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中国革命新局面课程教案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中国革命新局面课程教案: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编辑于2023-02-12 11:02:21 广东中国共产党成立和中国革命新局面课程教案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和工农运动的发动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
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岀了 明确的斗争目标。
二大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党在现阶段的纲领,即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 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从1922年一月香港海员罢工,到1923年2月京汉铁路罢工,掀起了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
通过领导工人斗争,中国共产党密切了同工人阶级的联系,党的自身建设也得到了加强
国共合作和大革命的进行
国共合作的形成
1923年2月7日,京汉铁路罢工也到反动军阀血 腥镇压,造成二七惨案。此后,中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二七惨案后,中国共产党决定采取更为积极的步骤,联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孙中山主持在广州举行:大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对三民 主义作出新的解释,即“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 领基本一致,因而有了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国民党一大确认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原则。
国民党一大事实上确认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标 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大革命的准备与进行
国民党 一大决定创办一所陆军军官学校 (即黄埔军校)。黄埔军校于1924年5月开学。
1925年5月五卅惨案掀起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
1926年7月,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北伐战争开始。
大革命中的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下进行的。革命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项而中 国共产党正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而提出这 个口号的,正是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项而中 国共产党正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
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而屮国共产党 正是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
大革命的失败及其教训
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共政变
7月15日,时任武汉国民政府主 席的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终失败。
失败原因
由于反革命力量强大,资产阶级发 生严重动摇,蒋介石集团、江精卫集团先后叛变革命
是由于这时的中国共产党还处在幼年时期,缺乏应对复杂环境的政治经對, 缺乏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深刻认识,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 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教训
中国共产党能否将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对中国革命至关重要
中国共产党不但要建立革命的 统一战线,而且要始终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实行“又团结又斗争”的方 针,争取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权。
意义
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革命工作, 领导了全国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
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初步 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并从大革命的失败中汲 取了深刻的历史教训,开始懂得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
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 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
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中国先进分子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并没有抛弃而是继承了五四运动的科学和民主的精神,并赋予它们新的含义,使它们在更高层次 上得到了发扬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没有中断或取消五四运动以前开始的反 封建的思想启蒙工作,而是克服了以往启蒙者的弱点,有力推动了反封建 的启蒙运动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
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实际问题。
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 1921年7月23 日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举行。
中共一大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中共一大决定设立中央局作为中央的临时领导机构,选举产生了以陈独秀为书记的中央局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屮 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
具有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 命论的马克思主义
具有坚强的革命性。
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 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 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 上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 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 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 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 的趋势和格局。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及其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 《新青年》)开始的
1917年1月,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成为新 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新文化运动的基木口号是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提倡民主和科学。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新文化运动在社会上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冲决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闸门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
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 用的方法,一般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
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初步传播
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世 界性的历史事件。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十月革命发生在其国情与中国相同(封建压迫严重)或近似 (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因而对中国先进分子具有特殊吸引力
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推动了社会上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先进分子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
李大钊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
从1918年7月起,他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1919年9月、11月,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 传播阶段。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的爆发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时代条件与社会历史条件
是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
是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是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导火索
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1919年5月4 日学生北京游行喊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 “还我青岛”的口号
从6月5日起上海工人罢工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特点
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 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
意义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 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
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 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全面觉醒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