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传染病学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传染病学思维导图开始更新,根据第九版教材和我们学校老师的PPT制作,内容详实,复习可参考。 更多医学资料,在公众号菜路路的医学小屋哦。欢迎各位大佬关注一下。
临床医学生期末复习笔记,儿科学,根据景晴老师执业医师网课及第九版人卫教材整理,可供本科及执业医师考试复习使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病原学
脑膜炎奈瑟菌(脑膜炎球菌)
革兰阴性菌,肾形
可从带菌者的鼻咽部和患者的血液、脑脊液、皮肤瘀点中检出
对干燥、湿热、寒冷、阳光、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均极敏感, 在体外易自溶而死亡,采集标本时要注意保温,并立即送检
毒力因子
内毒素:主要的致病因子和型特异性抗原
荚膜: 按表面特异性荚膜多糖抗原不同,可分为13个群。以A、B、C群最为常见,占90%以上。
A 群可导致全球性大流行
B 和C 群可引起地区性流行
C 群毒力较强, 可导致暴发型流脑
菌毛
脑膜炎球菌外膜蛋白
流行病学
传染源
带菌者和流脑患者
传播途径
经咳嗽、打喷嚏借飞沫由呼吸道直接传播
密切接触如同睡、拥抱、接吻、哺乳更易传染。(对2岁以下婴幼儿)
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
本病隐性感染率高,人群感染后仅约1%出现典型临床表现
以5岁以下儿童尤其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感染率最高。
人感染后对同种菌群能产生持久免疫力,各群间有一定交叉免疫,但不持久
流行特征
地区性
非洲特别是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发病率最高
既往我国流行的多是A型菌株(全球流行)近年来以B群、C群(地区性流行)为主
季节性
冬春季多发,3-4月为高峰
周期性
每3~5年小流行,7~10年大流行,现在多为散发性或局部流行
发病机制
病毒自鼻咽部进入人体,内毒素是本病致病主要因素
病理解剖
败血症期
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坏死、血栓形成、血管周围出血-出血点、瘀斑
皮肤局部Shwartzman反应:持续菌血症和循环内毒素刺激所致
暴发型
肺、心、胃肠道及肾上腺皮质等脏器可有广泛出血
脑膜炎期
软脑膜和蛛网膜、血管充血、出血、炎症、水肿;脑底部炎症粘连,脑神经损害;颅内压升高;
暴发性脑膜脑炎型
病变主要在脑实质,脑组织坏死、充血、出血及水肿,严重者发生脑疝,天幕裂孔疝及枕骨大孔疝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1-2天,最长7天
普通型
上呼吸道感染期
低热、咳嗽、咽喉疼痛、鼻咽黏膜充血及分泌物增多
容易误诊
鼻咽拭子培养阳性
感染中毒症状:寒战、高热、头痛和呕吐,神志淡漠
皮疹( 70%) 皮肤黏膜瘀点或瘀斑。多见于咽部、四肢和躯干、呈不对称分布、大小形态不一
多与败血症期症状同时出现,持续2-5天
发热、感染中毒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颅高压症状:剧烈头痛、频繁呕吐
脑膜刺激症:颈项强直、Brudzinski征和Kernig征阳性
恢复期
10%出现口周疱疹
1-3周内痊愈
多见于儿童
起病急骤、病情凶猛,如不及时抢救可于24小时内死亡
再分三型
休克型
严重毒血症,大片坏死性紫癜
顽固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脑膜刺激征多缺如,脑脊液多正常
血培养或皮肤瘀点涂片阳性可确诊
脑膜脑炎型
脑实质损害严重:昏迷
脑疝形成:枕骨大孔疝,天幕裂孔疝
呼吸衰竭
局限性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混合型
严重全身毒血症症状
顽固性休克、大片瘀斑
脑实质损害:抽搐、昏迷、呼衰,脑疝
预后极其严重
轻型
低热,轻微头痛、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可见少数出血点。多见于流脑流行后期
慢性型
少见,多为成人
病程迁延
以间歇性发热、皮疹或瘀点、多发性关节疼痛为特征
血培养可阳性
并发症与后遗症
由于早期用抗菌药物治疗,并发症及后遗症均已极少见。
并发症包括继发感染或病灶迁移引起的中耳炎、化脓性关节炎、心内膜炎、心包炎、肺炎、眼病等。
后遗症是因脑及周围组织粘连引起的脑积水、硬脑膜下积液、肢端坏死等,也可有瘫痪、癫痫和精神障碍等。
实验室检查
血象
白细胞(10~20)×109/L,中性占80%~90%
CSF
呈化脓性改变(混浊或脓样,压力增高;白细胞>1000×10^6/L,N为主,蛋白明显增高,糖和氯化物降低)
细菌学检查
细菌培养
临床诊断的金标准,瘀斑组织液、血或脑脊液培养阳性即可确诊
瘀点或CSF涂片革兰染色(早期快速诊断)
瘀斑组织液、血或CSF培养阳性(确诊方法)
血清免疫学检查
主要用于早期诊断,阳性率在90%以上。
分子生物学检查
PCR、mNGS检测核酸,敏感性和特异性高
治疗
病原治疗
首选青霉素
大剂量
尤适于败血症患者
氯霉素
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
不良反应:骨髓抑制、再障,不作首选
头孢菌素
三代头孢
易透过血脑屏障
适用于 不能使用青霉素和氯霉素患者
磺胺嘧啶(SD) + TMP
一般对症治疗
尽早抗菌药物治疗: 青霉素首选
抗休克治疗: 扩容纠酸,血管活性药物(654-2、多巴胺)
肾上腺皮质激素: 重症短期使用3天以内抗DIC治疗:(出血明显、血小板减少)肝素
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尽早抗菌治疗: 青霉素、磺胺、三代头孢等
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 及时脱水降颅压;20%甘露醇和50%GS
肾上腺皮质激素:(重症短期使用DXM),iv
呼吸衰竭: 吸氧、脱水、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兴奋剂
高热及惊厥: 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及早使用镇静剂
两者兼顾
预防
早期发现患者就地隔离治疗
切断传播途径
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保护易感人群
疫苗接种:流脑A群多糖疫苗、AC多糖疫苗、4价多糖疫苗、AC结合疫苗、AC-hib联合疫苗
药物预防:对密切接触者 SMZ药物预防,头孢曲松,氧氟沙星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