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精神病学思维导图
这是一个关于精神病学思维导图,包括:一、感知觉障碍;二、思维障碍;三、注意障碍;四、记忆障碍;五、智能障碍;六、定向力障碍;七、情感障碍;八、意志障碍;九、动作行为障碍;十、意识障碍。
编辑于2023-01-29 22:48:11常见精神症状
一、感知觉障碍
感觉障碍
感觉减退
表现为对外界强烈的刺激产生轻微的感觉体验或完全不能感知
感觉过敏
表现为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产生强烈的感觉体验
内感性不适
躯体内部产生的不舒适和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
知觉障碍
错觉
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可见于正常人;病理性错觉多表现为错视和错听,并常带有恐怖色彩
幻觉①
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感知综合障碍
患者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能够正确感知,但对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距离、空间位置等产生错误的感知
二、思维障碍
思维形式障碍
思维奔逸
思维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和转换加速;随境转移、音联、意联
思维迟缓
思维联想速度减慢、数量减少和转换困难
思维贫乏
联想概念与词汇贫乏,患者感到脑子空荡荡,没有什么思想
思维散漫、思维破裂、语词杂拌
联想概念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
思维散漫表现为交谈时患者联想松弛,内容散漫,缺乏主题,话题转换缺乏必要的联系
思维破裂表现为患者言语或书写内容有结构完整的句子,但各句含义互不相关,变成了语句堆积,整段内容令人不能理解
语词杂拌表现为言语支离破碎,句子结构不完整,成了一些不相干字、词的堆积
思维不连贯
与语词杂拌的区别是产生背景不同,在意识障碍背景下出现的言语支离破碎和杂乱无章状态
思维中断
思维联想过程突然发生中断;表现为患者在无意识障碍,又无外界干扰时,言语突然停顿,片刻之后又重新开始,但所谈主题已经转换
思维被夺、思维插入
思维联想障碍;前者感到自己思想被某种外力突然抽走,后者表现为感到某种不属于自己的思想被强行塞入自己脑中
强制性思维
思维联想的自主性障碍;表现为患者感到自己脑内涌现大量无现实意义、不属于自己的联想,是被外力强加的
病理性赘述
思维联想活动迂回曲折,联想枝节过多;表现为患者对某种事物做不必要的过分详尽的描述,言语啰嗦,但最终能够回答出有关问题
思维化声
同时包含思维障碍和感知障碍;患者思考时,同时感觉自己的思想在脑子里变成了言语声,自己和他人均能听到
语词新作
概念的融合、浓缩和无关概念的拼凑;患者自创一些奇特的文字、符号、图形或语言并赋予特殊意义,他人无法理解
象征性思维
概念转换,患者以无关的具体概念代替某一抽象概念,不经患者本人解释,他人无法理解
逻辑倒错性思维
以推理缺乏逻辑性为特点;表现为患者推理过程或缺乏前提依据,或因果倒置,不可理解,离奇古怪
强迫思维
患者脑中反复出现的某一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维,明知不合理和不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常伴有痛苦体验。反复出现某种想法;强迫怀疑;强迫回忆;强迫性对立思维;强迫性穷思竭虑
思维内容障碍②
超价观念
一种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有一定事实依据,不十分荒谬离奇,也没有明显的逻辑推理错误;多见于人格障碍
三、注意障碍
正常人:集中性,稳定性,转移性
注意增强
主动注意兴奋性增高;表现为过分关注某些事物
注意减退
主动及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减弱和注意力稳定性降低;表现为注意力难以唤起和维持
注意涣散
被动注意兴奋性增强和注意稳定性降低;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外界的干扰而分心
注意狭窄
注意广度和范围缩小;表现为当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时,不能再注意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
注意转移
注意力转移性增强和稳定性降低;表现为主动注意不能持久,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使注意对象不断转移
四、记忆障碍
记忆增强
表现为患者对病前已经遗忘且不重要的事都能重新回忆起来,甚至包括事件的细节
记忆减退
轻者近记忆力减弱,重者远记忆力也减退
遗忘
顺行性遗忘
对紧接着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内的经历不能回忆
逆行性遗忘
对疾病发生之前一段时间内的经历不能回忆
界限性遗忘
对某一特定时间段的经历不能回忆,遗忘的发生通常与该时间段内的不愉快事件有关
进行性遗忘
随着疾病的发展,遗忘逐渐加重
虚构
在遗忘的基础上,患者以想象的、未亲身经历的的事件来填补记忆的缺损
错构
在遗忘的基础上,患者对过去所经历过的事件,在发生的地点、情节、特别是在时间上出现错误的回忆,并坚信不疑
五、智能障碍
智力发育障碍
痴呆
全面性痴呆
表现为大脑弥漫性损伤,智能活动各个方面均受累及,从而影响患者全部的精神活动
部分性痴呆
大脑病变只侵犯局部
假性痴呆
强烈的精神创伤后,部分患者可产生一种类似痴呆的表现,而大脑组织结构无任何器质性损害
六、定向力障碍
指对环境或自身状况认识能力能力的丧失或认识错误
七、情感障碍
情感高涨
正性情感活动的明显增强;表现不同程度的、与周围环境不相称的病态喜悦
欣快
在智能障碍基础上出现的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的愉快体验;表现为患者自得其乐,似乎十分幸福
情感低落
是负面情感活动的明显增强;表现为忧愁、苦闷、唉声叹气、暗自落泪等,有时感到前途灰暗没有希望,严重时可因悲观绝望而出现自杀企图及行为
情感淡漠
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缺乏内心体验;表现为面部表情呆板,对周围发生的事物漠不关心,即使与自身有密切利害关系的事情也如此
焦虑
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刺激情况下出现的内心不安状态;表现为患者顾虑重重、紧张恐惧,坐立不安,常伴有自主神经紊乱症状
自主神经紊乱症状:心悸、出汗、手抖、尿频,严重的大小便失禁。
恐惧
面临某种事物或处境时出现的紧张不安反应;病态的恐惧是指与现实威胁不相符的恐惧反应,过分害怕,自主神经紊乱症状
易激惹
情感活动的激惹性增高;极易因为一般小事而引起强烈的不愉快情感反应
情感不稳
情感活动的稳定性障碍;患者的情感反应极易发生变化,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喜怒无常,变幻莫测
情感倒错
情感表现与其内心体验或处境明显不相协调,甚至截然相反
情感矛盾
患者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人或事物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反应,但患者并不感到这两种情感的矛盾和对立,没有痛苦和不安
矛盾意向和情感矛盾的区别: eg:情感矛盾——患者怀疑母亲迫害自己而憎恨她,但同时又对她亲近关心。 矛盾意向——患者碰到朋友时,想去握手,却把手缩回来。 情感矛盾体现在情感上,矛盾意向体现在肢体上。
八、意志障碍
意志增强
意志活动增多;表现为在病态情感或妄想的支配下,患者持续地坚持某些行为,具有极大的顽固性
意志减退
意志活动减少;表现为动机不足,缺乏积极主动性及进取心,对周围一切事物缺乏兴趣
意志缺乏
意志活动缺乏;表现为对任何活动都缺乏动机、要求,生活处于被动状态,处处需要别人督促和管理
矛盾意向
表现为对同一事物,同时出现两种完全相反的意向,但患者并不感到这两种意向的矛盾和对立,没有痛苦和不安
九、动作行为障碍
精神运动兴奋
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表现为患者增多的动作行为及言语与思维、情感、意志等精神活动协调一致,并与环境保持较密切联系
不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
表现为患者增多的动作行为及言语与思维、情感、意志等精神活动不相协调,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精神运动性抑制
木僵
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被完全抑制;表现为患者不语、不动、不饮、不食,肌张力增高,面部表情固定,对刺激缺乏反应,经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甚至大小便潴留
蜡样屈曲
表现在木僵状态上,患者出现肢体任人摆布,即使是极不舒服的姿势,也能较长时间维持不动,形似蜡像,故称为蜡样屈曲。
缄默症
言语活动的明显抑制;表现为患者缄默不语,不回答任何问题,有时仅仅以手示意或者用书写交流。
违拗症
患者对于他人的要求加以抗拒;主动违拗:不但拒绝执行他人要求,而且还做出与要求截然相反的行为;被动违拗:对他人的各种要求一概拒绝执行
模仿动作
患者无目的地模仿别人的动作,常与模仿言语同时存在
刻板动作
患者机械刻板地反复重复某一单调动作,常与刻板言语同时出现
作态
患者做出古怪的、愚蠢的、幼稚做作的动作、姿态、步态与表情
强迫动作
患者明知没有必要,却难以克制的去重复做某种动作行为,多与强迫思维有关;常见于强迫障碍
十、意识障碍
以意识清晰度降低为主的意识障碍
嗜睡
意识清晰度降低较轻微;表现为患者在安静环境内经常昏昏入睡,给予刺激后立即转醒,并能简单应答,但刺激消失后又进入睡眠状态
混浊
意识清晰度轻度受损;表现为患者反应迟钝、思维缓慢,注意、记忆、理解困难。能回答简单问题,复杂的则会表现茫然。存在时间、地点、人物等环境定向障碍。可出现强握、吸吮等原始反应
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才会如此,例如在每日的特定时间才会表现这些症状,平时则与正常人无异。
昏睡
意识清晰度较混浊更低;表现为患者的周围环境定向力和自我定向力均丧失,没有言语功能;角膜、睫毛等反射减弱,对光、吞咽反射迟钝,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可出现不自主运动及震颤
昏迷
意识完全丧失,以痛觉反应和随意运动消失为特征;任何刺激均不能引起反应,并可出现病理反射
意识清晰度降低伴范围缩小或内容变化的意识障碍
朦胧状态
在意识清晰度的降低的同时伴有意识范围缩小
谵妄状态
在意识清晰度降低的同时出现大量的幻觉、错觉,这些幻觉和错觉以形象鲜明的恐怖性幻视和错觉为主
梦样状态
在意识清晰程度降低的同时出现梦样体验;表现为外表好像清醒,但患者完全沉湎于幻觉幻想中,就像做梦一样,与外界失去联系。
十一、自知力障碍
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状态的认识和判断能力。自知力完全恢复是精神疾病康复的重要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