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病理学第4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正常的血液循环是维持机体新陈代谢的基本条件,血液循环受神经,体液调节以适应内外环境的改变,血液循环一旦发生障碍,就会引起相应器官的组织的代谢功能形态发生改变血液循环障碍可分为全身性和局部性两类,或者包括充血、淤血、出血、血栓形成、栓塞和梗死等 本篇适用于中职病理学复习——董鑫编
这是一篇关于病案分析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治疗原则,进一步检查,鉴别诊断,诊断及依据,辅助检查结果,体格检查,家族病史,既往病史,主要症状,患者基本信息。
这是一篇关于60岁男性左肺上叶占位病例诊疗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关键总结,治疗方案(按分期),进一步检查与确诊,初步临床诊断。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充血与淤血
充血是指因动脉血量输入过多,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的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的状态。包括生理性充血和病理性充血。
充血分类
病理性充血
炎症性充血
减压后充血
生理性充血
淤血
淤血是因静脉回流受阻,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的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的状态,又称被动性充血。
原因
静脉受压
静脉管腔阻塞
心力衰竭
结局
组织水肿或浆膜腔积液
出血
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及坏死
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重要器官的淤血
慢性肺淤血
大体可见,淡红色泡沫状液体流出
组织学观察: 吞噬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及心力衰竭细胞
肺褐色硬化 常见于左心衰竭
慢性肝淤血
大体可见 肝脏表面和切面出现红黄相间的花纹状结构,形似槟榔 故称槟榔肝
组织学观察 肝细胞脂肪变性
淤血性肝硬化 常见于慢性右心衰竭
出血是指血液自心、血管腔逸出的过程
类型
破裂性出血
漏出性出血
病理变化
咯血:呼吸道排出血经口咳出到体外
呕血:消化道出血经口腔呕出体外
便血:经粪便排出体外
血尿:经泌尿道排出体外
体腔积血:血液蓄积于体腔内
后果
20%~25%时可发生失血性休克
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是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条件与机制
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最常见最重要)
血流状态改变
血液凝固性增高
血栓的类型
白色血栓 头
主要由血小板和少量纤维蛋白构成 不易脱落
混合血栓 体
血小板梁+红细胞+血凝块
红色血栓 尾
暗红色血凝块 易脱落,形成血栓栓子
透明血栓
血栓的转归
按顺序作答
溶解、吸收
软化、脱落
机化与再通
钙化
栓塞
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 阻塞管腔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
栓子运行途径 (一般与血流方向一致)
来自肺静脉,左心和体循环动脉系的栓子 (脑,脾,肾,下肢)
来自体循环静脉系统和右心的栓子 (右心,肺动脉主干)
门静脉系统的栓子 (肝内门静脉分支的栓塞)
交叉性栓塞
逆行性栓塞
栓塞的类型
血栓栓塞 由于血栓部分或全部脱落,随血液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是最常见的一种栓塞 肺动脉血栓栓塞常来源于下肢静脉
脂肪栓塞 血流中出现脂肪低引起阻塞血管的现象 比如骨折
气体栓塞 大量气体进入血液或原有以溶解于血液中的气体,迅速游离出来, 形成气泡变阻塞心、血管腔的现象。
空气栓塞
氮气栓塞(减压病) 潜水员/飞行员
羊水栓塞 分娩过程中
其他栓塞
梗死
梗死是指机体局部组织或器官动脉血液阻断导致的缺血性坏死
原因
血栓形成 (最常见)
动脉栓塞
动脉受压
动脉痉挛
动脉狭窄
贫血性梗死
心脾肾脑 灰白色 与组织分界清楚 脾肾:圆锥形。心:地图形 脑:筛网状的软化灶 组织致密,侧支循环较少
出血性梗死
肺与肠 肺:暗红色/肠:紫红色 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 肺:锥体形,肠:扇形,阶段形 严重淤血/侧支循环丰富/及组织疏松等器官
董鑫同学编
浮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