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3考研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肖秀荣
这是一篇关于23考研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肖秀荣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一、当今时代主题和发展趋势二、关于大国关系三、关于综合国力竞争等。
编辑于2022-12-17 20:26:52 四川省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一、当今时代主题和发展趋势
1. 百年变局与当今时代主题:
①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面临严峻挑战,世界既不太平也不安宁;
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
③人类社会正站在十字路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 当今世界发展趋势
世界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
社会信息化
文化多样化
二、关于大国关系
1. 中美关系
重要性: 中美能否处理好彼此关系,攸关世界前途命运,是两国必须回答好的世纪之问。 中美合作,两国和世界都会受益;中美对抗,两国和世界都会遭殃。 中美应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合作是唯一正确选择。
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 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是双方最好的选择,唯一正确的选择。 中美应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
中美关系遭遇严重困难: 归根到底在于美方对华认知出了问题,把中国是为最主要对手甚至朝敌手方向推进,企图阻挡和打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中国发展的目的是为全体中国人民谋幸福。中国的发展不是要挑战美国,也不是为了取代美国。
共同推进中美关系回到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 a. 当前中美关系正处于重要关口。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是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共同期盼。 b. 中美关系关键在于管控好分歧,当务之急是妥善管控台湾问题,否则将对中美关系产生颠覆性影响。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 c. 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中的基础,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是中美关系最重要的“护栏”。美方应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履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
中美经贸关系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
2. 中俄关系
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
中俄关系已成为互信程度最高、协作水平最高、战略价值最高的一对大国关系。
开创“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新型关系
三、关于综合国力竞争
1. 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的综合性实力,既包括物质构成即硬实力,也包括精神构成即软实力。
2.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内容:
经济实力的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中心内容
国际政治地位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是主要目标
科技的创新和率先突破是制高点
人才和人的素质竞争是基础内容
军事力量仍是具有威慑性的手段
文化竞争愈益突出
四、关于世界热点地区和热点问题
中东地区——“火药库”,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
乌克兰问题——有其复杂历史经纬,局势演变至今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国态度:4个应该
中国在乌克兰问题的核心立场:致力于劝和促谈
朝鲜半岛核问题——本质是安全问题,核心是朝美矛盾
中国态度: ①始终坚持半岛无核化,坚持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有关问题;②提出“双暂停”倡议和“双轨并进”思路
南海问题
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对此中国有着充足的历史和法理依据
南海问题不是中国与东盟之间的问题,也不是中国与美国之间的问题
中国主张“双轨思路”
网络问题
中国主张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 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
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应坚持“4项原则” 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5点主张”
反恐
五、关于联合国
联合国是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是多边主义的旗帜。
中国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支持联合国发挥作用,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是中国外交的一项基本政策。
六、关于南南合作与南北关系
七、中国外交
(一)道路和政策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不当霸、不争霸、不称霸”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和战略选择
(二)中国外交的总目标(两个构建)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中国外交工作布局(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
多边舞台——中国在多变舞台上提出中国理念、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做出中国贡献,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新时代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个重要目标在于塑造和引领国际规范理念。
(四)中国理念
全球治理观——共商共建共享 新安全观——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 新发展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新合作观——开放、融通、互利、共赢 新文明观——平等、互鉴、对话、包容 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
(五)中国角色
三者: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热点问题的额斡旋者
中国是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
致力于做国际社会的建设者而不是破坏者,做架桥者而不是挖沟者
中国是全球化最坚定的倡导者和维护者之一。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是全球共同开放的推动者,是各国拓展商机的大市场。
中国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倡导者、践行者
(六)“一带一路”倡议
(七)全球发展倡议与全球安全倡议
1. 全球发展倡议:
提出:第76届联合国大会提出以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为主题的全球发展倡议。
主要内容:”6个坚持“
倡议旨在:推动国际社会合力应对挑战,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是中国助力重振联合国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的重要宣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发展领域的生动体现,是从根本上破解全球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中国方案。
举办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标志着全球发展倡议开始落地生根。
2. 全球安全倡议:
提出: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针对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和平、安全、信任、治理赤字有增无减,人类社会面临的安全挑战越来越多的现象,为弥补和平赤字、破解全球安全困境,提出”全球安全倡议“。
核心要义:”6个坚持“
新安全观——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
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提醒世界,这是一个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的时代,也是一个局部问题和全球问题彼此转化的时代,人类生存依赖性日益紧密,人类命运息息相关。
倡议意义/重要性:反映国际社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普遍愿望,明确回答各国怎样实现共同安全的时代课题,为弥补人类和平赤字贡献了中国智慧,为应对国际安全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
两大倡议是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长远之策:
***主席先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为提振国际发展合作、助力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贡献中国方案,为弥补和平安全赤字、合力应对当前严峻挑战提供公共产品。其核心要义在于见此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可持续发展促进可持续安全,以可持续安全保障可持续发展,为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应对全球安全治理难题贡献了中国方案,是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长远之策。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根本依据在于中国自身的国情和面临的世情。
(一)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依据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根本利益做出的战略抉择,是中国发展的内在需要。
1. 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
2. 和平发展是中国基本国情的要求
3. 和平发展道路是顺应世界潮流的选择
(二)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特点:和平性、自主性、科学性、合作性
(三)中国发展起来后也不会再世界上争霸,永远不称霸
(四)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①维护自身利益与促进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关系; ②合作和斗争关系; ③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
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具体来说和谐世界应该是一个民主平等的世界,和谐互信的世界,公正互利的世界,包容开放的世界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构成***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依据: 1. 现实依据、环境基础:时代主题观和国际格局观; 2. 建设共同体大厦的软实力:“地球村”理念
(二)总方略和总目标: 总方略:政治上、安全上、经济上、文化上、生态上 总目标:最终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意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经济全球化时代条件下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开创了中国外交实践的新局面;是国际治理的中国方案;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影响力。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概括来说,就是当前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近代以来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世界范围呈现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和趋向的重大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