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息税前利润(EBIT)=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边际贡献率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价
= 单位边际贡献 / 单价
=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
边际贡献总额 =单位边际贡献×销售量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
注:单价正比例变化,单位变动成本反方向变化;
2.盈亏临界点的确定(收入=固定成本+变动成本):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保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变动变动成本)
注: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与保本点销售量同方向变化,单价反方向变化;
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单价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额)/正常(实际、预计)销售量(额)
3.安全边际和安全边际率:
安全边际量(额)=正常(实际、预计)销售量(额)-盈亏临界点销售量(额)
安全边际率= 安全边际量 / 正常(实际、预计)销售量
=安全边际额 / 正常(实际、预计)销售额
安全边际额=安全边际量×单价
安全边际率+盈亏临界点作业率=1
4.预测实现目标必须达到的经济指标:
预测利润P=(单价SP-单位变动成本V)×销售量Q-固定成本F
预测实现目标必须达到的经济指标实质上为已知预测利润并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求某因素必须达到的数值。
5.利润敏感性分析:
敏感系数=利润变动百分比/因素变动百分比
敏感系数绝对值>1,代表利润变动幅度大于因素变动幅度,此因素称之为敏感因素。
敏感系数绝对值<1,代表利润变动幅度小于因素变动幅度,此因素称之为不敏感因素。
注:单价、销量正比例关系;
单位变动、固定成本成反比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