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十二章 人格障碍病人的护理
人格与人格障碍人格,又称个性,是一个人固定的行为模式及在日常活动中处事待人的习惯方式。人格障碍是指个体的行为和对生活的体验长期、持续、组明显地与他所生活的社会文化形式不一致。
编辑于2022-12-09 09:34:54 云南精神科护理学的思维导图,包括第二章精神障碍的基本知识、第三章精神科护理的基本技能、第四章精神障碍病人危机状态的防范与护理、第五章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等内容。
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包括:1.儿童和少年期发育不成熟,因此他们的某些行为应以发育的观点看问题。2.儿童和少年由于发育的不完全,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3.接受医生诊断治疗时,于表达能力的问题,容易出现遗漏或偏差。4.在治疗上,心理社会环境调整更重要,而药物的治疗往往处于次要地位。
精神科护理学第十三章思维导图,包括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与护理、无抽搐电痉挛治疗与护理.、心理治疗与护理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精神科护理学的思维导图,包括第二章精神障碍的基本知识、第三章精神科护理的基本技能、第四章精神障碍病人危机状态的防范与护理、第五章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等内容。
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包括:1.儿童和少年期发育不成熟,因此他们的某些行为应以发育的观点看问题。2.儿童和少年由于发育的不完全,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3.接受医生诊断治疗时,于表达能力的问题,容易出现遗漏或偏差。4.在治疗上,心理社会环境调整更重要,而药物的治疗往往处于次要地位。
精神科护理学第十三章思维导图,包括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与护理、无抽搐电痉挛治疗与护理.、心理治疗与护理等内容。
第十二章 人格障碍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人格与人格障碍.人格,又称个性,是一个人固定的行为模式及在日常活动中处事待人的习惯方式。人格障碍是指个体的行为和对生活的体验长期、持续、并且明显地与他所生活的社会文化形式不一致。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缺乏应有的爱教育方式不当营养、器质性因素家庭和社会环境因素
三、分型与临床表现
1.偏执型人格障碍
临床特点: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1)心胸十分狭窄,好嫉恨;(2)过于自负,将错推给他人,自己才是正确的;(3)极强的不安全感,猜疑别人给他带来伤害,因此过于警惕和防卫;(4)脱离实际的好争辩,固执追求个人不合理的“权利”和利益;(5)好告状或诉讼,不断纠缠某些部门或个人;(6)怀疑自己亲近的人(特别是配偶)不忠诚。起病特点:始于成年早期,男性多于女性。
2.分裂样人格障碍
临床特点:以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漠及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1)某些奇怪的信念或与文化背景不相称的行为,如服饰奇特,不修边幅等;(2)认知上存在不寻常的体验;(3)情感淡漠,对自己的亲人也不例外;(4)性格内向,被动退缩,多单独活动。起病特点:男性略多于女性。
3.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临床特点: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1)缺乏责任感和社会良知,无视社会规范、规则与义务;(2)缺乏正常的人间友情和骨肉亲情;(3)对挫折的耐受性极低;(4)缺乏罪恶感与内疚之心。起病特点:始于15岁之前,在18岁之前不能进行诊断,男性多于女性。
4.冲动型人格障碍
临床特点:以情绪易激惹、情感爆发和明显的行为冲动为特点。(1)情绪反复无常,不可预测和不考虑行为后果,有时虽可意识到自己行为错误,但是行为爆发难以控制,可有自伤;(2)情绪反应多指向外部,易与他人争吵或冲突,常发生暴力行为,尤其受到批评或指责时;(3)生活无目的,随意性强,做事坚持性差;(4)人际关系不稳定,与他人好时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翻脸时又可置其于死地。起病特点: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5.表演型(療症型)人格障碍
临床特点:过分的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吸引他人注意为特点。(1)平素的行为夸张,具有很强的表演色彩,越能引起他人的注意越兴奋,装腔作势,哗众取宠,但情感体验肤浅,很容易受他人的影响;(2)自我为中心,渴望得到表扬和同情,比较任性,爱撒娇,经不起批评,心胸狭窄;(3)寻求刺激,情感反应强烈且易波动,缺乏理性思维;(4)富于幻想,往往凭借猜测或预感做出判断,有时用幻想或想象补充现实,言语常不太可靠,常有自欺欺人之谈。起病特点: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6.强迫型人格障碍
临床特点: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和完美主义以及内心的不安全感为特征。男性多于女性。(1)做任何事都要求完美无缺、按部就班,有时不惜影响工作效率;(2)不但自己这样做,也要求别人严格地按照他们的方式做,但又常常对别人做事不放心;(3)办事常常犹豫不决、拖泥带水,对事物的细节纠缠不放,甚至于许多生活细节也要程序化,不遵照一定的规矩就感到不安或要重做;(4)无业余爱好,拘谨吝啬,缺少友谊往来。起病特点:男性是女性两倍。
7.焦虑型人格障碍
临床特点:一贯感到紧张、缺乏安全感、自卑和社会性退缩或回避行为为特征。惧怕不被别人接纳,对拒绝和评价过分敏感,夸大日常生活的某些潜在危险,因而有回避某些活动的倾向。起病特点:女性大于男性,约3:2。
8.依赖型人格障碍
以过分依赖、害怕被抛弃和决定能力低下为特征。(1)极端的缺乏自信,害怕自己做出决定,要求他人(父母或配偶)为自己生活的重要方面担任责任,以此来应付环境的要求;(2)将自己的需要付诸于所依赖的人,过分服从他人意志,即便自己合理的需求如果与被依赖人的意志相悖的话也不敢提出来;(3)常感到自己无助或无能,独处时十分难受,害怕被人遗忘或置之不理,不断要求别人做出不离开自己的保证;(4)当与他人关系结束时有被遗弃或被毁灭的体验。起病特点:女性大于男性。
四、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
2.严重标准
3.病程标准
4.排除标准
五、治疗要点
1.心理治疗训练病人适应环境的能力,选择适当职业的建议与行为方式的指导,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并对其出现的积极变化予以鼓励和强化。 2.药物治疗主要采用对症治疗,如病人出现精神病性症状时,可服用氯丙嗪、氟派绽醇等抗精神病药。 3.行为矫正反社会人格障碍病人,可送进少年工读学校与成人教养机构,参加劳动并限制自由,个人、家庭、社会均可受益。
第二节 常见人格障碍病人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健康史2.生理功能方面3.心理功能方面4.社会功能方面
二、护理诊断
1.有个人尊严受损的危险与敏感多疑有关。2.有对他人/自己施行暴力行为的危险与不能控制冲动、充满敌意和情感不成熟有关。3.焦虑与内心空虚、自尊低下和过度紧张有关。4.自我认同紊乱与缺乏自信有关。5.社会交往障碍与不能正确地自我评价和缺乏人际沟通技巧有关。6.思维过程改变与固执、缺乏道德准则、性情不稳及不适应社会心理有关。7.应对无效与急切满足眼前的欲望或心愿、自私及操纵行为有关。
三、护理目标
[{"word":"1.病人能学会控制情绪的方法,控制暴力行为。不发生冲动伤人、毁物的行为。\n2.病人能用语言表达愤怒和受挫感,采用社会能接受的方式发泄不满,而不用进攻行为。控制冲动的意识有所增强。\n3.病人能说出自己的正向观点和感受。\n4.病人能逐渐接受护理人员及其他人对自己的接近和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帮助,最终能与他人建立满意的人际关系。\n5.病人能以社会可接受的态度与他人沟通。\n6.病人能现实地评价自我,说出影响社交活动的感觉。能与其他合适的人一起从事一些日常活动,增强与他人相互作用,提高沟通技巧,并与他人相处共事。\n7.病人的自信心逐渐增强,开始需在外界的协助下做些简单的工作,逐渐能独立生活和工作。\n"}]
四、护理措施
1.安全和生活护理2.症状护理3.心理护理4.健康教育
五、护理评价
1.病人能否控制暴力行为。2.病人能否用语言表达愤怒和受挫感。3.病人能否说出自己的正向观点和感受。4.病人能否逐渐接受护理人员及其他人对自己的接近和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帮助。5.病人能否以社会可接受的态度与他人沟通。6.病人能否现实地评价自我,说出影响社交活动的感觉。7.病人能否独立生活和工作。
第十二章 人格障碍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人格与人格障碍.人格,又称个性,是一个人固定的行为模式及在日常活动中处事待人的习惯方式。人格障碍是指个体的行为和对生活的体验长期、持续、并且明显地与他所生活的社会文化形式不一致。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缺乏应有的爱教育方式不当营养、器质性因素家庭和社会环境因素
三、分型与临床表现
1.偏执型人格障碍
临床特点: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1)心胸十分狭窄,好嫉恨;(2)过于自负,将错推给他人,自己才是正确的;(3)极强的不安全感,猜疑别人给他带来伤害,因此过于警惕和防卫;(4)脱离实际的好争辩,固执追求个人不合理的“权利”和利益;(5)好告状或诉讼,不断纠缠某些部门或个人;(6)怀疑自己亲近的人(特别是配偶)不忠诚。起病特点:始于成年早期,男性多于女性。
2.分裂样人格障碍
临床特点:以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漠及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1)某些奇怪的信念或与文化背景不相称的行为,如服饰奇特,不修边幅等;(2)认知上存在不寻常的体验;(3)情感淡漠,对自己的亲人也不例外;(4)性格内向,被动退缩,多单独活动。起病特点:男性略多于女性。
3.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临床特点: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1)缺乏责任感和社会良知,无视社会规范、规则与义务;(2)缺乏正常的人间友情和骨肉亲情;(3)对挫折的耐受性极低;(4)缺乏罪恶感与内疚之心。起病特点:始于15岁之前,在18岁之前不能进行诊断,男性多于女性。
4.冲动型人格障碍
临床特点:以情绪易激惹、情感爆发和明显的行为冲动为特点。(1)情绪反复无常,不可预测和不考虑行为后果,有时虽可意识到自己行为错误,但是行为爆发难以控制,可有自伤;(2)情绪反应多指向外部,易与他人争吵或冲突,常发生暴力行为,尤其受到批评或指责时;(3)生活无目的,随意性强,做事坚持性差;(4)人际关系不稳定,与他人好时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翻脸时又可置其于死地。起病特点: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5.表演型(療症型)人格障碍
临床特点:过分的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吸引他人注意为特点。(1)平素的行为夸张,具有很强的表演色彩,越能引起他人的注意越兴奋,装腔作势,哗众取宠,但情感体验肤浅,很容易受他人的影响;(2)自我为中心,渴望得到表扬和同情,比较任性,爱撒娇,经不起批评,心胸狭窄;(3)寻求刺激,情感反应强烈且易波动,缺乏理性思维;(4)富于幻想,往往凭借猜测或预感做出判断,有时用幻想或想象补充现实,言语常不太可靠,常有自欺欺人之谈。起病特点: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6.强迫型人格障碍
临床特点: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和完美主义以及内心的不安全感为特征。男性多于女性。(1)做任何事都要求完美无缺、按部就班,有时不惜影响工作效率;(2)不但自己这样做,也要求别人严格地按照他们的方式做,但又常常对别人做事不放心;(3)办事常常犹豫不决、拖泥带水,对事物的细节纠缠不放,甚至于许多生活细节也要程序化,不遵照一定的规矩就感到不安或要重做;(4)无业余爱好,拘谨吝啬,缺少友谊往来。起病特点:男性是女性两倍。
7.焦虑型人格障碍
临床特点:一贯感到紧张、缺乏安全感、自卑和社会性退缩或回避行为为特征。惧怕不被别人接纳,对拒绝和评价过分敏感,夸大日常生活的某些潜在危险,因而有回避某些活动的倾向。起病特点:女性大于男性,约3:2。
8.依赖型人格障碍
以过分依赖、害怕被抛弃和决定能力低下为特征。(1)极端的缺乏自信,害怕自己做出决定,要求他人(父母或配偶)为自己生活的重要方面担任责任,以此来应付环境的要求;(2)将自己的需要付诸于所依赖的人,过分服从他人意志,即便自己合理的需求如果与被依赖人的意志相悖的话也不敢提出来;(3)常感到自己无助或无能,独处时十分难受,害怕被人遗忘或置之不理,不断要求别人做出不离开自己的保证;(4)当与他人关系结束时有被遗弃或被毁灭的体验。起病特点:女性大于男性。
四、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
2.严重标准
3.病程标准
4.排除标准
五、治疗要点
1.心理治疗训练病人适应环境的能力,选择适当职业的建议与行为方式的指导,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并对其出现的积极变化予以鼓励和强化。 2.药物治疗主要采用对症治疗,如病人出现精神病性症状时,可服用氯丙嗪、氟派绽醇等抗精神病药。 3.行为矫正反社会人格障碍病人,可送进少年工读学校与成人教养机构,参加劳动并限制自由,个人、家庭、社会均可受益。
第二节 常见人格障碍病人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健康史2.生理功能方面3.心理功能方面4.社会功能方面
二、护理诊断
1.有个人尊严受损的危险与敏感多疑有关。2.有对他人/自己施行暴力行为的危险与不能控制冲动、充满敌意和情感不成熟有关。3.焦虑与内心空虚、自尊低下和过度紧张有关。4.自我认同紊乱与缺乏自信有关。5.社会交往障碍与不能正确地自我评价和缺乏人际沟通技巧有关。6.思维过程改变与固执、缺乏道德准则、性情不稳及不适应社会心理有关。7.应对无效与急切满足眼前的欲望或心愿、自私及操纵行为有关。
三、护理目标
[{"word":"1.病人能学会控制情绪的方法,控制暴力行为。不发生冲动伤人、毁物的行为。\n2.病人能用语言表达愤怒和受挫感,采用社会能接受的方式发泄不满,而不用进攻行为。控制冲动的意识有所增强。\n3.病人能说出自己的正向观点和感受。\n4.病人能逐渐接受护理人员及其他人对自己的接近和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帮助,最终能与他人建立满意的人际关系。\n5.病人能以社会可接受的态度与他人沟通。\n6.病人能现实地评价自我,说出影响社交活动的感觉。能与其他合适的人一起从事一些日常活动,增强与他人相互作用,提高沟通技巧,并与他人相处共事。\n7.病人的自信心逐渐增强,开始需在外界的协助下做些简单的工作,逐渐能独立生活和工作。\n"}]
四、护理措施
1.安全和生活护理2.症状护理3.心理护理4.健康教育
五、护理评价
1.病人能否控制暴力行为。2.病人能否用语言表达愤怒和受挫感。3.病人能否说出自己的正向观点和感受。4.病人能否逐渐接受护理人员及其他人对自己的接近和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帮助。5.病人能否以社会可接受的态度与他人沟通。6.病人能否现实地评价自我,说出影响社交活动的感觉。7.病人能否独立生活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