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传染病学 肾综合征出血热
传染病学思维导图开始更新,根据第九版教材和我们学校老师的PPT制作,内容详实,复习可参考。 更多医学资料,在公众号菜路路的医学小屋哦。欢迎各位大佬关注一下。
编辑于2022-12-28 15:09:36肾综合征出血热
病原学
汉坦病毒
负性单链RNA 病毒
L
聚合酶
M
膜蛋白
S
核衣壳蛋白
WHO认定血清型
I 型汉滩病毒(HTNV)
II 型汉城病毒(SEOV)
我国主要流行血清型
III型普马拉病毒(PUUV)
IV 型希望山病毒(PHV)
流行病学
传染源
主要宿主动物是啮齿类, 其他动物包括猫、猪、犬和兔
我国以黑线姬鼠、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林区为大林姬鼠
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
消化道传播
接触传播
垂直传播
虫媒传播
有待进一步证实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男性青壮年为主
流行特征
地区性
主要分布在亚洲,其次为欧洲和非洲,美洲病例较少
我国疫情最重
季节性和周期性
姬鼠传播者以11 - 1月份为高峰, 5 - 7 月为小高峰
家鼠传播者以3 - 5 月为高峰
林区姬鼠传播者以夏季为流行高峰
人群分布
男性青壮年较多
发病机制与病理
病毒直接作用
病毒血症
免疫损伤作用
免疫复合物引起的损伤(皿型变态反应)
血管和肾脏损害的主要原因
变态反应
细胞免疫反应
各种细胞因子和介质的作用
病理生理
休克
原发性休克
病程的3 - 7 天常出现的低血压休克
机制
病毒及免疫反应广泛损伤全身小血管与毛细血 管
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 导致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 血浆外渗使血容量下降
血浆外渗使血液浓缩, 血液黏稠度升高, 促进DIC 的发生, 导致血液循环淤滞, 血流受阻, 有效循环血量进一步降低
继发性休克
少尿期以后发生的休克
大出血, 继发感染和多尿期水与电解质补充不足, 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
出血
全身小血管损伤
HFRS 基本病理改变是全身微小血管弥漫性损害
血小板减少和功能障碍
生成减少
消耗增多
破坏增加
功能障碍
凝血机制障碍
急性肾衰竭
病理解剖
本病的基本病变
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损害、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 重者管壁可发生纤维蛋白样坏死和破裂崩解
临床表现
潜伏期4 - 46 天, 一般为7 - 1 4 天, 以2 周多见
发热期
起病急,畏寒,体温常在3940 °C 之间,热型以弛张型为多
全身酸痛、头痛、腰痛和眼眶痛(三痛)
胃肠中毒症状
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或腹痛、腹泻,腹痛剧烈者, 腹部有压痛、反跳痛
嗜睡、烦躁、谵妄,抽搐等神经精神症状
重症患者
毛细血管损害征
充血
皮肤充血潮红
颜面部
颈部
胸部
重者醉酒貌
黏膜充血
眼结膜
软腭
咽部
出血
皮肤出血
腋下及胸背部
搔抓样、条索点状淤点
黏膜出血
软腭
针尖样出血点
眼结膜
片状出血
鼻出血、咯血、黑便或血尿
DIC
病程4 -6 天,腰、臀部或注射部位出现大片瘀斑和腔道大出血
渗出水肿
球结膜水肿
部分有腹水,眼脸和脸部水肿
肾损害
蛋白尿、镜检可发现管型
重症
膜状物,镜检可见透明管型、颗粒管型或蜡样管型
低血压休克期
第4 -6 病日,迟者8 -9 病日出现
休克出现越早,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重
少尿期
第5 -8 病日
尿毒症、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严重患者可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和肺水肿
多尿期
移行期
多尿早期
多尿后期
恢复期
临床分型
轻型
体温39°C 以下
中毒症状轻, 除出血点外无其他出血现象, 肾损害轻, 无休克和少尿
中型
体温39 - 40"C
中毒症状较重, 有明显球结膜水肿
病程中收缩压低于90mmHg 或脉压小于30mmHg
有明显出血和少尿期, 尿蛋白( +++ )
重型
体温>40 ℃
中毒症状及渗出体征严重, 可出现中毒性精神症状
可有休克
皮肤淤斑和腔道出血
肾损害严重, 少尿持续5 天以内或无尿2 天以内
危重型
重型基础上并出现以下情况之一
难治性休克
有重要脏器出血
少尿超出5天或无尿2 天以上,BUN 超出42. 84mmol/L( 120mg/dl )
出现心力衰竭、肺水肿
出现脑水肿、脑出血或脑疝等中枢神经合并症
严重继发感染
非典型
发热38°C 以下, 皮肤黏膜可有散在出血点, 尿蛋白( ±) , 血、尿特异性抗原或抗体阳性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升高,早期N升高核左移,重型出现类白血病反应,可有较多异型淋巴细胞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均升高
血小板减少, 并可见异型血小板
尿常规
大量蛋白尿
膜状物,各种管型,融合细胞
血生化
肌酐升高,多尿后期开始下降
发热期血气分析以呼吸性碱中毒多见, 休克期和少尿期以代谢性酸中毒
血钠、氯、钙在本病各期中多数降低,而磷、镁等则增高
血钾在少尿期升高
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
凝血功能
DIC,凝血功能障碍
PT,APTT延长
免疫学检查
特异性lgM 抗体, 1 : 20 为阳性
lgG 抗体1 : 40 为阳性
1 周后滴度上升4 倍或以上有诊断价值
巢式RT-PCR
病毒分离
其他
并发症
腔道出血
呕血、便血最为常见
咯血、腹腔出血、鼻出血和阴道出血
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脑膜炎
脑水肿,高血压脑病
肺水肿
ARDS
心源性肺水肿
治疗
发热期
抗病毒
利巴韦林(病毒唑)
α 干扰素
早期进行
减轻外渗
早期卧床休息
降低血管通透性可给予路丁、维生素C
补液
改善中毒症状
高热以物理降温为主
中毒症状给地塞米松
呕吐频繁者给予甲氧氯普胺( 灭吐灵)
预防DIC
低分子右旋糖酐或丹参
高凝状态时可给予小剂量肝素抗凝
低血压休克期
积极补充血容量
早期、快速和适屈
注意纠正酸中毒
5% 碳酸氢钠溶液
改善微循环
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
6542、地塞米松酌情使用
少尿期
稳定内环境
促进利尿
导泻
预防高血容量综合征和高血钾
透析
血液透析
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 )
血压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等不宜搬动的重危患者首选
腹膜透析
多尿期
移行期和多尿早期的治疗同少尿期
多尿后期
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防治继发感染
恢复期
一般治疗
并发症治疗
消化道出血
DIC 消耗性低凝血期, 宜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
DIC 纤溶亢进期, 可应用六氨基已酸或对羧基苄胺静脉滴注
肝素类物质增高所致出血, 则用鱼精蛋白或甲苯胺蓝静脉注射
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抽搐时用地西泮或戊巴比妥钠
颅内高压应用甘露醇
ARDS
大剂盘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
限制补液
高频通气, 或用呼吸机进行人工终末正压呼吸
心力衰竭、肺水肿
控制输液或停止输液
强心药毛花苷丙、镇静药地西洋及扩张血管和利尿药物
导泻或透析治疗
自发性肾破裂
手术缝合
预防
疫情监测
防鼠灭鼠
作好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疫苗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