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19章肝的生化
肝的生化作用思维导图,本图整理了肝在代谢中的作用、肝的生物转化、胆汁胆汁酸代谢、胆色素代谢、黄疸的知识点,如有错误处,请老师同学们指出,一起学习。
编辑于2023-02-15 09:58:43 山东省肝的生化作用
肝在代谢中的作用
维持血糖稳定的重要器官
肝糖原的合成分解 葡萄糖分解代谢 糖异生 磷酸戊糖途径的主要器官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
磷酸戊糖途径活跃 生物转化提供足够NADPH
葡萄糖通过糖醛酸途径生成UDP-葡糖醛酸(结合反应重要物质)
在脂类代谢占据中心地位
脂质消化吸收--胆汁酸分泌
脂肪酸氧化供能主要器官--协调氧化和酯化合成甘油三酯两条途径
胆固醇代谢--合成3/4胆固醇 同时生成胆汁酸降解胆固醇
血浆脂蛋白代谢--合成VLDL HDL 降解LDL
肝是磷脂合成的主要器官
酮体的生成--(肝+肾)
蛋白质合成分解活跃
血浆蛋白的合成(除γ)
除支链氨基酸(亮 异亮 缬)均在肝脏代谢
支链在肌肉代谢
尿素合成的特异性器官(独此一家)
生成胺类物质(单胺氧化酶)
维生素 辅酶
胆汁酸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 D E K)的吸收
储存A K E B12(没有D)
参与维生素转化
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
维生素PP转化为辅酶I和II
泛酸转变为辅酶A
维生素B12转变为焦磷酸硫胺素(TPP)
维生素D3转化为25-羟维生素 D3
维生素K还是肝参与合成凝血因子I、II、IX、X不可缺少的物质
多种激素灭活
灭活部分水溶性激素 类固醇激素 雌激素 醛固酮 抗利尿激素
肝的生物转化
概念
内源性(激素 神经递质)
外源性(食品添加剂 细菌分泌物)
皮肤 肺 肾也有部分生物转化作用
增加水溶性 极性基团
意义
双面性 转化≠解毒
大部分是解毒 也会制毒(烟草 苯并芘)
类型
氧化反应
最重要
单加氧酶(内质网微粒体)50%
又称羟化酶
催化脂溶性变水溶性
单胺氧化酶(线粒体)
胺变醛变酸
醇醛脱氢酶(细胞质和线粒体)
醇变醛变酸
乙醛堆积引起脸红 心跳加速
还原反应
硝基还原酶(内质网)
硝基化合物多见于食品添加剂 工业试剂
偶氮还原酶(内质网)
偶氮化合物多见于食品色素 化妆品 纺织印刷品
还原成苯胺
水解反应
酯酶
酯键(脂质)
酰胺酶
酰胺键(蛋白质)
糖苷酶
糖苷键(核酸)
加水成羧酸
第一相反应
结合反应
加极性更强的基团增加水溶性
葡萄糖醛酸结合(内质网)
G-1-P→UDPG→UDPGA→游离胆红素
UDPGA提供活性葡糖醛酸基团
硫酸结合
cys→PAPS→ROH→硫酸酯
PAPS提供活性硫酸根
乙酰基化
磺胺类药物通过此途径灭活
乙酰CoA提供乙酰基
谷胱甘肽
黄曲霉素+GSH→谷胱甘肽结合物
甲基化
一碳单位+同型半胱氨酸→甲硫氨酸→SAM
SAM提供活性甲基
甘氨酸/牛磺酸
+游离胆汁酸→结合胆汁酸
第二相反应
甲乙干光了酸葡萄干
胆汁 胆汁酸代谢
胆汁酸分类
胆固醇的主要去路
游离型 结合型
看是否有甘氨酸 牛磺酸
胆汁中胆汁酸以结合型为主(90%)
初级 次级
初级/肝细胞内胆固醇生成
胆酸/鹅脱氧胆酸(鹅蛋)
次级/肠道细菌作用
脱氧胆酸/石胆酸(一坨屎)
胆汁酸生理功能
促进脂类消化吸收
充当乳化剂
抑制胆固醇析出
胆汁中胆固醇 卵磷脂:胆固醇比值>=10:1
同时抑制胆固醇7α--羟化酶(胆汁酸合成关键酶)/HMG-CoA还原酶(胆固醇合成关键酶)
T3T4促进该两种酶活性 促分解>促合成(胆固醇降低)
高胆固醇饮食 糖皮质激素 生长激素 甲状腺激素--7α-羟化酶升高
肠肝循环
初级胆汁酸随胆汁进入肠道 95%被重吸收
结合--回肠主动吸收(主)
游离--小肠 大肠被动吸收
胆汁酸经门静脉重吸收入肝
胆汁酸含量很少 该循环可使其重复利用 促进消化吸收
胆色素代谢
胆红素
最重要 橙黄色-黄疸-巩膜黄染
人体80%为未结合胆红素
来源
血红蛋白 肌红蛋白 过氧化氢酶 过氧化物酶 细胞色素
血红素-胆绿素-胆红素-胆素原-胆素(后4为胆色素)
分类
游离胆红素/血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肝前胆红素
单核-巨噬细胞(脾 骨髓)
血浆中与清蛋白结合运输
分子量大 脂溶性 不能从体内排出 毒性大
结合胆红素/肝胆红素/直接胆红素
胆红素在肝微粒体与葡糖醛酸结合
水溶性大 易从体内排出
结合胆红素入血 生成尿胆红素
胆素原
10%进入肝脏
其中90%又排出
肠肝循环
10%入血
进入肾脏成为尿胆素原
胆素
黄褐色-尿液粪便主要色素
黄疸
溶血性
溶贫
肝C性
肝硬化
梗阻性
胰头癌
肝的生化作用
肝在代谢中的作用
维持血糖稳定的重要器官
肝糖原的合成分解 葡萄糖分解代谢 糖异生 磷酸戊糖途径的主要器官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
磷酸戊糖途径活跃 生物转化提供足够NADPH
葡萄糖通过糖醛酸途径生成UDP-葡糖醛酸(结合反应重要物质)
在脂类代谢占据中心地位
脂质消化吸收--胆汁酸分泌
脂肪酸氧化供能主要器官--协调氧化和酯化合成甘油三酯两条途径
胆固醇代谢--合成3/4胆固醇 同时生成胆汁酸降解胆固醇
血浆脂蛋白代谢--合成VLDL HDL 降解LDL
肝是磷脂合成的主要器官
酮体的生成--(肝+肾)
蛋白质合成分解活跃
血浆蛋白的合成(除γ)
除支链氨基酸(亮 异亮 缬)均在肝脏代谢
支链在肌肉代谢
尿素合成的特异性器官(独此一家)
生成胺类物质(单胺氧化酶)
维生素 辅酶
胆汁酸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 D E K)的吸收
储存A K E B12(没有D)
参与维生素转化
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
维生素PP转化为辅酶I和II
泛酸转变为辅酶A
维生素B12转变为焦磷酸硫胺素(TPP)
维生素D3转化为25-羟维生素 D3
维生素K还是肝参与合成凝血因子I、II、IX、X不可缺少的物质
多种激素灭活
灭活部分水溶性激素 类固醇激素 雌激素 醛固酮 抗利尿激素
肝的生物转化
概念
内源性(激素 神经递质)
外源性(食品添加剂 细菌分泌物)
皮肤 肺 肾也有部分生物转化作用
增加水溶性 极性基团
意义
双面性 转化≠解毒
大部分是解毒 也会制毒(烟草 苯并芘)
类型
氧化反应
最重要
单加氧酶(内质网微粒体)50%
又称羟化酶
催化脂溶性变水溶性
单胺氧化酶(线粒体)
胺变醛变酸
醇醛脱氢酶(细胞质和线粒体)
醇变醛变酸
乙醛堆积引起脸红 心跳加速
还原反应
硝基还原酶(内质网)
硝基化合物多见于食品添加剂 工业试剂
偶氮还原酶(内质网)
偶氮化合物多见于食品色素 化妆品 纺织印刷品
还原成苯胺
水解反应
酯酶
酯键(脂质)
酰胺酶
酰胺键(蛋白质)
糖苷酶
糖苷键(核酸)
加水成羧酸
第一相反应
结合反应
加极性更强的基团增加水溶性
葡萄糖醛酸结合(内质网)
G-1-P→UDPG→UDPGA→游离胆红素
UDPGA提供活性葡糖醛酸基团
硫酸结合
cys→PAPS→ROH→硫酸酯
PAPS提供活性硫酸根
乙酰基化
磺胺类药物通过此途径灭活
乙酰CoA提供乙酰基
谷胱甘肽
黄曲霉素+GSH→谷胱甘肽结合物
甲基化
一碳单位+同型半胱氨酸→甲硫氨酸→SAM
SAM提供活性甲基
甘氨酸/牛磺酸
+游离胆汁酸→结合胆汁酸
第二相反应
甲乙干光了酸葡萄干
胆汁 胆汁酸代谢
胆汁酸分类
胆固醇的主要去路
游离型 结合型
看是否有甘氨酸 牛磺酸
胆汁中胆汁酸以结合型为主(90%)
初级 次级
初级/肝细胞内胆固醇生成
胆酸/鹅脱氧胆酸(鹅蛋)
次级/肠道细菌作用
脱氧胆酸/石胆酸(一坨屎)
胆汁酸生理功能
促进脂类消化吸收
充当乳化剂
抑制胆固醇析出
胆汁中胆固醇 卵磷脂:胆固醇比值>=10:1
同时抑制胆固醇7α--羟化酶(胆汁酸合成关键酶)/HMG-CoA还原酶(胆固醇合成关键酶)
T3T4促进该两种酶活性 促分解>促合成(胆固醇降低)
高胆固醇饮食 糖皮质激素 生长激素 甲状腺激素--7α-羟化酶升高
肠肝循环
初级胆汁酸随胆汁进入肠道 95%被重吸收
结合--回肠主动吸收(主)
游离--小肠 大肠被动吸收
胆汁酸经门静脉重吸收入肝
胆汁酸含量很少 该循环可使其重复利用 促进消化吸收
胆色素代谢
胆红素
最重要 橙黄色-黄疸-巩膜黄染
人体80%为未结合胆红素
来源
血红蛋白 肌红蛋白 过氧化氢酶 过氧化物酶 细胞色素
血红素-胆绿素-胆红素-胆素原-胆素(后4为胆色素)
分类
游离胆红素/血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肝前胆红素
单核-巨噬细胞(脾 骨髓)
血浆中与清蛋白结合运输
分子量大 脂溶性 不能从体内排出 毒性大
结合胆红素/肝胆红素/直接胆红素
胆红素在肝微粒体与葡糖醛酸结合
水溶性大 易从体内排出
结合胆红素入血 生成尿胆红素
胆素原
10%进入肝脏
其中90%又排出
肠肝循环
10%入血
进入肾脏成为尿胆素原
胆素
黄褐色-尿液粪便主要色素
黄疸
溶血性
溶贫
肝C性
肝硬化
梗阻性
胰头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