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药理学·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药理学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章节的知识点归纳,包括了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促皮质素和皮质激素抑制药等内容,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 内分泌药理的回顾(20世纪)早期的替代疗法 内分泌系统疾病–甲状腺制剂:粘液性水肿–胰岛素:糖尿病非内分泌...
编辑于2022-12-19 17:29:55药理学·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概念
定义(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物)
指天然与合成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拮抗剂
组成(皮质激素)
GC、MC、性激素
结构(肾上腺皮质)
球状带(15%)
Vld、去氧皮质酮等MC类
束状带(78%)
氢化可的松等GC类
网状带(7%)
性激素类
因素
促皮质素ACTH
昼夜节律性
糖皮质激素
概念
生理情况
主要影响正常物质代谢过程
缺乏
引起代谢失调、死亡
应激状态
使机体适应内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强烈刺激
超生理剂量(药理剂量)
影响物质代谢
抗感染、抗过敏、抑制免疫反应等
长期大剂量或不适当使用
多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体内过程
吸收
口服、注射
分布
皮质激素运载蛋白CBG
肝中合成,雌激素有促进作用
代谢
肝脏灭活
排泄
肾脏排泄
经典剂型
可的松、泼尼松、氢化可的松、泼尼松龙
严重肝功能不全患者,只宜用氢化可的松或泼尼松龙
肝药酶诱导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利福平等)加速GC类代谢
药理作用
影响物质代谢
糖代谢
表现
增加肝、肌糖原含量,升高血糖
机制
促进糖原异生
减少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
减慢葡萄糖氧化分解过程(促进中间产物作为糖异生原料)
蛋白质代谢
表现
负氮平衡
肌肉消瘦、骨质疏松、皮肤变薄、伤口愈合延缓等(长期用药)
机制
加速组织蛋白分解代谢(胸腺、肌肉、骨等)
增加尿中氮的排泄
抑制蛋白质合成
脂肪代谢
短期
对脂代谢无明显影响
大剂量长期使用
增高血浆胆固醇
激活四肢皮下脂酶,促进皮下脂肪分解
促进脂肪重新分布,呈向心性肥胖(集中于面、胸、背、臀等)
满月脸,水牛背(面圆、背厚、躯干部发胖而四肢消瘦)
水和电解质代谢
表现
潴钠排钾
利尿作用
骨质脱钙(长期使用)
机制
MC-R→较弱的盐皮质激素样潴钠排钾作用
拮抗ADH
GFR↑
减少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利尿作用
减少小肠对钙的吸收
抑制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
促进尿钙排泄
骨质脱钙(长期使用)
抗炎作用
表现
抗炎作用,抑制各类原因所致的炎症反应
急性炎症早期
增高血管的紧张性,减轻充血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抑制白细胞浸润及吞噬反应
减少各种炎症因子的释放
减轻渗出、水肿,改善红、肿、热、痛等症状
炎症后期
抑制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的增生
抑制胶原蛋白、黏多糖的合成
抑制肉芽组织增生
防止粘连、瘢痕形成,减轻后遗症
机制
基因组效应
机制
GC-R(GR)
性质
核内受体
类型
羧基端结构域
GRα
产生经典的激素效应
GRβ
GRα拮抗体(无结合GC能力)
机制
GRα未活化
结合HSP90等——阻止其发挥效应
GRα活化
类固醇-受体复合体→细胞核→DNA 位点(糖皮质激素反应元件GRE、或负性糖皮质激素反应元件nGRE)→影响基因转录
表现
影响炎症抑制蛋白、某些靶酶
诱导脂皮素-1合成
抑制PLA2→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炎症介质↓
炎症介质——PGE2、PGI2、LT类等
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COX-2表达
影响细胞因子、黏附因子
抑制多种炎症细胞因子产生
抑制黏附分子的表达(转录水平)
影响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发挥生物效应
影响炎症细胞凋亡
激活 caspase、特异性核酸内切酶→细胞凋亡
GR拮抗剂——RU486,可阻断
非基因组效应
特点
起效迅速
对转录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不敏感
机制
细胞膜类固醇受体
快速非基因效应
非基因的生化效应
对细胞能量代谢的直接影响
甲泼尼龙——线粒体内膜的离子通透性↑→氧化磷酸化偶联解离
直接抑制阳离子循环(不减少细胞内ATP)
细胞质受体的受体外成分介导的信号通路
HSP90等受体外成分(快速效应)
免疫抑制与、抗过敏
免疫抑制
特点
抑制免疫反应的多个环节
小剂量——抑制细胞免疫
大剂量——抑制B细胞→浆细胞,减少抗体生成,干扰体液免疫
对豚鼠、猴、人的敏感性差,对大鼠、小鼠、家兔敏感
不能使正常人淋巴细胞溶解
不能使免疫球蛋白合成或补体代谢明显下降
不能抑制特异性抗体的合成
表现
千扰淋巴组织在抗原作用下的分裂和增殖
阻断致敏 T淋巴细胞所诱发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聚集等
抑制组织器官的移植排斥反应
抑制皮肤迟发性过敏反应
机制
诱导淋巴细胞DNA降解
仅限于淋巴组织(GC特异性)
影响淋巴细胞的物质代谢
葡萄糖 、氨基酸、核苷的跨膜转运↓
抑制DNA、RNA、蛋白质的合成
RNA聚合酶的活力↓、ATP生成量↓
诱导淋巴细胞凋亡
胸腺细胞皱缩、膜起泡、染色体凝缩、核碎裂,形成凋亡小体
双阳性的未成熟淋巴细胞为主
诱导B淋巴细胞凋亡
抑制核转录因子NF-κB活性
GR→RelA(NF-κB的p65亚基)→抑制NF-κB与DNA的结合
增加NF-κB抑制蛋白(IκBα)的转录→抑制NF-κB活性
NF-κB过度激活→炎症因子产生(与移植物排斥反应、炎症等有关)
抗过敏
原因
抗原-抗体反应→肥大细胞等脱颗粒→组胺、5-HT、缓激肽等释放
机制
抑制过敏介质的产生
抑制因过敏反应产生的病理变化,减轻症状
抗休克作用
适应症
严重休克,感染中毒性休克尤甚
机制
抑制炎症因子产生,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组织损伤
改善微循环血流
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心肌抑制因子MDF形成
扩张痉挛收缩的血管、兴奋心脏(心脏收缩力↑)
提高机体对内毒素的耐受
对外毒素无防御作用
其他作用
允许作用
定义
对有些组织细胞无直接活性,但可给其他激素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
经典
增强儿茶酚胺的血管收缩作用
增强胰高血糖素的血糖升高作用
退热作用
适应症
严重的中毒性感染
机制
抑制体温中枢对致热原的反应
稳定溶酶体膜
减少内源性致热原的释放
血液与造血系统
刺激骨髓造血功能→RBC、Hb含量↑
大剂量——PLT数目↑、纤维蛋白原浓度↑、缩短凝血酶原时间
中性粒细胞计数↑(刺激骨髓中的中性粒细胞入血),降低其游走、吞噬、消化及糖酵解等功能
减弱对炎症区域的浸润与吞噬活动
减少血中淋巴细胞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淋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增多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者——淋巴细胞减少、淋巴组织萎缩
中枢神经系统
提高中枢兴奋性
欣快、激动、失眠等
诱发精神失常
降低大脑的电兴奋阈→诱发癫痫
儿童惊厥(大剂量)
精神病患者、癫痫患者,慎用
骨骼
表现
骨质疏松(脊椎骨尤甚)
腰背痛、压缩性骨折、鱼骨样、楔形畸形
机制
抑制成骨细胞活力
减少骨中胶原合成
促进胶原和骨基质分解
影响骨质形成
心血管系统
增强血管对其他活性物质的反应性
增加血管壁肾上腺素受体表达
临床应用
严重感染或炎症
严重急性感染
适应症
中毒性感染或同时伴休克者
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暴发型流行性脑膜炎、败血症等
经典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减轻肺组织的渗出及损伤,减轻后期肺纤维化程度
结核病的急性期(渗出性病变尤甚)
迅速退热,减轻炎症渗出,消退积液
减少纤维增生及粘连
表现
辅助治疗
增加机体对有害刺激的耐受性,减轻中毒反应
禁忌症
带状庖疹、水痘患者禁用
对无特效治疗药的病毒性感染,原则上不用本类药物
抗炎治疗及防止某些炎症的后遗症
适应症
人体重要器官的炎症
结核性脑膜炎、脑炎、心包炎等
严重后遗症的严重
风湿性心瓣膜炎、损伤性关节炎、睾丸炎、烧伤后瘢痕挛缩等
非特异性眼炎类的眼科疾病
虹膜炎、角膜炎、视网膜炎、视神经炎等
表现
减少炎性渗出
减轻纤维组织过度增生及粘连
防止后遗症
消炎止痛、防止角膜混浊、瘢痕粘连
眼科疾病
免疫相关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适应症
多发性皮肌炎
首选药
严重风湿热、风湿性心肌炎、风湿性及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贫血和肾病综合征等
缓解症状
方法
综合疗法,不宜单用
过敏性疾病
经典
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支气管哮喘、过敏性休克等
救治
治疗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抗组胺药物
辅助治疗
GC
抑制抗原-抗体反应引起的组织损害和炎症过程
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应用
预防(器官移植术前1-2天)
泼尼松(口服)
治疗
大剂量氢化可的松,ivgtt
与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等合用
抗休克治疗
适应症
感染中毒性休克
及早、短时间,大剂量GC,微循环改善、脱离休克状态后可停用
过敏性休克
与首选药肾上腺素合用
低血容量性休克(补液补血后效果不佳者)
超大剂量
心源性休克
血液病
适应症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过敏性紫癜等
特点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效果差)
停药后易复发
局部应用
湿疹、肛门瘙痒、接触性皮炎、银屑病等
氢化可的松、泼尼松龙、氟轻松等软膏、霜剂或洗剂局部用药
肌肉韧带或关节劳损——消炎止痛
醋酸氢化可的松、醋酸泼尼松龙混悬液+1%普鲁卡因,im或韧带压痛点或关节腔
眼部或呼吸道
滴眼剂及呼吸道吸入制剂
替代疗法
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者
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患者
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皮质激素分泌不足的患者
不良反应
长期大剂量应用
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
原因
长期过量激素引起脂质代谢和水盐代谢的紊乱
表现
满月脸、水牛背、皮肤变薄、多毛、水肿、低血钾、高血压、糖尿病等
治疗
抗高血压药,抗糖尿病药
低盐、低糖、高蛋白饮食、加用氯化钾
诱发或加重感染
表现
诱发感染
体内潜在的感染病灶扩散
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肾病综合征等更易发生
救治
结核病患者,合用抗结核药
消化系统并发症
原因
刺激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
抑制胃黏液分泌
降低胃肠黏膜的抵抗力
表现
诱发或加剧胃、十二指肠溃疡
引起消化道出血或穿孔
诱发胰腺炎或脂肪肝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表现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原因
钠水潴留
血脂↑
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迟缓等
糖尿病
原因
促进糖原异生,降低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抑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作用
表现
糖代谢的紊乱
糖耐量受损
糖尿病(类固醇性糖尿病)
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
原因
易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小梁网细胞GR比正常人有更高的亲和力
小梁细胞功能活动异常→房水流畅性改变→眼压↑
特点
表现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相似
多见于对激素中、高度反应者
治疗
定期检查眼压、眼底、视野
对妊娠的影响
增加胎盘功能不全、新生儿体重减少或死胎的发生率
其他
癫痫或精神病患者禁用或慎用
停药反应
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表现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或危象
恶心、呕吐、乏力、低血压和休克等
原因
长期大剂量GC→反馈性抑制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肾上腺皮质萎缩
特点
垂体分泌 ACTH功能——3~5月恢复
肾上腺皮质对 ACTH起反应功能——6~9月恢复
反跳现象
性质
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而致原有症状的复发或恶化
糖皮质激素抵抗
性质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很差或无效
禁忌证
禁用
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病、新近胃肠吻合术、骨折,创伤修复期,角膜溃疡、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严重高血压,糖尿病
孕妇
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感染(水痘、麻疹、真菌感染等)
禁用或慎用
严重的精神病、癫痫病史
用法与疗程
大剂量冲击疗法
适应症
急性、重度、危及生命的疾病的抢救
方式
氢化可的松,静脉给药
大剂量,合用氢氧化铝凝胶(防止急性消化道出血)
一般剂量长期疗法
适应症
结缔组织病和肾病综合征等
经典
泼尼松口服
表现
长期用药
每日清晨一次给药法
表现
每日清晨 7~8时服用一次
经典
短效类的可的松或氢化可的松
作用
与内源性GC分泌昼夜节律重合,减少药物对内源性皮质激素分泌功能的抑制
隔日清晨给药法
表现
每隔一日,早晨7~8点给药1次
经典
中效类的泼尼松或泼尼松龙
作用
减轻对内源性皮质激素分泌的抑制作用
小剂量替代疗法
适应症
治疗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症
治疗脑垂体前叶(腺垂体)功能减退
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
盐皮质激素
药理作用
醛固酮
分布(靶点)
肾脏的远曲小管
唾液腺、汗腺、肌肉和胃肠道黏膜细胞
表现
潴钠排钾
促进钠、氯离子重吸收
潴钠为原发作用
促进钾、氢离子排出
机制
类固醇的基因效应
酸固酮诱导蛋白质AIP→上皮钠通道活性↑
上皮钠通道开放频率及开放数目增加
去氧皮质酮
特点
作用为Vld的1~3%
临床应用
替代疗法,用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特点
与氢化可的松等合用
需每日补食盐6~10g
作用
纠正患者失钠、失水、钾潴留等
恢复水和电解质的平衡
促皮质素及皮质激素抑制药
ACTH
来源
垂体前叶嗜碱细胞
体内过程
注射应用
半衰期10min
临床应用
ACTH兴奋试验
判断肾上腺皮质贮备功能
诊断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功能状态
检测长期使用GC的停药前后的皮质功能水平
皮质激素抑制药
概念
作用
代替外科的肾上腺皮质切除术
经典
米托坦、美替拉酮等
米托坦(双氯苯二氯乙烷)
性质
杀虫剂滴滴涕 (DDT) 一类化合物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
广泛分布全身,集中于脂肪组织
药理作用
特点
对肾上腺皮质的正常细胞或瘤细胞都有损伤作用,选择性地作用于束状带、网状带细胞
不影响球状带(Vld分泌不受影响)
表现
皮质细胞萎缩、坏死
血、尿中氢化可的松及其代谢物迅速减少
临床应用
无法切除的皮质癌、切除复发癌以及皮质癌术后辅助治疗
不良反应
消化道不适
运动失调
中枢抑制
美替拉酮/甲吡酮
药理作用
抑制11β-羟化反应
干扰11-去氧皮质酮转化为皮质酮
抑制11-去氧氢化可的松转化为氢化可的松
反馈性促进ACTH分泌
11去氧皮质酮、11去氧氢化可的松代偿性↑
临床应用
治疗肾上腺皮质肿瘤、产生ACTH的肿瘤引起的氢化可的松过多症、皮质癌
垂体释放ACTH功能试验
不良反应
眩晕、消化道反应
氨鲁米特(氨基苯哌啶酮)
药理作用
抑制胆固醇转变成20α-羟胆固醇→抑制氢化可的松、Vld的合成
阻断类胆固醇生物合成的第一个反应
减少肾上腺肿瘤和ACTH过度分泌时氢化可的松的增多
特点
可与美替拉酮合用
临床应用
垂体所致ACTH过度分泌诱发的库欣综合征
酮康唑
性质
抗真菌药
药理作用
阻断真菌类固醇的合成
临床应用
治疗库欣综合征和前列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