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病理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损伤的修复思维导图,本图整理了损伤周围同种细胞修复、纤维结缔组织修复(瘢痕修复)、创伤愈合(wound healing等知识点,需要的自行下载。
编辑于2023-02-15 10:04:26 山东省损伤的修复
再生regeneration:损伤周围同种细胞修复
细胞的再生
不稳定细胞(持续分裂细胞)
完全再生
再生能力强,不断增生
更新基础:干细胞stem cell
例:表皮细胞,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黏膜 被覆上皮细胞 血细胞
稳定细胞(静止细胞)
部分完全再生
较强潜在再生能力
生理状态:静止期G0,增生不明显
病理状态:损伤后进入G1,再生修复
例:
腺体实质细胞:内分泌腺 汗腺 涎腺 皮脂腺
腺样器官(胰腺 肝脏 肾小管上皮细胞)
成软骨细胞 平滑肌细胞(再生弱)
骨的再生能力很强但软骨很弱
永久细胞(非分裂细胞 )
无分裂增生能力
例:
神经细胞 (中枢神经元 周围神经神经节)
心肌细胞 骨骼肌细胞
受损修复
神经细胞:胶质瘢痕
神经元不能再生 神经胶质神经纤维可再生
心肌骨骼肌:纤维性修复
组织的再生
生理性再生
表皮基底细胞增生分化 补充角化细胞
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更新
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 基底部细胞再生
淋巴造血器官 血细胞补充
均为完全再生
病理性再生
病理情况下导致损伤 启动再生过程
举例
骨折愈合-完全再生
皮肤伤口愈合-不完全再生(真皮层)
肌腱断端愈合-晚期可以完全再生
1期愈合手术切口-不完全再生
胃溃疡--不完全再生(胃糜烂可以完全)
部分完全再生
烧伤再生
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上皮组织
被覆上皮
腺上皮
结构简单腺体
基膜完好,仅损伤上皮细胞 可恢复结构功能
完全破坏:纤维性修复
结构复杂腺体(如肝)
肝小叶网状支架完好:损伤大小均可 残存肝细胞增生→沿支架延伸→恢复
支架塌陷 大块坏死/反复坏死炎性刺激→肝细胞再生+纤维组织增生:再生细胞团结构紊乱(结节状再生) 无法恢复结构功能
纤维组织
成纤维细胞分裂增生
完全再生
停止分裂→分泌胶原纤维
成纤维细胞→纤维细胞,长梭形
软骨和骨组织
软骨:再生能力弱
软骨膜增生→骨祖细胞→成软骨细胞→软骨基质→软骨细胞
常为纤维性修复
骨:再生能力强(骨内膜存在)
骨祖细胞→成骨细胞→类骨质,成骨细胞→骨细胞→骨组织
血管
毛细血管
血管网形成:蛋白分解酶→基膜分解→内皮细胞分裂增生→细胞条索→管腔出现(新生毛细血管)→吻合为血管网
以生芽方式完全再生
大血管
手术缝合
内膜:吻合处内皮细胞增生连接
中膜:平滑肌再生能力弱,纤维性修复
肌组织(再生能力弱)
平滑肌(一定再生能力)
小动脉修复:有再生
大创伤(肠管 血管 手术吻合):纤维瘢痕
横纹肌
肌膜未完全破坏:
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吞噬清除坏死物质
残存肌细胞分裂
或 肌纤维完全断开:纤维瘢痕愈合
肌膜肌纤维完全破坏:纤维性修复 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连接
心肌:纤维性修复
神经组织
中枢 难再生 →神经胶质细胞 纤维修复→胶质瘢痕
外周:相连神经细胞存活→可修复
崩解:断处远侧段 髓鞘轴突崩解;近处部分崩解
神经鞘细胞增生→合体细胞,连接两端
近端轴突延长向远端生长→到达末梢→形成髓鞘
纤维性修复fibrous repair:纤维结缔组织修复(瘢痕修复)
损伤范围较大 不能由周围同种细胞再生完全修复 由肉芽组织增生代替修复
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
注意区别肉芽肿性炎
结构
新生毛细血管
内皮细胞增生→实性细胞索→毛细血管
垂直创面
增生的成纤维细胞
产生基质和胶原
伤口收缩
肌成纤维细胞
成纤维细胞是坏死灶机化的特征细胞
炎性细胞浸润:巨噬细胞为主
巨噬细胞&中性粒:吞噬(病菌,坏死组织碎片)
巨噬细胞:分泌生长因子,刺激成纤维细胞 毛细血管增生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分别见于急慢性炎症
作用
抗感染保护创面
填补缺损
机化包裹坏死组织、血栓、炎性渗出物、异物等
演变
2-3天出现肉芽组织:间质水肿,炎性细胞
成熟
间质水肿消失,炎性细胞减少消失
新生毛细血管→数量减少→消失→小动脉静脉
纤维母细胞→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增多→玻璃样变性
→瘢痕组织
有利
填补连接创口
(胶原纤维)抗拉 坚固
室壁瘤的形成
不利
瘢痕收缩
关节痉挛 幽门梗阻
瘢痕性粘连
器官黏连 器官硬化
瘢痕组织增生过度
瘢痕疙瘩
创伤愈合(wound healing)
愈合过程
皮肤
愈合过程
早期变化:坏死出血→炎症反应(充血渗出浸润)局部红肿→血液、纤维蛋白原凝固为凝块
伤口收缩:肌成纤维细胞收缩牵拉
2-3天开始 14天左右停止
肉芽组织增生 瘢痕形成
第3天:长出肉芽组织
第5-6天: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抗拉力)
胶原纤维↑→瘢痕组织 一个月后瘢痕完全形成
表皮、其他组织再生
24h内基底细胞分裂增生→迁移→单层上皮细胞覆盖肉芽组织
细胞相互接触→迁移停止→分化→复层鳞状上皮
愈合类型
一期愈合
组织缺损小 无感染 创缘整齐 对合严密
警惕:愈合不等于完全再生
5-7天可拆线
二期愈合
缺损大 不整齐 有坏死组织或感染 需要清创
特点
变性坏死 炎症反应 影响肉芽组织形成
伤口大 愈合时间长 瘢痕组织大
骨折
血肿形成(数小时)
坏死灶较小 破骨细胞吸收 坏死灶较大 游离的死骨片
纤维性骨痂形成(2、3天-2周)
肉芽组织取代机化血肿→纤维化
骨性骨痂形成(数周)
纤维性骨痂→分化 成骨细胞 成软骨细胞→类骨组织 软骨组织
类骨组织→编织骨
软骨组织→骨化→骨组织
骨痂改建或重塑(6-12月):编织骨→板层骨
影响因素
全身
年龄
年龄越大愈合能力越差
营养
含硫氨基酸缺乏→肉芽组织 胶原纤维形成不良
维生素C缺乏→胶原纤维↓
催化羟化酶合成前胶原分子
微量元素 锌 (愈合延迟)
胞内一些氧化酶的成分
局部
局部血液循环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 下肢溃疡不易愈合
感染&异物
伤口感染后都是二期愈合
神经支配
神经性营养不良 血供变化
电离辐射
破坏细胞 损伤血管 抑制再生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断端及时正确复位
及时牢固固定
全身、局部功能锻炼
损伤的修复
再生regeneration:损伤周围同种细胞修复
细胞的再生
不稳定细胞(持续分裂细胞)
完全再生
再生能力强,不断增生
更新基础:干细胞stem cell
例:表皮细胞,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黏膜 被覆上皮细胞 血细胞
稳定细胞(静止细胞)
部分完全再生
较强潜在再生能力
生理状态:静止期G0,增生不明显
病理状态:损伤后进入G1,再生修复
例:
腺体实质细胞:内分泌腺 汗腺 涎腺 皮脂腺
腺样器官(胰腺 肝脏 肾小管上皮细胞)
成软骨细胞 平滑肌细胞(再生弱)
骨的再生能力很强但软骨很弱
永久细胞(非分裂细胞 )
无分裂增生能力
例:
神经细胞 (中枢神经元 周围神经神经节)
心肌细胞 骨骼肌细胞
受损修复
神经细胞:胶质瘢痕
神经元不能再生 神经胶质神经纤维可再生
心肌骨骼肌:纤维性修复
组织的再生
生理性再生
表皮基底细胞增生分化 补充角化细胞
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更新
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 基底部细胞再生
淋巴造血器官 血细胞补充
均为完全再生
病理性再生
病理情况下导致损伤 启动再生过程
举例
骨折愈合-完全再生
皮肤伤口愈合-不完全再生(真皮层)
肌腱断端愈合-晚期可以完全再生
1期愈合手术切口-不完全再生
胃溃疡--不完全再生(胃糜烂可以完全)
部分完全再生
烧伤再生
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上皮组织
被覆上皮
腺上皮
结构简单腺体
基膜完好,仅损伤上皮细胞 可恢复结构功能
完全破坏:纤维性修复
结构复杂腺体(如肝)
肝小叶网状支架完好:损伤大小均可 残存肝细胞增生→沿支架延伸→恢复
支架塌陷 大块坏死/反复坏死炎性刺激→肝细胞再生+纤维组织增生:再生细胞团结构紊乱(结节状再生) 无法恢复结构功能
纤维组织
成纤维细胞分裂增生
完全再生
停止分裂→分泌胶原纤维
成纤维细胞→纤维细胞,长梭形
软骨和骨组织
软骨:再生能力弱
软骨膜增生→骨祖细胞→成软骨细胞→软骨基质→软骨细胞
常为纤维性修复
骨:再生能力强(骨内膜存在)
骨祖细胞→成骨细胞→类骨质,成骨细胞→骨细胞→骨组织
血管
毛细血管
血管网形成:蛋白分解酶→基膜分解→内皮细胞分裂增生→细胞条索→管腔出现(新生毛细血管)→吻合为血管网
以生芽方式完全再生
大血管
手术缝合
内膜:吻合处内皮细胞增生连接
中膜:平滑肌再生能力弱,纤维性修复
肌组织(再生能力弱)
平滑肌(一定再生能力)
小动脉修复:有再生
大创伤(肠管 血管 手术吻合):纤维瘢痕
横纹肌
肌膜未完全破坏:
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吞噬清除坏死物质
残存肌细胞分裂
或 肌纤维完全断开:纤维瘢痕愈合
肌膜肌纤维完全破坏:纤维性修复 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连接
心肌:纤维性修复
神经组织
中枢 难再生 →神经胶质细胞 纤维修复→胶质瘢痕
外周:相连神经细胞存活→可修复
崩解:断处远侧段 髓鞘轴突崩解;近处部分崩解
神经鞘细胞增生→合体细胞,连接两端
近端轴突延长向远端生长→到达末梢→形成髓鞘
纤维性修复fibrous repair:纤维结缔组织修复(瘢痕修复)
损伤范围较大 不能由周围同种细胞再生完全修复 由肉芽组织增生代替修复
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
注意区别肉芽肿性炎
结构
新生毛细血管
内皮细胞增生→实性细胞索→毛细血管
垂直创面
增生的成纤维细胞
产生基质和胶原
伤口收缩
肌成纤维细胞
成纤维细胞是坏死灶机化的特征细胞
炎性细胞浸润:巨噬细胞为主
巨噬细胞&中性粒:吞噬(病菌,坏死组织碎片)
巨噬细胞:分泌生长因子,刺激成纤维细胞 毛细血管增生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分别见于急慢性炎症
作用
抗感染保护创面
填补缺损
机化包裹坏死组织、血栓、炎性渗出物、异物等
演变
2-3天出现肉芽组织:间质水肿,炎性细胞
成熟
间质水肿消失,炎性细胞减少消失
新生毛细血管→数量减少→消失→小动脉静脉
纤维母细胞→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增多→玻璃样变性
→瘢痕组织
有利
填补连接创口
(胶原纤维)抗拉 坚固
室壁瘤的形成
不利
瘢痕收缩
关节痉挛 幽门梗阻
瘢痕性粘连
器官黏连 器官硬化
瘢痕组织增生过度
瘢痕疙瘩
创伤愈合(wound healing)
愈合过程
皮肤
愈合过程
早期变化:坏死出血→炎症反应(充血渗出浸润)局部红肿→血液、纤维蛋白原凝固为凝块
伤口收缩:肌成纤维细胞收缩牵拉
2-3天开始 14天左右停止
肉芽组织增生 瘢痕形成
第3天:长出肉芽组织
第5-6天: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抗拉力)
胶原纤维↑→瘢痕组织 一个月后瘢痕完全形成
表皮、其他组织再生
24h内基底细胞分裂增生→迁移→单层上皮细胞覆盖肉芽组织
细胞相互接触→迁移停止→分化→复层鳞状上皮
愈合类型
一期愈合
组织缺损小 无感染 创缘整齐 对合严密
警惕:愈合不等于完全再生
5-7天可拆线
二期愈合
缺损大 不整齐 有坏死组织或感染 需要清创
特点
变性坏死 炎症反应 影响肉芽组织形成
伤口大 愈合时间长 瘢痕组织大
骨折
血肿形成(数小时)
坏死灶较小 破骨细胞吸收 坏死灶较大 游离的死骨片
纤维性骨痂形成(2、3天-2周)
肉芽组织取代机化血肿→纤维化
骨性骨痂形成(数周)
纤维性骨痂→分化 成骨细胞 成软骨细胞→类骨组织 软骨组织
类骨组织→编织骨
软骨组织→骨化→骨组织
骨痂改建或重塑(6-12月):编织骨→板层骨
影响因素
全身
年龄
年龄越大愈合能力越差
营养
含硫氨基酸缺乏→肉芽组织 胶原纤维形成不良
维生素C缺乏→胶原纤维↓
催化羟化酶合成前胶原分子
微量元素 锌 (愈合延迟)
胞内一些氧化酶的成分
局部
局部血液循环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 下肢溃疡不易愈合
感染&异物
伤口感染后都是二期愈合
神经支配
神经性营养不良 血供变化
电离辐射
破坏细胞 损伤血管 抑制再生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断端及时正确复位
及时牢固固定
全身、局部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