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通史第37集
公元523年,一场迅猛的起义浪潮将北魏政权推向了灭亡的边缘,起义人员以鲜卑族人为主,起义以前,他们是镇守北部边疆的六镇将士。当北魏政权整体南迁后,边镇的鲜卑人却被忽视,他们的生活日益艰难,对汉化政权产生巨大的仇恨,仇恨孕育了大乱的爆发,北魏末期的动乱,仍然集中于民族融合中出现的问题,民族的大融合固然是时代的潮流,但要真正融合好,实现国家的长久、安定和统一,还需要经过许许多多的痛苦与挫折,历史召唤着新政权。
文明的力量,不是在过去创造过什么,而是它对未来的人有什么样的期许。这种期许,都不用到书本上去查。这个文明当中的每个人都能清晰判断,也能稳定传承。
战功赫赫、深受皇帝器重的枢密使狄青,在暴雨成灾的大宋都城,被欧阳修等一众名臣集体构陷。他们以老天下雨警示、意图谋反这种,在我们看来完全是造谣污蔑的理由要求罢免狄青。最终狄青被罢官至陈州,半年后忧惧而死。为什么大宋的这些名臣要和狄青过不去?非要把他从枢密使的位置上拉下来?
提起“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你知道的肯定是他诗文写得好。但有件事你八成不知道,他曾经主张过焚毁书籍。这就有点奇怪了,身为儒家士大夫,秦始皇焚书坑儒被骂了千年的事肯定是知道的,欧阳修怎么敢提出焚书的主意呢?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二十大报告知识地图(完整版)
小学语数外教学设计(含模板)
中国通史第一集
中国通史第2集
中国通史第3集
中国通史第4集
中国通史第5集
中国通史第6集
中国通史第7集
中国通史第8集
周武帝亲政
亲政初年
北周发生严重的蝗灾,连年用兵,百姓大量逃亡
下第一个诏书:资金正调以外,无妄征发。
大兴水利
疏通并扩建西汉时期的龙首渠
在多个地区兴建大型水利工程
农业生产
增加人力,五次下诏释放奴婢,杂户几十万人
关中地区逐渐摆脱贫困,成为北周的大粮仓
灭佛运动
1||| 原因:周武帝急于发展经济。
2||| 公元567年,召开儒、释、道全国性大讨论。
3||| 公元574年,第二次讨论会,确定三教的位置:儒教为先,道教次之,佛教为后。
4||| 全面禁止佛教、道教的传播,令全国僧尼还俗
5||| 设立道观,挑选最有名望的120名沙门道士入观为学士,研究佛教和道教如何沟通。
6||| 结果: 并没有引起国家动荡,国力迅速提升。
军队建设
举行各种军事活动,有时集合将领教以战阵之法,有时亲率六军习武于城郊。
所有府兵的军士称为卫士,是名义上的皇家卫队
在很多政策上,优抚优恤军人
统一北方
第一次 伐齐
公元575年,周武帝发布伐齐诏书,御驾亲征,统帅17万大军直指洛阳。
经过数月征战,没有攻克洛阳,只好撤兵。
周武帝与将士们同甘共苦,赢得将士们的敬重。
第二次 伐齐
公元576年,武帝下达第二次伐齐诏书,但是很多将士不愿出行,武帝坚持伐齐。
公元577年2月,北齐后主被俘,北齐灭亡。
熊安生
著名儒学家
北齐国都被攻破后,官员为前途不安
熊安生却十分淡定,准备迎接贵客
周武帝亲自上门,并给予优厚待遇
并让他随驾入朝,参与文化建设
中国自北魏分裂43年后,再一次统一。
剑指南方
统一北方后,周武帝改变了北齐胡汉分化的局面,王朝空前团结,国力空前提高。
公元578年,率军北伐突厥,途中突然病倒,36岁的周武帝病逝。
隋文帝杨坚遵循北定突厥,剑指江南的战略方针,在北周武帝病逝十年后,完成了统一大业。
北
周
武
帝
北魏灭亡
过程
公元534年,北魏的最后一个皇帝魏孝武帝元修,忍受不了高欢的控制,从洛阳奔长安,投靠宇文泰。
高欢另立元善见,魏孝静帝,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
与南方的梁朝鼎足而立,形成南北朝新的格局。
西魏
西魏国力弱小,与东魏的战争中采取防御策略。
公元543年,宇文泰与高欢在黄河岸边激战,兵败,将士折损众多。
府兵制的基础上,从汉人中吸收兵源
征募汉族豪强地主武装
招募均田农民入伍
胡汉融合政策
赋予汉人鲜卑姓氏
允许汉族豪强保留私人武装
大力提倡汉文化
东魏
高度鲜卑化
军队和政权主要是鲜卑力量
公然宣称,汉民是奴隶
激化民族矛盾,鲜卑贵族腐败,国力由强变弱
北齐
建立
公元550年,高欢去世四年后,其子高洋废黜孝静帝,建立北齐,是为齐文宣帝。
鲜卑化日益严重,汉族官僚被杀,民族矛盾更加激化
佞佛
寺院规模浩大,占用大量土地和劳动力
众多佛教造像水准高,工匠技艺醇厚
历时24年建造蒙山大佛
衰落
公元537年,高湛登上帝位。
高湛不理朝政,重用奸佞。
高湛之子齐后主即位后更加昏庸,苦役百姓
推行反汉化政策:敌视,杀死汉族官员
民族矛盾日益激烈,国力在各种问题的消磨下走向败亡
北周
宇文护
1||| 公元556年,宇文泰去世,侄子宇文护辅佐宇文觉为帝,建立北周。
2||| 任北周宰相,专权跋扈,引起宇文觉和大臣的不满
3||| 杀掉宇文觉,改立宇文毓为帝,两年后毒死宇文毓
4||| 立宇文毓的弟弟宇文邑为帝,即北周武帝
5||| 公元564年,联络突厥进攻北齐,大败而归。朝臣对他巨大不满,在军队中的威信大跌。
宇文邑
1||| 欣然接受宇文护的专权,把宇文护当做王朝的顶梁柱,从不违背宇文护的意见。
2||| 宇文护掌握军权,宇文邑从不涉足,更关注尊儒重教
3||| 公元563年,举行尊三老的礼仪,被尊为三老的是四朝功臣元老于瑾。
4||| 对宇文护的母亲尽晚辈孝道,降低宇文护戒心
5||| 公元572年,宇文护拜谒皇太后,周武帝趁机亲自用玉圭砸死他。
6||| 经过12年的隐忍、历练和等待,真正走上了政治舞台
内容来源|纪录片《中国通史》第37集 工具|Mindmaster 制作|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