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儿科——泌尿系统疾病
•本导图讲的是关于 儿科——泌尿系统疾病 这章的考点和重点,对于要参加医考(执业医师/助理医师考试)的同学会有很大的帮助! •如果您想了解相关方面的知识,相信我,本导图将会是您不错的选择! •制图不易,望您欢喜,谢谢!
编辑于2022-12-28 12:34:22•耳石症,亦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病症,具有反复出现的位置性眩晕或头晕为特征。 •通常症状为患者头部位置发生变化时,会突然出现旋转性眩晕或头晕,可能伴有眼震、恶心及呕吐,发病时持续时间较短,多数情况下持续时间不会超过1分钟。 •制图不易,望您欢喜❤️…
•漏斗胸的外型特征为前胸凹陷,肩膀前伸,略带驼背以及上腹突出。病因不明,认为与遗传有关。 •漏斗胸属渐进式病变,在出生时可能就已存在,但往往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才愈来愈明显而被家长发现。 •漏斗胸的发病率高达0.1-0.8%,男性较女性多见,多有家族史。 •制图不易,望您欢喜❤️。
•腰痛是指后背肋下缘至臀皱襞范围内的疼痛症状,由各种已知或未知疾病所致,常见为腰背局部肌肉紧张、僵硬,也可由腰部范围内器质性病变引起。 •按发病时间分为急性和慢性腰痛,急性疼痛病程不超过6周,慢性腰痛持续时间一般超过3个月,表现为疼痛、僵硬且影响日常活动。 •制图不易,望您欢喜,谢谢❤️。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耳石症,亦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病症,具有反复出现的位置性眩晕或头晕为特征。 •通常症状为患者头部位置发生变化时,会突然出现旋转性眩晕或头晕,可能伴有眼震、恶心及呕吐,发病时持续时间较短,多数情况下持续时间不会超过1分钟。 •制图不易,望您欢喜❤️…
•漏斗胸的外型特征为前胸凹陷,肩膀前伸,略带驼背以及上腹突出。病因不明,认为与遗传有关。 •漏斗胸属渐进式病变,在出生时可能就已存在,但往往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才愈来愈明显而被家长发现。 •漏斗胸的发病率高达0.1-0.8%,男性较女性多见,多有家族史。 •制图不易,望您欢喜❤️。
•腰痛是指后背肋下缘至臀皱襞范围内的疼痛症状,由各种已知或未知疾病所致,常见为腰背局部肌肉紧张、僵硬,也可由腰部范围内器质性病变引起。 •按发病时间分为急性和慢性腰痛,急性疼痛病程不超过6周,慢性腰痛持续时间一般超过3个月,表现为疼痛、僵硬且影响日常活动。 •制图不易,望您欢喜,谢谢❤️。
儿科——泌尿系统疾病
1.小泌尿系統解剖生理特点
一、解剖特点
1.肾
•小儿年龄越小,肾相对越大。婴儿期肾位置较低,下极位于髂峭以下平第4腰椎,2岁以后才达髂嵴以上,右肾位置稍低于左肾,故2岁以内小儿腹部触诊时容易扪及
2.输尿管
3.膀胱
婴儿膀胱位置比年长儿和成人高,尿液充盈时,易在腹部触及
4.尿道
女婴尿道较短,新生儿尿道仅为1cm(性成熟期3~5cm)
二、生理特点
1.肾小球滤过率(GFR)
•新生儿为成人的1/4,3~6个月时为成人的1/2,6~12个月时为成人的3/4,2岁时达成人水平
2.肾小管重吸收和排泄功能
生后10天内,血钾水平高,排钾能力有限
3 .浓缩和稀释功能
尿浓缩功能降低、尿稀释功能接近成人
4.内分泌功能
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胎儿时期产生较多)、 前列腺素、 1,25(OH)₂D₃ 、激肽释放酶、利钠激素
三、小排尿及尿液特点
正常尿量
婴儿:400 ~ 500ml
幼儿:500~600ml
学龄前期:600~800ml
学龄期:800~1400ml
少尿
婴幼儿:<200ml
学龄前期:<300ml
学龄期:<400 ml
无尿<50ml
正常新生儿尿量1~3ml/kg.h,少尿< 1ml/kg.h,无尿< 0.5ml/ kg.h
尿液的性质
尿色:新生儿尿液尿酸盐多,分解呈淡红色
尿比重:新生儿为1.006~1.008
尿渗透压:新生儿:240mmol/L
尿蛋白:正常儿童尿中仅排泄微量蛋白,通常排泄量在100mg/(m².24h),定性检查为阴性
尿细胞和尿管型:正常儿童新鲜尿液离心后沉渣显微镜下检查, 红细胞<3个/HP,白细胞<5个/HP,偶见透明管型。 12 小时尿细胞计数(Addist数):红细胞<50万,白细胞<100万,管型 <5000个为正常
2.急性肾小球肾炎(APSGN)
概念
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的,以肾小球基底膜病变为主的,非化脓性的免疫性疾病
5~14岁小儿多见
病因
与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
发病机制
感染1~4周后机体发生免疫反应
(1)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引起少尿、水肺、高血压和循环充血
(2)免疫损伤使肾小球基底膜断裂,尿中出现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
临床表现
1.前驱表现
• 发病前1~4周常有链球菌感染史,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皮肤感染次之化脓性扁桃体炎等
2.典型表现
(1)水肿
最早表现,初始于眼脸和颜面,重者渐下行至四肢及全身,非凹陷性
(2)尿量减少
(3)血尿
必有表现,50%~70% 为肉眼血尿,持续1~2 周后即转为镜下血尿
(4)蛋白尿
(5)高血压
30%~80% 的病例有高血压,常在起病1~2周内发生
3.严重表现
起病后 早期(2周内)
(1)严重循坏充血
•表现为心惯气促、 频咳、烦躁、不能平卧、呼吸困难、发绀、两肺湿啰音、心率增快,可有奔马律和肝脏进行性增大
(2)高血压脑病
•表现为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视物模糊或复视、一过性失明、 嗜睡、严重者可突然出现惊厥和昏迭
(3)急性肾功能不全
表现为水肿加剧、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实验室检查
1. 尿常规
尿蛋白+~+++,红细胞++~+++,可见透明、颗粒和红细胞管型,疾病早期可见较多白细胞
2.血常规
3.血沉
4.抗体
抗链球菌溶血素 “O〞(ASO)升高,3~6个月恢复正常
5.补体
C3降低是诊断关键指标,6~8周恢复正常
6.肾功能
肾脏叻能正常,明显少尿时血尿素氮和肌肝可升高
治疗原则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无特异疗法
以休息和对症治疗为主
休息是治疗和护理的最关键措施
活动
下床轻微活动
上学
恢复正常活动
指征
水肿消退、血压正 常、肉眼血尿消失
血沉 正常
阿迪氏计数
发病后绝对卧床休息2~3周
治疗
饮食:限制水盐和蛋白质的摄入,给予优质蛋白,0.5g/(kg.d) 为宜
用青霉素10~14天,彻底清除体内链球菌的感染灶
对症治疗
利尿剂:呋塞米
降压:经休息、限制水盐摄入,利尿后血压高者,降压治疗,首选硝苯地平
合并症治疗
1.高血压脑病
首选硝普钠,1ug/kg.min; ≯8ug/kg.min止痉、降低颅内压等
2.严重循环充血
利尿剂(呋塞米)和扩血管(硝普钠)为主,
3.肾病综合征
大量蛋白尿是最根本的病理生理改变
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是必备条件
分类方法
病因分类
原发性
继发性
先天性
临床分型
单纯性
80%以上
肾炎性
病理分型
微小病变型(最常见)
非微小病变型
单纯性肾病诊断标准
临床特点 (肾病四大特征)
大量蛋白尿
定性+++~++++,>2周
定量≥50mg/kg.d,2周3次测定
尿蛋白/尿肌酐≥3
低蛋白血症
白蛋白≤25g/L
高胆固醇血症
总胆固醇>5.7mmol/L
水肿
肾炎性肾病
除具备肾病四大特征外,尚有:
一项或多项
血尿(RBC>10个/HP)
高血压:
学龄前儿童≥120/80mmHg
学龄儿童≥ 130/90mmHg
氮质血症(尿素氮>10.1mmo/L)
低补体血症
并发症
1、感染
最常见的并发症 有:呼吸道、皮肤、泌尿道和原发性腹膜炎
是引起肾病加重、复发和死亡的最常见的原因
2.电解质紊乱与低血容量休克
低钠、低钾和低钙血症
3.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
以肾静脉血栓最常见:腰痛、血尿
4.急性肾衰竭
5. 肾小管功能障碍
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饮食:显著水肿和严重高血压时短期限制水、钠摄入,病情缓解后不必继续限盐,以免出现低钠血症。摄入优质适量蛋白质,1.5~2g/kg.d.
2.防治感染
3.利尿消肿
4.其他:抗凝、免疫调节剂等
二、糖皮质激素治疗
泼尼松为诱导肾病缓解的首选药
原则:初量足、减量慢、维持久、个体化
治疗方案
短疗程 8周 少用
中疗程6个月 肾病的初次治疗
长疗程9个月 肾病的复发治疗
诱导阶段 :泼尼松1.5~2mg/ kg.d3~4次口服,尿蛋白转阴后再巩固治疗2周,改为清晨顿服,足量泼尼松最短不少于4周,最长不超过8周
巩固维持阶段:每2~4周减量2.5~5mg,至隔日一次1.5~0.5mg/kg后,减量更缓慢,至停药
疗效观察
临床上根据糖皮质激素正规足量治疗 4周后的效应(以一周内连续检尿蛋白 3次的结果为准)将激素疗效分为:
疗效判断
1.激素敏感
4周内(第8版教材8W)尿蛋白转阴水肿消退
2.激素耐药
满4周,尿蛋白仍在+++以上
3.激素依赖
对激素敏感,停药或减量2周内复发,再次用药或恢复用量后尿蛋白转阴,重复2次以上
4. 复发与频复发
复发:连续3天尿蛋白由阴性转为阳性
频复发:半年内复发≥2次,或1年内复发≥3次
复发和糖皮质激素依赖型肾病的其他激素治疗
1.调整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和疗程:恢复初始疗效剂量等
2.更换糖皮质激素制剂,如曲安西龙
3.甲泼尼龙冲击疗法
适应证:口服泼尼松耐药或频复发病例,或口服激素 依从性差者,宜进行肾穿刺活检明确其病理类型后使用
三、免疫抑制剂
适应症:激素依赖、耐药、频复发等
常用环磷酰胺(注意观察副作用)
思考:肾病综合征伴有高血压首选的降压药是?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可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小球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