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思维导图 药物分析
第四章 药物质量控制的检查项目,分析了 检查项目类型、杂质与限度、杂质常用检查方法与检查原则、一般杂质的检查、残留溶剂测定法、有关物质的检查与鉴定、基因毒性杂质与检查、元素杂质与检查,欢迎交流。
编辑于2023-03-20 00:01:55 广东药物质量控制的检查项目
检查项目类型
检查目的与作用
药品在生产或贮藏过程中,除药物自身和处方工艺规定的辅料之外,均会引入无治疗作用,影响药物的纯度、稳定性或疗效,甚至影响患者健康的其他物质,就是杂质
检查项目
在药品质量标准的检查项下,除纯度检查外,还常常设置有不同针对性的安全性、有效性、均匀性等方面的质量控制指标
杂质与限度
杂质的分类与来源
杂质的分类
按来源,可分为一般杂质和特殊杂质;按化学类别和特性,可分为无机杂质、有机杂质及有挥发性杂质(残留溶剂);按毒性,可分为毒性杂质和信号杂质
一般杂质是指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泛,在多种药物的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容易引入的杂质;特殊杂质是指在特定药物的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引入的杂质,与药物合成工艺路线和结构有关
按照来源的不同还可将特殊杂质分为工艺杂质(包括合成中未反应完全的反应物及试剂、中间体、副产物等)、降解杂质、从反应物及试剂中混入的其他外来杂质等
有机杂质又分为特定杂质和非特定杂质
特定杂质是指在质量标准中分别规定了明确的限度,并单独进行控制的杂质,特定杂质包括结构已知的杂质和结构位置的杂质;非特定杂质是指在质量标准中未单独列出,而仅采用一个通用的限度进行控制的一系列杂质,其在药品中出现的种类与概率并不固定
信号杂质是指本身无毒,其含量的多少可以反映出药物的纯度水平
杂质的来源
药物中的杂质主要通过生产过程、贮藏过程或其他情况引入
生产过程中引入的杂质:在合成或半合成过程中;在制剂处方工艺加工的过程中;在药物生产过程中(所用的试剂、溶剂、催化剂等);异构体和多晶型;使用的金属器皿、装置和工具;贮藏过程中引入的杂质:水解、氧化、分解、异构化、晶型转变、聚合、潮解和发霉;其他情况引入的杂质:变更工艺或原辅料、掺入外来物质、污染
杂质限度与表示
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允许量,叫作杂质限度,通常用百分之几或百万分之几(ppm)来表示;杂质限度=杂质最大允许量/供试品量×100%
药物种杂质限度的控制方法一般分两种:一种为限度检查法,另一种是定量测定法
限度检查法通常多数采用对照法,此外还可采用灵敏度法和比较法
对照法:取一大类的被检杂质标准溶液和一定量供试品试液,在相同条件下处理,比较反应结果,以确定杂质含量是否超过限度;特点——需对照物质、无需知道杂质的标准含量;杂质限度=(标准溶液的浓度/体积)/供试品量×100%;灵敏度法:在供试品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试剂,在一定反应条件下,不得有正反应出现,从而判断供试品中所含杂质是否符合限度规定;特点——无须用杂质对照品溶液对比,无需知道杂质的准确含量;比较法:取供试品一定量依法检查,测定特定待测杂质的参数与规定限度比较,不得更大;特点——无需对照品,有时可准确测定杂质的量
杂质检查项目的表示方法与命名
检查对象明确为某一物质时,就以该杂质的化学名作为项目名称;检查对象不能明确为某一种单一物质,而又仅知为某一类物质时,则其项目名称可采用种类名称;未知杂质,则大都根据检测方法选用项目名称
杂质常用检查方法与检查原则
检查项目的确定
药品标准中的杂质检查项目要有针对性;原料药和制剂中的杂质检查项目,均应根据其起始原料、生产工艺及稳定性情况分析;降解产物和毒性杂质,通常均作为必须检查的项目;在原料中已经控制的杂质,在制剂中一般不再控制
检查方法与验证
应选用专属、灵敏的方法;方法验证:按ChP的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和ICH指导原则(Q2);;方法分析:采用几种不同的分离分析方法或不同测试条件;所用仪器和试验材料的普适性和易得性;对于特殊试验材料,应在质量标准中写明;专属性:确定适宜的分离和检测方法与条件,建立系统适用性仪器,保证方法专属、灵敏
杂质限度的制定:杂质限度的制定要合理,通常根据ICH的通用指导原则和药典
一般杂质的检查
氯化物检查法
原理:Cl-+Ag+→AgCl↓(白)
检查法:取各品种项下规定量的供试品,加水溶解使成25ml(溶液若显碱性,可滴加硝酸使成中性),再加稀硝酸10ml;溶液如不澄清,应滤过;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使成约40ml,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另取各药品项下规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硝酸10ml,加水使成40ml,摇匀,即得对照溶液;于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液中,分别加入硝酸银试液1.0ml,用水稀释至50ml,摇匀,在暗处处置5分钟;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即得
注意事项
氯化物的最适检测浓度范围:10μgCl-/ml;加稀硝酸的目的:加速AgCl生成并产生较好的乳浊;避免弱酸银盐如Ag2CO3↓、Ag3PO4↓、Ag2O↓的形成而干扰检查;供试品溶液如果不澄清,用滤纸预先滤过,滤纸中如含有氯化物,将干扰检查,所以,滤纸应预先用稀硝酸稀释水溶液(1→5)洗净后使用;供试品溶液如带颜色,可采用内消色法消除干扰
硫酸盐检查法
原理:SO42-+Ba2+→BaSO4↓(白)
检查法:取各品种项下规定量的供试品,加水溶解称约40ml(溶液如显碱性,可滴加盐酸使成中性);溶液如不澄清,应滤过;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盐酸2ml,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另取该药品项下规定量得标准硫酸钾溶液,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使成约40ml,加稀盐酸2ml,摇匀,即得对照溶液;与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中,分别加入25%氯化钡溶液5ml,用水稀释至50ml,充分摇匀,放置10分钟,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方观察,比较,即得
注意事项
SO42-的最适检测浓度范围:100μgSO42-/ml;加盐酸的目的:防止BaCO3、Ba3(PO4)2等沉淀生成;供试品溶液如带颜色,可采用内消色法消除干扰;如果药物在水中不易溶解,可加入适量的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将药物溶解,使被包裹的待检查杂质释放后,再依法检查
铁盐检查法
原理:Fe3++6SCN-→[Fe(SCN)6]3-
检查法:取各品种项下规定量的供试品,加水溶解成25ml,置于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盐酸4ml与过硫酸铵50mg,用水稀释使成35ml后,加30%硫氰酸铵溶液3ml,再加水适量稀释成50ml,摇匀;如显色,立即与标准铁溶液一定量制成的对照溶液(取该品种项下规定量的标准铁溶液,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使成25ml,加稀盐酸4ml与过硫酸铵50mg,用水稀释使成35ml,加30%硫氰酸铵溶液3ml,再加水适量稀释成50ml,摇匀)同置于白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方观察,比较,即得
注意事项
当50ml溶液中含Fe3+为5~90μg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目视比色时,50ml溶液中含Fe3+应在10~50μg范围,此范围内溶液的色泽梯度明显,易于区别;在盐酸酸性条件下反应,可防止Fe3+水解;加入过硫酸铵氧化剂既可氧化供试品中Fe2+成Fe3+,同时可防止由于光线使硫氰酸铁还原或分解褪色;某些药物(如葡萄糖、糊精和硫酸镁等)在检查过程中需加硝酸处理,硝酸也可将Fe2+氧化成Fe3+;铁盐与硫氰酸根离子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加入过量的硫氰酸铵,不仅可以增加生成的配位离子的稳定性,提高反应灵敏度,还能消除因其他阴离子(Cl-、PO43-、SO42-、枸橼酸根离子等)与铁盐形成配位化合物而引起的干扰;若供试品溶液管与对照液管色调不一致,或所呈硫氰酸铁的颜色较浅不便比较时,可用正丁醇或异戊醇提取,因硫氰酸铁配位离子在正丁醇等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大,正丁醇提取处理能增加颜色深度,同时也排出其他酸根阴离子的影响;某些有机药物特别是具环结构的有机药物,在实验条件下不溶解或对检查有干扰,则需经炽灼破坏,使铁盐转变成Fe2O3留于残渣中,处理后再依法检查
重金属检查法
重金属系指在试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作用显色的金属杂质,如银、铅、汞、铜、镉、铋、锑、锡、砷、锌、钴、镍等
第一法:硫代乙酰胺法
本法适用于溶于水、稀酸或与水互溶有机溶剂,并且不含与金属离子强配位基团的药物,为最常用的重金属检查
原理:CH3CSNH2+H2O(pH3.5)→CH3CONH2+H2S;Pb2++H2S→PbS↓+2H+(黄色到棕黑色的硫化物混悬液)
检查法:取25ml纳氏比色管三支,甲管(标准管)中加标准铅溶液一定量与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后,加水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溶剂稀释成25ml;乙管(供试品管)中加入按各品种项下规定方法制成的供试品溶液25ml;丙管(标准加样管)中加入与乙管相同质量的供试品,加配制供试品溶液的溶剂适量使溶解,再加入与甲管相同的标准铅溶液与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后,用溶剂稀释成25ml;再在甲、乙、丙三管中分别加硫代乙酰胺试液各2ml,摇匀,放置2分钟,同置白纸上,自上向下透视,当丙管中显出的颜色不浅于甲管时,乙管中显示的颜色与甲管比较,不得更深;如丙管中显出的颜色浅于甲管,应取样按第二法重新检查
注意事项
标准铅溶液(10μgPb/ml):用硝酸铅配制标准铅溶液时,加硝酸防止铅盐水解,便于保存;适宜目视比色的浓度范围为每27ml溶液中含10~20μg的Pb,相当于标准铅溶液1~2ml;若供试品溶液带颜色,应在加硫代乙酰胺试液前,在甲管中滴加少量稀焦糖溶液或其他无干扰的有色溶液,使之与乙管、丙管的颜色一致,然后再加硫代乙酰胺试液比色;如按以上方法仍不能使各管颜色一致时,应取样按第二法检查;供试品如含高铁盐,在弱酸性溶液中易氧化硫化氢析出硫,产生浑浊,影响重金属检查;这时,可先在各管中分别加入维生素C0.5~1.0g,使高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后,再按上述方法检查;金属离子与硫化氢的呈色,受溶液pH影响较大;配制供试品溶液时,如使用的盐酸超过1ml、氨试液超过2ml或加入其他试剂进行处理者,为避免标准管的基质差异,应当进行平行处理
第二法:炽灼后的硫代乙酰胺法
本法适用于难溶于水、稀酸或与水互溶有机溶剂的有机药物,以及含有与金属离子强配位基团的芳环、杂环药物
原理:将供试品炽灼破坏为重金属的氧化物残渣,并加硝酸进一步破坏,蒸干;加盐酸转化为易溶于水的氯化物,再按第一法进行检查
检查法:当需改用第二法检查时,取各品种项下规定量的供试品,按炽灼残渣检查法进行炽灼处理,然后取遗留的掺假;或直接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如供试品为溶液,则取各品种项下规定量的溶液,蒸发至干,再按上述方法处理后取遗留的残渣;加硝酸0.5ml,蒸干,至氧化氮蒸气除尽后(或取供试品一定量,缓缓炽灼至完全炭化,放冷,加硫酸0.5~1ml,使恰湿润,用低温加热至硫酸除尽后,加硝酸0.5ml,蒸干,至氧化氮蒸气除尽后,放冷,在500~600℃炽灼使完全灰化),放冷,加盐酸2ml,置水浴上蒸干后,加水15ml,滴加氨试液至对酚酞指示液显微粉红色,再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微热溶解后,移置纳氏比色管中,加水稀释成25ml作为乙管(供试品管);另取配制供试品溶液的试剂,置瓷皿中蒸干后,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与水15ml,微热溶解后,移置纳氏比色管中,加标准铅溶液一定量,再用水稀释成25ml,作为甲管(标准管);再与甲、乙两管中分别加硫代乙酰胺试液各2ml,摇匀,放置2分钟,同置白纸上,自上向下透视,,乙管中显出的颜色与甲管比较,不得更深
注意事项
炽灼残渣处理过程中,温度越高,重金属损失越多;炽灼残渣用于重金属检查时,炽灼处理中,既应控制炽灼温度在500~600℃,同时应控制炽灼时间;炽灼残渣加硝酸加热处理后,必须蒸干,除尽氧化氮,否则亚硝酸可氧化硫化氢析出硫,影响比色;为了消除盐酸或其他试剂中夹杂中金属的影响,在配制供试品溶液时,如使用盐酸超过1ml(或与盐酸1ml相当的稀盐酸),使用氨试液超过2ml,以及用硫酸与硝酸进行有机破坏或其他试剂处理者,除另有规定外,甲管(标准管)应取同样同量试剂置瓷皿中蒸干后,依法检查;含钠盐或氟的有机药物,在炽灼时能腐蚀瓷坩埚,而引入重金属,应改用铂坩埚或硬质玻璃蒸发皿
第三法:硫化钠法
本法适用于溶于碱性水溶液,而难溶于稀酸,或在稀酸中即生成沉淀的药物,如磺胺类、巴比妥类药物等
原理:Pb2++S2-→PbS↓
检查法:取供试品适量,加氢氧化钠试液5ml与水20ml溶解后,置纳氏比色管中,加硫化钠试液5滴,摇匀,与一定量的标准铅溶于同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
注意事项
硫化钠试液对玻璃有一定的腐蚀性,且久置后会产生絮状物,应临用新制;饱和硫化氢水溶液:上述三种方法中,使用的硫代乙酰胺试液或硫化钠试液,均可以使用新鲜制备的硫化氢饱和水溶液替代
砷盐检查法
第一法:古蔡氏法
原理:金属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的氢,与药物中微量的砷盐反应,生成具有挥发性的砷化氢,遇溴化汞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的砷斑,可用于砷盐的检查,与一定量标准砷溶液所生成的标准砷斑比较,可判断供试品中砷盐是否符合限度规定
As3++3Zn+3H+→3Zn2++AsH3↑;AsO33-+3Zn+9H+→3Zn2++3H2O+AsH3↑;AsH3+3HgBr2→3HBr+As(HgBr)3(黄色);2As(HgBr)3+AsH3→3AsH(HgBr)2(棕色);As(HgBr)3+AsH3→3HBr+As2Hg3(黑色)
检查法
标准砷斑的制备:精密量取标准砷溶液2ml(各国药典制备砷斑大都采用2ml标准砷溶液,相当于2μg的As,如此制得的砷斑清晰,否则,砷斑颜色过深或过浅,均影响砷斑比色的准确性),置A瓶中,加盐酸5ml与水21ml,再加碘化钾试液5ml与酸性氯化亚锡试液5滴,在室温放置10分钟后,加锌粒2g,立即将照上法装妥的导气管C密塞于A瓶上,并将A瓶置25~40℃水浴中,反应45分钟,取出溴化汞试纸,即得;若供试品需经有机破坏后再行检砷,则标准砷斑制备时,应取标准砷溶液代替供试品,照该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同法处理后,依法制备标准砷斑;样品砷斑的制备:取按各品种项下规定方法制成的供试品溶液,置A瓶中,照标准砷斑的制备,自“再加碘化钾试液5ml”起,依法操作;将生成的砷斑与标准砷斑比较,不得更深
注意事项
碘化钾及氯化亚锡的催化作用:保持催化活性,氯化亚锡又可与锌作用,在锌粒表面形成锌锡齐,起去极化作用,从而使氢气均匀而连续地产生,更有利于砷酸根还原为砷化氢反应的完成,锑化氢也能与溴化汞试纸作用生成锑斑,干扰砷斑的检查,氯化亚锡与碘化钾还可抑制锑化氢的生成;醋酸铅棉花的作用:醋酸铅棉花吸收硫化氢,可消除硫化氢的影响;本法所用锌粒应无砷,以能通过一号筛的细粒为宜;含硫化物的预处理:供试品若为硫化物、亚硫酸盐、硫代硫酸盐等,供试品应预先加硝酸湿法消化处理,使硫化物氧化成硫酸盐,可消除干扰;环状结构的有机药物,需预先进行有机破坏
第二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DDC-Ag)
原理:AsH3+6DDC-Ag-+3N(C2H5)3→As(DDC)3+6Ag+3DDC-H-N(C2H5)3
检查法:标准砷对照液的制备;检查法
注意事项
灵敏度范围:DDC-Ag法适用于砷(As)含量在1~10μg范围的砷盐检查;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试液;锑化物干扰的消除:锑化氢与DDC-Ag反应的灵敏度较低,反应液中加入酸性氯化亚锡试液和碘化钾试液后,可进一步抑制锑化氢的形成,不干扰测定
白田道夫法
对于含锑的药物,用古蔡氏法进行砷盐检查时,锑盐也可被还原为锑化氢,与溴化汞试纸作用,产生灰色锑斑,干扰砷斑的检出,反应式:SbH3+HgBr2→SbH2(HgBr)+HBr
原理:2As3++3SnCl2+6HCl→2As↓+3SnCl4+6H+
次磷酸法
原理:在盐酸酸性溶液中,次磷酸将砷盐还原为棕色的游离砷,与一定量的标准砷溶液用同法处理后所显的颜色进行比较,来控制药物中砷盐的限度
该法用于硫化物、亚硫酸盐以及含锑药物等的砷盐检查时,硫和锑对检查无干扰,但灵敏度比古蔡氏法低
干燥失重测定法
干燥失重主要检查药物中的水分、残留溶剂及其他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干燥失重%=(减失重量/取样量)×100%
干燥失重测定法主要有三种类型
常压恒温干燥法(适用于受热较稳定药物的干燥失重检查,可分为——渐次升高温度干燥法、高温干燥法、定时失重法)、减压干燥法或恒温减压干燥法(适用于熔点较低或受热分解的药物,干燥器中常用的干燥剂为五氧化二磷、无水氯化钙或硅胶)、干燥剂干燥法(适用于受热分解或易升华的药物,常用的干燥剂有五氧化二磷、硅胶和硫酸等)
水分测定法
费休氏法
原理:I2+SO2+H2O↔2HI+SO3
费休氏试液的配制;费休氏试液的标定;费休氏容量法滴定测定法(通用方法——供试品中水分含量(%)=[(A-B)F/W]×100%、引湿性样品测定法——供试品中水分含量(%)={[(W1-W3)c1-(W1-W2)c2)]/W2-W3}×100%、联用蒸发测定法——对热稳定的供试品,可将水分测定仪与卡氏干燥炉联用测定水分
库仑滴定法
原理:滴定剂碘是由含有碘离子的阳极电解液电解产生,电极上产生碘的量与通过的电量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测量电量总消耗的方法来测定水分总量
费休氏试液;测定法
注意事项
仪器要求:所用仪器应干燥,并能避免空气中水分的侵入,测定操作应在干燥处进行;适用范围:易于I2或SO2反应的药物不适用费休氏法测定水分;费休氏试液的选用;费休氏试液的安全处置
炽灼残渣检查法
原理:炽灼残渣(%)=[(残渣及坩埚重-空坩埚重)/供试品重]×100%
注意事项
供试品的取用量大都为1.0g,使炽灼残渣量约为1mg;供试品分子结构中含有碱金属或氟元素,应采用铂坩埚;ChP2020规定的炽灼温度为700~800℃,如需将炽灼残渣留作重金属检查,则必须控制在500~600℃;炽灼至恒重的第二次称重应在继续炽灼30分钟后进行
易炭化物检查法:测定法——甲管:加入各品种项下规定的对照溶液5ml,乙管:加硫酸5ml后,分次缓缓加入规定量的供试品,振摇使溶解;比色用对照液——标准比色液、对照液(由比色用氯化钴试液、比色用重铬酸钾液和比色用硫酸铜液,按规定方法配制成)、高锰酸钾液
溶液颜色检查法:ChP2020通则0901规定了药物“溶液颜色检查法”的三种方法——第一法(目视比色法)、第二法(吸光度比较法)、第三法(色差计法)
溶液的澄清度检查法:原理、浊度标准液的制备(浊度标准贮备液、浊度标准原液、浊度标准液)、测定法(第一法——目视法、第二法——浊度仪法)、注意事项
残留溶剂测定法
残留溶剂的分类
《中国药典》(2020年版)对残留溶剂的控制与ICH的要求一致——第一类:毒性较大的有机溶剂,应避免使用;第二类:具有一定可逆毒性的有机溶剂,应限制使用;第三类:低毒有机溶剂,应按《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或质控要求使用;第四类:尚无足够毒理学资料的其他有机溶剂,应按GMP或质控要求使用
限度要求
日允许暴露量是指某一物质被允许长期摄入,而对人体不产生毒性的最大可接受剂量;含量限度=1000×PDE(mg/d)/日剂量(g/d)
测定条件
色谱柱:可采用毛细管柱或填充柱
系统适用性检验:毛细管色谱柱的理论板数一般不低于5000,填充柱的理论板数一般不低于1000;分离度应大于1.5;以内标法测定时,与内标物峰面积之比的相关标准偏差(RSD)应不大于5%;若以外标法测定,RSD应不大于10%
供试液溶液的制备:顶空进样;溶液直接进样
对照溶液的制备
测定法与结果表示
测定法:第一法(毛细管柱顶空进样等温法)、第二法(毛细管柱顶空进样系统程序升温法)、第三法(溶液直接进样法)
结果表示:限度检查;定量测定
注意事项
方法验证:标准加入法验证;干扰峰的排除:共出峰或热降解产物与待测溶剂相同;含氮碱性溶剂的测定;检测器的选择:绝大多数通常使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对含卤素元素的残留溶剂,采用电子捕获检测器(ECD);顶空条件的设置:顶空平衡温度、顶空平衡时间
有关物质的检查与鉴定
药物中特殊杂质或有关物质主要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与检查,并结合联用技术进行鉴定研究
有关物质的检查要求
根据ICH的要求,药物中表观含量在0.1%及其以上(或者等于或高于原料药与制剂的杂质限度的鉴定限度)的杂质,以及表观含量在0.1%以下的具有强烈生物效应的杂质或毒性杂质,均要求进行定性分析、鉴定结构
研究意义:优化生产过程,尽量避免有关物质的形成;优化设置贮藏条件,减少分解产物的产生
检查方法与限度
色谱检查法
薄层色谱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分离速度快、灵敏度和分辨率适宜等优点,常用的方法有杂质对照品法、供试品溶液的自身稀释对照法、杂质对照品与供试品溶液自身稀释对照并用法以及对照药物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效能高、专属性强和检测灵敏性好,可以准确地测定各组分的峰面积,检测杂质有四种方法——外标法(杂质对照品法)、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测定法、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以及面积归一法;气相色谱法:用来测定药物中挥发性特殊杂质,特别是药物中的残留溶剂的检查,各国药典均规定采用气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常用于光学异构体的检查,以及多肽、酶类等药物中杂质的检查,检查方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相同
化学检查法
化学显色法:当杂质与试剂产生颜色时,采用比色法控制杂质的限度;化学沉淀反应法:当杂质与试剂产生沉淀时,可采用比浊法控制杂质;化学反应生成气体法:当杂质与试剂反应产生气体时,可以采用相应的气体检查法,来控制杂质的限度;化学定量反应滴定法:滴定剂只与杂质反应,以一定浓度的滴定液滴定药物中的杂质,可以定量地测定杂质的含量
光谱检查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光谱法
有关物质检查的其他方法
热分析法: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的条件下,精确记录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随温度变化的关系,以研究物质在受热过程中所发生的晶型转化、熔融、蒸发、脱水等物理变化,或热分解、氧化、还原等化学变化,以及伴随发生的温度、能量或质量改变的方法;常用的热分析法为热重分析法(TG)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DSC);酸碱度检查法:酸碱滴定法、指示液法、pH测定法;物理性状检查法:臭味差异、挥发性差异、颜色差异、溶解性差异、旋光性差异
有关物质的研究策略
有关物质研究的实例
基因毒性杂质与检查
基因毒性杂质(GTI)是指那些在体内外试验中,能够对DNA具有直接或间接破坏性,产生基因突变或体内诱变,具有致癌可能或者倾向的杂质;基因毒性也称为遗传毒性
潜在基因毒性的杂质(PGI)是指在化学结构上与基因毒性杂质相似的杂质,具有警示性,但是,未经试验证明
主要类型
毒性杂质通常根据基因毒性(突变性)和致癌性程度进行分类和可接受限度标准的研究与制定
控制限度
ICH使用毒理学关注阈值(毒性杂质限度TTC)控制遗传毒性杂质,TTC表示基因毒性杂质不引起显著致癌性或其他毒性作用的暴露阈值水平
分析策略
研究实例
元素杂质与检查
潜在元素杂质的风险评估
元素杂质的毒性一般采用每日允许暴露量(PDE)来表示,可将PDE值转换为允许浓度限度
元素杂质的来源
金属残留的分类
第1类:具有显著安全性风险的金属,如Pd和Cr;第2类:具有低安全性风险的金属,如Cu和Mn;第3类:具有极少安全性风险的金属,如Fe和Zn
元素杂质的分类
根据元素的毒性(PDE)及其在药品中出现的可能性,将元素分为3类
1类:元素砷(As)、镉(Cd)、汞(Hg)和铅(Pb)是人体毒素,在药品生产中应限制使用或禁用;2类:这类元素通常被认为是给药途径依赖型的人体毒素,2A类元素出现在药品中的相对可能性较高,2B类元素丰度较低并且与其他物料共生的可能性较低,因此出现在药品中的概率较低;3类:此类元素口服给药途径的毒性相对较低(高PDE值,通常>500μg/d),但在吸入和注射给药途径的风险评估中仍需考虑
元素杂质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