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理学:血液循环
包括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的电生理学及生理特性、血管生理(心血管活动的调节部分较多,单独做一张),知识多多,快快学起来吧~ 生理学导图持续更新中~
这是一篇关于新生儿黄疸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定义,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分类。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临床问题。
正常足月儿(normal term infant)是指 37 周≤胎龄<42 周,2 500g≤出生体重≤4 000g,无畸形或疾 病的活产婴儿。早产儿(preterm infant)又称未成熟儿(premature infant)。
慢性肾衰竭CRF:慢性肾脏病引起的 GFR 下降及与此相关的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征,汇总了尿毒症症状的发生机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预防与治疗等详细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血液循环
心脏的电生理学及生理特性
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工作细胞
根据组织学和电生理学心肌细胞分为: 工作细胞:心房肌、心室肌,有稳定的静息电位,执行收缩功能 自律细胞:窦房结细胞、浦肯野细胞,组成心内传导系统,可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
静息电位
主要是IK1(内向整流钾通道)引起的钾离子平衡电位; 静息状态下,对钠离子也有一定的通透性
动作电位
0期(快速去极化)
钠内向电流INa,该钠通道为快通道,激活很快,失活很快; T型钙电流ICa-T,一种快速的内向电流;
1期(快速复极化初期)
瞬时外向电流Ito,主要离子成分为钾离子; 氯电流ICl
2期(平台期)
内向电流: L型钙电流、慢失活的INa、钠钙交换电流 外向电流: 内向整流钾电流IK1、延迟整流钾电流IK
3期(快速复极化期)
延迟整流钾电流逐渐增强、 内向整流钾电流、钠钙交换电流、钠泵电流
4期(完全复极化期,静息期)
钠钾泵、钠钙交换、钙泵
自律细胞
窦房结P细胞
0期:钙离子内流形成,去极化速度较慢
无明显的1期和2期:无Ito通道
3期:Ik通道
4期:自动去极化,外向Ik衰减和内向If的激活;至-50mV,内向T型钙通道激活;达到L型钙通道阈电位,激活该通道
浦肯野细胞
0~3期与心室肌细胞基本相同,但0期去极化速度较快,1期更明显,3期复极末更负
4期:自动去极化,外向Ik电流减弱,内向If电流增强
心肌的生理特性
兴奋性
期前兴奋 代偿间歇
分期
有效不应期
绝对不应期
局部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影响因素
静息电位或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阈电位水平
引起0期去极化的离子通道性状
传导性
传导速度:浦肯野纤维(4m/s)>心房优势传导通路(1~1.2m/s)>心室肌(1m/s)>心房肌(0.4m/s)>房室结区
结构因素
心肌细胞直径
心肌细胞间缝隙连接数量和状态
生理因素
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
膜电位水平
邻近未兴奋部位膜的兴奋性
自律性
起搏点
抢先占领 超速驱动压抑
窦房结
潜在起搏点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
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收缩性
特点
同步收缩
不发生强直收缩
对细胞外钙离子依赖性
能影响心脏搏出量的因素都可影响
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动周期
心房收缩期
初级泵作用
心室收缩期
等容收缩期
快速射血期
减慢射血期
心室舒张期
等容舒张期
快速充盈期
减慢充盈期
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
搏出量储备
舒张期储备:15ml
收缩期储备::35~40ml
心率储备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心室肌的前负荷: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异长自身调节
后负荷
大动脉血压
心肌收缩能力
活化横桥数
肌球蛋白头部ATP酶活性
心率
心功能评价
心脏射血功能评价
从心室压力变化
搏出量、射血分数、每搏功、心输出量、心指数 心室收缩压曲线、心室收缩压变化速率曲线
从心室容积变化
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缩短分数
心脏舒张功能评价
心室舒张压变化速率曲线
左心室容积变化曲线、心室容积变化速率曲线
心音
第一心音
房室瓣关闭——心室收缩
第二心音
半月瓣关闭——心室舒张
第三心音
部分健康儿童和青年人可听见
第四心音
异常强烈的心房收缩或左心室壁顺应性下降
血管生理
功能性分类
弹性贮器血管:主动脉、肺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小静脉、中静脉、大静脉
分配血管:中动脉
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小动脉、微动脉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交换血管: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微静脉
容量血管:静脉系统
短路血管:小动脉和小静脉之间的直接吻合支
血流动力学
血流量和血流速度
泊肃叶定律
层流和湍流
血流阻力
血液黏度
影响血液黏度的因素
血细胞比容
血流的切率
血管口径
温度
血压
血管的延迟顺应性
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
动脉血压的形成
心血管系统有足够的血液充盈
心脏射血
外周阻力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
心脏每搏输出量
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的匹配情况
动脉脉搏
波形
上升支:较陡
下降支:分前后两段
向外周动脉的传播速度
动脉管壁的可扩张性越大,传播速度越慢; 主动脉最慢
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静脉血压
受重力一定的影响:静水压
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血压
可反映心脏功能状态和静脉回心血量
外周静脉压
静脉回心血量
微静脉的舒缩——毛细血管后阻力变化——体液分布——静脉回心血量变化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心肌收缩力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体位改变
呼吸运动
微循环
组成: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
血流通路
迂回通路:进入真毛细血管网
直捷通路:经通血毛细血管
动-静脉短路:经动-静脉吻合支
组织液
生成: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
有效胶体渗透压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
淋巴回流
影响前负荷的因素
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心室充盈时间
静脉回流速度
心室舒张功能
心室顺应性
心包腔压力
射血后心室内的剩余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