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庄严解剖学---11.神经系统-中枢神经
庄严解剖学---11.神经系统-中枢神经 内容:该导图根据庄严老师解剖学课程整理,适用于日常考试、执业医师考试等相关医学考试,更新完毕有总的思维导图呈现,更划算哦。 主页介绍:主页有全套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课程,各种值班知识、肿瘤CSCO指南等等,不定时更新,需要的自行下载。 内容预告:解剖学完成后,将定时更新2023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课程思维导图。 知识点、教材存在更新,应用于临床、考试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吼。如有存在争议、错误处,请老师同学们指出,一起学习
编辑于2023-03-15 16:25:04 陕西方剂学笔记分享。该思维导图合集系统梳理了中医的方剂学的核心内容,包括方剂分类、组成原则、煎药方法、功效应用等多个方面。
中药学笔记分享。该合集系统整理了中医的中药学的核心知识点,从药材分类到功效应用,再到配伍禁忌,一应俱全。
解剖学笔记分享。涵盖了解剖学中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受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肌学、关节学、骨学等的知识点。
该系列学习笔记来源于近期指南,适用于各科临床应用,不定时更新中。关注我,可持续获得优质且含金量高的思维导图哦~
该系列学习笔记来源于近期指南,知识梳理清楚,非常实用,值得收藏。适用于各科临床应用,不定时更新中。
在世界万物中,精神现象最为复杂。精神病学不仅与各医学学科关系密切,还涉及神经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相关问题。精神病学的诊断主要是症状学诊断。所以在各医学学科诊疗过程中,有必要将精神病学运用其中,该系列导图根据《精神病学Psychiatry》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整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方剂学笔记分享。该思维导图合集系统梳理了中医的方剂学的核心内容,包括方剂分类、组成原则、煎药方法、功效应用等多个方面。
中药学笔记分享。该合集系统整理了中医的中药学的核心知识点,从药材分类到功效应用,再到配伍禁忌,一应俱全。
解剖学笔记分享。涵盖了解剖学中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受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肌学、关节学、骨学等的知识点。
该系列学习笔记来源于近期指南,适用于各科临床应用,不定时更新中。关注我,可持续获得优质且含金量高的思维导图哦~
该系列学习笔记来源于近期指南,知识梳理清楚,非常实用,值得收藏。适用于各科临床应用,不定时更新中。
在世界万物中,精神现象最为复杂。精神病学不仅与各医学学科关系密切,还涉及神经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相关问题。精神病学的诊断主要是症状学诊断。所以在各医学学科诊疗过程中,有必要将精神病学运用其中,该系列导图根据《精神病学Psychiatry》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整理。
11.1神经系统-中枢神经
神经系统的组成
1.中枢神经系统
(1)位于颅腔的
脑;
(2)位于椎管内的
脊髓。
2.周围神经系统
(1)脊髓
→脊神经;
(2)脑
→脑神经;
(3)内脏
→内脏神经
①内脏运动神经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
②内脏感觉神经
管理内脏和心血管等处的感觉。
脊髓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1.位于椎管内
全长约42~45cm。
与脊柱的弯曲一致。
上端连枕骨大孔
下端平L1下缘(新生儿平L3下缘)。
软脊膜向下续为终丝
止于尾骨的背面,
起固定脊髓的作用。
2.呈前后略扁的圆柱形
有两处膨大。
(1)颈膨大
(C4-T1)发出颈丛;
(2)腰骶膨大
(L1-S3)发出腰骶丛。
3.马尾
腰神经根、骶神经根、尾神经根和终丝组成。
二、脊髓节段
由于有31对脊神经,故脊髓可分为31个节段,
即颈髓(C)8个节段
胸髓(T)12个节段
腰髓(L)5个节段
骶髓(S)5个节段
尾髓(Co)1个节段。
三、脊髓内部结构
脊髓横断面上可见脊髓
由周围的白质
和中央的“H”形灰质构成(中央管)。
(一)灰质
1.前角(前柱)
①属运动神经元
(α、γ运动神经元);
②构成躯体运动纤维
组成前根
支配四肢和躯干肌运动。
2.后角(后柱)
①属联络神经元;
②接受后根的纤维
构成感觉纤维。
3.侧角(侧柱)
①交感神经元
仅见于T1~L3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
组成前根,支配内脏运动。
②副交感神经元
S2~4称骶副交感核。
组成前根,支配内脏运动。
(二)白质
脊髓表面有六条纵贯全长大致平行的沟裂
把白质分成三个索。
前正中裂
后正中沟
前外侧沟
后外侧沟
前索
皮质脊髓前束
外侧索
脊髓丘脑束
皮质脊髓侧束
后索
楔束(第4胸节以上)
薄束(第5胸节以下)
1.上行纤维(传导)束:
又称感觉传导束。
(1)薄束和楔束
①位于后索;
②起自脊神经节
楔束起自T4以上脊神经节;
薄束起自T5以下脊神经节
止于薄束核和楔束核;
③传导本体感觉和皮肤精细触觉;
④脊髓后索损伤出现同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的丧失。
(2)脊髓丘脑束
①位于外侧索的前半和前索中。
②起自后角边缘层和后角固有核
经白质前联合交叉到对侧止于背侧丘脑。
③传导痛温觉和粗触觉。
④当一侧脊髓丘脑束损伤时
损伤下方1~2个节段平面以下的
对侧身体部位痛、温觉减退或消失。
2.下行纤维(传导)束
又称运动传导束。
皮质脊髓束
起自大脑皮质运动中枢
→椎体交叉→
①大部分交叉对侧脊髓外侧索(皮质脊髓侧束)
→止于同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②小部分不交叉,同侧脊髓前索(皮质脊髓前束)
→止于对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③一侧的皮质脊髓侧束(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
出现同侧损伤平面以下的肢体骨骼肌痉挛性瘫痪
而躯干肌不瘫痪。
脑
人脑可分为
端脑、间脑、小脑、中脑、脑桥、延髓六部分。
通常把中脑、脑桥、延髓一起合称脑干。
一、脑干
脑干上接间脑,下连脊髓,后临小脑
三者间的室腔称第四脑室。
生命中枢所在,上下行纤维经过处,
脑神经的发出处极其多途径联系的网状结构。
(一)脑干外形
1.中脑
大脑脚、脚间窝、动眼神经。
2.脑桥
延髓脑桥沟、三叉神经、展神经、
面神经、蜗神经、基底部、基底沟。
3.延髓
椎体、椎体交叉、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
记忆要诀
第Ⅲ(动眼)第Ⅳ(滑车)连中脑;
Ⅴ(三叉)、Ⅵ(展)、Ⅶ(面)、Ⅷ(蜗)连脑桥;
Ⅸ(舌咽)到Ⅻ(舌下)延髓找。
(二)脑干的内部结构
考点
脑干和脊髓一样也分为灰质、白质和网状结构。
1.脑神经运动核
(1)一般躯体运动核
①动眼神经核→动眼神经→眼外肌
(上斜肌和外直肌除外)和上睑提肌。
②滑车神经核→滑车神经→上斜肌
③展神经核→展神经→外直肌
④舌下神经核→舌下神经→舌肌
(2)特殊内脏运动核
考点
⑤三叉神经运动核→下颌神经→咀嚼肌
⑥面神经核→面神经→表情肌
⑦副神经核→副神经→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⑧疑核→中部纤维加入迷走神经→咽喉肌
(3)一般内脏运动核
⑩上泌涎核→加入面神经→舌下腺、下颌下腺和泪腺分泌
⑪下泌涎核→加入舌咽神经→腮腺分泌
⑫迷走神经背核→加入迷走神经→心肌平滑肌及腺体分泌
⑬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2.脑神经感觉核
(1)一般内脏感觉核
①孤束核下半←迷走神经←内脏感觉。
(2)特殊内脏感觉核
②孤束核上半
面神经←舌前2/3味觉
舌咽神经←舌后1/3味觉
迷走神经←传导味觉
(3)一般躯体感觉核
③三叉神经脑桥核、脊束核
←三叉神经←头面部皮肤黏膜的痛温觉。
(4)特殊躯体感觉核
④前庭神经核←前庭神经←平衡觉。
⑤蜗神经核←蜗神经←听觉。
3.上行纤维束
(1)内侧丘系
①薄束核和楔束核
发出纤维,经内侧丘系交叉
至对侧上升组成内侧丘系
终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②传导对侧深感觉和精细触觉。
(2)脊髓丘系
①脊髓丘脑束
进入脑干后与从脊髓投向丘脑的纤维
合成脊髓丘系终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②传导对侧浅感觉
(3)三叉丘系
①三叉神经脑桥核
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发出的纤维
交叉至对侧折反上行形成三叉丘系
伴内侧丘系上升终止于丘脑腹后内侧核。
②传导对侧头面部的痛、温觉和粗触、压觉。
4.下行锥体束
(1)皮质脊髓束
大脑皮质发出纤维→内囊→延髓下端
①大部分交叉至对侧的外侧索
(皮质脊髓侧束)
②少量不交叉在同侧前索中
(皮质脊髓前束)
止于前角的运动神经元。
作用
支配躯干和四肢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2)皮质核束
大脑皮质发出纤维→脑神经核→脑神经
作用:支配头面部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二、小脑
(一)位置和外形
位于颅后窝,脑桥延髓是后上方
中间缩细称小脑蚓,两侧膨大称小脑半球。
(二)内部结构
髓质内部4对中央核,由内侧向外侧依次为
顶核、球状核、栓状核和齿状核,共4对。
它们发出纤维通过脑干到脊髓、间脑和大脑皮质。
(三)分部和功能
三、间脑
(一)间脑分部
位于中脑的上方,大部分被大脑所覆盖。
包括背侧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后丘脑、底丘脑。
(二)丘脑的主要核团
1.背侧丘脑
左右各一,借中间块相连
被“Y”型的内髓板分成许多核群
以腹后内侧核(接受三叉丘系和孤束核的纤维)和
腹后外侧核(接受内侧丘系和脊髓丘系的纤维)尤为重要。
2.后丘脑
位于丘脑后部
以内侧膝状体(听辐射)
外侧膝状体(视辐射)尤为重要。
3.下丘脑
位于丘脑前下方,包括视交叉、灰结节、漏斗、
垂体、乳头体和它的核团,主要的核团有视上核、室旁核。
(1)视上核→视上垂体束→抗利尿激素→垂体后叶。
(2)室旁核→视旁垂体束→催产素→垂体后叶。
4.上丘脑
包括丘脑髓纹、缰三角和松果体。
四、端脑
端脑被大脑纵裂分为两大脑半球
借胼胝体相连,表面称皮质,深面称髓质。
髓质内的核团称基底核。
外形和分叶
大脑从远至近
左右两大脑半球;
三个面;
近看表面凸凹不平(隆起称回,凹陷称沟)。
被三条沟分成五个叶。
1.叶间沟和分叶
三个面
上外侧面、内侧面、下面。
三条沟
中央沟、外侧沟、顶枕沟。
五个叶
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岛叶
2.各叶的主要沟回
(1)上外侧面
额叶
沟
中央前沟、额上沟、额下沟
回
中央前回、额上中下回
顶叶
沟
中央后沟、顶内沟
回
中央后回、角回、缘上回
颞叶
沟
颞上沟、颞下沟
回
颞上回(颞横回)、颞中回和颞下回
(2)内侧面
①额、顶、枕、颞四叶
②胼胝体、扣带回、中央旁小叶。
③距状沟、海马旁回、钩。
(3)下面
额、枕、颞三叶,嗅球、嗅束。
3.大脑皮质功能定位
(1)第一躯体运动区
①位置
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
②功能
管理对侧半身骨骼肌的运动。
(2)第一躯体感觉区
①位置
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
②功能
管理对侧半身的浅、深感觉。
③特点
倒置人形;左右交叉;
代表区的大小与感觉敏感程度成正比。
(3)视区
①位置
距状沟两侧的皮质。
②功能
接受视辐射。
(4)听区
①位置
颞横回。
②功能
接受听辐射。
(5)嗅觉区
①位置
钩的内侧部。
②功能
传导嗅觉。
(6)语言区
4.大脑的内部结构
大脑的内部结构有髓质、基底核和侧脑室等。
(1)基底核
大脑半球内的基底核位于大脑底部
由纹状体中豆状核和尾状核、屏状核和杏仁体等
4对神经核组成。
豆状核
苍白球
-旧纹状体
壳
尾状核
杏仁体
头、体、尾
小结
尾豆合成纹,纹分旧和新,
苍白球为旧,尾壳属于新,
调节肌紧张,随意运动稳。
新纹状体
基底核
(2)大脑髓质
投射纤维
上下行纤维。
连合纤维
连接左右两半球纤维。
如胼胝体对辨别、感觉经验和记忆有重要作用。
联络纤维
联络同侧半球沟回的纤维。
(3)内囊
上下行纤维经过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
形成宽厚的白质纤维板称内囊。
前肢
额桥束、丘脑前辐射
膝部
皮质核束
对侧头面部骨骼肌随意运动
后肢
皮质脊髓束
对侧躯干四肢骨骼肌随意运动
丘脑中央辐射
传导对侧半身感觉
视辐射
传导两眼对侧半视觉
听辐射
双侧传导
三偏综合征
对侧半身运动障碍;对侧半身感觉障碍;
双眼对侧半视野同向性偏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