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新闻学概论
新闻学概论(第七版)框架,包括:一、新闻活动;二、新闻;三、新闻真实性;四、信息;五、新闻事业的产生。
编辑于2023-02-12 21:15:13 吉林新闻学概论
新闻学绪论
定义
基本要求
中心议题
新闻学的内容
理论
历史
应用
新闻业务
媒介管理与经营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社会责任论
发展新闻学
党报理论
新闻工作
“媒介审判”,即以媒体的判断代替法院的审判”
一、新闻活动
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新闻事业
新闻活动
新闻活动的重要性
信息时代,信息社会,第三次浪潮
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
变动产生新闻
新闻的本质(黑天鹅事件)
关系决定需要
关联度(蝴蝶效应)
关联面
记者做法分析
新闻活动的渠道
亲身传播
大众传播
群体传播
二、新闻
基本特点
真实
新鲜
定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新闻的形式
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新闻的实质
新闻本源
先有事实,后有新闻
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新闻的最主要功能:反映世界的最新变动
新闻来源
新闻要素
5w
明确五要素的三大作用
新闻类别
内容
发生地
时间
突发性新闻
延缓性新闻
读者关系
硬新闻
软新闻
三、新闻真实性
基本要求
复杂的基本原因:任何新闻报道都是经过选择的
真实性与客观性
真实与现实
真实与真相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职业要求
我国坚持新闻真实的极端重要性
新闻失实
主要表现
无中生有,捏造事实
似是而非,歪曲事实
隐瞒掩盖重大事件,重大事故
性质
故意性失实
非故意性失实
后真相时代
新闻失实的特点和趋势
什么是后真相时代
假新闻,假事件的特点
仿真度很高,欺骗性很强,成本很低
识别很难,成本极高
传播时间快,传播面大
制作面更广泛
四、信息
信息的定义
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的东西
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使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互相交换的内容和名称
狭义的信息指的是事物的最新变化
一般性的信息就是指人们对外部世界的了解,认知活动,特别是社会交往,社会交流,社会沟通
广义的信息是万事万物的信息,是物质能量外的第三种资源,或者如维纳所说的,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万物皆媒”)
信息的特点
共享性或使用不灭性
扩缩性
组合性
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
相对性
信息对新闻工作的要求
提供信息是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
新闻必须致力于消除读者的不确定性
当前新闻工作业务要求
变一次性的终端报道为分阶段的连续报道
加强深度报道
加强新闻的综合评述
加强全方位报道
宣传
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的一种观念, 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 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 观念(理论、方针、政策、道德伦理、立场态度)
宣传和新闻的不同
出发点不同,归宿点不同,传播的方式不同,传播的要求不同
决定宣传效益的因素
宣传者,宣传对象,宣传内容,宣传场合,宣传时机,宣传动机,宣传方法
新闻与舆论
舆论是在特定的时空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 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具体表现
公开性,急迫性,公共性,广泛性,评价性
社会功能
涉及公共事务的组织、人员的行为实行监督,进行有效的制约和 限制,使之服从服务于既定的公众共同意志,符合公众共同利益。他是社会控制的有利形式之一
舆论控制作用表现
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
对决策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的监督
对于决策和执行人物行为的监督
对国家政府决策过程的监督制约
对公众行为的鼓舞或约束
新闻媒介与社会舆论
反映并代表舆论
引发舆论
引导舆论
五、新闻事业的产生
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
口头新闻
信号媒介
书信新闻
印刷媒介
其他传播方法
露布
牌报、旗报
悬书、揭贴
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
报纸广播电视的产生
报纸是以刊登新闻为主的定期连续向大众发行的印刷品:手抄新闻—新闻书—周刊日报
广播是以无线电波所传送的声音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
电视:以无线电波所传送的声音和图像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媒体
新媒体的产生
新媒体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以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为主要支撑,以数字化、交互性、超时空为主要特征的一系列新媒体形态
六、互联网造就传媒业新业态
新媒体持续冲击大众传媒
新闻生产:从专业化到社会化
新闻生产模式:UGC 、众包新闻、迭代新闻、自媒体
媒体与受众关系
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
信息接收由统一发布到私人定制
受众反馈到用户体验
融合媒体
定义
融合媒体运用问题
新闻机构的结构问题
记者、编辑的素养和技能问题
“互联网+”、“中央厨房式”
新闻混合体制
党媒拥有“ 两微一抖”的强大影响力
民媒占据移动客户端的传播力优势
自媒面广势众、风生水起
七、新闻事业发展及规律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新闻体制
新闻媒介所有制
私营媒介
公营媒介
国营媒介
国家制度
中国等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新闻媒介
西方发达国家资本主义制度下新闻媒介
除中国之外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新闻体制
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
传播工具的特点
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新闻通讯社
受众多元需要促使媒体多样化
电台
电视台
报纸
办报方针
报纸内容
社会地位
发行范围
出版时间
新媒体
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新闻题材的多样化
报纸的新闻文体:新闻、言论、杂交品种
新闻的表现形式: 纯新闻,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特稿
广播的新闻文体:消息报道,现场直播新闻,人物访谈
电视的新闻文体:消息报道,现场新闻直播,纪录片,新闻速评,新闻特写
新闻教育适应新闻事业而产生发展
八、新闻媒介
新闻媒体的共性:真实的,及时的反映世界新近变动的大众传播工具
新闻媒介的特性
所有制方面
与政府或执政党关系
阶级性
办报方针
媒介内容
新闻媒介的个性
新闻媒体的双重属性
作为,反映意识形态的精神产品产品的生产者,新 闻媒介从属于上层建筑范围,又属于信息产业
党的十四大召开,新闻界的共识
新闻事业的外在表现形式(事业性质,企业管理)
新闻媒体产品的商品性
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新闻媒体既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
第9章: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
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
沟通情况,提供信息
进行宣传,整合社会
实施舆论监督
传播知识,提供娱乐
新闻媒介的正效应与负效应
新闻每次把整个世界呈现在人们眼前, 但新闻失实、信息污染干扰误导受众
新闻媒介连接了世界, 却淡漠了人际关系
丰富了知识,却降低了思考能力
改变让人们的时空观, 却诱发了人们无限的欲望
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却污染了社会空气
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
信息+宣传+赢利型的新闻媒介
信息+赢利型的新闻媒介
消闲+服务+赢利型的新闻媒介
知识+赢利型的新闻媒介
纯宣传型的新闻媒介
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
强效果、弱效果、适度效果
理论模式:魔弹论、选择性理解、使用与满足模式、 二级传播理论、议程设置理论、创新扩散理论、沉默的螺 旋理论、文化霸权理论、新闻建构理论
我国新闻媒体的作用和任务
高举旗帜,引领导向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团结人民,鼓舞士气 澄清谬误,明辨是非 连接中外,沟通世界
建设新型主流媒体
四力是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综合指标: 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新型主流媒体的基本特征
基本目标:全时段,全方位,全媒体,全覆盖
最低要求:不失真,不失语,不失品,不失位
第10章:党性原则是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制度
党性原则—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精髓
党性原则是中国新闻事业的一项制度
党性原则:政治上必须和党中央保持一致;思想上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组织上必须 无条件地遵守党纲、党章,服从党的一切决议,遵守党的纪律
党性原则制度
①对新闻媒体定性 ②主要任务 ③组织原则 ④坚持正面报道为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⑤为确保上诉要求实施国有资本拥有对所有新闻媒体绝对的控股权 ⑥采用行政手段来扶植主流媒体,尤其是党委机关报
四个方面
坚持鲜明的倾向性和真实性的统一 坚持维护党的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统一 坚持党的宣传原则和掌握灵活的宣传策略的统一 坚持严肃的态度和生动活泼的文风的统一
坚持党性原则的极端重要性
坚持党性原则,是使党的新闻工作永不变质的保证 坚持党性原则,才能使党的新闻事业保持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和立场 坚持党性原则,才能充分发挥党的新闻事业的积极作用 坚持党性原则,才能划清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和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界限 坚持党性原则,才能推动指导我国的各项改革,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坚持党性原则,才能在网络舆论场把握舆论话语权
第11章: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
舆论引导
重视舆论引导的原因:中国已进入以多元利益为基础的多元社会,这已成为常态 互联网带来的全新挑战 国外敌对势力在中国进行“颜色革命”的活动从未停止,存在着舆论失控的危
舆论引导的基本原则、基本态度和基本方法
舆论监督
运用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
我国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的性质、特点
权威性
典型性
紧迫性
重视社会效果
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
阁舆论新格局(两个舆论场的新格局)
第12章:大众传媒与社会
媒介生态环境对媒介发展的意义
决定媒介制度 决定媒介发展水平 决定媒介的改革方向和改革力度 决定新闻媒介的运作模式和操作方式 决定媒介的行业规范,职业理念和运作方式
媒介系统在社会系统中的作用
开发和利用社会信息资源
实现社会系统总目标
实现个人的社会化:理解、导向、娱乐
促进社会整合
当代中国传媒业新的生态环境:①全球化时代②高风险社会(乌尔里希•贝克)③多元社会
大众传媒与政治
政治活动对大众媒介的利用:发布政治信息;宣传政治主张; 塑造政府和政治人物形象;进行舆论导向
新闻媒介为重要的中介机构:维护政治权利合法性; 参与政治决策;塑造政治文化;进行舆论监督
大众传媒与经济
现代经济对大众传媒的决定性影响
大众传媒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大众传媒与文化
主流媒体呵护主流价值观;
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最佳载体;
大众传媒对于文化的消极影响
大众传媒与国际关系
塑造国家形象;影响对外政策;影响吸引外资;影响对外贸易
第13章、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
新闻自由的含义
新闻自由是伟大的口号
第一时期,封建王朝采取高压政策妄图扼杀出版自由(16世纪至 17世纪);第二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7世纪至18世纪);第三时期 为反对资产阶级政府控制,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17世纪至19世纪)
新闻自由属于人民
新闻法规
国家安全法
关于新闻诽谤
关于隐私权
第14章、新闻媒介的运行体系与管理模式
世界新闻媒介的三大运行体系
以美国为代表的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完全商业化运作体制: 以盈利作为最终目标;以收视率作为节目制作、播出的直接目标; 以迎合受众为节目策划的基本原则;垄断竞争是美国整个广播电视业运作的基本模式
以西欧各国为代表的公私并举的双轨制运作体制(西欧和日本)
以中国为代表的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运作体制 特点:电视台的所有权完全属于国有; 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即党和政府的喉舌; 电视台义不容辞地承担着宣传党和政府的重大理论、方针、政策的职责; 电视台的经费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都由政府直接拨款
国家对媒介的管理
①市场准入层面的管理 ②内容层面的管理 ③结构层面管理
新闻媒介的内部管理和运行
私营媒介—董事会领导制
公营新闻媒介—社会化领导制
国有新闻媒介—政府领导制
两种运行方式:社长负责制、总编辑负责制
中央厨房的新闻生产模式
中央厨房:媒体融合的一种模式
中央厨房的主要类型:聚合型和内控型
基本架构和业务流程 (统筹调度是核心,技术平台是支撑)
第15章:传媒业经营
传媒业经营的基本原则
普遍服务的原则
编营分离原则
受者中心原则(4C理论、4P理论)
传媒业经营的基本目标
核心竞争力
公信力
传媒业经营的基本路径
集约化
专业化
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经营
互联网宣告精准营销来临
第16章:新闻媒介的受众
一、受众是谁
学生,消费者,接受指挥的芸芸众生,公民
二、受众是新闻媒介的参与者
受众对新闻媒介的决定性影响: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 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决定着每条新闻的意义, 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受众是传媒财富之源,传媒权力之源
三、受众的特点
广泛性,混杂性,隐蔽性
当代中国受众的群体信息需求变化
四、受众的戏份
五、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
六、受众的权利
知情权,表达权,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七、受众和媒体认知
受众的媒体认知事关国民素养 受众的媒介认知直接关系媒体的改革和发展 受众的媒体认知影响着国家新闻政策制定
八、受众地位的新变化
受者既是信息接受者,也是信息生产者、传播者 受众从被动接收信息到按需主动搜索信息 受众从被传媒指导到传媒被受众指导
第17章:新闻生产和新闻选择
一:决定新闻生产的因素
二:新闻生产的场域
政府,社会与媒体
资本、公众与传媒
政府、传媒与记者编辑
三、新闻选择和新闻选择的标准
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新闻法规
四、新闻选择的具体运用
第18章: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 专业要求和基本体裁
一、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
二、新闻报道的专业要求
三、新闻报道的构成
四、传统媒体的新闻体裁
五、新媒体的新闻制作
第19章:新闻工作者的修养
一、新闻专业理念
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三、中国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养
第20章、中国新闻改革
一、40年四次跨越
二、新闻改革的基本特点
三、学科建设:从“小新闻”走向“大传播”
中国新闻传媒业的新生态、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