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
这是一篇关于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的思维导图,包括:气象灾害、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这是一篇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思维导图,主要描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起始时间、重要发明及其影响。总结细致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是一篇关于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的思维导图,包括:植被与环境、森林、草原与荒漠、观察土壤。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第六章——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
洪涝灾害
概念:因为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间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洪涝灾害多发区的分布主要受气候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响。从气候因素看,洪涝灾害多发于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等。从地形因素看,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常受洪涝威胁
洪水常常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洪涝还会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洪涝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干旱灾害
干旱的概念:因为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
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上旱灾频繁发生的地区,其中非洲的旱灾最为严重
干旱灾害极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乃至颗粒无收;干旱也会影响畜牧业,主要表现在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干旱还会引发水资源短缺、沙尘暴、火灾、虫灾等
台风灾害
概念: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漩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台风天气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等,并带来严重的自然灾害。狂风能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暴雨会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并危害近海养殖;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
我国受台风灾害影响严重,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源于西北太平洋,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多发于夏秋季节
寒潮灾害
概念: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某地大范围的剧烈降温,气温24小时内下降8℃及以上,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寒流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深秋到初春时节,势力强大的寒潮甚至可影响到低纬度地区。寒潮带来的剧烈降温往往使农作物遭受冻害,伴随的大风、大雪、冻雨会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
我国的寒潮是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
地质灾害
地震
概念: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或弯曲。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聚起来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称为地震
地震会造成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还会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灾害
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极不稳定,是地震易发区。从世界范围看,地震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我国地跨世界两大地震带,地震灾害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是世界上地震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地震灾害发生频繁的地区有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
滑坡和泥石流
滑坡
概念:是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在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山地丘陵区以及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滑坡多发
危害主要表现为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
泥石流
概念: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地形陡峭、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是发生泥石流的主要条件
多与山洪相伴,来势凶猛,破坏力大,能够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等
都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广泛,发生频繁,尤以西南地区最为多发
防灾减灾
防灾减灾手段
每年5月12日为“防灾减灾日”
我国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制定了“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工作指导方针,以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灾害监测
我国建成了由人造卫星、气象站、水文站、地震台、地质环境监测站等组成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主要对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和致灾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
灾害防御
我国为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一方面修建水库、堤坝、防护林等防灾工程;另一方面施行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开展减灾教育
灾害救援与救助
发生自然灾害并达到应急响应程度时,应按照国家有关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调动救援物资和人员,尽快稳定社会秩序,救治伤员,展开心理援助
灾后恢复
灾后要尽快恢复灾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并促进灾区经济和社会的恢复和发展。这一过程也能帮助重建区增强防灾能力
自救与互救
对个人和家庭而言,防灾减灾的主要任务是自救与互救。自救与互救对挽救生命至关重要。平时多掌握一些自救与互救的知识、技能,就会在关键时刻为挽救生命提供更多可能。自救与互救包括灾前准备、灾中救助和灾后自我保护三个方面。
常见的自然灾害中,洪涝、台风等灾害是可以较准确预测的。因此,在洪涝、台风多发地区,居民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做好灾前准备,这对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应按照预先设计好的逃生路线进行撤离
自然灾害过后,还需要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
利用装在航空器或航天器的光学或电子设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感知的地理信息技术。与传统信息获取手段相比,遥感技术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大,受地面条件限制少等优势,能够实现地物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是一种地理信息技术,它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定位、导航。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地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