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3.泌尿系统的微细结构
#医学#组织学#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的微细结构,泌尿系统的功能有: 1、产生和排出尿液 2、调节水盐代谢、离子平衡和酸碱平衡 3、分泌生物活性物质
医学/诊断学/呼吸系统体格检查,内容包含体格检查概论、体格检查基本方法、胸部体表标志、胸部视诊、病例、听诊、叩诊、胸部触诊。
#医学#解剖学#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内分泌功能有: (1)肾素、血管紧张素、前列腺素、激肽 (2)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骨髓造血 (3)活性VitD3,调节钙磷代谢 (4)肾外激素的靶器官(甲状腺素、降钙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3.泌尿系统的微细结构
功能
1、产生和排出尿液 2、调节水盐代谢、离子平衡和酸碱平衡 3、分泌生物活性物质
原尿的过滤和重吸收
kidney肾
被膜
实质
皮质
皮质迷路
髓放线
肾柱
髓质
肾锥体、肾乳头
其他概念:肾叶
组织结构
实质:泌尿小管
肾间质:结缔组织、血管、神经
直的管道在髓质、 曲部在皮质
(一)肾单位nephron
nephron肾单位 肾单位是肾形成尿液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可分为浅表肾单位和髓旁肾单位,前者位于皮质浅部,后者位于皮质深部。
1.肾小体
组成
血管球
LM:
子主题
肾小囊
壁层(单层扁平上皮)
肾小囊腔
脏层:足细胞
EM
(1)胞体伸出初级突起 (2)初级突起又分出次级突起紧贴在毛细血管基膜外。 相邻次级突起之间呈插指状镶嵌 (3)突起之间的间隙称裂孔(slit),孔上覆盖有裂孔膜
有两极:血管极和尿极
滤过屏障(滤过膜) filtration barrier
组成:毛细血管有孔内皮、基膜、足细胞裂孔膜
内皮表面、足细胞足突表面和裂孔膜表面都有 带负电荷的唾液酸糖蛋白
功能:选择性通透作用;形成原尿
血液流经血管球时,血浆成分经滤过 屏障滤入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
不含血细胞及大分子蛋白质 含大量营养成分、水分 经肾小管重吸收后成为终尿
2.肾小管(单层上 皮组成的小管)
(1)近端小管
最粗、最长,占肾小管总长的一半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特点
近端小管功能
(1)原尿重吸收的主要场所
微绒毛处有丰富的碱性磷酸酶和ATP酶等, 微绒毛基底部之间细胞膜内陷形成顶小管 和顶小泡,基底部质膜上有丰富的Na+- K+-ATP酶(钠泵)
(2)分泌和排出作用
分泌H+、NH3、肌酐和马尿酸等,还能转 运和排出血液中的酚红和青霉素等药物
(2)细段
管径最细
功能:利于水和离子透过
远端小管 distal tuble
功能:重吸收水,交换离子(受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调控)
管腔大
(三)球旁复合体(肾小球旁器) Juxtaglomerular complex
位置:肾小体的血管极处
Juxtaglomerular complex球旁复合体,又称肾小球旁器,位于肾小体的血管极处,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极垫细胞)组成。
球旁细胞
入球微动脉靠近肾小体血管极处,中膜平滑肌细胞转变而成的上皮样细胞
形态:立方形,胞质内有分泌颗粒
细胞体积较大,呈立方形,细胞核大而圆,细胞质呈弱嗜碱性。
(1)分泌肾素(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保钠排钾)
(2)分泌促红细胞生成因子
球外系膜细胞(极垫细胞)
位于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之间,聚集呈锥体形;吞噬和收缩功能
致密斑
远端小管靠近肾小体血管极一侧的上皮细胞分化形成的椭圆形斑块状结构
形态
细胞高柱状,排列紧密,核靠近腔面
功能:化学感受器
(二)集合小管系
功能:再次重吸收水和交换离子,使原尿进一步浓缩。碳酸酐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