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药物化学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药物化学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思维导图,内容有 结构、化学名、构效关系、体内代谢、药理作用、鉴定反应,大家也可以用于备考复习。
编辑于2023-03-31 18:15:27 广东地西泮
结构
化学名
1-甲基-5苯基-7-氯-1,3-二氢-2H-1,4苯并二氮杂䓬-2-酮
构效关系
二氮䓬环上具有内酰胺及烯胺的结构,遇酸或碱放置或受热易在七元环的1、2位或4、5位水解开环(1,2位的酰胺键开环不太可逆,4,5位的开环是可逆的)
口服本药在胃酸作用下,4,5位间开环→进入碱性肠道后又闭环成原药
作用位点
与GABAA的a亚基上的苯二氮䓬类受体结合,增加氯离子通道的开放频率,增加受体与GABA的亲和力,增强了GABA的作用(当GABA与受体作用时,使氯离子通道打开,氯离子内流,神经细胞超极化而产生中枢抑制作用。)
体内代谢
药理作用
安定、镇静、催眠、肌肉松弛和抗惊厥作用,主要用于治疗神经官能症
鉴定反应
加碘化铋钾试液,产生橙红色沉淀
盐酸哌替啶
结构
构效关系
相当于吗啡的A环和D环
作用机制
阿片μ受体激动剂
体内代谢
药理作用
用于各种剧烈疼痛的止痛,镇痛活性为Morphine的1/8—1/6 (但成瘾性亦弱,不良反应少)
常用于分娩疼痛–对新生儿呼吸抑制作用影响较小
具有解痉作用
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口服效果较吗啡好
鉴定反应
本品的乙醇溶液可与三硝基苯酚反应,生成黄色结晶性沉淀。
吗啡
结构
构效关系
体内代谢
①口服,易自胃肠道吸收 ②肝脏首过效应显著,生物利用度——故常皮下和肌肉注射
①60~70%的Morphine通过3位或6位羟基在肝脏与葡糖醛酸结合 ②1%吗啡代谢脱甲基为去甲基吗啡(活性低、毒性大) ③20%为游离型主要经肾脏排出
药理作用
对呕吐中枢有显著兴奋作用–临床上用作催吐剂
镇痛、镇咳和镇静作用,用于抑制剧烈疼痛
麻醉前给药
副作用:吗啡能产生便秘的不良反应(肠道中存在阿片受体)
鉴别反应
①中性三氯化铁试液(酚羟基特有反应, 呈蓝色)
②甲醛硫酸试液(芳环生物碱特有反应,呈蓝紫色)
③钼酸铵硫酸溶液(呈紫色,继变为蓝色,最后变为绿色)
第五节 镇痛药
课后作业
盐酸氟西汀的合成路线
盐酸氟西汀和盐酸氯丙嗪的结构差异
①盐酸氟西汀含有手性碳,S异构体活性较强,而盐酸氯丙嗪没有。
抗抑郁药按作用机制分类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
吗氯贝胺
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
盐酸丙咪嗪
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SSRIs
盐酸氟西汀
盐酸氟西汀
结构
命名
N-甲基-3-苯基-3-(4-三氟甲基苯氧基)丙胺盐酸盐
合成路线
作用机制
抑制神经细胞对5-HT的摄取——第二代抗抑郁药
体内代谢
①口服吸收好,生物利用度100%,半衰期70h ②本品在胃肠道吸收,在肝脏代谢成活性的去甲氟西汀,在肾脏消除在体内S体的代谢消除较慢
药理作用
明显改善抑郁症状,以及焦虑和睡眠障碍。
较少发生抗M胆碱受体的副作用和较少有心脏毒性
盐酸丙咪嗪
结构
化学名
N,N-二甲基-10,11-二氢-5H-二苯并[b,f]氮杂卓-5-丙胺盐酸盐
构效关系
体内代谢
①在肝脏代谢 ②生成活性物去甲丙咪嗪(地甘帕明) ③丙咪嗪和去甲丙咪嗪均可进入血脑屏障
药理作用
适用于治疗 –内源性抑郁症 –反应性抑郁症 –更年期抑郁症 –也可用于小儿遗尿
鉴定反应
加硝酸显蓝色
第四节 抗抑郁药
氟哌啶醇
结构
构效关系
体内代谢
胃肠道吸收好,肝脏代谢,肾脏消除,有首过效应
药理作用
治疗急慢性精神分裂症、躁狂症
副作用:锥外体系副作用高达80%,致畸
第一节 镇静催眠药
第二节 抗癫痫药物
第三节 抗精神病药
氯丙嗪
结构
构效关系
有苯并噻嗪母环,易被氧化;注射液在日光作用下,易变质;部分病人用药后会发生严重的光化毒反应
2-位氯原子的作用:引起分子不对称性 ——抗精神病作用药物的重要的结构特征
侧链倾斜于含氯原子的苯核,失去氯则无抗精神病作用
体内代谢
在肝脏经微粒体药物代谢酶氧化
体内代谢极复杂 –在尿中存在20多种代谢物 –可检测的代谢物有100多种
主要有硫原子氧化,苯核羟化,侧链去N-甲基和侧链的氧化等
药理作用
①治疗精神分裂症和狂躁症 ②大剂量时用于镇吐、强化麻醉及人工冬眠等 ③安定作用较强
副作用:口干、上腹部不适、乏力、嗜睡、便秘等
产生光毒化反应的病人,应避免阳光过渡照射
鉴别反应
①本品水溶液遇氧化剂时氧化变色——加硝酸后可能形成自由基或醌式结构而显红色
②与三氯化铁作用——显稳定的红色
苯巴比妥
结构
构效关系
5位双取代基的总碳数以之和为4出现镇静催眠作用,脂水分配系数保持一定比值,具有良好的镇静催眠作用,碳原子总数7-8作用最强,碳数超10个有惊厥作
与5位上的取代基的氧化性质有关: ① 5位取代基为饱和直链烷烃或芳烃不易被氧化而吸收,作用时间长(多数以原药排出) ②5位取代基为支链或不饱和时,代谢迅速,主要以代谢产物形式排出体外,镇静、催眠作用时间短。
作用机制
与GABA受体-氯离子通道大分子表面的特定位点作用, 形成复合物,通过影响与GABA偶联的氯离子通道的传导 而发挥作用。
药理作用
最早用于治疗抗癫痫(大发作及局限性发作)
普洛加胺
结构
作用机制
作为GABA受体的激动剂,作用于GABA受体发挥作用
构效关系
前药:由一个活性药物(原药:γ-氨基丁酰胺)和一个可被酶除去的载体部分(二苯甲叉基)连接的前药,通常在体内经酶水解释放出原药
二苯亚甲基使药物极性减少,脂溶性增强,更易进入脑内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内被代谢成氨基丁酰胺及进一步代谢而发挥作用
体内代谢
药理作用
对癫痫、痉挛状态和运动失调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口服吸收良好
卡马西平
结构
命名
5H-二苯并[ b,f ]氮杂䓬-5-甲酰胺
作用机制
与苯妥英钠类似
体内代谢
肝脏代谢,代谢物主要由尿中排出 初级代谢物的10,11位环氧化物也具有抗癫痫活性
药理作用
胃肠道吸收 用于治疗癫痫大发作、综合性局灶性发作有效--对失神发作无效
副反应:嗜睡、复视、胃肠道反应、精神紊乱,少数患者出现骨髓抑制
鉴别反应
硝酸处理—加热数分钟后,生成橙色的颜色反应
苯妥英钠
结构
化学名
5,5-二苯基-2,4-咪唑烷二酮钠盐
作用机制
尚未完全阐明,大多数学者认为苯妥英钠可阻断电压依赖性的钠通道,降低Na+电流。并可抑制突触前膜和后膜的磷酸化作用,减少兴奋神经递质的释放。上述作用稳定了细胞膜,抑制神经元反复放电活动而达到抑制癫痫发作的疗效。
体内代谢
①主要被肝微粒体酶代谢
②具有“饱和代谢动力学”的特点 –如果用量过大或短时内反复用药,可使代谢酶饱和,代谢将显著减慢,并易产生毒性反应
③约20%以原形由尿排出
④代谢产物无活性的5-(4-羟苯)-5-苯乙内酰脲
药理作用
①治疗癫痫大发作和部分性发作的首选药 ②对小发作无效 ③无催眠作用
副作用:毒性较大,可致畸形,长期应用可致牙龈增生
鉴定反应
与碱加热,分解产生二苯基脲基乙酸,最后生成二苯基氨基乙酸,并释放出氨。(可供鉴别)
与二氯化汞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在氨试液中不溶
课后作业
结构
构效关系
①5七元亚胺内酰胺环是活性必需结构;3位的一个氢原子可被羟基取代,虽然活性稍有下降,但毒性很低。
②4,5双键被饱和或并入四氢唑环可增加镇静和抗抑郁作用
③5位为苯基取代,专属性很强,若以其他基团替代,活性降低;在苯基2位引入吸电子基团,如氟,可明显增强活性。
④引入吸电子基团,如硝基,可使水解反应几乎都在4,5位上进行,可明显增强活性;当苯环被其他芳杂环,如噻吩、吡啶等取代,仍有较好的生理活性。
⑤以长链烃基取代,如环氧甲基,可延长作用。1,2位并入三唑环,增强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和代谢稳定性,活性大大增强;并五元含氮杂环可增加1,2位的稳定性
作用机制
与GABAA的a亚基上的苯二氮䓬类受体结合,增加氯离子通道的开放频率,增加受体与GABA的亲和力,增强了GABA的作用(当GABA与受体作用时,使氯离子通道打开,氯离子内流,神经细胞超极化而产生中枢抑制作用。)
唑吡坦
结构
作用位点
通过选择性地作用于苯二氮䓬受体—GABAA受体的一部分,以增加GABA的传递,调节氯离子通道,高度选择性(与苯二氮䓬w1受体亚型结合,对w2和w3受体亚型亲和力低),仅作用于中枢,与外周无关。
体内代谢
口服给药后迅速吸收,半衰期2h。
药理作用
①具有较强的镇静、催眠作用
对呼吸系统无抑制作用
抗惊厥和肌肉松弛作用较弱
②正常治疗周期内,极少产生耐受性和身体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