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七八十年代,速水佑次郎和拉坦在《农业发展的国际分析》(1971年第一版,1985年扩展版)
中提出了技术与制度诱导创新理论。
一国资源禀赋和产品需求的诱导农业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而出现和发生的。
诱导创新理论假定农民、公共研究机构和私人农业投入品供应商之间存在有效的相互影响机制。
农民在土地和劳动的相对价格变化的诱导下,寻求能够节约相对稀缺要素的农业生产技术,
农民的技术需求促使公共研究机构开发相应的新技术,农业投入品供应商生产和供给那些替代稀缺要素的现代技术投入品。
诱导型创新是一个不均衡的动态过程。
在发展的动态过程中,不平衡或不均衡的出现是引透技术变化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根据诱导创新理论
在地多人少的国家,农业发展走机械技术进步道路;
在地少人多国家,农业发展走生物化学技术进步道路;
在人地平衡国家,走机械技术和生物技术进步混合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