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口腔修复学
口腔修复学的思维导图,内容有无牙颌解剖标志及其临床意义、全口义齿的固位和稳定、全口义齿修复前准备、全口义齿的制作,一起来看。
编辑于2023-04-06 10:26:06 上海牙列缺失的全口义齿修复
概述
牙列缺失概念;无牙颌;修复方式(粘膜支持,种植体支持)
病因:龋病牙周病主;遗传外伤不良修复体
牙列缺失后的组织改变及影响:功障;退行性;心理
剩余牙槽嵴residual alveolar ridge:
概念:牙缺,嵴状,黏骨膜
形成:拔牙血块机化肉芽,骨组织,骨吸收,中间高四周低;尖锐骨尖
无牙颌剩余牙槽骨吸收的特点:
持续性的骨吸收,牙槽峰骨量进行性减少;第一阶段最快最显著(拔牙前3个月),第二阶段减慢至最低;
下颌快,前部快;三不同
上颌向上向内,变小,偏向腭侧;下颌向下向外,变大;偏向唇颊侧
上颌切牙乳突,腭中缝两侧的硬腭水平部分,下颌磨牙后垫的位置和形态改变最少
影响因素
局部因素:缺失原因,时间,牙槽骨骨量及密度,局部解剖结构,负荷大小
下颌吸收快于上颌原因4:义齿承托区;硬腭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的特性;解剖结构,力的传导和分散;咀嚼时稳定性
全身因素:基因内分泌运动等
软组织改变
黏膜改变:咀嚼粘膜—被覆粘膜转变(牙槽嵴硬腭);易创伤
舌体改变:增大,后缩
面部形态的改变:面下1/3高度降低,塌陷,衰老
老年患者咀嚼器官的生理特点:退行性
口腔黏膜
增龄和戴用义齿的影响:愈合能力减弱;脆弱创伤;义齿性口炎
黏膜对适应义齿的作用:神经衰弱,反射弧能力降低,不容易适应义齿
唾液
保护口腔黏膜,减少刺激及感染,增加固位力
口干症dry mouth:唾液分泌减少,粘稠,黏膜干燥潮红敏感;非应激(<0.12),应激(<0.6)
原因:脱水,唾液腺萎缩,药物副作用
后果:猖獗龋,念珠菌病,吞咽困难,黏膜不适;固位力
神经肌肉系统:肌肉大小,强度,伸长速度;横截面积,质量和密度减少
无牙颌解剖标志及其临床意义
无牙颌解剖标志
牙槽嵴alveolar ridge:牙列缺失后牙槽突逐渐吸收改建形成
口腔前庭oral vestibule:唇系带labial frenum;颊系带buccal frenum;颧突zygomatic process;上颌结节maxillary tuberosity;颊棚buccal shelf;远中颊角区distobuccal angles area
口腔本部:
上颌:切牙乳突incisive papilla;腭皱palatal rugae;上颌硬区hard area;腭小凹palatine fovea;腭穹窿palatal vault;翼上颌切迹pterygomaxillary;翼下颌韧带peterygomandibular ligament;颤动线vibrating line
下颌:舌系带lingual frenum;舌下腺subligual glands;下颌隆突torus mandibularis;下颌舌骨嵴mylohypoid ridge;下颌舌骨后窝retro mylohypoid fossa;磨牙后垫retromolar pad
无牙颌功能分区
主承托区primary stress-bearing area:垂直于牙合 力方向的区域;牙槽嵴顶,腭隆突水平区,颊棚区;尽量不偏移牙槽嵴顶
副承托区secondery stress-bearing area:与牙合 力方向成角度的区域,协助承担
边缘封闭性区border seal area:接触软组织部分,不能承受咀嚼压力,紧密贴合和包裹边缘;上颌软硬腭处,基托后堤
缓冲区relief area:需要缓冲咀嚼压力的部位,不能承受压力,防止疼痛
义齿间隙和义齿结构
义齿间隙denture space:
容纳全口义齿的潜在空间,变化的,需要定期修改
义齿位于唇颊肌肉的舌向作用力与舌肌的唇颊向作用力平衡的区域,中性区;偏则不稳
全口义齿结构
组成:人工牙+基托
组织面:tissue surface:义齿基托与义齿承托区黏膜组织接触的面
咬合面:occlusion surface:
磨光面polish surface:义齿与唇颊舌接触部分
全口义齿的固位和稳定
定义:固位(retention):脱位;稳定(stability):水平转动
固位原理:吸附力absorption,表面张力,大气压力
吸附力:附着力(异);内聚力(同);唾液-唾液-基托-黏膜;接触面积密合程度,唾液的质和量(粘)
表面张力:唾液分子间相互吸引,半月形;间隙小
大气压力:负压;封闭环境;边缘封闭性
全口义齿固位有关因素
颌面解剖形态:
影响基托面积;颌弓大小;牙槽嵴形态(高圆,低圆,刃状,低平)
黏膜性质:厚度,弹性和韧性,活动度,咀嚼粘膜
基托边缘伸展性:伸展范围,厚薄,形状
尽量伸展,获得尽量大的基托面积
下颌舌侧基托下颌舌骨后窝;
唾液的质和量:粘稠,流动性,量
影响全口义齿稳定有关因素
牙槽嵴高度:越低平越差,吸收严重者差
咬合关系:正中咬合,合适补偿曲线,横牙合曲线
人工牙的排列位置:应于牙槽嵴顶,中性区;舌体肥大偏颊侧;上下颌弓宽度不协调
基托磨光面形态:适度凹面,夹持力
固位与稳定的关系:
相互依存;固位是稳定的前提;不稳定也无法保持固位
一些解剖结构发挥双重作用,牙槽嵴腭盖
良好固位和稳定是全口义齿成功的基本因素
全口义齿修复前准备
与患者的交流:主管要求;既往情况;年龄和全身;性格和精神心理情况
口腔检查
颌面部:各部分比例,畸形,运动,颞下颌关节情况
牙槽嵴:平整度,拔牙后三个月可义齿修复。高而宽固位稳定支持好;低平刃状伤,选颊舌径窄,牙尖斜度小的人工牙
颌弓的形状和大小:方圆,卵圆,尖圆三种
上下颌弓的位置关系:
水平关系:I类颌关系:正常,有利于人工牙排列;不利于:II类:远中牙合关系;III类,近中
垂直关系::颌间距离interarch distance;与牙的长度和拔牙后牙槽嵴吸收程度有关;颌间距离过大,中等,过小
系带肌肉附着位置:系带和肌肉的附着点距离牙槽嵴顶的距离,随牙槽嵴吸收程度而相应改变
腭穹窿形状:固位和支持
舌大小运动和位置:舌肥大,舌后缩,舌活动度
口腔黏膜检查:松软牙槽嵴flabby ridge(上颌前牙最常见,刺激纤维增生);缝龈瘤epulis fssuratum(慢性刺激增生性,前牙牙槽嵴唇颊侧前庭沟)
唾液分泌情况:
唾液分泌情况:
X片检查
修复前的外科处理
根据拔牙时间,剩余牙槽骨的质和量,患者的年龄,全身健康情况,义齿的就位和固位情况考虑
去除尖锐骨尖骨突和骨嵴:尽量保存骨皮质,帮助和保存原则
修整上颌结节:两侧都有则选倒凹大;不能解决则两侧做;下垂去除
修整下颌隆突:隆突,舌骨嵴
唇颊沟加深:影响伸展
唇颊系带成形:牙槽嵴吸收低平
增生的黏膜组织切除术
修复前的非外科处理
有戴旧义齿,软组织受损者:修改调整旧义齿,去除导致软组织损伤的问题,改善义齿功能
黏膜创伤性者:调磨旧义齿基托组织面或边缘;重衬处理;组织调整剂
旧义齿垂直距离过低者:自凝树脂加高人工牙,恢复适宜垂直距离
传统全口义齿和种植全口义齿的选择:患者要求(费用,合作);口腔条件(过敏,下颌牙槽嵴低平);全身条件
全口义齿的制作
印模及模型
全口义齿印模定义(阴模);模型(model/ cast):印模内成形
二次印模法(联合印模法)combined impression:初印模(藻酸盐),初模型(石膏),终印模(流动性好材料),工作模型;步骤;个别托盘(custom impression tray)
分类
对黏膜造成压力分类:解剖式印模,功能性印模
解剖:无软组织变化取模;压力小,用流动性好材料
功能:压力印模,软组织受压力印模,不同区域不同压力
印模患者张口闭口分类:开口式印模,闭口式印模
开口:半张口,最常用
闭口:步骤?(二次印模法+患者动作)更符合无牙颌功能状态的组织形态
印模要求:精确组织解剖形态;适当的伸展范围;反应周围组织功能形态
骨突,神经等缓冲压力;组织活动大(上颌前牙松软牙槽嵴),避免受压
面积与固位力;咀嚼压力与面积;边缘钝厚2-3mm;上颌颊侧过上颌结节远中到翼上颌切迹,后缘过腭小凹4mm
肌功能整塑,唇颊舌吻合,达到良好边缘封闭性性
模型要求:形态清晰准确,恢复解剖标志;一定强度;人造石厚3-5mm,最薄不小于10mm,后缘腭小凹后4mm
制取方法
初印模及初模型:制作个别托盘;要有良好解剖标志边缘形态
初印模:
患者医生体位:下颌牙槽嵴平行,上颌右后方,下颌右前方
无牙颌托盘选择:成品无牙颌托盘;比牙槽嵴宽2-3mm,离开黏膜皱壁2mm;下颌盖过磨牙后垫;延伸不足,过度延伸;上颌“啊”,颤动线-两侧翼上颌切迹,为后部,可延伸至颤动线后2mm
制取下颌初印模:先前部托盘,舌抵住,再后部;脸颊部,唇部,肌功能修整
制取上颌初印模:先后缘翼上颌切迹就位,后前位,肌功能修整
检查
初模型
初印模消毒处理
模型灌注,步骤
初模型修整,边缘3mm石膏围堤,前庭沟、口底黏膜反折深度均2mm;基托蜡去除倒凹,垫薄蜡缓冲(下颌磨牙后垫,上切牙唇侧,腭皱的区域,移动性较大软组织部位,尖锐突出的骨性部位)
模型划线:基比托最大伸展范围缩小2-3mm,上颌向后延长2-3mm
终印模及工作模型
定义:边缘整塑,无牙颌组织功能形态
自凝树脂个别托盘:
上颌:上腭正中央,盖过牙槽嵴;手柄尺寸,位置方向和上中切牙想似
下颌:U形,盖过牙槽嵴,手柄上颌前牙位置15mm,狭长的指纸托于下6
边缘整塑:托盘边缘比唇,颊前庭沟底短2-3mm,唇颊系带部分有2mm空间,上颌腭小凹后4mm;上颌后缘增加下2-3mm
制取终印模:
个别托盘宽高回切1mm,上颌中央腭皱区溢出孔
软组织活动性大有溢出孔;前牙松软牙槽嵴开窗
选取终印模材料:有弹性,流动性好;上颌向上向后就位;下颌旋转就位
肌功能整复:按压颊部和嘴唇,舌头压前牙区手柄,撅嘴吮吸;
灌注工作模型
修整工作模型:最薄处至少10mm
模型后堤处理:弥补收缩,颤动线1-1.5mm切迹,向前约5mm轻刮
颌位关系记录和转移
颌位关系记录maxillomandibular relationship概念:牙合 托,记录患者面下1/3适宜高度和两侧髁突在下颌关节窝生理后位时的上下颌位置关系,以建立全口义齿牙合关系
颌位关系记录
文字描述记录过程:需要反复调改
确定垂直距离(Vertical dimension)
确定水平关系
正中关系位的关节特征:(该关节特征具有唯一性): ①髁突位于关节窝的生理性后退边缘 ②髁突位于关节窝的最上最前位 ③髁突通过关节盘抵住关节结节后斜面
利用正中关系位来重建咬合原因:下颌处于正中关系位时:下颌位置稳定可重复;下颌后退不前伸、居正中不偏斜
全口义齿的咬合可建立在患者的正中关系位,或者以正中关系位为参考,建立在正中关系位的稍前方(1mm范围内)。
无牙颌患者确定正中关系位的方法:直接咬合法(卷舌后舔法:小蜡球;吞咽,后牙;诱导法,肌肉疲劳法);哥特式弓法
经验不足或患者不能配合时找到了错误的水平关系:下颌前伸,下颌偏斜
核对颌位关系记录
检查垂直距离是否合适:见前面;发音法mfs
检查正中关系是否正确: ①患者在反复咬合时,牙合托是否有前移或扭动 ②将两小拇指插入患者外耳道,感觉并比较咬合时 两侧髁突向后撞击的力量是否等量 ③将示指放于颞部,感觉并比较咬合时两侧颞肌是 否等量收缩
检查牙合平面是否合适: ①左右双侧等高 ②与舌的关系:后牙区牙合平面应等于或略低于 舌背的粗糙面和侧缘的移行部舌侧缘处 ③远中延长线与磨牙后垫1/2等高
刻画标记线:在牙合堤唇面画标志线:中线、口角线、唇高线、唇低线。
排牙
全口义齿平衡牙合
牙列缺失的全口义齿修复
概述
牙列缺失概念;无牙颌;修复方式(粘膜支持,种植体支持)
病因:龋病牙周病主;遗传外伤不良修复体
牙列缺失后的组织改变及影响:功障;退行性;心理
剩余牙槽嵴residual alveolar ridge:
概念:牙缺,嵴状,黏骨膜
形成:拔牙血块机化肉芽,骨组织,骨吸收,中间高四周低;尖锐骨尖
无牙颌剩余牙槽骨吸收的特点:
持续性的骨吸收,牙槽峰骨量进行性减少;第一阶段最快最显著(拔牙前3个月),第二阶段减慢至最低;
下颌快,前部快;三不同
上颌向上向内,变小,偏向腭侧;下颌向下向外,变大;偏向唇颊侧
上颌切牙乳突,腭中缝两侧的硬腭水平部分,下颌磨牙后垫的位置和形态改变最少
影响因素
局部因素:缺失原因,时间,牙槽骨骨量及密度,局部解剖结构,负荷大小
下颌吸收快于上颌原因4:义齿承托区;硬腭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的特性;解剖结构,力的传导和分散;咀嚼时稳定性
全身因素:基因内分泌运动等
软组织改变
黏膜改变:咀嚼粘膜—被覆粘膜转变(牙槽嵴硬腭);易创伤
舌体改变:增大,后缩
面部形态的改变:面下1/3高度降低,塌陷,衰老
老年患者咀嚼器官的生理特点:退行性
口腔黏膜
增龄和戴用义齿的影响:愈合能力减弱;脆弱创伤;义齿性口炎
黏膜对适应义齿的作用:神经衰弱,反射弧能力降低,不容易适应义齿
唾液
保护口腔黏膜,减少刺激及感染,增加固位力
口干症dry mouth:唾液分泌减少,粘稠,黏膜干燥潮红敏感;非应激(<0.12),应激(<0.6)
原因:脱水,唾液腺萎缩,药物副作用
后果:猖獗龋,念珠菌病,吞咽困难,黏膜不适;固位力
神经肌肉系统:肌肉大小,强度,伸长速度;横截面积,质量和密度减少
无牙颌解剖标志及其临床意义
无牙颌解剖标志
牙槽嵴alveolar ridge:牙列缺失后牙槽突逐渐吸收改建形成
口腔前庭oral vestibule:唇系带labial frenum;颊系带buccal frenum;颧突zygomatic process;上颌结节maxillary tuberosity;颊棚buccal shelf;远中颊角区distobuccal angles area
口腔本部:
上颌:切牙乳突incisive papilla;腭皱palatal rugae;上颌硬区hard area;腭小凹palatine fovea;腭穹窿palatal vault;翼上颌切迹pterygomaxillary;翼下颌韧带peterygomandibular ligament;颤动线vibrating line
下颌:舌系带lingual frenum;舌下腺subligual glands;下颌隆突torus mandibularis;下颌舌骨嵴mylohypoid ridge;下颌舌骨后窝retro mylohypoid fossa;磨牙后垫retromolar pad
无牙颌功能分区
主承托区primary stress-bearing area:垂直于牙合 力方向的区域;牙槽嵴顶,腭隆突水平区,颊棚区;尽量不偏移牙槽嵴顶
副承托区secondery stress-bearing area:与牙合 力方向成角度的区域,协助承担
边缘封闭性区border seal area:接触软组织部分,不能承受咀嚼压力,紧密贴合和包裹边缘;上颌软硬腭处,基托后堤
缓冲区relief area:需要缓冲咀嚼压力的部位,不能承受压力,防止疼痛
义齿间隙和义齿结构
义齿间隙denture space:
容纳全口义齿的潜在空间,变化的,需要定期修改
义齿位于唇颊肌肉的舌向作用力与舌肌的唇颊向作用力平衡的区域,中性区;偏则不稳
全口义齿结构
组成:人工牙+基托
组织面:tissue surface:义齿基托与义齿承托区黏膜组织接触的面
咬合面:occlusion surface:
磨光面polish surface:义齿与唇颊舌接触部分
全口义齿的固位和稳定
定义:固位(retention):脱位;稳定(stability):水平转动
固位原理:吸附力absorption,表面张力,大气压力
吸附力:附着力(异);内聚力(同);唾液-唾液-基托-黏膜;接触面积密合程度,唾液的质和量(粘)
表面张力:唾液分子间相互吸引,半月形;间隙小
大气压力:负压;封闭环境;边缘封闭性
全口义齿固位有关因素
颌面解剖形态:
影响基托面积;颌弓大小;牙槽嵴形态(高圆,低圆,刃状,低平)
黏膜性质:厚度,弹性和韧性,活动度,咀嚼粘膜
基托边缘伸展性:伸展范围,厚薄,形状
尽量伸展,获得尽量大的基托面积
下颌舌侧基托下颌舌骨后窝;
唾液的质和量:粘稠,流动性,量
影响全口义齿稳定有关因素
牙槽嵴高度:越低平越差,吸收严重者差
咬合关系:正中咬合,合适补偿曲线,横牙合曲线
人工牙的排列位置:应于牙槽嵴顶,中性区;舌体肥大偏颊侧;上下颌弓宽度不协调
基托磨光面形态:适度凹面,夹持力
固位与稳定的关系:
相互依存;固位是稳定的前提;不稳定也无法保持固位
一些解剖结构发挥双重作用,牙槽嵴腭盖
良好固位和稳定是全口义齿成功的基本因素
全口义齿修复前准备
与患者的交流:主管要求;既往情况;年龄和全身;性格和精神心理情况
口腔检查
颌面部:各部分比例,畸形,运动,颞下颌关节情况
牙槽嵴:平整度,拔牙后三个月可义齿修复。高而宽固位稳定支持好;低平刃状伤,选颊舌径窄,牙尖斜度小的人工牙
颌弓的形状和大小:方圆,卵圆,尖圆三种
上下颌弓的位置关系:
水平关系:I类颌关系:正常,有利于人工牙排列;不利于:II类:远中牙合关系;III类,近中
垂直关系::颌间距离interarch distance;与牙的长度和拔牙后牙槽嵴吸收程度有关;颌间距离过大,中等,过小
系带肌肉附着位置:系带和肌肉的附着点距离牙槽嵴顶的距离,随牙槽嵴吸收程度而相应改变
腭穹窿形状:固位和支持
舌大小运动和位置:舌肥大,舌后缩,舌活动度
口腔黏膜检查:松软牙槽嵴flabby ridge(上颌前牙最常见,刺激纤维增生);缝龈瘤epulis fssuratum(慢性刺激增生性,前牙牙槽嵴唇颊侧前庭沟)
唾液分泌情况:
唾液分泌情况:
X片检查
修复前的外科处理
根据拔牙时间,剩余牙槽骨的质和量,患者的年龄,全身健康情况,义齿的就位和固位情况考虑
去除尖锐骨尖骨突和骨嵴:尽量保存骨皮质,帮助和保存原则
修整上颌结节:两侧都有则选倒凹大;不能解决则两侧做;下垂去除
修整下颌隆突:隆突,舌骨嵴
唇颊沟加深:影响伸展
唇颊系带成形:牙槽嵴吸收低平
增生的黏膜组织切除术
修复前的非外科处理
有戴旧义齿,软组织受损者:修改调整旧义齿,去除导致软组织损伤的问题,改善义齿功能
黏膜创伤性者:调磨旧义齿基托组织面或边缘;重衬处理;组织调整剂
旧义齿垂直距离过低者:自凝树脂加高人工牙,恢复适宜垂直距离
传统全口义齿和种植全口义齿的选择:患者要求(费用,合作);口腔条件(过敏,下颌牙槽嵴低平);全身条件
全口义齿的制作
印模及模型
全口义齿印模定义(阴模);模型(model/ cast):印模内成形
二次印模法(联合印模法)combined impression:初印模(藻酸盐),初模型(石膏),终印模(流动性好材料),工作模型;步骤;个别托盘(custom impression tray)
分类
对黏膜造成压力分类:解剖式印模,功能性印模
解剖:无软组织变化取模;压力小,用流动性好材料
功能:压力印模,软组织受压力印模,不同区域不同压力
印模患者张口闭口分类:开口式印模,闭口式印模
开口:半张口,最常用
闭口:步骤?(二次印模法+患者动作)更符合无牙颌功能状态的组织形态
印模要求:精确组织解剖形态;适当的伸展范围;反应周围组织功能形态
骨突,神经等缓冲压力;组织活动大(上颌前牙松软牙槽嵴),避免受压
面积与固位力;咀嚼压力与面积;边缘钝厚2-3mm;上颌颊侧过上颌结节远中到翼上颌切迹,后缘过腭小凹4mm
肌功能整塑,唇颊舌吻合,达到良好边缘封闭性性
模型要求:形态清晰准确,恢复解剖标志;一定强度;人造石厚3-5mm,最薄不小于10mm,后缘腭小凹后4mm
制取方法
初印模及初模型:制作个别托盘;要有良好解剖标志边缘形态
初印模:
患者医生体位:下颌牙槽嵴平行,上颌右后方,下颌右前方
无牙颌托盘选择:成品无牙颌托盘;比牙槽嵴宽2-3mm,离开黏膜皱壁2mm;下颌盖过磨牙后垫;延伸不足,过度延伸;上颌“啊”,颤动线-两侧翼上颌切迹,为后部,可延伸至颤动线后2mm
制取下颌初印模:先前部托盘,舌抵住,再后部;脸颊部,唇部,肌功能修整
制取上颌初印模:先后缘翼上颌切迹就位,后前位,肌功能修整
检查
初模型
初印模消毒处理
模型灌注,步骤
初模型修整,边缘3mm石膏围堤,前庭沟、口底黏膜反折深度均2mm;基托蜡去除倒凹,垫薄蜡缓冲(下颌磨牙后垫,上切牙唇侧,腭皱的区域,移动性较大软组织部位,尖锐突出的骨性部位)
模型划线:基比托最大伸展范围缩小2-3mm,上颌向后延长2-3mm
终印模及工作模型
定义:边缘整塑,无牙颌组织功能形态
自凝树脂个别托盘:
上颌:上腭正中央,盖过牙槽嵴;手柄尺寸,位置方向和上中切牙想似
下颌:U形,盖过牙槽嵴,手柄上颌前牙位置15mm,狭长的指纸托于下6
边缘整塑:托盘边缘比唇,颊前庭沟底短2-3mm,唇颊系带部分有2mm空间,上颌腭小凹后4mm;上颌后缘增加下2-3mm
制取终印模:
个别托盘宽高回切1mm,上颌中央腭皱区溢出孔
软组织活动性大有溢出孔;前牙松软牙槽嵴开窗
选取终印模材料:有弹性,流动性好;上颌向上向后就位;下颌旋转就位
肌功能整复:按压颊部和嘴唇,舌头压前牙区手柄,撅嘴吮吸;
灌注工作模型
修整工作模型:最薄处至少10mm
模型后堤处理:弥补收缩,颤动线1-1.5mm切迹,向前约5mm轻刮
颌位关系记录和转移
颌位关系记录maxillomandibular relationship概念:牙合 托,记录患者面下1/3适宜高度和两侧髁突在下颌关节窝生理后位时的上下颌位置关系,以建立全口义齿牙合关系
颌位关系记录
文字描述记录过程:需要反复调改
确定垂直距离(Vertical dimension)
确定水平关系
正中关系位的关节特征:(该关节特征具有唯一性): ①髁突位于关节窝的生理性后退边缘 ②髁突位于关节窝的最上最前位 ③髁突通过关节盘抵住关节结节后斜面
利用正中关系位来重建咬合原因:下颌处于正中关系位时:下颌位置稳定可重复;下颌后退不前伸、居正中不偏斜
全口义齿的咬合可建立在患者的正中关系位,或者以正中关系位为参考,建立在正中关系位的稍前方(1mm范围内)。
无牙颌患者确定正中关系位的方法:直接咬合法(卷舌后舔法:小蜡球;吞咽,后牙;诱导法,肌肉疲劳法);哥特式弓法
经验不足或患者不能配合时找到了错误的水平关系:下颌前伸,下颌偏斜
核对颌位关系记录
检查垂直距离是否合适:见前面;发音法mfs
检查正中关系是否正确: ①患者在反复咬合时,牙合托是否有前移或扭动 ②将两小拇指插入患者外耳道,感觉并比较咬合时 两侧髁突向后撞击的力量是否等量 ③将示指放于颞部,感觉并比较咬合时两侧颞肌是 否等量收缩
检查牙合平面是否合适: ①左右双侧等高 ②与舌的关系:后牙区牙合平面应等于或略低于 舌背的粗糙面和侧缘的移行部舌侧缘处 ③远中延长线与磨牙后垫1/2等高
刻画标记线:在牙合堤唇面画标志线:中线、口角线、唇高线、唇低线。
排牙
全口义齿平衡牙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