次数。是否规律性饮酒或无节制饮酒,有无晨饮及周期性饮酒。 6.评估是否有兴奋躁动、情绪抑郁、冲动、伤人、毁物、幻觉、妄想、定向力障碍及意识障碍等。 7.有无急性中毒症状及戒断综合征的表现。
(二)客观资料
1.评估病人的一般状况,如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 2.体格检查,如生命体征、身体状况、既往患过何种疾病、有无外伤史等。 3.评估病人的精神状态,如意识状态、回答问题是否切题、接触是否合作、思维是否正常、情绪是否平稳、有无消极言语行为等。
(三)相关因素
1.对阿片依赖者,评估使用阿片类物质的相关原因 2.对新型毒品依赖者,评估其滥用毒品的相关因素 3.对酒精依赖者,了解病人有无负性生活事件及相关原因
【护理诊断】
1.焦虑/抑郁 与个体应对无效、戒断症状、觅酒、觅药行为有关。 2.意识障碍与药物使用过量、戒断反应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食欲下降、消化系统功能有关。 4.有对自己或他人实施暴力的危险 与意识障碍、幻觉、错觉、妄想及觅药行为有关。 5.睡眠型态紊乱:入睡困难、睡眠规律颠倒等与药物的作用、异常的行为模式及戒断反应有关。 6.沐浴/穿着/进食/如厕自理缺陷 与生活能力受损、认知能力的丧失、意识障碍等有关。 7.家庭应对无效 与病人嗜酒或吸毒后与家庭成员关系紧张有关。
一、护理目标
1.病人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未出现觅酒和觅药行为。 2.急性中毒的病人保持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并发症。 3.病人能进食,摄取能量,躯体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4.病人能够认识到幻觉、妄想,自觉控制,未出现暴力行为。 5.病人能够配合治疗,消除戒断症状,改善情绪和睡眠。 6.病人能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自我料理。 7.病人能改善与家人的关系,得到家人的谅解和支持。
二、护理措施
1.安全护理 2.生活护理 3.精神症状护理 4.药物治疗的护理 5.心理护理 6.康复期护理 7.工娱治疗
三、护理评价
1.病人能否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2.急性中毒的病人生命体征是否平稳正常,有无并发症。 3.病人经过护理后能否正常进食,摄取能量,躯体营养状况有无得到改善。 4.病人的精神症状和戒断症状是否得到控制。 5.病人是否配合治疗,有无戒断症状,情绪和睡眠是否得到改善。 6.病人是否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自我照顾。 7.病人与家人的关系是否得到改善,是否得到家人的谅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