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格特质理论2
人格心理学,详细的总结了卡特尔特质因素论,艾森克人格理论。框架清晰,内容丰富,帮助小伙伴快速掌握人格特质理论的内容要点~
编辑于2023-02-25 10:44:17 四川省人格特质理论2
奥尔波特特质理论
卡特尔特质因素论
最早应用因素分析法,研究人格,编制了《16种人格因素测验》
理论观点
人格界定
是一个人在特定条件下将做出什么样的反应的一种预测
人格结构
卡特尔认为,人格的基本结构元素是特质
所谓特质指人在不同时间和情境中都保持的某种行为形式和一致性
基本结构元素是特质
由行为推论而来的心智结构
特质结构也就是人格结构
人格特质种类
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
共同特质
一个社区或一个群体成员所共同具有的特质
共同特质在每一个人身上的强度是各不相同的
common traits
个别特质
某一个人独具的特质
同一个人身上的特质强度在不同时间也不相同
unique traits
表明特质和根源特质
表面特质
处于人格结构的表层,从外部行为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特征
表面特质是根源特质的表现
根源特质
处于人格结构的内部,那些相互联系并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
根源特质是表面特质的原因
卡特尔概括出16种根源特质,设计了16种人格问卷(即16PF)
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
根源特质又可以分为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两类
体质特质
在根源特质中,由遗传的、身体内部条件构成的特质叫作体质特质
环境特质
来源于环境与后天经验的特质叫作环境特质
能力特质、气质特质、动力特质
能力特质
在个体所拥有的根源特质中决定他如何有效地完成预定目标的特质
智力是最重要的能力特质之一
卡特尔区分出两类不同的智力
流体智力
晶体智力
气质特质
人们存在着遗传决定的特性
气质特质决定一个人对情境做出反应的速度、能力和情绪
它决定一个人的举止,脾气和坚持性的程度
质特质决定一个人的情绪的体质根源特质
动力特质
个性结构中那些使人趋向于某一风格的行为动力,是一种积极成分
它是人格的动因
卡特尔划分出不同的动力或动因特质
能
外能
生理驱力
情操
态度
辅助
人格动力
动力格状
人格中的能、情操和态度等动力特质复杂的动力关系
人格成因
学习因素
社会文化
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人格预测
一个人的行为是这个人的人格和特定环境刺激的函数
研究方法
因素分析就是从大量的相关变量中抽取出最基本的维度或因素井加以分析的统计方法
因素分析技术
R技术,对很多被试进行
P技术,在一定时期、不同场合下,对同一个体
数据资料的来源
卡特尔通过3种资料来进行因素分析
L资料
生活记录材料
Q资料
问卷资料
T资料
客观测验数据
理论建构的方法
归纳一假设一 演绎法
双变量、多变量与临床研究策略
理论应用
神经症与精神病的病因与特征
内心冲突
治疗方法
量化精神分析法
综合治疗方法
理论评价
贡献
研究范围广博
以统计资料为基础建立理论
对临床研究和工商心理学的贡献
对行为遗传学的产生具有开创性的贡献
缺陷
卡特尔的研究,常常是充满了很多统计资料.偏重研究中的技术性,而且喜欢应用一些新的字词,看起来比较生涩
卡特尔经常应用因素分析方法,那固然是相当客观而明确的统计方法,但是也有人认为因素分析所运用的资料仍然是具有相当主观性的
卡特尔一直致力于人格特质的深究,直到晚年,才将环境因素的影响纳人其对行为预测的公式里
理论启发性不够
他所做的研究更多是实证性的,鲜有新创的理论观点
艾森克人格理论
理论观点
人性观 人类基本上是生物性的个体,生来就具备一些先存的特性或特质
人格界定
人格是二个人的性格气质、智慧和体质···
稳定的特质是构成人格的基本单元
人格结构
人格层次模型
类型层次(一般因子)
居于最上层的特质
它几乎会影响每一个人所有方面的行为,使之与其他人在各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
特质层次(群因子)
位于第二个层次
由习惯反应形成的,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其影响范围也很大,但往往只涉及某一方面
习惯反应层次(特殊因子)
位于第三个层次
由重复进行的日常反应形成的,常与某一情境下的行为有关
特定的行为反应(误差因子)
最下一个层次
是观察到的个别反应,偶然性与随机性较大
人格维度模型
艾森克编制了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来区分人们的人格
外倾-内倾(E)
是人类性格的基本类型
在外向一内向维度上,可以确定内、外向人格特征的差异
典型的外向型人格
开朗的、冲动的和非抑制的,有广泛的社交接触并经常参加群体活动
内向型人格
一个安静、退缩、内省的人,不喜欢交往而喜欢读书;自我保守,除了亲密朋友外,与人的距离较远
神经质(N)
这一维度表明从异常到正常的连续特征
得高分的人
:情绪易变的,过度反应的
得分低的人
表现出情绪的稳定性,更少出现情绪失控,也不大会有大起大落的情绪体验
精神质(P)
在所有人身上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
得高分的人
自我中心的、攻击性的、冷漠的、缺乏同情心的、冲动的、不考虑他人的,并且通常是不关心正义和他人福利的
得分低的人
具有温柔心肠的特点
人格成因
生理学基础
内倾一外倾的生物学基础
抑制理论
早期,艾森克主要借用巴甫洛夫和特普洛夫提出的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理论来解释内外向个体的人格差异
他认为
外向者
大脑皮层抑制过程强而兴奋过程弱
神经系统属于强型
对刺激有很强的忍受能力
内向者
皮层兴奋过程强而抑制过程弱
神经系统属于弱型
忍受刺激的能力有限
皮质唤醒
指个体身心随时准备反应的警觉状态
内外向之间的差异源于上行网状激活系统(ARAS) 功能差异
内向者的皮质唤醒水平天生就高于外向者的皮质唤醒水平
当同样强度的刺激作用于内外向者时,内向者体验到的强度要高于外向者
神经质的生物学基础
稳定性
早期艾森克把自主神经系统看作是神经质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在神经质维度上得分高的被试,其心率、呼吸、皮肤电、肌肉张力等方面反映都更为强烈
后来,艾森克把支配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边缘系统也作为神经质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高神经质者的边缘系统激活阈值较低,交感神经系统的反应性较强
他们对微弱的刺激都易作出过度的反应
精神质的生物学基础
超我机能
男性在艾森克人格问卷中
精神质维度上的得分要高于女性
罪犯和精神病患者要多于女性
艾森克推测精神质与男性生物特性,特别是雄性激素分泌有关,但是目前还没有实证支持
社会化过程
实际上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研究方法
研究取向 艾森克认为心理学有人格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两个研究取向
效标分析 借助因素分析来证明理论假设的方法
问卷式测量法 测量人们内外向维度的问卷“毛德斯里人格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量表”
理论应用
异常人格产生原因
人格特质及神经系统功能
异常人格治疗方法
暴露疗法
系统脱敏法
示范疗法
理论评价
贡献
理论启发性强
理论具有可验证性并强调精确性
理论的简约性强
理论的解释性强
促进了行为治疗技术的发展
推动了心理学多领域的发展
缺陷
忽略了外在环境差异对人格的巨大影响
理论过分简单化
五因素模型
对特质论的总体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