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六、课程-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的系统化活动,本思维导图还介绍了课程设计的模式、课程目标的设计、课程内容等知识点,一起来学习吧。
这是一篇关于速算技巧的思维导图,介绍了速算技巧,包括如何截取位数进行四舍五入,以及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模块一判断推理 主要分为五大题型:逻辑判断,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事件排序。本图对各个部分进行了详细的梳理,需要的自取~
言语理解与表达-逻辑填空,逻辑填空包括词的辨析,语义侧重,固定搭配,程度轻重,感情色彩,语境分析包括关联关系,对应关系。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课程设计
概念
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的系统化活动
模式
方法论基础:活动分析法(博比特)
目标模式
泰勒
四步骤:确定目标(最重要的)、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
三来源:学生、社会、学科专家
二筛子:教育哲学、学习心理学
过程模式
斯腾豪斯
最早提出教师即研究者
关注过程、鼓励学生去探索
课程目标的设计(四种取向)
1普遍性目标(总括性、原则性)
2行为性目标(重结果、具体、可操作)
3生成性目标(重过程、参与和尝试)
4表现性目标(个性化、创造精神、批判思维)
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学生、社会、学科
课程内容
组织方式
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
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
直线式与螺旋式(重复不重复)
文本表现形式
课程计划(课程方案/教学计划)
概念:课程的整体规划
作用: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构成: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中心、首要问题)、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排、学周安排
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的特点: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强基普)
课程标准(原称:教学大纲)
概念: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每门学科的指导文件
作用: 1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2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 3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国家管理评价课程的基础
构成:前言、课程目标(核心)、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的特征: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发基普)
教材
概念:教学活动的材料
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及各种视听材料 (教材的主体:教科书、讲义)(教科书的主体:课文)
作用: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材料
编写原则(最基本):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