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植物生长素
这是一个关于植物生长素的思维导图,包括:生长素发现过程、生长素的合成、运输与分布、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植物生长素
基础回顾
生长素发现过程
重要实验
达尔文(19世纪末)
胚芽鞘的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了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
鲍森·詹森(1913年)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拜尔(1918年)
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
温特(1926年)
进一步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将其命名为生长素。
郭葛(1934年)
首次从人尿中分离出与生长素作用相同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IAA)
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背光侧生长快),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植物激素的概念
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生长素的合成、运输与分布
生长素的合成
化学成分
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常见的生长素有吲哚乙酸 (IAA)、苯乙酸(PPA)、吲哚丁酸(IBA)
合成部位
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素的分布
各器官都有分布,相对集中的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如胚芽鞘、芽和根尖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
生长素的运输
极性运输
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即只能单方向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
非极性运输
在成熟组织中,通过输导组织进行。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作用方式
生长素不催化、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不为细胞提供能量,而是给细胞传达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信息。
作用特点
一般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
影响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因素
生长素浓度
一般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
器官种类
一般敏感性强弱为根>芽>茎。
生长素作用特点实例——顶端优势
概念: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
原因:
顶芽产生生长素,生长素极性运输至侧芽
顶芽处的生长素含量少——促进生长
侧芽处的生长素含量多——抑制生长
表现为顶端优势
解除方法:去掉顶芽。
应用:棉花的打顶,果树整枝,盆景修剪等。
重点梳理
分析不同处理条件下植物生长、弯曲情况。
(见补充1)
作业知识收获
重力信号可以转化为运输生长素的信号,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调节植物生长方向。
生长素浓度高到一定程度后会促进乙烯的产生,进而抑制生长素,促进切段细胞伸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