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局部解剖学----头部
头部解剖学的详细分类,某一部位的淋巴分布,肌肉配布等。摸认人体体表标志、 度量器官的体表投影、观察脏器位置毗邻、辨识血管神经走向、剖查局部层次结构。
编辑于2023-04-23 11:42:35 陕西头部
概述
境界和分区
以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尖端、上项线和枕外隆凸的连线为界与颈部区分
以眶上缘、颧弓上缘、外耳门上缘至乳突的连线为界,分为后上方的颅部和前下方的面部
表面解剖
体表及骨性标志
眉弓
眉弓适对大脑额叶的下缘,其内侧份的深面有额窦。
眶上切迹(孔)
有时成孔,即眶上孔,位于眶上缘的内、中1/3交界处,距正中线约2.5cm,眶上血管、神经通过此。
眶下孔
位于眶下缘中点的下方约0.8cm处,眶下血管、神经经此。此处可进行眶下神经阻滞麻醉。
颏孔
位于下颌第二前磨牙根下方,下颌体上、下缘连线的中点或其稍上方,距正中线约2.5cm.卵圆形开口多向后上方,有颏血管和神经通过,为颏神经麻醉的穿刺部位。
三者的连线,一般为一条直线
翼点
为额、顶、颞、蝶四骨汇合之处,呈H形。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沟,沟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受暴力打击时,易发生骨折,常伴有该动脉撕裂出血,形成 硬膜外血肿。
颧弓
由颞骨的颧突和颧骨的颞突组成,颧弓上缘,相当于大脑半球颞叶前端的下缘,颧弓下缘与下颌切迹间的半月形中点对应,为咬肌神经封闭即上、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的进针点。
耳屏
在耳屏前上方约1cm处可触及颞浅动脉的搏动。耳屏前方也可检查颞下颌关节的活动情况。
踝突
位于颧弓下方,耳屏的前方。张、闭口运动
下颌角
位于下颌体下缘与下颌支后缘相交处。是下颌骨骨折的好发部位。
乳突
位于耳垂后方,其基底部的前内方有茎乳孔,面神经由此孔出颅。在乳突后部的内面有乙状窦沟,容纳乙状窦。乳突根治术时,需注意不要伤及面神经和乙状窦。
前囟点
又名冠矢点,冠状缝和失状缝的相交点。临床上可借前囟点的膨出或内陷,判断颅内压的高低。
人字点
矢状缝和人字缝的相交点。患佝偻病和脑积水时,囟闭合较晚。
枕外隆凸
位于枕骨外面正中的最突出的隆起,与枕骨内面的窦汇相对应。枕外隆凸的下方有枕骨导血管,颅内压升高时,此血管扩张。施行颅后窝开颅术若沿枕外隆凸做正中切口时,勿伤及导血管和窦汇,以免导致大出血。
上项线
为自枕外隆凸向两侧延伸至乳突的骨嵴,内面与横窦平齐。
体表投影
6条标志线
下水平线
上水平线
矢状线
前垂直线
中垂直线
后垂直线
脑膜中动脉的投影
本干:经过前垂直线与下水平线交点
前支:通过前垂直线与上水平线的交点<探查时,钻孔部位在距额骨颧突后缘和颧弓上缘各4.5cm的两线相交处>
后支:经过后垂直线与上水平线的交点<探查时,在外耳门上方2.5cm处进行>
中央沟的投影
在 前垂直线和上水平线交点 与 后垂直线和矢状线交点 的连线上, 介于中垂直线与后垂直线间的一段。
中央前、后回的投影
分别位于中央沟投影线前、后各1.5cm宽的范围内
运动性语言中枢的投影
外侧沟的投影
大脑下缘的投影
面部
面部浅层结构
皮肤与浅筋膜
皮肤
薄而柔软,富于弹性,有较多皮脂腺、汗腺和毛囊
浅筋膜
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其中颊部脂肪聚成的团块,称为颊脂体。其内有血管、神经和腮腺管穿行。
危险三角区:口裂以上,两侧口角至鼻根的三角形区域。 感染向颅内扩散的可能性更大
特点
1.面静脉与颅内的海绵窦借多条途径相交通
面静脉→内眦静脉→眼上静脉→海绵窦
面静脉→面深静脉→翼丛→海绵窦
2.该处面静脉缺乏静脉瓣
3.挤压后,易致血液逆流
面肌(又称表情肌),属于皮肌,起自面颅诸骨,止于皮肤。由面神经支配
血管、淋巴引流及神经
血管
面动脉
其搏动在下颌骨下缘与咬肌前缘相交处可触及。压迫此点可有一定的止血作用。
行程
于颈动脉三角内起自颈外动脉,穿经下颌下三角,在咬肌止点前缘处,出现于面部 。斜向前上行,经口角和鼻翼外侧至内眦,改称内眦动脉。
毗邻
后方由面静脉伴行
浅面有部分面肌覆盖,有面神经的下颌缘支和颈支越过
分支
下唇动脉
上唇动脉
鼻外侧动脉
面静脉
行程
起自内眦静脉,伴行于面动脉后方。至下颌角下方与下颌后静脉的前支汇合成面总静脉,穿深筋膜,注入颈内静脉。
淋巴
通常注入下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
神经
三叉神经——面部的感觉神经
眼神经
眶上神经
眶上孔→眶。分布于额部皮肤
上颌神经
眶下神经
圆孔→翼腭窝 传出眶下孔
下额神经
颏神经
卵圆孔→颞下窝 出颏孔
面神经——面肌的运动神经
由茎乳孔出颅,向前穿腮腺
颞支
颧支
颊支
下颌缘支
颈支
面侧区
位于 颧弓、鼻唇沟、下颌骨下缘与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之间的区域
腮腺咬肌区
腮腺
呈锥体形,底向外侧,尖向内侧突向咽旁。可分为浅、深两部,通常以下颌骨后缘或以穿过腮腺的面神经丛作为两者的分界。
腮腺的位置和毗邻
上缘
下平
前邻
后缘
深部
腮腺床
腮腺的深面与茎突诸肌及深部血管神经(包括颈内动、静脉,舌咽、迷走、副、舌下神经)相邻。这些肌肉与血管神经共同形成“腮腺床”。借茎突与颈外动脉分开
腮腺咬肌筋膜
为颈深筋膜浅层向上的延续,分为深(薄弱不完整)浅(致密)两层,包绕腮腺形成腮腺鞘。覆盖于咬肌表面。脓肿穿深部,形成咽旁脓肿或穿向颈部。
腮腺管
开口于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处的颊黏膜上。开口处黏膜隆起,称腮腺乳头,经此乳头插管,进行腮腺管造影。咬肌前缘触摸导腮腺管。体表投影:自鼻翼与口角间的中点至耳屏间切迹连线的中1/3段。
腮腺淋巴结
注入颈外侧淋巴结
面神经与腮腺的关系
第一段
显露面神经主干可在此处进行
第二段
为腮腺内段。面神经位于颈外动脉和下颌后静脉的浅面。
第三段
穿出腮腺的部分
穿经腮腺的血管和神经
下颌后静脉
颈外动脉
耳颞神经
咬肌
颞下颌关节
面侧深区
此区上部通颞窝
境界
顶
底
四壁
前壁
子主题
后壁
外侧壁
内侧壁
内容
翼内、外肌
翼丛
位于颞下窝内,翼内、外肌与颞肌之间的静脉丛。
上颌动脉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下颌神经
颊神经
耳颞神经
舌神经
下牙槽神经
颊区
眶区
鼻区
口区
面部的间隙
咬肌间隙
翼下颌间隙
舌下间隙
颅部
颅顶
额顶枕区
皮肤
浅筋膜
帽状腱膜
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颅骨外膜
颞区
境界
层次
皮肤
浅筋膜
颞筋膜
颞肌
骨膜
颅顶骨
颅底内面
颅前窝
颅中窝
蝶鞍区
蝶鞍
垂体
垂体窝
海绵窦
基底动脉环
颅中窝外侧部
颅后窝
脑的静脉
通过面部静脉与翼丛的交通途径
通过导静脉的交通途径
通过板障静脉的交通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