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科一准备
教师考试,科一准备,卷面分150分,折合报告分满分120,70分及以上为合格(卷面应达到95分以上),加油上岸吧。
卷面分150分,折合报告分满分120,70分及以上为合格(卷面应达到95分以上),备考主要是考情分析、课程介绍、图书使用说明、学习建议,欢迎参考。
教资科一卷面分150分,折合报告分满分120,70分及以上为合格(卷面应达到95分以上),主要是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一起加油上岸。
教师考试,科二准备,卷面分150分,折合报告分满分120,70分及以上为合格(卷面应达到95分以上),加油上岸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科一
卷面分150分,折合报告分满分120,70分及以上为合格(卷面应达到95分以上)
备考
考什么:考情分析
1、职业理念15%
单选4x2分,材料分析1x14分,合计22分
教育观
学生观
教师观
2、职业道德15%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3、法律法规10%
单选8x2分,合计16分
教师的权利义务
学生权利保护
教育法律法规
法条:中学涉及7部
4、文化素养12%
单选9x2分,合计18分
没有范围(文化、艺术、文学、科技、历史等)
5、基本能力48%
单选4x2分,材料分析1x14分(阅读),写作1x50分,合计72分
逻辑+信息+阅读+写作(分值大,50分卷面分)
怎么用:课程说明
理论精讲(11节)
记笔记:考情、重点、关键词、口诀、圈画考点
梳理背诵
专项突破(4节)
学会分析和作答
正确运用模版
巧用口诀作答
一定动笔练习
试题实战(5节)
全真模拟(5节)
冲刺点睛(1节,考前一周开课,3小时)
巩固高频:强化重点,事半功倍
回看错题:考前回顾,补牢漏洞
法律法规(7节)
选择性听讲(补充的全部法条讲解)
文化素养(36节)
选择性听讲,性价比低
资料包
思维导图
主观题背诵汇总
职业理念、职业道德答题模版
作文素材
五套全真模拟卷及解析
怎么学:备考思路
主观题:课后动笔(有技巧、模版)
135单选题:迅速提升
24单选题:平时积累(喜欢考超纲题)
第一章 职业理念
第一节 教育观
1、素质教育的内涵 “提素个性创两全”
单选(考理解) 材料分析(不仅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材料,还要背诵相关理论) 记①关键词②口诀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单选
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素质等。
1⃣️方方面面的素质
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素质教育不仅适用于基础教育,而且适用于高等教育,还适用于社会教育和终身教育。
2⃣️各级各类教育(注素质教育就是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实践活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单选+ 材料分析
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也就是要热爱所有的学生,只爱“金凤凰”不爱“丑小鸭”,不是真正的爱学生。
记:一视同仁、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的有机融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但是,全面发展不是平均发展。
记:成绩+其他
平均发展❌
样样都好
均衡发展✔️
差距不要过大(城市和农村、不同学校教育…)
全面发展
不能只关注一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单选+材料分析
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性,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欲望需求、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创造潜能铸造了个性迥异的学生。因此,教育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记:不一样- -特点+特长→因材施教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记:创造(好奇心、想象力、发散思维)+新颖(新想法、新发明、新创造),动手操作+走出去(在实际中去践行)
2、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 “学习过人”
单选 材料分析
1)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
教师正在从“独奏者”的角色逐渐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并不断地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 ”。
记:调动积极性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今天的教学要立足于教会学生正确思维、正确学习。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指导学生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记:授人以渔(鱼→渔)、活学活用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新课程改革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关注每一位学生(全体);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全面)。
优先从内涵角度作答,材料中非常明显地体现出他重视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培养时回答“关注人”。
做题小技巧:1和3往往一起出现(启示我们教师的一个行为从不同侧重点来看可对应不同的理论)
材料分析题
说在前面
1)材料分析题是主观题
2)所有的参考答案都只是一个答案示范
3)听答题思路,学答题格式
答题思路
第一步 回顾原理
子主题
先评后析,分条列点(理论+关键词解释+结合材料分析)
第二步 分析材料
第三步 梳理要点
第四步 组织答案
总分总
第二节 学生观
第三节 教师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