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血液组胺呼吸消化抗菌药理
人卫第9版药理学 血液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抗菌药物、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等章节内容。
编辑于2023-03-20 21:18:28 江苏省血液&组胺&呼吸消化&抗菌药理
β-内酰胺类
药理
作用机制
作用于细菌菌体内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抑制细胞壁合成
借助细菌自溶酶溶解细菌
耐药机制
1. 产生水解酶
β-内酰胺酶水解
2. 结合药物
陷阱机制/牵制机制
β-内酰胺酶结合某些耐酶β-内酰胺
3. 缺乏自溶酶
4. 改变PBPs
结构改变/合成量增加/产生新PBPs
5. 改变菌膜通透性
G+菌可通透
G-菌非特异性低水平耐药
改变跨膜通道孔蛋白结构
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特异性耐药
特异性跨膜通道改变
6. 增强药物外排
分类
青霉素类
窄谱
青霉素G、青霉素V、非奈西林
广谱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G+、G-均有效
耐酸、不耐酶,疗效与青霉素G相当
耐酶
甲氧西林、双氯西林、氟氯西林、氯唑西林
主要用于 耐青霉素G的金葡菌(双氯西林、氟氯西林较强)
耐酶、耐酸,但抗菌作用不及青霉素G
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类
羧苄西林、哌拉西林
抗G-菌青霉素类
抑菌药
美西林、替莫西林、匹美西林
头孢菌素类
其他
青霉烯类
头霉素类
氧头孢烯类
单环β-内酰胺类
β-内酰胺酶抑制药
棒酸
舒巴坦类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复方制剂
大环内酯类
作用机制
不可逆结合核糖体50S亚基,抑制蛋白质合成
耐药机制
产生灭活酶
脂酶、磷酸化酶、甲基化酶、葡萄糖酶、乙酰转移酶、核苷转移酶
靶位结构改变
甲基化核糖体的药物结合部位
减少摄入
改变膜成分/出现新的膜成分,使药物摄入减少
外排增加
特点
抗菌谱较窄
通常抑菌,高浓度杀菌
体内过程
不耐酸
广泛分布,除脑脊液
肝脏代谢为主
分类
14元
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
15元
阿奇霉素
16元
麦迪霉素
林可霉素类
作用机制
不可逆结合核糖体50S亚基,抑制蛋白质合成
耐药机制
同大环内酯类
大多细菌对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完全交叉耐药
与大环内酯类存在交叉耐药
多肽类
作用机制
结合细胞壁前体肽聚糖,阻断细胞壁合成
耐药机制
改变靶位结构
修饰细胞壁前体肽聚糖
氨基苷类
作用机制
干扰蛋白质合成的起始、延长、终止
抑制核糖体70S起始复合物形成
结合核糖体30S亚基,导致异常/无功能蛋白质合成
阻止肽链释放,抑制核糖体70S解离
破坏胞质膜完整性:结合胞质膜,增加通透性
耐药机制
产生钝化酶,灭活药物
乙酰化酶、腺苷化酶、磷酸化酶
改变靶位结构
修饰30S亚基
改变膜通透性
改变外膜膜孔蛋白结构,降低通透性
特点
1. 初次接触效应
细菌首次接触氨基苷类,能别迅速杀死
2. 浓度依赖性
杀菌速率、杀菌持续时间—浓度:正相关
3. PAE长,持续时间—浓度:正相关
4. 环境影响
碱性环境抗菌活性强
5. 抗菌选择性
仅对需氧菌有效,且抗菌活性显著强于其他药物
体内过程
解离度大,口服难吸收,多肌注
肾皮质、内耳淋巴液高浓度聚积
主要以原形经肾小球滤过
四环素类
作用机制
进入菌体内发挥作用
结合核糖体30S亚基,抑制蛋白质合成、肽链延长
改变胞膜通透性,核苷酸等成分外漏,抑制DNA复制
耐药机制
产生灭活酶
产生核糖体保护蛋白如TetM,与四环素竞争靶点,促进结合的四环素解离
减少四环素进入菌体
增加外排
特点
快速抑菌药
氯霉素类
作用机制
可逆性结合核糖体50S亚基,抑制肽链延长、蛋白质合成
可与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竞争作用位点
耐药机制
突变、转导、接合,耐药性产生较慢
对G+:灭活酶:氯霉素转乙酰基酶
对G-:降低胞膜对氯霉素类药物的通透性
人工合成抗菌药
氟喹诺酮类(第三代喹诺酮类)
作用机制
G+:拓扑异构酶IV,干扰DNA复制
G-:DNA回旋酶 A亚基(切口、封口活性),干扰DNA复制、转录
PAE,与浓度呈正相关
耐药机制
应用广泛,耐药发展快
基因突变
降低药物和酶亲和力
改变细菌外膜膜孔蛋白结构
金葡菌:主动外排
抗菌
广谱杀菌药
应用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单纯性淋病奈瑟菌性尿道炎、宫颈炎
环丙沙星、氧氟沙星、β-内酰胺类(首选)
铜绿假单胞菌性尿道炎
环丙沙星(首选)
敏感菌所致前列腺炎
呼吸系统感染
青霉素高度耐药的肺炎链球菌感染
青霉素高度耐药的肺炎链球菌感染
代替大环内酯类,治疗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嗜肺军团菌引起的军团病
肠道感染、伤寒
志贺菌感染 所致 急、慢性菌痢,中毒性菌痢
沙门菌 所致 胃肠炎
沙门菌 所致 伤寒、副伤寒
氟喹诺酮类/头孢曲松(首选)
骨、关节、软组织感染
长期治疗
G-、厌氧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多种细菌引起的糖尿病足感染
喹诺酮类+其他药物 联合
不良反应
CNS毒性
轻:头晕、头痛、失眠
重:精神异常、抽搐、惊厥
心脏毒性
罕见但严重
QT间期延长、尖端扭转性室速、室颤
胃肠道反应
光敏反应
光照部位瘙痒性红斑
软骨损害
局部Mg2+缺乏
磺胺类
作用机制
与PABA竞争 二氢蝶酸合酶,阻止二氢叶酸合成
首剂加倍
耐药机制
固有耐药
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外膜 对药物渗透性↓
获得性耐药
突变、转导、接合
抗菌
广谱抑菌药
大多G+、G-,尤其:A群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鼠疫耶尔森菌、诺卡菌属
沙眼衣原体、疟原虫、卡氏肺孢子虫、弓形虫滋养体 也有作用
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无效
应用
流脑预防、治疗
磺胺嘧啶(SD)(首选)
预防烧伤后 绿脓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感染
磺胺嘧啶银(AD-Ag)
沙眼、结膜炎、角膜炎
磺胺醋酰钠(SA)
类风湿性关节炎、各种反应性关节炎
柳氮磺吡啶(SASP)
不良反应
神经系统反应
头痛、头晕、失眠
血液系统反应
抑制骨髓造血功能
泌尿系统损害
易结晶
需同服等量NaHCO3碱化尿液
过敏反应
药热、皮疹
其他
胃肠道反应
肝损害、新生儿黄疸(胆红素置换)
抗病毒药
广谱抗病毒药
利巴韦林
体内过程
可通过血脑屏障
红细胞内蓄积量大
呼吸道分泌物浓度高于血药浓度
抗病毒
广谱抗病毒药,多种RNA、DNA病毒有效
病毒合成酶竞争性抑制剂,抑制病毒复制、传播
应用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气管炎、流感
小颗粒气雾剂
急性甲型、丙型肝炎
静注
不良反应
贫血、乏力
干扰素
转移因子
胸腺肽α1
抗HIV药
核苷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
齐多夫定
应用
HIV首选药
抗HIV-1、HIV-2
与拉米夫定、去羟肌苷合用
不可与司他夫定合用(互相拮抗)
司他夫定
应用
抗HIV-1、HIV-2
与去羟肌苷、拉米夫定合用可产生协同效应
去羟肌苷
应用
严重HIV感染首选药
齐多夫定不能耐受或无效的严重HIV感染
脱氧腺苷衍生物
拉米夫定
应用
HIV-1感染、HBV慢性感染(最有效药物之一)
胞嘧啶衍生物
扎他西滨
脱氧胞苷衍生物
非核苷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
奈韦拉平
应用
HIV-1感染患者
蛋白酶抑制剂
整合酶抑制剂
抗疱疹病毒
阿昔洛韦
伐昔洛韦
更昔洛韦
阿糖腺苷
抗流感病毒
金刚乙/烷胺
应用
预防A型流感病毒感染
抗震颤麻痹
抗肝炎病毒
干扰素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恩替卡韦
抗真菌药
抗生素类
两性霉素B
作用机制
结合膜 麦角固醇,改变膜通透性,小分子(AA等)、电解质(尤其K+)外渗
抗菌
对几乎所有真菌均有活性
高浓度杀菌
各种严重真菌感染首选要之一
应用
深部真菌感染
静脉滴注
真菌性脑膜炎
静脉滴注+鞘内注射
肠道真菌感染
口服
皮肤、指甲、黏膜浅表感染
局部应用
制霉菌素
作用机制
类似两性霉素B
应用
不易产生耐药性,不宜注射
肠道白念珠菌感染
灰黄霉素
作用机制
嘌呤类似物,竞争性抑制鸟嘌呤插入DNA分子,干扰DNA合成
抑制微管蛋白聚合形成微管,抑制有丝分裂
应用
皮肤藓菌,头藓较好,指/趾藓较差
唑类
酮康唑
第一个广谱口服抗真菌药
应用
浅表真菌感染首选药
浅表、皮下、深部真菌感染均有效(口服/外用)
伊曲康唑
抗菌
抗菌谱广于酮康唑
不良反应
小
咪康唑、益康唑
应用
皮肤、指甲、阴道感染
氟康唑
抗菌
抗菌活性远强于酮康唑
应用
艾滋病患者隐球菌性脑膜炎 首选药
合用 氟胞嘧啶 增强疗效
干扰麦角固醇合成
丙烯胺类
特比萘芬
体内过程
毛囊、毛发、皮肤、甲板浓度较高
应用
浅表真菌感染、甲藓(外用/口服)
嘧啶类
氟胞嘧啶
抗结核、麻风药
一线抗结核药
异烟肼
作用机制
抑制分枝菌酸合成,抑制细胞壁合成
抑制DNA合成
结合一种代谢相关的酶
应用
各种结核病首选药,活动性结核首选药
早期轻症肺结核治疗、预防时,可单独用药(但易产生耐药性,一般尽量联合)
粟粒性结核、结核性脑膜炎需加大剂量、延长疗程
不良反应
神经系统
常见周围神经炎:手脚麻木、肌肉震颤、步态不稳,严重:头痛、头晕、视神经炎
结构类似Vit B6,引起Vit B6排泄增加
肝脏毒性
转氨酶升高、黄疸、肝小叶坏死
与其他药物无交叉耐受性
利福平
作用机制
特异性结合 依赖DNA的RNA多聚酶β亚单位,抑制mRNA合成
抗菌
抗菌谱广、效果强
多种G+、G-球菌,部分G-杆菌
繁殖期、静止期细菌均有效
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
应用
初发患者
联合异烟肼
复发患者
联合乙胺丁醇、吡嗪酰胺
其他
麻风病、耐药金葡菌
重症胆道感染
沙眼、急性结膜炎、病毒性角膜炎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
肝脏毒性
黄疸、肝大
“流感综合征”
发热、寒战、头痛
乙胺丁醇
作用机制
络合二价金属离子,阻止RNA合成
抗菌
对繁殖期结核分枝杆菌抑菌作用较强
应用
单独使用易产生耐药性
初发患者
联合异烟肼、利福平
复发患者
联合利福平、卷曲霉素
链霉素、异烟肼无效患者
不良反应
球后视神经炎、红绿色盲、视野缩小
吡嗪酰胺
链霉素
二线抗结核药
对氨基水杨酸(PAS)
抗菌
仅对胞外结核杆菌有效
抗菌谱窄,疗效差
应用
联用 异烟肼、链霉素,延缓耐药性产生
不宜联用 利福平,影响后者吸收
抗麻风药
氨苯砜(DDS)
抗菌
抗菌谱类似磺胺类
应用
单用易产生耐药性
联用利福平延缓耐药性发生
抗肿瘤药
机制
细胞毒类
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CCNSA)
增殖周期各时相、甚至G0期均敏感
剂量依赖性
作用较强
细胞周期(时相)特异性药物(CCSA)
增殖周期某些时相敏感、G0期不敏感
时间依赖性
作用较弱
非细胞毒类
分类
细胞毒类
影响核酸合成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甲氨蝶呤
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
氟尿嘧啶
嘌呤核苷酸互变抑制药
巯嘌呤
核苷酸还原酶抑制药
羟基脲
DNA多聚酶抑制药
阿糖胞苷
影响DNA结构、功能
烷化剂
氮芥
环磷酰胺(CTX)
破坏DNA的铂类配合物
破坏DNA的抗生素类
拓扑异构酶抑制药
干扰转录、阻止RNA合成
放线菌素D
抑制蛋白质合成、功能
微管蛋白活性抑制药
长春碱类
紫杉醇类
干扰核糖体功能
影响氨基酸供应
非细胞毒类
调节体内激素平衡
分子靶向药物
XX单抗、XX替尼
肿瘤免疫治疗药物
XX单抗
抗寄生虫药
抗疟药
氯喹
抗疟
抑制DNA、RNA、蛋白质合成,抑制疟原虫对血红蛋白的消化
杀灭红细胞内期裂殖体,浓集作用,作用持久
预防性给药
预防性抑制发作
抗肠道外阿米巴作用
免疫抑制作用
奎宁
青蒿素
杀灭红细胞内期裂殖体,抢救脑性疟效果好
控制症状
伯氨喹
杀灭间日疟、卵形疟在肝脏中的休眠子,防治远期复发 杀灭各种疟原虫配子体
联用 红细胞内期抗疟药,可根治良性疟
红细胞内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的个体可发生急性溶血
控制复发、传播
乙胺嘧啶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阻止疟原虫在蚊体内产生配子体,阻断传播
病因预防
抗阿米巴药
甲硝唑
抗阿米巴
抗滴虫
抗厌氧菌
抗贾第鞭毛虫
抗血吸虫病
吡喹酮
抗丝虫病
乙胺嗪
抗滴虫病
乙酰砷胺
消化系统药物
治疗消化性溃疡
抗酸药
抑制胃酸分泌药
H2受体阻断药
质子泵抑制药
抑制各种途径引起的胃酸分泌,且胃泌素反射性↑不影响疗效
胃蛋白酶产生↓,保护胃黏膜
抗幽门螺杆菌
应用
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幽门螺杆菌感染、卓-艾综合征(胃泌素瘤)、非甾体类抗炎药所致胃溃疡
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腹胀、便秘、腹泻
头痛
皮疹
M受体阻断药
胃泌素受体阻断药
胃黏膜保护药
抗幽门螺杆菌干扰药
呼吸系统药物
平喘药
支气管扩张药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松弛气道平滑肌,增强纤毛运动、促进气道分泌
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黏膜下水肿
抑制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释放炎症介质、过敏介质
应用
支哮、喘息性支气管炎、伴支气管痉挛的呼吸道疾病
哮喘急性发作时,静注最佳
吸入给药最常用,减少全身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心脏反应
选择性β2受体激动药 心脏反应少于 非选择性β受体激动药
心悸、心动过速等
肌肉震颤
好发于四肢、面颈部
代谢紊乱
糖尿病患者注意乳酸性酸中毒、酮中毒
过量可致低血钾
茶碱类
舒张支气管
抑制磷酸二酯酶PDE,细胞内cAMP↑
阻断腺苷受体
减轻内源性腺苷所致收缩支气管作用
增加内源性儿茶酚胺释放
β2作用
增加膈肌收缩运动,促进支气管纤毛运动(清除痰液)
免疫调节&抗炎
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功能
抑制炎症介质释放
降低血管通透性
应用
支哮
β2受体激动药不能控制的急性哮喘、哮喘持续状态
慢性哮喘用以预防急性发作
COPD
扩张肺动脉、降肺动脉压、利尿
伴喘息
伴右心功能不全的心源性哮喘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改善 脑部疾病/原发性呼吸中枢病变 所致的通气不足
不良反应
CNS兴奋
失眠、震颤、激动
可用H1受体阻断药如异丙嗪对抗
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胃食管反流、上腹痛
急性中毒
静注过快、过量:心动过速、血压骤降、惊厥等,甚至呼吸、心搏骤停
静注充分稀释并缓慢注射
偶见横纹肌溶解所致的急性肾衰竭
抗胆碱药
抗炎平喘药(GCs)
抑制多种参与哮喘发病的炎症细胞和免疫细胞功能
抑制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功能
减少支气管树突状细胞数目
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浸润与释放炎症介质和IgE的产生,加速肺炎症细胞的凋亡
抑制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的产生
抑制TNF-α、IL、iNOS、COX-2等的产生
抑制组胺、5-HT、缓激肽等过敏介质的释放
抑制PLA2活性
抑制黏附分子的表达
抑制气道高反应性
通过抗炎、免疫抑制降低哮喘患者吸入抗原、胆碱受体激动剂、冷空气、运动后的支气管收缩反应
增强支气管&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
缓解支气管痉挛&黏膜肿胀
应用
支气管扩张药无法有效控制的慢性哮喘,长期应用,减少/终止发作
急性发作无效、哮喘持续状态不适用
不良反应
长期应用,沉积咽、呼吸道——声音嘶哑、声带萎缩、诱发口咽念珠球菌感染
吸入后漱口
抗过敏平喘药
炎症细胞膜稳定药
稳定肥大细胞膜
抑制脱颗粒
抑制Ca2+内流
阻断炎症细胞介导的反应
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介导的炎症
抑制气道感觉神经末梢功能、气道神经源性炎症
抑制刺激引起的支气管痉挛
组胺、5-HT、缓激肽、胆碱受体激动剂、冷空气、运动、SO2、甲苯而氰酸盐等
长期应用减轻气道高反应性
应用
预防哮喘发作
过敏性、运动性、非特异的外源性刺激所致哮喘
H1受体阻断药
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1阻断药
镇咳祛痰药
镇咳药
祛痰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药
组胺受体阻断药
5-HT
短暂降血压 → 数分钟血压↑ → 长时间低血压
胃蠕动、胃肠道张力、支气管平滑肌兴奋性↑
镇静、嗜睡
组胺
心血管
正性肌力
扩张小动脉、小静脉
H1促进血小板聚集,H2抑制血小板聚集
腺体
刺激胃酸分泌
平滑肌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H1受体阻断药
阻断H1受体
对抗支气管、胃肠道平滑肌收缩作用
强抑制局部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作用(水肿抑制)
部分对抗扩血管、降血压作用(同时应用H1、H2受体阻断药可完全对抗)
中枢抑制
镇静、嗜睡
阿司咪唑无法通过血脑屏障,斯汀类无镇静、嗜睡作用
苯海拉明、异丙嗪为甚
其他
苯海拉明、异丙嗪:抗胆碱,止吐、抗晕
咪唑斯汀:抗鼻塞
应用
皮肤黏膜变态反应性疾病
支哮疗效差、过敏性休克无效
荨麻疹、过敏性鼻炎
昆虫咬伤所致皮肤瘙痒、水肿
血清病、药疹、接触性皮炎
异丙嗪配合平喘药氨茶碱:气道炎症治疗,前者对抗后者引起的兴奋、失眠
防晕止吐
晕动症、放射病(苯海拉明、异丙嗪)
不良反应
CNS反应
镇静、嗜睡、乏力(苯海拉明、异丙嗪)
消化道反应
口干、厌食、便秘/腹泻
其他
偶见:粒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
阿司咪唑、特非那定代谢受阻时,可引起尖端扭转型心律失常(致死性)
H2受体阻断药
竞争性阻断胃壁细胞基底膜H2受体
基础胃酸分泌抑制最强
迷走兴奋、进食、胃泌素、低血糖诱导的胃酸分泌也有抑制作用 (降低基础和夜间胃酸分泌)
应用
胃、十二指肠溃疡
减轻疼痛、促进愈合
无并发症的胃食管反流综合征治疗、预防应激性溃疡
不良反应
发生较少
轻微腹泻、便秘、眩晕、乏力、肌痛、皮疹、皮肤干燥、脱发 为主
CNS反应(少见)
嗜睡、焦虑、幻觉等
男性性功能减退、女性溢乳等(偶见)
心动过缓、肝肾功能损伤、白细胞减少等(偶见)
血液药理
抗凝相关
抗凝血药
凝血酶间接抑制药
1. 抗凝
加速AT-III灭活凝血因子【2,9,10,11,12(激活态)】
肝素(带大量负电荷)结合AT-III,改变后者构型,精氨酸活性部位充分暴露,AT-III通过精氨酸-丝氨酸肽键结合凝血因子
肝素、AT-III、凝血因子三元复合物——抑制凝血因子2、9
肝素、AT-III二元复合物——抑制凝血因子10
起效快,作用强
体外有效
2. 抑制血小板聚集
3. 抗炎
抑制炎症介质活性、炎症细胞活动
4. 调血脂
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脂蛋白酯酶,水解CM、VLDL
5. 抗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应用
血栓栓塞性疾病
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周围动脉血栓等
防治心梗、脑梗、心血管手术、外周静脉术后血栓形成
DIC早期
主要适应症
早期应用,各种DIC,防止纤维蛋白、凝血因子消耗引起的继发性出血
体外抗凝
心导管检查、体外循环、血液透析
不良反应
出血
黏膜、关节腔出血等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T应维持在正常值1.5~2.5倍
轻度过量停药,严重出血缓慢静注鱼精蛋白
血小板减少症
一过性血小板聚集所致
免疫相关
促血小板释放血小板因子4(PF4),形成肝素 - PF-4 - IgG复合物,引起免疫反应
其他
偶有过敏
孕妇可致早产、死胎
孕妇禁用
长期可致骨质疏松、骨折
凝血酶直接抑制药
Vit K拮抗药/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药
药理
拮抗Vit K从而抑制凝血因子前体的活化(2,7,9,10)
体外无效
起效慢,作用弱,对已活化的凝血因子无效
体外无效
应用
华法林
血栓栓塞性疾病
心脏瓣膜修复手术
长期服用
降低髋关节手术后静脉血栓发病率
先用肝素/先合用肝素,后用香豆素类维持
防治静脉血栓、肺栓塞
合用抗血小板药
减少外科大手术、风湿性心脏病、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的静脉血栓发生率
不良反应
过量自发出血,最严重者颅内出血
检测凝血酶原(PT)时间,18~24s较好
停药,缓慢静注大量Vit K/输新鲜血液
胎儿出血性疾病
孕妇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
阿司匹林、保泰松
增加游离浓度,抗凝增强
广谱抗生物素
抑制肠道产Vit K菌群,增强香豆素类作用
肝药酶诱导药: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利福平
加速代谢,降低作用
肝药酶抑制药:胺碘酮
增强抗凝作用
抗血小板药
抑制花生四烯酸(AA)代谢的药物
环氧化酶抑制药
药理
小剂量即可显著减少TXA2,PGI2合成无明显影响
血小板:COX-1、TXA2合酶 血管内皮:COX-1、PGI2合酶
较大剂量也抑制血管内皮COX-1,减少PGI2,抵消部分抗血小板作用
应用
最广泛抗血小板药物
小剂量
心梗、脑梗、肺梗死、冠脉硬化性疾病、深静脉血栓
溶栓疗法辅助抗栓治疗:减少缺血性心脏病发作、复发风险,降低一过性脑缺血卒中发生率、病死率
TXA2合酶抑制药、TXA2受体阻断药
增加血小板内cAMP的药物
药理
1. 抑制血小板PDE活性,cAMP↑
2. 抑制腺苷再摄取,激活腺苷酸环化酶,cAMP↑
3. 轻度抑制血小板COX,TXA2合成↓
4. 增加血管内皮细胞PGI2生成、活性
应用
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阻抑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
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的防治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
抑制ADP活化血小板的药物
血小板膜糖蛋白IIb/IIIa受体阻断药
纤维蛋白溶解药
药理
间接性激活纤溶酶原,形成纤溶酶
SK+纤溶酶原 → SK-纤溶酶原复合物 → 促使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
应用
血栓栓塞性疾病
静注:急性肺栓塞、深部静脉血栓
冠脉注射:心梗早期
促凝血药
Vit K
药理
γ-羧化酶辅酶,参与凝血因子(2,7,9,10等)的活化
应用
梗阻性黄疸、疸瘘、慢性腹泻
香豆素类、水杨酸类药物致出血者、早产儿、新生儿出血
预防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激发的Vit K缺乏症
不良反应
毒性低,肌注为宜
静注Vit K1过快
面部潮红、出汗、血压↓、甚至虚脱
K3、K4
恶心、呕吐
早产儿、新生儿溶血性贫血、高胆红素血症、黄疸
凝血因子制剂
纤溶抑制药
血容量相关
抗贫血药
铁剂
体内过程
胃酸、Vit C、果糖、谷胱甘肽可助吸收
药理
参与形成血红素、血红蛋白、红细胞成熟
红细胞线粒体内:铁+原卟啉 → 血红素,血红素+珠蛋白 → 血红蛋白
应用
缺铁性贫血(失血过多/需铁增加)
慢性失血(月经过多、子宫肌瘤、痔疮出血等)、营养不良、妊娠、儿童生长发育所致贫血
用药后症状、食欲迅速改善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腹泻、便秘、黑便
小儿误服1g以上:坏死性胃肠炎
磷酸盐、碳酸盐溶液洗胃,去铁胺解毒
叶酸
药理
二氢叶酸还原酶:叶酸 → 四氢叶酸, 四氢叶酸 + 一碳单位 → 四氢叶酸类辅酶
参与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
参与dUMP → dTMP(叶酸缺乏时影响最明显),参与DNA合成
5, 10-甲烯四氢叶酸
促进某些氨基酸互变
应用
各种巨幼细胞贫血
营养不良、婴儿期、妊娠期叶酸需求↑所致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 → 叶酸为主,辅以Vit B12
药物(甲氨蝶呤、乙胺嘧啶等)所致具有巨幼细胞性贫血
四氢叶酸制剂亚叶酸钙(甲酰四氢叶酸钙)治疗
恶性贫血
Vit B12为主,叶酸为辅(纠正血象,神经症状无效)
Vit B12/钴胺素
药理
甲钴胺
参与四氢叶酸循环
同型半胱氨酸 → 甲硫氨酸
5-甲基四氢叶酸 → 四氢叶酸
5'-脱氧腺苷钴胺
参与TCA循环
甲基丙二酰CoA → 琥珀酰CoA
缺乏时甲基丙二酰CoA蓄积,结构类似丙二酰CoA(脂肪酸合成中间产物),致异常脂肪酸合成,神经髓鞘完整性受损,致神经损害
应用
恶性贫血
内因子缺乏
注射使用,辅以叶酸
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炎、神经萎缩
肝疾病
肝炎、肝硬化
辅助治疗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造血细胞生长因子
血容量扩充药
药理
提高胶体渗透压,提高血容量,维持血压
渗透性利尿(低分子者更甚)
应用
低容量性休克
急性失血、创伤、烧伤性休克
低/小分子:改善微循环
中毒性、外伤性、失血性休克,防止休克后DIC
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等 (心梗、心绞痛、脑血栓、血管闭塞性脉管炎、视网膜动静脉血栓等)
血液&组胺&呼吸消化药理
抗菌药
青霉素G
体内过程
不宜口服,宜肌内注射
抗菌
G+
大多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球菌、敏感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
杆菌
白喉棒状杆菌、炭疽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破伤风梭菌
G-
球菌
脑膜炎奈瑟菌、敏感淋病奈瑟菌
少数杆菌
流感杆菌、百日咳鲍特菌等
螺旋体、放线杆菌
钩端螺旋体病、梅毒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牛放线杆菌
耐药
金葡菌、肺炎球菌、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 易耐受
应用
G+球菌、杆菌,G-球菌,螺旋体感染首选药
对外毒素无效,故需加用抗毒素血清
不良反应
变态反应
最常见,各种药物中居首位
I型
过敏性休克(循环、呼吸衰竭+中枢抑制),最严重
防治
1. 询问过敏史
2. 现配现用
3. 避免滥用和局部用药
4. 避免饥饿时注射
5. 无急救药物/设备时不使用
6. 皮试:第一次、间隔3天以上、换批号时
7. 每次用药后观察30min
8. 一旦发生:皮下/肌注Epi,必要时加入GCs、抗组胺药
II型
溶血性贫血、药疹、接触性皮炎、间质性肾炎、哮喘
III型
血清病,较多见
赫氏反应
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病、炭疽、鼠咬热、雅司等,出现症状加重:全身不适、寒战、发热、咽痛、肌痛、心跳加快
其他
局部疼痛、红肿、硬结
剂量过大/静注过快:皮质刺激
鞘内注射:脑膜/神经刺激
氨苄西林
抗菌
G-杆菌
(副)伤寒沙门菌、百日咳鲍特菌、大肠埃希菌、痢疾志贺菌
球菌、G+杆菌、螺旋体,作用不及G;粪链球菌 优于G;铜绿假单胞菌 无效
应用
呼吸道&胃肠道&尿路感染、软组织感染、伤寒、副伤寒、脑膜炎、心内膜炎、败血症
阿莫西林
抗菌
肺炎球菌、肠球菌、沙门菌属、幽门螺杆菌 较氨苄西林强
应用
敏感菌所致 呼吸道、胆道、尿路感染,伤寒
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耐酸、可口服
头孢
抗菌
G+
五>四>一>二>三
G-
五=四>二>三>一
一
G-较差
头孢噻吩、头孢唑林、头孢噻啶、头孢拉定、头孢氨苄
二
G-明显,厌氧菌有一定作用,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对多种β-内酰胺酶比较稳定
头孢呋辛、头孢孟多、头孢克洛
三
G-如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较强,厌氧菌较强
对被β-内酰胺酶稳定性较高
头孢噻肟、头孢唑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克肟
四
G+、G-均高效
高度耐酶
头孢匹罗、头孢吡肟
五
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耐万古霉素金葡菌、耐青霉素肺炎球菌
G-类似第四代、一些厌氧菌较强
对大部分酶稳定
大多数金属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可水解
头孢洛林、头孢吡普
应用
一
皮肤、软组织、呼吸道、尿路感染
二
菌血症、胆道感染、肺炎、尿路感染等
三
败血症、脑膜炎、骨髓炎、肺炎、尿路严重感染
严重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四
第三代耐药的细菌感染
五
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
G-所致 糖尿病足感染、社区/医院获得性肺炎
不良反应
常见 过敏反应:皮疹、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罕见,与青霉素交叉过敏
口服:胃肠道反应,静注:静脉炎
肾毒性:一代较强,二代减轻,三、四代几无肾毒性
红霉素
抗菌
不及青霉素
G+
金葡菌(包括耐药菌)、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抗菌作用强
G-
部分,如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流感杆菌、百日咳鲍特菌、布鲁斯菌、军团菌高度敏感
某些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螺杆菌 有作用
应用
剂型:依托红霉素/无味红霉素、硬脂酸红霉素、琥乙红霉素、乳糖酸红霉素
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感染、青霉素过敏者
敏感菌的感染
厌氧菌引起的口腔感染、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溶脲脲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所致呼吸、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不良反应
主要:胃肠道反应
少数为肝损害:转氨酶升高、肝大、黄疸
林可霉素、克林霉素
抗菌
克林霉素强于林可霉素,抗菌谱都类似红霉素
临床常用克林霉素
厌氧菌
作用强大
需氧菌
G+
作用显著
G-
部分有作用
人型支原体、沙眼衣原体也有作用
G-杆菌、肠球菌、MRSA、肺炎支原体不敏感
应用
主要:脆弱拟杆菌、产气荚膜梭菌、放线杆菌 等厌氧菌引起的感染
G+需氧菌引起的 呼吸道/胆道/骨/软组织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长期应用:假膜性肠炎(较严重)
过敏反应
轻度皮疹、瘙痒、药热
偶见黄疸、肝损
万古霉素
抗菌
对G+菌作用强大,尤其是MRSA、MRSE
应用
仅用于严重G+菌感染,特别是MRSA、MRSE、肠球菌所致的败血症、心内膜炎、骨髓炎、呼吸道感染等
口服:假膜性结肠炎、消化道感染
β-内酰胺类过敏患者
不良反应
耳毒性
耳鸣、听力尖锐、耳聋
肾毒性
损伤肾小管:蛋白尿、管型尿、少尿、血尿、氮质血症
过敏反应
斑块皮疹、过敏性休克
其他
恶心、呕吐、金属异味感、眩晕
静注:偶发疼痛、血栓性静脉炎
氨基苷类
抗菌
各种需氧G-菌 作用强大
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属、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志贺菌属 作用强
沙雷菌属、沙门菌属、嗜血杆菌属 有一定作用
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等作用较差
多数G+菌作用较差
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产酶/不产酶的金葡菌、MRSA
链霉素、卡那霉素:结核分枝杆菌
应用
敏感需氧G-杆菌所致感染:皮肤软组织、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脑膜炎、烧伤、创伤、骨关节感染等
败血症、肺炎、脑膜炎等严重感染,可联合应用其他G-杆菌抗菌药
消化道感染、肠道术前准备、肝性昏迷(新霉素)
局部感染(外用,软膏、冲洗)
不良反应
耳毒性
前庭神经损伤
眩晕、视力减退、眼球震颤、恶心、呕吐、共济失调
耳蜗听神经损伤
耳鸣、听力减退、永久性耳聋
肾毒性
诱发药源性肾衰竭
通常:蛋白尿、管型尿、血尿
严重:无尿、氮质血症、肾衰
神经肌肉麻痹
胸膜内、腹膜内大剂量/静注过快,偶见于肌内注射
心肌抑制、血压下降、肢体瘫痪、呼衰
过敏反应
皮疹、发热、 血管神经水肿、口周发麻
举例
链霉素
应用
结核病一线药
联合四环素:鼠疫、兔热病首选药
联合青霉素: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肠球菌感染所致心内膜炎
不良反应
耳毒性前庭神经损伤较强
神经肌肉麻痹较强
过敏反应可致过敏性休克,发生率仅次于青霉素
卡那霉素
应用
联合其他抗结核药,治疗对一线药耐药的患者
主要:耐药金葡菌、敏感G-杆菌感染
口服:肝性昏迷、腹部术前准备
不良反应
耳毒性、肾毒性、神经肌肉麻痹均较强
过敏反应
庆大霉素
应用
主要:各种G-杆菌
配合青霉素:严重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球菌、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阿米卡星
应用
G-杆菌、金葡菌
特点
对肠道G-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灭活酶稳定
依替米星
应用
大部分G+、G-菌
不良反应
发生率最低
四环素
体内过程
可与食物、药物中金属阳离子络合,减少吸收
碱性药、抗酸药、H2受体阻断药可减少其吸收
抗菌
极高浓度时杀菌
G+>G-,但G+不如青霉素、头孢菌素,对G-不如氨基苷类、氯霉素类
(副)伤寒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结核分枝杆菌、真菌、病毒无效
应用
一般不作首选药(耐药、不良反应多)
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所致的消化性溃疡
不良反应
局部刺激
禁止肌内注射,静注引起静脉炎
口服:恶心、呕吐、腹泻,餐后服用减轻
二重感染
长期口服/注射使用,不敏感菌转变为优势菌群,造成新感染
对骨骼、牙齿生长的影响
恒齿永久性棕色色素沉着(牙齿黄染)
抑制婴幼儿、胎儿骨骼发育
其他
长期大量:严重肝损害、肾损害
偶见过敏反应
光敏反应、前庭反应
多西环素
应用
四环素类药物首选药
首选立克次体感染、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某些螺旋体感染
立克次体感染:斑疹伤寒、Q热、恙虫病 支原体感染:支原体肺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衣原体感染:鹦鹉热、沙眼、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螺旋体感染:回归热
鼠疫、布鲁菌病、霍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消化性溃疡
肉芽肿鞘杆菌感染引起的腹股沟肉芽肿
牙龈卟啉单胞菌引起的牙周炎
肾外感染伴肾衰竭、胆道系统感染
酒糟鼻、痤疮、前列腺炎、呼吸道感染(慢性气管炎、肺炎)
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腹泻、舌炎、口腔炎、肛门炎
静注:舌麻木、口腔异味感
光敏反应
米诺环素
抗菌
抗菌谱类似四环素,抗菌活性强于其他同类药物
应用
一般不作为首选药
四环素、青霉素耐药的A群链球菌、B群链球菌、金葡菌、大肠埃希菌
酒糟鼻、痤疮、沙眼衣原体所致性传播疾病
不良反应
前庭反应:恶心、呕吐、眩晕、运动失调
氯霉素
抗菌
对G-菌有抑菌作用(>G+),但对 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 有杀灭作用
对G+菌不如青霉素类、四环素类
结核分枝杆菌、真菌、原虫无效
应用
临床少用
毒性大
耐药菌诱发的严重感染
危及生命、无法使用青霉素类药物的 脑膜炎、多耐药的流感嗜血杆菌感染
伤寒
首选:喹诺酮类、第三代头孢菌素
立克次体感染
重度感染(斑疹伤寒、Q热、恙虫病等)的孕妇、8岁以下儿童、四环素类药物过敏者
其他
联合其他抗菌药,治疗盆、腹腔厌氧菌感染
眼科局部用药,眼部感染、全眼球感染、沙眼、结膜炎
不良反应
血液系统毒性
可逆性血细胞减少(常见):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
发生率、严重程度 与 剂量、疗程 有关
再生障碍性贫血
发病率 与 用药量、疗程 无关
灰婴综合征
早产儿、新生儿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肾排泄功能不完善,对氯霉素解毒作用差
药物剂量过大致中毒:循环衰竭、呼吸困难、进行性血压↓、皮肤苍白、发绀
其他
口服:恶心、呕吐、腹泻等
少数:过敏反应(皮疹、药热、血管神经性水肿)、视神经炎、视力障碍等
诺氟沙星
抗菌
G-作用更强
环丙沙星
抗菌
G-作用更强,强于诺氟沙星
氧氟沙星
抗菌
环丙沙星+结核分枝杆菌、沙眼衣原体、部分厌氧菌 有效
左氧氟沙星
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 体外抗菌活性强于环丙沙星
甲氧苄啶(TMP)
作用机制
二氢叶酸还原酶 抑制剂
耐药机制
单独应用易耐药
抗菌
类似磺胺甲噁唑(SMZ),抑菌,强度更强
应用
与SD、SMZ协同抗菌
甲硝唑
作用机制
抑制DNA合成
抗菌
抗厌氧菌,尤其:脆弱拟杆菌
需氧菌、兼性需氧菌无效
阿米巴滋养体、滴虫、破伤风梭菌 作用较强
应用
阿米巴病、滴虫病、破伤风 首选药
抗恶性肿瘤药
甲氨蝶呤(MTX)
药理
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 5, 10-甲酰四氢叶酸↓ → 抑制dTMP合成 → 抑制DNA合成
抑制嘌呤核苷酸合成 → 抑制蛋白质合成
应用
儿童急性白血病、绒毛膜上皮癌
鞘内注射:CNS白血病的预防、缓解
不良反应
骨髓抑制(最突出)
亚叶酸钙/甲酰四氢叶酸钙缓解
氟尿嘧啶(5-FU)
药理
体内转变为5-氟dUMP → 抑制脱氧胸苷酸合成酶 → 抑制dUMP甲基化转变为dTMP,减少DNA合成并进而影响RNA与蛋白质合成
转变为5-氟尿嘧啶核苷,掺入RNA干扰蛋白质合成
应用
消化系统癌(包括消化道+消化腺癌)、乳腺癌
不良反应
骨髓抑制、消化道毒性(出血性腹泻)
巯嘌呤(6-MP)
药理
转变为硫代肌苷酸 → 抑制肌苷酸转变为AMP、GMP → 干扰嘌呤代谢S期作用显著,延缓G1期
应用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维持治疗
大剂量:绒毛膜上皮癌
羟基脲(HU)
药理
抑制核苷酸还原酶 → 抑制CMP转变为dCMP → 抑制DNA合成,选择性杀伤S期细胞
应用
同步化药物(G1期),增加放、化疗敏感性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缓解 黑色素瘤
阿糖胞苷(Ara-C)
药理
抑制DNA多聚酶 → 抑制DNA合成
掺入DNA,干扰DNA复制
应用
成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单核细胞白血病
氮芥(HN2)
药理
高效、速效
应用
霍奇金病、非霍奇金淋巴瘤
环磷酰胺(CTX)
药理
肿瘤细胞内转变为 磷酰胺氮芥
应用
抗瘤谱广,广泛应用
恶性淋巴瘤(效果显著)、多发性骨髓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肺癌、乳腺癌、卵巢癌、神经母细胞瘤、睾丸肿瘤
不良反应
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脱发、黄疸
大剂量:出血性膀胱炎
阿霉素
消化系统药物
氢氧化铝
慢、强、久
收敛、止血、便秘
三硅酸镁
慢、弱、久
胶状二氧化硅保护胃黏膜
碳酸氢钠/小苏打
快、强、短
碳酸钙
快、强、久
引起嗳气、腹胀、反跳性胃酸分泌↑
雷尼替丁
西莫替丁
法莫替丁
奥美拉唑
兰索拉唑
泮多拉唑
替仑西平
哌仑西平
呼吸系统药物
沙丁胺醇
体内过程
气雾剂吸入
应用
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伴喘息的COPD
其他原因导致的支气管痉挛
不良反应
心动过速、震颤、恶心
特布他林
体内过程
气雾剂吸入
应用
哮喘
其他原因导致的支气管狭窄的肺疾病
不良反应
心悸、震颤、强直性痉挛
短效药
特罗类
长效药
氨茶碱
体内过程
静注
应用
急性重度哮喘/哮喘持续状态
静注:β2受体激动药不能控制的急性哮喘
口服:防止慢性哮喘的急性发作
丙酸倍氯米松、布地奈德、丁地去米松、布地缩松、丙酸氟替卡松(GCs)
体内过程
气雾剂吸入
色苷酸钠
体内过程
气雾剂吸入
组胺受体阻断药
苯海拉明
异丙嗪
氯苯那敏
氯雷他定
阿司咪唑
斯汀类
雷尼替丁
西咪替丁
西莫替丁
法莫替丁
血液药物
肝素
体内过程
静注给药,肌注刺激
低分子量肝素LMWH/依诺肝素
药理
主要对Xa发挥作用
应用
深静脉血栓
外科、整形外科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
华法林
双香豆素
阿司匹林
双嘧达莫/潘生丁
利多格雷
依前列醇
药理
活性最强的血小板聚集内源性抑制药
性质不稳定,作用短暂
应用
体外循环
防止血小板减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栓形成、出血倾向
西洛他唑
链激酶SK
尿激酶
葡激酶
阿尼普酶
阿替普酶
瑞替普酶
Vit K
体内过程
肌注为宜
凝血因子制剂
氨甲苯酸(PAMBA)
应用
纤溶亢进所致出血
硫酸亚铁、枸橼酸铁铵、富马酸亚铁、右旋糖酐铁、山梨醇铁
叶酸
Vit B12/钴胺素
EPO/促红素/红细胞生成素
非格司亭
沙格司亭
右旋糖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