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思维导图,本图整理了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蛋白质合成后修饰加工、蛋白质合成的干扰与抑制的知识点,需要的自行下载。
编辑于2023-02-15 09:58:04 山东省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一)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一、翻译模板mRNA及遗传密码
1.翻译模板mRNA
1.5-端非翻译区
2.开放阅读框架ORF
mRNA 5-端起始密码子AUG到3-端 终止密码子之间的核苷酸序列
3.3-端非翻译区
2. 遗传密码
特点
方向性
第3位决定特异性
按照5→3方向 编码肽链N-C端
连续性
移码突变的前提
简并性
64个密码子 61个编码20种氨基酸
通用性
细菌 人类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摆动性
mRNA(密码子)第3位与tRNA(反密码子)第1位碱基不严格配对
G-U的意外交联+I可与AUC配对
特例
起始密码(AUG/如果位于中间 为甲硫氨酸
终止密码(UAA UAG UGA
只有一个密码子(甲硫氨酸AUG/色氨酸UGG
无遗传密码(羟脯氨酸/羟赖氨酸
二、tRNA和氨基酰-tRNA
1.tRNA
不止20种
I.分子3′端均为CCA序列带羟基(氨基酸臂)
II.通过酯键与氨基酸结合而携带氨基酸,在合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III.tRNA构象
3端氨基酸臂连接氨基酸
反密码环连接RNA
2.氨基酰-tRNA
I.散的氨基酸结合到3端,经特异的氨基酰-tRNA合成酶催化
氨基酸先结合AMP
氨基酰-AMP再结合tRNA
ATP-AMP消耗2分子高能磷酸键
II.起始氨基酰-tRNA
原核生物:fMet-tRNAfMet
N-甲酰甲硫氨酸
真核生物:Met-tRNAiMet
甲硫氨酸
三、rRNA和翻译场所核糖体
1. rRNA和多种蛋白质组成
2.核糖体在翻译中功能位点
A位
氨酰位(结合氨酰-tRNA
P位
肽酰位(结合肽酰-tRNA
E位
脱落位(释放tRNA
3. 分类
原核:70s(30s/50s)
真核:80s(40s/60s)
(二)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
一、参与多肽合成物质
需要200多种物质参加,除了原料氨基酸,mRNA、tRNA和rRNA这三种RNA,还需要多种酶、蛋白质因子、无机离子及供能物质等
原核蛋白质因子
具体功能见p355
RR(核蛋白体释放因子
IF(起始因子
EF(延长因子
RF(释放因子
真核eIF/EF/RF
二、翻译的起始
1.核糖体大小亚基分离
需要起始因子IF-1(E)、IF-3(A)
2.核糖体16S小亚基附着于mRNA的起始信号部位
识别机制
S-D序列,又称核糖体结合序列RBS。RNA与RNA之间的识别。
为mRNA起始密码子上游序列 与30S小亚基内部16S rRNA 3'端互补
还有一段短核苷酸序列,可被小亚基蛋白rpS-1识别并结合。 RNA与氨基酸之间的识别。≠S-D序列
真核生物翻译无需S-D序列
使AUG与P位点相对应
3. fMet-tRNAfMet结合在核糖体P位
需要IF-2 (IF2带着GTP)
A位被IF-3占据 不结合氨酰tRNA
4.核糖体大亚基结合形成起始复合物
IF-2水解GTP →IF-3/IF-1与核糖体分离→大小亚基结合
三、多肽链合成的延长
概述:多肽链延长是在核糖体上连续循环进行,所以又称为核糖体循环。延长阶段,每形成一个肽键要经过进位、成肽、转位三个步骤,肽链因此延长了一个氨基酸,如此反复直至肽链合成终止。
1.进位
氨基酰-tRNA识别密码子,进入核糖体的A位。该过程需EF-Tu水解GTP.(消耗能量
2.成肽
P位上fMet的酰基与A位上氨酰-tRNA的氨基进行反应,形成肽键 反应在A位进行
转肽酶(位于大亚基 核酶而非蛋白质!
转肽酶 原核23rRNA 真核28rRNA
3.转位
移位是在A位上的二肽连同mRNA从A位进入P位,需要GTP参加,由转位酶催化。EF-G具有转位酶活性
核糖体运动 造成的相对运动
生成一个肽键消耗四个高能磷酸键
不包括起始复合物形成
氨基酸活化 ATP(2高能磷酸键)
翻译起始复合物形成 2GTP
延长
进位 GTP
成肽 不需要
转位 GTP
四、多肽链合成的终止
嘌呤霉素提前终止
原核生物有RF-1、RF-2、RF-3(GTPase活性)三种释放因子,真核生物只有一种释放因子eRF
终止密码子不被任何tRNA识别 只有RF可以
触发核糖体构象改变 释放肽链
(三)蛋白质合成后修饰加工
一、新生肽链的折叠
1.分子伴侣
热激蛋白HSP70
伴侣蛋白
帮助新生蛋白折叠成具有空间构向的蛋白质
2.异构酶
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
肽链间/内形成二硫键
肽酰-脯氨酸顺反异构酶
脯氨酸残基在弯折处形成正确折叠
二、一级结构的修饰
水解修饰
最常见的修饰方式
肽链末端水解加工
氨基端修饰—去甲酰基、去甲硫氨酸
肽链水解产生多种功能肽
酶原的激活
化学修饰
磷酸化修饰(丝酪苏)、羟基化修饰(赖脯)、糖基化修饰、甲基化、乙酰化、硒化(cys)
改变蛋白质的溶解度 稳定性 亚细胞定位
三、高级结构的修饰
亚基聚合
多个亚基非共价键连接 形成寡聚体 4级结构
同工酶亚基聚合
辅基连接
结合酶蛋白连接辅基
四、蛋白质合成后的靶向分送
蛋白质合成后定向输送到其发挥作用的特定细胞部位的现象
靶向分送的蛋白质一级结构中都存在信号序列:有的在肽链的N-端, 有的在C-端,有的在肽链内部,有的在分送完成后切除,有的保留
(四)蛋白质合成的干扰与抑制
抗生素抑制蛋白质合成
大红 大绿 大林 大放-大亚基
注意影响真核生物合成的--嘌呤霉素
其他物质干扰合成
白喉毒素
使真核生物延长因子eEF2发生ADP-核糖基化失活,抑制蛋白质合成
真核生物
蓖麻蛋白
使核糖体的大亚基28S rRNA降解失活
真核生物
干扰素
①活化蛋白激酶,使真核生物起始因子elF-2磷酸化而失活,从而抑制病毒蛋白质的合成
②诱导生成寡核苷酸,活化RNase L核酸内切酶,降解病毒mRNA,阻断病毒蛋白质合成
病毒
蛋白质+核酸的结构
染色体:DNA+组蛋白=核小体(核心颗粒 H1)
端粒(DNA+蛋白质)/端粒酶(RNA+蛋白质)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一)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一、翻译模板mRNA及遗传密码
1.翻译模板mRNA
1.5-端非翻译区
2.开放阅读框架ORF
mRNA 5-端起始密码子AUG到3-端 终止密码子之间的核苷酸序列
3.3-端非翻译区
2. 遗传密码
特点
方向性
第3位决定特异性
按照5→3方向 编码肽链N-C端
连续性
移码突变的前提
简并性
64个密码子 61个编码20种氨基酸
通用性
细菌 人类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摆动性
mRNA(密码子)第3位与tRNA(反密码子)第1位碱基不严格配对
G-U的意外交联+I可与AUC配对
特例
起始密码(AUG/如果位于中间 为甲硫氨酸
终止密码(UAA UAG UGA
只有一个密码子(甲硫氨酸AUG/色氨酸UGG
无遗传密码(羟脯氨酸/羟赖氨酸
二、tRNA和氨基酰-tRNA
1.tRNA
不止20种
I.分子3′端均为CCA序列带羟基(氨基酸臂)
II.通过酯键与氨基酸结合而携带氨基酸,在合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III.tRNA构象
3端氨基酸臂连接氨基酸
反密码环连接RNA
2.氨基酰-tRNA
I.散的氨基酸结合到3端,经特异的氨基酰-tRNA合成酶催化
氨基酸先结合AMP
氨基酰-AMP再结合tRNA
ATP-AMP消耗2分子高能磷酸键
II.起始氨基酰-tRNA
原核生物:fMet-tRNAfMet
N-甲酰甲硫氨酸
真核生物:Met-tRNAiMet
甲硫氨酸
三、rRNA和翻译场所核糖体
1. rRNA和多种蛋白质组成
2.核糖体在翻译中功能位点
A位
氨酰位(结合氨酰-tRNA
P位
肽酰位(结合肽酰-tRNA
E位
脱落位(释放tRNA
3. 分类
原核:70s(30s/50s)
真核:80s(40s/60s)
(二)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
一、参与多肽合成物质
需要200多种物质参加,除了原料氨基酸,mRNA、tRNA和rRNA这三种RNA,还需要多种酶、蛋白质因子、无机离子及供能物质等
原核蛋白质因子
具体功能见p355
RR(核蛋白体释放因子
IF(起始因子
EF(延长因子
RF(释放因子
真核eIF/EF/RF
二、翻译的起始
1.核糖体大小亚基分离
需要起始因子IF-1(E)、IF-3(A)
2.核糖体16S小亚基附着于mRNA的起始信号部位
识别机制
S-D序列,又称核糖体结合序列RBS。RNA与RNA之间的识别。
为mRNA起始密码子上游序列 与30S小亚基内部16S rRNA 3'端互补
还有一段短核苷酸序列,可被小亚基蛋白rpS-1识别并结合。 RNA与氨基酸之间的识别。≠S-D序列
真核生物翻译无需S-D序列
使AUG与P位点相对应
3. fMet-tRNAfMet结合在核糖体P位
需要IF-2 (IF2带着GTP)
A位被IF-3占据 不结合氨酰tRNA
4.核糖体大亚基结合形成起始复合物
IF-2水解GTP →IF-3/IF-1与核糖体分离→大小亚基结合
三、多肽链合成的延长
概述:多肽链延长是在核糖体上连续循环进行,所以又称为核糖体循环。延长阶段,每形成一个肽键要经过进位、成肽、转位三个步骤,肽链因此延长了一个氨基酸,如此反复直至肽链合成终止。
1.进位
氨基酰-tRNA识别密码子,进入核糖体的A位。该过程需EF-Tu水解GTP.(消耗能量
2.成肽
P位上fMet的酰基与A位上氨酰-tRNA的氨基进行反应,形成肽键 反应在A位进行
转肽酶(位于大亚基 核酶而非蛋白质!
转肽酶 原核23rRNA 真核28rRNA
3.转位
移位是在A位上的二肽连同mRNA从A位进入P位,需要GTP参加,由转位酶催化。EF-G具有转位酶活性
核糖体运动 造成的相对运动
生成一个肽键消耗四个高能磷酸键
不包括起始复合物形成
氨基酸活化 ATP(2高能磷酸键)
翻译起始复合物形成 2GTP
延长
进位 GTP
成肽 不需要
转位 GTP
四、多肽链合成的终止
嘌呤霉素提前终止
原核生物有RF-1、RF-2、RF-3(GTPase活性)三种释放因子,真核生物只有一种释放因子eRF
终止密码子不被任何tRNA识别 只有RF可以
触发核糖体构象改变 释放肽链
(三)蛋白质合成后修饰加工
一、新生肽链的折叠
1.分子伴侣
热激蛋白HSP70
伴侣蛋白
帮助新生蛋白折叠成具有空间构向的蛋白质
2.异构酶
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
肽链间/内形成二硫键
肽酰-脯氨酸顺反异构酶
脯氨酸残基在弯折处形成正确折叠
二、一级结构的修饰
水解修饰
最常见的修饰方式
肽链末端水解加工
氨基端修饰—去甲酰基、去甲硫氨酸
肽链水解产生多种功能肽
酶原的激活
化学修饰
磷酸化修饰(丝酪苏)、羟基化修饰(赖脯)、糖基化修饰、甲基化、乙酰化、硒化(cys)
改变蛋白质的溶解度 稳定性 亚细胞定位
三、高级结构的修饰
亚基聚合
多个亚基非共价键连接 形成寡聚体 4级结构
同工酶亚基聚合
辅基连接
结合酶蛋白连接辅基
四、蛋白质合成后的靶向分送
蛋白质合成后定向输送到其发挥作用的特定细胞部位的现象
靶向分送的蛋白质一级结构中都存在信号序列:有的在肽链的N-端, 有的在C-端,有的在肽链内部,有的在分送完成后切除,有的保留
(四)蛋白质合成的干扰与抑制
抗生素抑制蛋白质合成
大红 大绿 大林 大放-大亚基
注意影响真核生物合成的--嘌呤霉素
其他物质干扰合成
白喉毒素
使真核生物延长因子eEF2发生ADP-核糖基化失活,抑制蛋白质合成
真核生物
蓖麻蛋白
使核糖体的大亚基28S rRNA降解失活
真核生物
干扰素
①活化蛋白激酶,使真核生物起始因子elF-2磷酸化而失活,从而抑制病毒蛋白质的合成
②诱导生成寡核苷酸,活化RNase L核酸内切酶,降解病毒mRNA,阻断病毒蛋白质合成
病毒
蛋白质+核酸的结构
染色体:DNA+组蛋白=核小体(核心颗粒 H1)
端粒(DNA+蛋白质)/端粒酶(RNA+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