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山东公基经济部分
山东公基经济部分的思维导图,内容有马政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经济、宏观经济,感兴趣快来看看。
编辑于2023-04-07 13:06:04 山东省经济
马政经
商品经济及其规律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不是马克思创立的
首创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诞生
《资本论》
工人阶级的“圣经”
中心思想:剩余价值
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
马克思独创的理论
理论来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威廉:创立者
亚当·斯密(政治经济学整个体系的建立者)
《国富论》
市场看不见的手
经济学之父
大卫·李嘉图
吸收了前两个人的理论成果,被称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
研究对象
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关系三要素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产品如何分配
二、商品经济的由来与发展
迄今为止,人类经历了2种经济形态;人类社会一共有3种
最终会进入产品经济时代
产品经济是共产主义社会的
按需分配,需要劳动
自然经济
自给自足
商品经济
交换
产生的条件(有且只有2个)
社会分工(列宁)
前提和基础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劳动者
必要条件
产生的根本原因
生产力发展
并列关系
区分标准:生产目的自给自足、是否交换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三、商品及其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二重属性(二因素)
1.使用价值
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的效用
功能
有用性,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
eg:孔某冬天穿花裙子是为了保暖挡风
2.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时长
【特有】、本质【社会属性】
价值是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源泉
价值可以比较,使用价值不可以比较
体力和脑力的消耗(体能在本质上无差别)
价值的前提是商品
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
只要是商品,就有价值
只要有价值,就一定是商品
互推
商品最本质的属性是价值
是基础,决定作用
eg:这件花裙子耗费了2个月的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前提=物质承担者
统一性的体现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统一
对商品而言
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本质
商品同时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对立
对人而言
相互排斥,不可兼得
要想获得价值,必须把使用价值(有用性)让渡出去
交换价值
商品交换的比例关系
是表现形式
eg:这件花裙子能换大庆的10条花裤衩,1:10的比例关系
价格
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eg:孔某的一件花裙子,市场上售价200元。200元
四、劳动的二重性
1.具体劳动
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唯一源泉
看得见、摸得着的外在表现形式
各种形式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和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
是永恒范畴,有质的差别
eg:对桌子的具体加工步骤
2.抽象劳动
形成商品的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看不见的内在消耗(无差别)
是历史范畴(一个历史阶段),无质的差别
eg:加工桌子的工人的劳动过程
劳动二重性带来商品二因素
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统一,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
理解马政经理论的枢纽
劳动的二重性学说
五、价值量
价值量=商品单价
价值总量=单价*数量
价值总量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补充
个别劳动时间
价值总量正反比
因为单价不变,劳动时间长
单个企业想获得较多的利益,就必须使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生产率
价值总量成正比
因为生产率高,生产的多了,价格不变,价格总量就高
决定性因素
社会/部门/行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的平均时间
①其他不变,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成正比
②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影响因素
生产条件、劳动熟练程度、劳动强度等……
六、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
内容
1.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生产
2.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流通
总体/长期是等价就可
表现形式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唯一表现形式
价格高低起伏的原因
决定因素
价格由价值决定
价值
影响因素
供求影响价格
供过于求
买方市场
供不应求
卖方市场
个人偏好、收入、宏观调控、生产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纸币发行量
作用
调节社会资源
指挥棒
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
鞭子
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优胜劣汰
筛子
eg
1.价格可能过分脱离价值√
口罩、房子
2.凡是有价格的东西都必然具有价值×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土地拍卖过程中有价格(但土地本身不是商品,不是劳动产品)
如果说一般就√
3.凡是商品价格变换都反映价值变化×
影响因素
4.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
5.整个人类社会始终都存在价值规律×
只有商品经济才有价值规律
6.价格围绕价值波动√,价格也可围绕使用价值波动(×)(使用价值主观性太强)
七、货币
金银(贵金属)
含义
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纸币不是货币,是货币符号
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既有价值,又有使用价值
特殊商品
货币
劳动力(能够创造出价值)
使用价值是源泉
一般商品价值是源泉
货币产生过程
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金银在货币产生之前就有,所以金银天生不是货币,货币是后来才出现的;货币出现的目的就是当钱花
商品和货币的区别
职能
1.价值尺度
(明码)标价
观念上的货币(定价、问价)
eg:大庆花裤衩,拼多多标价9.9元
2.流通手段
价值运动是双向的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同时进行
去商场买件衣服
微信支付,一般是即时到账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基本职能
3.支付手段
价值运动是单向的
PS:货币职能的四分法没有支付手段
延期支付(钱货分离)
先交钱,后服务
先服务,后交钱
还账、工资、租金、定金、信用卡、花呗、网购、赊账、税款(发工资时扣除)
4.贮藏手段
黄金、白银
只有金属货币才具有
纸币不行,纸币本身没有价值
5.世界货币
在世界市场被当做一般等价物(美元、英镑、欧元、日元、人民币(2016))
也就是SDR特别提款权
马克思时代没有支付宝、网购,但支付宝和网购在理论上有争议,倾向认为属于支付手段,因为买家把钱付给平台,商品到买家手中还需要一定时间,这种情况称为分离
货币和纸币的区别
纸币的职能
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
补充:普通纪念币和数字货币
普通纪念币
1.有特定主题,由国家统一发行的法定货币
2.作为法定货币在流通的同时,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考:投资纪念币没有价值×
3.纪念币的主要特征:特定主题和限量发行。市场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供求关系
4.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考:本质是商品×
5.与现行流通人民币职能相同,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
数字货币
1.中央银行统一发行的数字货币,可以被视为纸币的数字化形态
2.可以执行货币的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3.央行数字货币不需要绑定任何银行账户,不需要到每家银行开设账户,不受到手机网络的限制
4.央行的数字货币由中央银行信用担保,凡在中国境内的一切公司债务,均可以数字货币进行支付,任何债权人在任何时候均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接收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批判)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归资本家所有)
货币转化为资本
要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条件
1.1货币
完成流通,不产生增值
eg:养鸡(卖)钱(买)衣服
1.2资本
完成流通,能够钱生钱
eg:钱(买)劳动力、原材料(生产)卖掉
2.1货币必须购买到特殊商品(劳动力)才能转化为资本
2.2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3.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了解即可)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成资本的前提
一般商品的源泉是价值
劳动力成为商品:使用价值是源泉
①劳动力所有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②劳动力所有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必须靠出卖劳动力为生(一无所有的自由人)
一、资本主义经济的特征(无考点)
最隐蔽的剥削制度
二、剩余价值M
利润
100万
60万购买了机器、设备、原材料(不产生增值)
不变资本
40万购买了劳动力,工人工资(产生增值)
可变资本
投入100万
全部预付资本
即成本价格K
补充:商品价值W=成本价格K+剩余价值M
可变资本+不变资本
卖了120万,赚了20万
从数量上看,这20万也是利润也是剩余价值
利润=剩余价值
利润
资本家角度
利润率=剩余价值M/(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
掩饰剥削
剩余价值
马克思角度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M/可变资本V
反应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利润率<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是基础
考点1.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
①必要劳动时间——创造出自身价值
工资
②剩余劳动时间——创造出剩余价值
被资本家无偿的剥削了
总收入-总成本(生产资料+工人工资)(不变资本+可变资本)
组织生产的目的:获得剩余价值
考点2.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
是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
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C
生产资料
机器、厂房、原材料
可变资本V
工资、劳动力
记忆:V是动词,变,可变资本
只有可变资本V才能生产剩余价值,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根据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和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的不同而划分的
补充
固定资本
商品卖出后,需要反复使用、折旧、慢慢才能收回成本
流动资本(资本流转速度)
商品卖出后,一次即可收回成本
原材料、燃料、工资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资本周转速度
固定资本
能够反复发挥作用:机器、厂房、设备
流动资本
全部消耗掉:原材料、油
四、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
剩余价值获取方式
绝对剩余价值
延长工作时间
加班
相对剩余价值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劳动时间不变——提高劳动生产率
所有资本家
整个资本家阶层增加剩余价值的方法只有2个
超额剩余价值
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五、资本积累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扩大再生产
资本家不会把所有的剩余价值都花掉,会将剩下的钱转化为资本,进行扩大再生产
资本积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资本所有者把从劳动者那里转来的利润的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另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于购买扩大生产规模所需的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因此,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资本积累则是企业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源泉)
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
企业扩大再生产(引起两极分化、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两极分化——马太效应
原始(源泉)
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
目的和动力
获得更多剩余价值
结果
马太效应是资本积累的后果(两极分化)
造成失业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社会生产化的矛盾。
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
生产相对过剩
生产的卖不出去,想买的买不起
补充:生产绝对过剩
有钱不想买
资本的有机构成
资本的技术构成
技术是基础、决定
生产资料/劳动力——数量之比,体现的是资本的物质形态
资本的价值构成
价值是反映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价值之比,体现的是资本的价值形态
干扰选项
资本的有机构成
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
技术构成决定的价值构成,由于技术改进引起的价值构成的变化
表现
可变资本的相对减少
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
结果
大批工人失业
形成相对过剩人口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人口相对过剩
新设备机器及技术的出现,使得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出现相对人口过剩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为什么会爆发经济危机
是因为矛盾
根源
本质特征(实质)
生产的相对过剩
想买买不起
资本循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
一、资源配置方式
经济生活的中心问题是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以解决资源的有限性和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计划配置
即计划调节
市场配置
即市场调节
1、计划经济体制
或称计划经济,又称指令型经济
政府的/国家的
对生产和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
2、市场经济体制
相对自由
1992年十四大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邓小平)
依靠市场手段对资源进行配置的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市场经济理论
市场经济概述
市场经济就是经济的市场化。由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商品经济,市场处于支配地位。
资源配置方式
市场
计划(国家、政府)
是经济的一种运行方式
是商品经济的高级阶段
本身是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属于资源配置方式的范畴,而不具有社会制度属性。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左边是制度(归谁所有),右边是体制(谁来分的问题)
市场经济属于经济体制的范畴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1.经济生活市场化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成为整个经济生活的中心
2.市场主体多元化
企业是最重要的主体
3.企业经营自主化
eg: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
4.市场体系完善化
考:市场机制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完善的市场体系
eg:价格、供求、竞争
5.宏观调控间接化
eg:国家机遇简介干预,制定十三五规划
6.市场经济法治化
由法律来引导、规范、保障和约束
市场调节的优缺点
1.改进生产、改善管理
子主题
二、市场机制
价格机制
最重要、最核心的机制
供求机制
竞争机制
市场的固有特征是竞争机制
优点
优胜劣汰
市场调节的/竞争弊端
自发性
损人利己(违法)
盲目性
跟风
滞后性
时间差
风险机制
压力机制、针对生产者
风险和利润成正比
风险不能避免,只能降低、化解
是一个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三、市场体系
市场体系的基本内容
是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体
包括
商品市场
是基础地位
消费品
辣条吃了
生产资料等
买布(布变衣服)
三大支柱,人财物
生产要素市场
资本市场
劳动力市场
三大支柱,人财物
技术信息市场
房地产市场等
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
统一性
开放性
“一带一路”“自贸区”
竞争性
公平、正当
有序性
法律维护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共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理论
市场经济概述
市场经济就是经济的市场化。由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商品经济,市场处于支配地位。
资源配置方式
市场
计划(国家、政府)
是经济的一种运行方式
是商品经济的高级阶段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左边是制度(归谁所有),右边是体制(谁来分的问题)
市场经济属于经济体制的范畴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2019年十九届四中全会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
公有制地位
主体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公主国导”
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997年十五大
范围
国有经济
全民所有制经济
集体经济
农村(我国特色)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合资
非公有制经济
不能贬低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外资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等
二、坚持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科学的(有用且正确)
特征
较雄厚的物质基础
牢固的政治基础
广泛的群众基础
钱、权、人
三、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先富带动后富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收入分配
一、个人收入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分配并存的分配制度。
数量、质量
按劳分配的前提
公有制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混国集
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员工、种地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的形式
工资+奖金+津贴(加班、高温)
PS:补贴是福利不是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管理要素分配
管理者的工资
按资本要素分配
钱生钱(利息、股息分红、炒股、基金)
按技术要素分配
卖专利、技术入股
按劳动(力)要素分配
私企、外企员工的工资(基层)
补充:按土地要素分配
地租、房租
耕地
土地最优,没有土地选资本要素
分类区分标准
按劳分配
公有制
按劳动力要素分配
私营、外资
按劳动成果分配
个体户
最优选择按劳动成果,按劳动力要素分配次之
二、社会生产环节
包括
生产
从无到有,决定性
分配
确认所有权
交换
买东西
消费
使用、消耗(买电影看了)
生产决定消费
对象
有没有(皇帝没有手机玩)
方式
方式多元化(骑马、走路、开车、飞机……)
质量和水平
消费水平提高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欲望,刺激消费欲望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生产为了卖出去
消费调节生产
对生产起导向作用(发明灯牌)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带动相关行业(周边、衍生品)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提供新的劳动力岗位
三、国民收入分配
初次分配
工资(包括国企)
国民收入首先在物质生产领域内进行分配
给你用的、吃喝拉撒,海尔(企业不分性质)
再分配
为了公平,国家政府
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在全社会范围进行的分配。
其工具是国家财政及各种经济杠杆
例如
税收(个税)
社会保障(五险)
转移支付(扶贫款)政府
公务员、事业单位工资属于再分配,是例外
有3次分配,第三次分配
慈善
十九大报告指出
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
初次分配
财产性收入
出租、基金
动产
不动产
理想的收入分配格局:橄榄型(高中低)
四、效率与公平
十四届三中全会: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五、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险
基本纲领(核心纲领、覆盖范围最广的)
五险
社会救助(救济)
最低纲领
救灾扶贫
社会福利
最高纲领
福利制度(福利院)
社会优抚(优抚安置)
特殊纲领
对象:军烈属
社会互助
补充纲领
慈善和公益事业
微观经济
经济人(理性人)假定
亚当斯密提出的
现代经济学之父
《国富论》
西方经济学界的“圣经”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任何一个行为主体都是自私自利的,以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
需求和供给
需求是想买且有能力购买
一、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
1、价格(自身)
反比
商品自身的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因素
2、偏好(喜欢)
正比
3、收入
正比
4、相关商品价格
替代品
正比
互补品
反比
5、预期
对未来价格的判断影响现在买不买
反比
6.广告宣传
正比
7、利率
存款利率↑-多存钱-少消费
反比
贷款利率↑-少贷款-少消费
反比
二、需求法则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反向
三、需求弹性 (幅度)
需求价格弹性 (价格变化,需求变化)
需求缺乏弹性,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很小
生活必需品
需求富有弹性,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很大
奢侈品
需求收入弹性 (收入变化,需求变化)
正常品:必需品、奢侈品>0;奢侈品需求量上升幅度>收入增加幅度者;需求量上升幅度<收入增加幅度者,称为必需品
劣等品:2元店、质量差<0,收入↑,需求↓。
四、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 (生产者角度)
1.产品成本
反比
2.商品的价格
正比,最主要因素
3.生产技术的变化
正比
4.相关商品价格
替代品
反比
互补品
正比
5.政府的政策
税收
成本↑,不愿意生产
反比
补贴
正比
五、供给法则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供给数量随价格上升而增加,即供给数量与供给价格正向变动
价格↑,利润↑,供给↑
供求法则相关名词
需求法则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针对消费者而言,满足程度
总效用是指从消费一定量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
边际(新增)效用是指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研究吃喝(针对消费者)
随着所消费物品数量的增加,该物品对消费者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喜新厌旧
供给法则
边际(新增)成本
在一定产量水平下,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产量所引起成本总额的变动数。一般而言,随着产量的增加,总成本递减的增加,从而边际成本下降,也就是所说的规模效应。
机会成本 (放弃的最大的)
又称择一成本或替代性成本,是指在经济决策过程中,因选取某一方案而放弃了另一方案所付出的代价或丧失的潜在利益。
沉没成本
打翻的牛奶
边际收益(产量)递减规律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连续地投入生产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连续投入增至一定限度后,产量的增量将会逐渐递减,直至最后使产量绝对地减少。
适度原则,人浮于事,肥田瘪稻
价格管制政策
支持价格政策是政府为扶持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的一种政策。
支持价格高,保护生产者
农业
限制价格政策是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而对这些产品规定其最高价格的政策,限制价格就是冻结物价。
为了保护消费者,低于市场价
市场价格也叫均衡价格,买卖自发产生的
经济学曲线
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是数量
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
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微笑曲线
微笑曲线
库兹涅茨曲线
库兹涅兹曲线
在一国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倒U形关系。随着一国收入水平的上升,收入分配差距将趋于扩大,当经济水平达到较高程度时,收入差距将开始缩小。
市场类型
不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
完全竞争特点:是理想性的
1.市场上无收买者和卖者
2.商品同质,完全无差别
3.资源完全流动
4.信息完全透明
宏观经济
宏观调控概述
概念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
英国宏观经济学之父
特点:宏观而不是微观,间接而不是直接
不是完全不可以直接
两只手调节
看得见(政策(宏观))
看不见(亚当斯密),市场,现代经济学之父
拓展
大卫·李嘉图:亚当斯密的忠实信徒,注重研究税收
萨·缪尔森: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宏观经济学的集大成者
主体
国家机关
权力机关
人大、人常
行政机关
国务院、各级政府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1.促进经济增长
最主要的目标
GDP、GNP
2.增加就业
3.稳定物价
允许存在波动范围,不是固定
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目标:出口=进口
两增一稳保平衡
补充:失业标准
1.没有工作
2.想工作
3.有工作能力
补充:失业类型
1.摩擦性失业(求职性失业,跳槽、毕业、搬家)
2.结构性失业(产品结构升级,自身能力不行)
特征:失业人口多、空缺岗位多
3.周期性失业(大环境不行,厂商倒闭裁员(疫情))
4.季节性失业(天气,东北种植业、建筑业)
宏观调控的手段
1.经济手段
最重要手段,房子提高利率
买房的人多,提高利率,房价上涨,买房的就少了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间接
2.行政手段
最有强制力的
限购“命令、指示、整顿、查封、禁止”最为直接的
少用
3.法律手段
经济立法
间接
第2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第3节财政政策、第4节货币政策
总供给与总需求
总供给
生产总量
总需求
购买总量
总需求过大,往往会引起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
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我国2008年开始通货膨胀
物价上涨→通货膨胀×
原因
直接原因:纸币发行量过多——市场“钱”多
实质原因:社会总需求过大——“经济过热”,也可作为背景
总需求不足→经济萧条,通货紧缩
财政政策
种类
扩张性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
通货紧缩时用
政府多花钱(搞基建),少收钱,市场钱变多
经济萧条,通货紧缩时,因为市场上钱少,所以政府多花钱,让市场钱变多
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
紧缩性财政政策(消极的财政政策)
通货膨胀时用
政府少花钱,多收钱,市场上钱变少
通货膨胀时,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因为通货膨胀时市场上钱多,少花钱,多收钱,让市场上钱变少
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
考点
经济很热,市场钱多,通货膨胀,用消极的;反之,经济萧条,市场钱少,用积极的
基本手段
1.国家预算
支出计划。通胀时期,支出预算减少
2.税收
财政收入,90%来源于税收
增值税比重最大
通货膨胀时,要增加税收,让市场钱变少,就会少消费
三大特性: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相对稳定)
拉弗曲线
库次涅兹曲线也是倒U
税收并不是随着税率的增高在增高,当税率高过一定点后,税收的总额不仅不会增加,反而还会下降
3.政府购买
通货膨胀时,要减少购买,少花钱,让市场上钱变少
有偿的
4.政府转移支付
无偿的,扶贫款,低保,福利支出
通货膨胀时要减少
都是花钱
5.国债
政府向老百姓借钱
公债的一种(国务院借钱(国债))+地方债(地方政府借钱)
目的
1.借→花出去(基建)→市场钱多→扩张性财政政策→经济萧条时用
通货膨胀时,少发(建设性国债)
2.不花→市场钱少
通货膨胀时,多发(收回资金性国债)
95%的国债是搞建设的,如果什么都没说,默认建设性国债,题目说发行国债,通胀不能用,通胀要少发国债
总结
货币政策
金融机构
1.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央妈)
干扰项:中国银行
发行的银行:印发人民币,可以查征信,不做个人贷款业务
银行的银行:老大
国家的银行:货币银行
可以自己制定货币政策
职能
2.银行
政策性银行
农业发展银行:收购粮食,保证粮食安全
国家进出口银行
商业银行
3.非银行金融机构
单纯来说,信用社是非银行机构
信用社改制为农商行,是商业银行
保险公司
证券公司等
货币政策
1.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例如国债),吞吐基础货币(人民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通胀:卖→市场钱变少;
把钱往回收
萧条:买→市场钱变多
2.存款准备金率(强制性)
最有效的
央妈和商业银行之间的
商行存在央妈里的钱
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
通胀:提高;
提高准备金率,存在央妈手里的钱变多,商业银行钱变少,放贷就会减少,市场钱就会减少。交给央妈的多了,他自己留的也多了,会多吸收存款
商业银行吸收存款是为了放贷
萧条:降低
3.再贴现率
央妈和商业银行间的手续费
商业银行将其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的预扣利率
通胀:↑;萧条:↓
萧条时降低,鼓励大家多花钱
三大法宝, 通胀时:一卖三提高
4.利率(利息率)
存款利率
通胀↑
存款利率上涨,存的就多,市场钱就变少
贷款利率
通胀↑
贷款利率上涨,贷款就变少,就少消费,市场钱就变少
总结
汇率、宏观经济学名词
汇率
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制
政府规定一定范围内
浮动汇率制
完全市场
我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汇率标价方法
直接标价法(外币汇率)
1美元(外国货币)=……人民币
间接标价法(本币汇率)
1人民币(本国货币)=……美元=……日元
汇率对进出口的影响
本币汇率(RMB)降低,即本币对外币贬值,能起到促进出口(站在外国人角度)、抑制进口的作用(站在中国人角度)
由1美元=6.3RMB变为1美元=7RMB,RMB不值钱了,贬值了,本币汇率降低,意味着同样外币可以买到更多中国东西,外国人买我们东西便宜了,促进出口,我们买外国东西贵了,抑制进口
净出口
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出口-进口
出口-进口>0,即当一国净出口为正时,该国存在贸易顺差
出口>进口
出口-进口<0,即当一国净出口为正时,该国存在贸易逆差
出口<进口
人民币升值,净出口<0,出口<进口
逆差
会导致热钱流入
热钱:短期性投机资金
人民币贬值,净出口>0,出口>进口
顺差
宏观经济学名词
国内生产总值(GDP)
中国人在中国+外国人在中国
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注意
必须按当期最终产品计算,中间产品不能计入
劳务费算、中介费算。炒股不算,没有产品
核算:最终产品,当年生产,市场价值,正当经济活动
不核算:中间产品,二手商品,自给自足,非法交易
GNP: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概念
中国人在中国+中国人在外国
CPI
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CPI>3%的增幅时,通货膨胀;当CPI>5%的增幅时,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财政赤字
支出>收入,为财政赤字
通常赤字增加(花的钱多了),容易导致通货膨胀
财政赤字率=财政赤字/GDP*100%=(财政支出-财政收入)/GDP*100%
欧盟财政赤字率安全警戒线为3%
弥补方法
1.动用历年结余
吃老本
2.增加税收
3.增发货币
4.发行公债
最好的方法
建设性国债
基尼系数【0,1】
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洛伦兹曲线推导出的
能够衡量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的
基尼系数
库兹涅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
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收入比较平均;0.3~0.4表示收入差异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通常把0.4作为“警戒线”
恩格尔系数
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总支出金额(总收入)*100%
维持活着的食物
反比
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2021.2.24公布2020年的为30.2%
GDP国内,GNP国民,NNP净值,PPI生产者,CPI消费者,赤字率风险,生活水平恩格尔,三驾马车资费出。国民收入新价值,租金双利和工资
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率低时,失业率高
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1958年最先提出
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资本边际效率曲线是用来反映资本边际效率变化的曲线
洛伦兹曲线可以直观地看到一个国家收入分配平等或者不平等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