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外艺术设计史
中外艺术设计史思维导图。 本书以人类造物活动向艺术设计的演变过程,以及人们对艺术设计进行探索、确立、反思这样一个寻找其价值和规律的活动轨迹为主线,对不同历史时期艺术设计活动的重要思想、主要事件、代表人物、风格流派、划时代的设计成果以及它们的发展过程等作了介绍和阐释。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中外艺术设计史
第五章现代设计的开端
现代设计的萌芽与“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
水晶宫
约翰·拉斯金
1、主张艺术与设计相结合,反对将造型艺术分支。
2、主张设计的社会功能。
3、倡导艺术家、设计师向大自然学习。
4、强调艺术与手工艺的结合
工艺美术运动
工艺美术
作品
威廉·莫里斯
1、主张艺术、设计为大众服务,而不是为少数人服务具有较强的民主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想倾向。
2、强调工艺,反对机械化批量生产。
3、提倡艺术设计“回归自然”,推崇中世纪哥特式艺术。
成就
建筑设计方面
查尔斯·沃塞
果园住宅
家具设计方面
巴里·斯克特
将就装饰效果
陶瓷设计方面
可利斯朵夫·德雷塞
金属制品设计方面
查尔斯·罗伯特·阿什比
克利斯朵夫·德雷塞
印刷和书籍装贴设计方面
影响
①在美国,工艺美术运动影响了芝加哥学派;在欧洲则促使了另一场设计运动--新艺术运动的产生。
②给后来的设计师提供了新的设计风格参考,提供了与以往所有设计运动不同的新的尝试典范。
③从本质上来说,工艺美术运动是通过艺术和技术结合来改造社会,并立以手工艺为主导的生产模式。这是逆时代潮流的,并没有解决大机器生产中产品形态与审美标准问题。
局限
①它对于工业化的反对,对机械和批量生产的否定都使得其不可能成为领导潮流的主流风格。
②过于强调装饰,增加了产品的费用,贫民不能享有这些产品,导致设计为大众的理想与现实脱节。
新艺术运动
起源:法国
特点: 放弃任何传统装饰色彩,完全走向自然风格是一场运动,而不是一个风格
风格特征:
1、用流动的、有韵律的波浪起伏的线或外形轮廓塑造形体的曲线型风格。
2、以简洁、抽象的直线和方格有规律结合的直线型风格
各国家的新艺术运动
法国
“新艺术之家”
“六人集团”
比利时
凡·德·威尔德
维克多·霍塔
西班牙
安东尼·高迪
文森公寓
德国“青年风格”
主要成员
奥托·艾克曼
赫尔曼·奥布瑞斯特
奥古斯丁·恩德尔
德国
“格拉斯哥四人集团”
麦金托什设计
德国青年风格与奥地利分离派都是从新艺术运动中发展的设计运动,这两个运动和格拉斯哥四人,特别是马金托什,以及弗兰克•赖特的探索一样,开始摆脱单纯的装饰性,而向功能第一的设计原则发展,因此他们被视为新艺术和现代主义设计间的一个过渡性阶段的设计运动。
第六章现代设计运动
现代设计运动产生与特征
开创者
穆特修斯
贝伦斯
形式特征
1、功能主义特征。强调功能与设计的中心和目的,将就设计的科学性、方便性、经济效益性。
2、形式上提倡非装饰性的简单几何造型,受到艺术上立体主义影响。
3、重视空间,强调整体,强调以模型为中心的设计规划。
4、注重实用、经济性,重视是对象的费用和开支。
现代主义设计大师与思想
AEG与彼得·贝伦斯
重视设计
DWB与赫尔曼·穆特修斯
从理性角度运用工业革新的手段
格罗佩斯
“国际风格”
米斯·凡·德·罗
“少就是多”
勒·柯布西耶与《走向新建筑》
“机械美学”
芬兰建筑师阿尔托
阿尔托认为工业化和标准化必须为人的生活服务,适应人的精神要求,是情化建筑理论的倡导者。
德国工业同盟
成立于1907年10月6日
联盟宣言与设计实践
人才培养
彼得·贝伦斯
俄国构成主义
概念
“结构主义”
发源于立体主义
代表人物 卡西米尔·塞文洛维奇·马列维奇 瑙姆·嘉博等人
代表人物
马列维奇
罗德琴科
荷兰风格派
杜斯伯格
1、将传统建筑、家具和产品设计及绘画、雕塑的特征全部去掉,采用最基本的几何单体或称为“元素”
2、利用几何单体——元素,形成简单的结构组合,保持独立性和可识性
3、深入研究和应用“非对称性”
4、反复运用几何结构、基本色和中性色
设计与绘画风格
风格派
包豪斯设计
魏玛时期(1919年~1925年4月)艰难时期
德索时期的包豪斯(1925年4月~1932年9月)成熟时期
柏林时期——包豪斯在德国的最后岁月
新包豪斯——包豪斯落户美国及其国际化
第八章后工业社会的多元设计
后工业社会设计概念
后现代主义设计
其他各种设计风格
21世纪的设计
第七章国际主义设计运动
国际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源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
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兴盛起来
1国际主义平面设计
追求几何学的严谨、简洁明快的版面编排无饰线字体的运用以及完整的造型
产品设计
从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转向单纯的科学立场
美国职业设计师与设计发展
沃尔特·提古(1883~1960)
亨利·德雷福斯
诺尔曼·贝尔·盖迪斯
雷蒙德·罗维
战后英国的设计与发展
流线型风格
是设计促使企业竞争胜利的成功案例,开创了企业成都设计部门的先河。
计划费止制
功能性废止
款式性废止
质量性废止
家具设计
伊姆斯夫妇
沙里宁
政府扶持性的设计发展模式
“机械制品即使不算美术品,也没有理由让它们的外形不美观、不流畅、不牢固和不实用”
成立“英国工业联盟”
“标准紧急时期家具”
战后英国的设计成就
家具与室内设计
罗宾·戴
平面设计
战后德国的设计与设计教育
乌尔姆设计学院
布莱恩公司
十项原则
创新的
实用的
有美学上的设想
易被理解的
毫无妨碍的
耐久的
拥有细节
符合生态学
尽可能少的设计
诚实的
战后日本的设计
日本设计的发展
背景
19世纪末叶已经把国家的中心放在海外扩张上,基本没有进入过真正的经济和平发展阶段,全部现代化时间都 耗费在军事扩张上所以日本 始终没有能够进入现代设计的运动阶段。日本的真正设计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 之后。特别是1953年的朝鲜战争结束后逐渐发展起来。
1、日本的工业化与西方设计艺术思潮在日本的初步传播(明治维新到1945年)
2、缓慢恢复发展阶段(20实际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
3、成长阶段(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
4、飞速发展时期(60年代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