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五章 护理专业课程设置
护理教育,介绍了课程设置概述、课程改革、中医药院校护理课程特点的内容,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健康评估常见症状评估,介绍了水肿、腹泻的内容,持续更近,都是护理学科会学的。
健康评估,介绍了护理病历的采集、护理病历的书写的内容,持续更近,都是护理学科会学的。
健康评估,介绍了脊柱与四肢检查、神经系统检查的内容,持续更近,都是护理学科会学的。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五章 护理专业课程设置
第一节 课程设置概述
一、课程概念与类型
(一)、概念 广义:指为了实现各级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 狭义:指一门学科,如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指所学的护理理论课程、基础护理课程等。
二,类型 1、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 学科课程: 优点:科学性、系统性和规律性的特点 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 应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限定学科课程的内容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缺点:分科过细,容易忽视学科间联系 强调知识体系,忽略学习者因素 经验课程:又称为活动课程 2、综合课程与核心课程 综合课程: 优点:打破了分科课程固有的界限,实现了课程内容以及 教育价值的有机整合 减少分科 增进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缺点:教科书编写困难 师资难以胜任综合课程的教学 核心课程:在综合课程的基础上,以比较重要的学科或内容为核心其他学科或内容围绕核心组织起来的主体结构型课程。 优点:强调课程内容的统一性和实用性 容易产生学习动机 有助于知识的综合化和教学内容的更新 缺点:缺乏系统性、连续性和统一性 课程内容局限 3、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学习某一专业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保证所培养的人才得基本规格和质量。 缺点:过分注重学生共性发展,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选修课程:指某一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中,学生可以按照一定规则自由地选择学习的课程种类。 4、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 5、93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显性课程:又称正式课程,指一个学校或教育机构中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学习并通过考核,打到明确规定的教育目标,以获取特定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课程,包括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隐性课程:指学生在学校环境中无意识获得的经验,它不作为获取特定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必备条件。 6、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医学院校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 专业基础课:护理学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 7、大中小微型课程 大型课程:学时大于100 中型课程:学时在60~80 小型课程:40学时左右
二、课程设置的概念及课程模式
(一)、概念 课程设置:学校选定的各类各科课程的设定和安排,包括课程类型,设立课程门类,确定各门类。
(二)、课程模式 1、系统模式 2、行为模式目标(美国泰勒的永恒分析范畴) (1)、目标:最重要 (2)、内容 (3)、方法 (4)、评价 3、过程模式 课程设置目标与行为目标模式的目标不同 内容课程上立足于课堂上的现实状况 系统上课程领域是一个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系统 学习评价上,强调形成性和发展
三、课程设置的依据
1、以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作为护理课程设置的出发点。 2、护理课程设置应符合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特别要顺应医学和护理学的飞速发展。
3、护理课程设置要符合教育学的发展。 4、进行护理课程设置时,应重视并利用护理教育研究成果。
四、课程设置原则
囊括和统整 连贯和系统 可行
五、课程设置的步骤
1、指导阶段 2、形成阶段
3、实施阶段 4、评价阶段
六、课程设置的模式
建筑式课程设置模式
渐进式课程设置模式 平行式课程设置模式
第二节 课程改革
一、课程改革的概念及必要性
(一)、概念:以一定理论基础,按照某种观点对课程设置进行集中一段时间的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
(二)、必要性
二、影响课程改革的因素
政治因素 经济因素
文化因素 科技革新因素 学生发展因素
三、护理课程改革的趋势
(一)、课程目标的改革 1、重视能力的培养 2、重视利他主义、尊重他人价值观的培养 3、重视个人发展 (二)、课程设置的改革
(三)、课程内容的改革 1、增加道德教育 2、注重人文素质课程的开设 3、注重课程内外知识的结合 4、注重基础课程,拓宽新课程内容 5、注重课程内容的综合化 (四)、课程结构的改革 1、改革护理课程结构,优化课程体系。 2、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3、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注重学生职业精神培养。 4、运用新信息技术,使课程实施方式多样化。 (五)、课程评价改革
四、护理课程改革策略
加强理论研究指导,做好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师资准备 加强政府、专家和教师的良性互动
加强相关领域的课程改革 做好推广工作
第三节 中医药院校护理课程特点
一、中医护理教育课程体系的形成
起源
形成
二、中医护理课程的特点
1、中医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通识教育模块 基础课模块 专业基础课模块 专业课模块 实践课模块
2、中医护理课程设置的特点 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明确 (科学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 前瞻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 课程模式中体现中医护理特色 构建中西医结合课程体系,增强中、西医优势互补
三、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深化中医护理学的内涵,建立完整的中医护理理论体系
突出中医护理专业特点,继续优化课程体系
建立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中医护理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