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血友病_HEMOPHILIA
一组遗传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所致的出血性疾病; 共同特点为终生在轻微损伤后发生长时间出血, 压迫止血无效。本图还分享了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等知识。
肝肿瘤思维导图,分为肝恶性肿瘤、转移性肝癌 Metastatic Liver Cancer、肝良性肿瘤的知识,快来看。
染色体畸变 _Chromosomal Aberrations_遗传代谢病_Inborn Errors of Metabolis,IEM,一起来看。
胰腺癌及壶腹周围癌,需要掌握: 胰腺癌及壶腹周围癌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熟悉:胰腺癌及壶腹周围癌的治疗方式。 了解:胰腺癌及壶腹周围癌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病理生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血友病 HEMOPHILIA
概述
定义
一组遗传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所致的出血性疾病; 共同特点为终生在轻微损伤后发生长时间出血, 压迫止血无效。
血友病A即因子VIII(又称抗血友病球蛋白,AHG)缺乏症
血友病B即因子IX(又称血浆凝血活酶成分,PTC)缺乏症
发病情况:无种族,地区差异
病因及发病机制
凝血机制
遗传学
FVIII
FVIII主要是由肝脏细胞生成 FVIII是血浆中的大分子复合物,通常以失活的形式循环,与vWF结合在一起。 当损伤发生时, FVIII活化,与vWf分离,与活化的FIX 共同作用发挥止血功能。 • 促凝活性部分:VIII:C • 促凝活性抗原:VIII:CAg 血友病A患者血浆中VIII:Ag并不缺乏,只是VIII促凝活性部分缺乏或功能不良(10%~15%)。
Xq28
FIX
Xq27.1-q27.2
病理生理
血友病基因突变导致FVIII或FIX异常产生或生成减少,不能有效参与凝血过程,损伤部位血凝块不能形成,导致出血过多或出血不易控制住。 如果基因突变导致FVIII或FIX 完全失活,引起重型血友病;如果基因突变导致FVIII或 FIX减少而不是完全失活通常引起轻中度血友病
遗传方式
X- 连锁隐性遗传
临床表现
特点
终生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和反复发作
出血- 软组织血肿和关节腔出血(最具特征性)
出血的严重程度和发生频率与FVIII缺乏程度相平行
同一家族FVIII缺乏程度和临床出血的严重程度相似
发病年龄:2岁左右多,新生儿,成人
皮肤黏膜出血
皮下组织、口腔、齿龈粘膜 易于受伤,为出血好发部位, 但少见皮肤出血点。 幼儿亦常见于头部碰撞后出血和血肿形成
肌肉出血和血肿(intramuscular hematomas): 重型血友病A患者常发生肌肉出血和血肿
多发生在创伤或活动后,见于用力的肌群
血肿在外力作用后并不是即刻明显,而是血液缓慢渗透逐渐明显;出血较久处颜色为棕黄色,局部稍硬,在其间可触及硬核。
深部肌肉出血时可形成血肿: 局部肿痛、活动受限、压迫 (可引起局部缺血性损伤和纤维变性)
在前臂可引起手挛缩,小腿可引起跟腱缩短,腰肌痉挛可引起下腹部疼痛;
受压神经支配区域感觉障碍和肌肉萎缩
颈部血肿可引起上呼吸道梗阻,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髂腰肌出血和血肿需要特注意 • 出血量大 • 疼痛区域模糊 • 低血容量休克
关节积血(hemarthroses)
血友病最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之一,多见于膝关节其次为踝、髋、肘、肩关节等
急性期: 关节腔内及周围组织出血,引起局部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由于肌肉痉挛,关节多处于屈曲位置。
关节炎期: 因反复出血、血液不能完全被吸收,刺激关节组织, 形成慢性炎症,滑膜增厚。
后期: 关节纤维化、强硬、畸形、 肌肉萎缩、骨质破坏,导致功能丧失。膝关节反复出血,常引起膝屈曲、外翻、腓骨半脱位,形成特征性的血友病步态
创伤、手术及注射部位出血
其他部位出血:消化道、血尿、颅内出血
血友病A的临床分型
血友病B的出血症状与血友病A相似,绝大多数患者为轻型
实验室检查
筛查试验
凝血酶原时间PT
PT正常(10-13”): 外源性II,V, VII,X因子均正常
过筛实验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KPTT
延长: VIII 、IX、XI、 XII等因子可能有缺陷
纠正实验
确诊试验
用免疫学方法测定FVIII、FIX的活性,对血友病A或血友病B有确诊意义 • 重型(<1% ) • 中型(≥1%, <5% ) • 轻型(≥5%, ≦40% )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
性别、家族史
临床出血特点
• 男孩反复发生出血或外伤后出血不止; • 亲兄弟或母系家族中男性有类似出血史; • 临床表现为皮下血肿、肌肉血肿,关节出血
实验室检查确诊
鉴别诊断
凝血酶原复合体减低症 • 包括II、VII、IX、X因子
血小板 • 血小板减少症 • 血小板功能异常
治疗
原则:尚无根治方法,终身因子替代疗法
预防出血
– 自幼养成安静生活习惯 – 尽可能避免肌肉注射 – 术前、术中和术后补充所缺乏的凝血因子
局部止血: 急性出血时执行RICE原则 (休息 rest、冷敷ice、压迫compression、抬高 elevation)
替代疗法
药物治疗
抗纤溶药物:适用于粘膜出血,禁用于泌尿道出血
1-脱氧-8-精氨酸加压素(DDAVP): 提高血浆内因子VIII活性和抗利尿作用
性激素
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
促进肌肉、关节积血吸收,消炎消肿,维持正常肌纤维长度和增强肌肉力量,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
预防
减少本病发生
– 遗传性疾病婚前检测;杜绝近亲结婚 – 遗传咨询 – 产前诊断
监测出血并及时处理,减少畸形发生
预后
• 本组疾病尚无根治疗法。 • 发病年龄越早预后越差 • 死亡主要原因是意外损伤,其次为手术后失血;器官内出血或颅内出血也是死亡危险因素。
总结
1. 血友病的遗传特点 2. 血友病因子缺乏和发表机制 3. 血友病的临床表现和出血 4. 血友病实验室检查特点 5. 诊断及依据 6. 治疗 a. 一般治疗 b. 替代治疗 c.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