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六章 组织(简述)
2020 同等学力 工商管理 管理学原理
编辑于2020-02-05 09:05:19第六章 组织(简述)
名词
组织结构: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或框架。
管理幅度:受认识和情报处理能力的制约,管理者的有效协调人数的客观的限度
制度规范:组织管理过程中借以约束全体组织成员的行为,确定办事方法,规定工作程序的各种章程、条例、守则、规程、程序、标准、办法等的总称。
制度化管理: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企业组织集体协作行为的管理方式
直线职能制:一种以直线制结构为基础,在厂长(经理)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实行厂长(经理)统一指导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
业务规范:针对业务活动过程中那些大量存在、反复出现、又能摸索出科学处理办法的事务所制定的作业处理规定
制度规范的调整
现行制度规范的修改、废除和新制度规范的制定
修改
与企业制度规范有关的国家法令、政策有变化,原制度出现与国家法令、政策不一致的地方
企业管理基本决策有大的变化
实施过程中暴露出制度本身不合理、不完善时
废除
企业组织破产倒闭,制度规范自然消除
由于某些基本法令制度的废除使企业有关制度规范失去依托,失去意义
制度约束的事项已告结束
同一事项有了新的制度规范,原制度自然作废
信息沟通在组织结构上的要求
明确工作内容和性质、职权和职责的关系等
沟通渠道要短捷、高效
信息必须按既定路线和层次进行有序传递
要在信息联系中心设置称职的管理人员
保持信息联系的连续性
重视非正式组织在信息沟通中的作用
组织结构的形式
直线制
直线职能制
事业部制也称分权制结构
矩阵制结构
子公司与分公司
制度化管理的主要特征
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每个岗位的权力和责任,并把这些权力和责任作为明确规范而制度化
按照各机构、各层次不同职位权力的大小,确定其在企业中的地位,从而形成一个有序的指挥链或等级系统,并以制度的形式巩固下来
以文字形式规定职位特性以及该职位对人应有的素质、能力等要求,根据通过正式考试或者训练和教育而获得的技术资格来挑选组织中的成员
在实行制度管理的企业中,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管理人员不是其管理的企业的所有者,管理人员只是根据法律制度赋予的权力而暂时处于拥有权力的地位。原则上,企业中的所有人都应服从制度的规定。
管理人员在实施管理时有三个特点
根据因事设人的原则,每个管理人员只负责特定的工作
每个管理者均拥有执行自己职能所必要的权力
管理人员所拥有的权力要受到严格的限制,管理人员要服从有关章程和制度的规定。这些规定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普遍适用于所有情况和所有的人。
管理人员的职务是管理人员的职业,他有固定的报酬,具有按资历、才干晋升的机会,他应忠于职守,而不是忠于某个人。
制度化管理
制度化与人性
“经”与“权”的关系
经:规范、原则、制度;权:权宜、权变,经与权:原则性与灵活性
在管理中,经就是坚持管理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坚持原则性;权就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适当措施,必要时采取变通办法。
处理两者矛盾
应加强经的一面,推行制度化管理
关系全局的方面应坚持原则不动摇;局部的、无关宏旨的方面可以适当放宽,多点灵活性。
他律与自律的关系
借助于约束、强制手段规范个体行为叫做他律;依靠个人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来约束个体行为称作自律
处理两者矛盾
必须充分依靠他律,发挥制度规范的作用
应尽可能发挥自律的作用,缩小他律的范围
制度化管理: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企业组织集体协作行为的管理方式。实质在于以科学确定的制度规范为组织协作行为的基本约束机制,主要依靠外在于个人的、科学合理的理性权威实行管理。
组织活动中经常出现且必须及时调整的问题
分工不合理,职位系统不清晰而造成的上下左右职责关系不明确,工作互相干扰
信息系统不流畅,沟通不良
决策周期长,行动迟缓,贻误时机,效率较低
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手续繁琐
本位主义严重,部门之间协调困难,不能形成有效地协作系统
多头领导,不能形成统一的指挥系统
授权不当,权责不对等
组织缺乏创新,难以发展
分工给组织带来的利益和弊端
利益
使各种工作简单化
提高了工人的操作技能
弊端
使工作单调化
阻碍组织内部的人员流动
助长组织内部的冲突
他律与自律的关系
借助于约束、强制手段规范个体行为叫做他律;依靠个人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来约束个体行为称作自律
处理两者矛盾
必须充分依靠他律,发挥制度规范的作用
应尽可能发挥自律的作用,缩小他律的范围
“经”与“权”的关系
经:规范、原则、制度;权:权宜、权变,经与权:原则性与灵活性
在管理中,经就是坚持管理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坚持原则性;权就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适当措施,必要时采取变通办法。
处理两者矛盾
应加强经的一面,推行制度化管理
关系全局的方面应坚持原则不动摇;局部的、无关宏旨的方面可以适当放宽,多点灵活性。
集权和分权的关系
基本原则:集权和分权相结合是正确处理决策权限关系的基本原则,二者相辅相成。
集权
优点:政令统一
缺点:决策周期长、决策科学性差、冷落下级
分权
优点:决策快速、员工参与意识强
缺点:协调困难
因素
企业工作性质
组织战略
企业规模
企业传统
制度化管理的优越性
个人和权力相分离
体现了理性精神和合理性精神
适合现代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
特点
权威性。制度规范一经形成,所有成员都必须执行,违反规定就要受到必要的惩罚。制度规范是企业中的“法”。
系统性。企业组织中的各方面和各层次均有完整配套、具体严密的制度规范。它们具有内在一致性,且互相衔接和补充,形成了一套严密完整的制度规范体系。
科学性。制度规范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有的直接是技术规律要求,有的充分体现事物的客观规律,有的合情合理,它反映了企业经营管理科学、成熟、合理的一面
无差别性。制度规范作为一种带有法规性质的管理手段,具有无差别的特点。它是一套理性的、非人格化的体系,是一系列抽象的、封闭的准则,往往以成文的形式确定下来,具有明确的、是非分明的特征。
借助强制力。制度规范作为现实地约束和规定组织中活动和行为的管理手段,需要借助强制力。强制力是制度规范发挥作用的力量,没有强制力的制度规范,只有一纸空文。在企业组织中,强制力主要表现在降职降薪、开除等惩罚措施上。
稳定性。管理制度往往都是在长期管理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总结经验,提炼上升形成的理性准则。它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组织活动和管理过程的内在要求,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制定管理制度规范的基本要求
从实际出发
根据需要制定
建立在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基础上
系统和配套
合情合理
先进性
组织结构的形式
直线制
一种最简单的集权式组织结构形式,又称军队式结构,其领导关系按垂直系统建立,不设专门的职能机构,自上而下形同直线,适用于规模小,业务简单稳定的企业。
优点
结构简单,指挥系统清晰、统一
责权关系明确
横向联系少,内部协调容易
信息沟通迅速,解决问题及时,管理效率高
缺点
缺乏专业化的管理分工
不利于管理者集中精力研究企业管理的重大问题
直线职能制
一种以直线制结构为基础,在厂长(经理)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实行厂长(经理)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
特点
厂长(经理)对业务和职能部门均实行垂直式领导
职能管理部门是厂长(经理)的参谋和助手,指导非领导
优点
引入了管理工作专业化,保证统一指挥,又发挥 了职能管理部门的参谋指导作用,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的组织结构形式
缺点
各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和协作将变得更加复杂困难
无暇顾及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
事业部制
也称分权制结构,是一种在直线职能制基础上演变而成的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形式
总原则:集中决策,分散经营
优点
权力下放,有利于最高管理层摆脱日常行政事务,集中精力于外部环境的研究,制定长远的全局性的发展战略规划,使其成为强有力的决策中心
各事业部主管摆脱了事事请示汇报的框框,能自主处理日常工作,有助于加强事业部管理者的责任感,发挥他们搞好经营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经营适应能力
各事业部可集中力量从事某一方面的经营活动,实现高度专业化
各事业部经营责任和权限明确,物质利益与经营状况紧密挂钩
缺点
容易造成组织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现象
各事业部独立性强,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企业整体利益
矩阵制
由横纵两个管理系统组成,一个是职能部门系列,另一个是为完成某一临时任务而组建的项目小组系统,纵横两个系列交叉,构成矩阵
优点
具有双道命令系统
企业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较好地结合了起来,有利于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及时沟通情况,解决问题。
在不增加机构和人员编制的前提下,将不同部门的专业人员集中在一起,组建方便
能较好地解决组织结构相对稳定和管理任务多变之间的矛盾,使一些临时性的、跨部门性工作的执行变得不再困难
为企业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的结合提供了组织结构形式
子公司和分公司
子公司:接受集团公司或母公司控制但在法律上独立的法人企业。
分公司:母公司的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在法律上和经济上均无独立性,不是独立的法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