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藏象学说
中医学--藏象学说,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从“象”来考察“脏”的功能活动。
编辑于2023-04-26 18:20:03藏象学说
概述
藏象的基本概念
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
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
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从“象”来考察“脏”的功能活动
脏腑
五脏
心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循行,周流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
心主神志:心主神志,又称心主神明或心藏神,是指心有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人体精神、意识、思维等心理活动的功能。
心的系统连属
心在志为喜:心的生理功能与情志的“喜”有关。
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脉指血脉,心合脉,是指全身的血脉都属于心。
心在窍为舌:又称心开窍于舌,是指通过对舌的观察,可以了解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状态,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称“心主舌……在窍为舌”。
心在液为汗:心与汗液的生成和排泄关系密切。
【附】心包络
肺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肺主气,司呼吸:肺主气,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一身之气两个方面。
肺主宣发和肃降:肺主宣发,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肺主肃降,是指肺气具有向内向下清肃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
肺通调水道:又称肺主行水。
肺朝百脉,主治节: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通过百脉会聚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将富含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至全身。
肺的系统连属
肺在志为悲忧:肺的功能与情志的“悲”“忧”有关。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皮毛,包括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为一身之体表,依赖于肺所宣发的卫气和津液的温养、润泽,是机体抵抗外邪的第一屏障。
肺在窍为鼻:鼻和喉是呼吸的通道,与肺相连,故称鼻为肺之外窍,喉为肺之门户。
肺在液为涕:涕,即鼻涕,是鼻窍的分泌物,有润泽鼻窍的作用。
脾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脾主运化: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
脾气主升:是指脾气的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具体表现为升清和升举内脏两个方面。
脾主统血:统,即统摄、控制。
脾的系统连属
脾在志为思:脾的生理功能与情志的“思”有关。
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的肌肉、四肢都需要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以营养滋润,才能使肌肉发达,丰满健壮,四肢轻劲有力。
脾在窍为口,其华在唇:脾开窍于口,是指人的食欲、口味与脾主运化的功能有密切关系,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称“脾主口……在窍为口”。
脾在液为涎:口津,即唾液,俗称“口水”。
肝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肝主疏泄:疏,即疏通;泄,即发泄、升发。
肝主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
肝的系统连属
肝在志为怒:肝的生理功能与情志的“怒”有关。
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筋,即筋膜,包括肌腱和韧带,附着于骨而聚于关节,有连接和约束骨节肌肉、主司关节运动和保护内脏的功能。
肝在窍为目:目,又称“精明”,为视觉器官,具有视物功能。
肝在液为泪:泪,由肝精、肝血所化,肝开窍于目,泪从目出,故泪为肝之液。
肾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肾藏精:藏,即闭藏。
肾主水:是指肾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津液代谢的生理功能,又称为肾的气化作用。
肾主纳气:纳,即受纳、摄取。
肾的系统连属
肾在志为恐:肾的生理功能与情志的“恐”有关。
肾在体合骨,生髓,其华在发:肾在体合骨、生髓,是指肾精具有促进骨骼生长发育和滋生骨髓、脑髓、脊髓的作用。
肾在窍为耳和二阴:耳,是听觉器官。
肾在液为唾:唾,为口津(即唾液)中较稠厚的部分,为肾精所化,有润泽口腔、滋润食物及滋养肾精的功能。
【附】命门
关于命门的部位
右肾命门说:《难经•三十六难》提出“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
两肾总号为命门说:元代滑寿首倡此说。
两肾之间为命门说:明代赵献可根据《素问•刺禁论》记载“七节之傍,中有小心”,指出命门在两肾之间。
关于命门的功能
命门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命门与生殖功能有密切关系。
命门为全身阳气的根本,主一身阳气。
命门为水火之宅,包括肾阴、肾阳的功能。
六腑
胆
胆贮存和排泄胆汁
胆主决断
胃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
胃主通降,以降为和
小肠
小肠主受盛化物
小肠主泌别清浊
大肠
膀胱
三焦
六腑之三焦
运行水液:三焦是水液运行的通道。
通行元气:三焦是元气(原气)运行的通路。
部位之三焦
上焦:一般将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和头面部,称上焦。
中焦:是指膈以下至脐的上腹部,包括脾与胃。
下焦:一般以脐以下的部位称为下焦,包括小肠、大肠、肝、肾、膀胱、女子胞等脏腑以及下肢。
奇恒之腑
脑
主宰生命活动
主宰精神活动
主感觉运动
女子胞
主月经
主孕育胎儿
【附】精室
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脏与脏之间的相互关系
心与肺
心与脾
心与肝
心与肾
肺与脾
肺与肝
肺与肾
肝与脾
肝与肾
脾与肾
腑与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脏与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心与小肠
肺与大肠
脾与胃
肝与胆
肾与膀胱
精、气、血、津液、神
精
精的基本概念
精的生成
先天之精
后天之精
精的功能
繁衍生命
濡养作用
化血化气化神
气
气的基本概念
气的生成
气的功能
推动作用
温煦作用
防御作用
固摄作用
气化作用
气的运动
气的运动形式
气运动的基本形式:气的运动形式,因气的种类和功能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从总体来说,可以将气的运动归纳为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
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只有在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中,才能得到具体体现。
气机失调的表现形式
气的分类
元气
生成与分布:元气主要由肾中所藏的先天之精化生,并得到后天水谷精气的滋养补充,通过三焦而循行全身,内至脏腑,外达肌肤腠理,无处不到。
主要生理功能:元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有两个方面。
宗气
生成与分布:宗气是由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和脾胃从饮食物中所化生的水谷之精气相互结合而成。
主要生理功能:宗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有两个方面。
营气
生成与分布:营气主要来自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由水谷精微中的精华部分所化生。
主要生理功能:营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有两个方面。
卫气
生成与分布:卫气主要来自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由水谷精微中的剽悍滑利部分所化生。
主要生理功能:卫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有三个方面。
血
血的基本概念
血的生成
血的功能
营养滋润全身
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血的运行
津液
津液的基本概念
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津液的生成
津液的输布
津液的排泄
津液的功能
滋润濡养
化生血液
调节机体阴阳平衡
排泄代谢产物
神
神的基本概念
神的生成
神的功能
主宰生命活动
调节脏腑生理功能
调节精气血津液
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
气与血的相互关系
气为血之帅
气能生血:气能生血,是指气参与并促进血液的生成,是血液生成的动力。
气能行血:气能行血,是指血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
气能摄血:气能摄血,是指气对血液具有统摄和固摄作用,使血循行于脉中而不致外逸。
血为气之母
血能载气:血能载气,是指血为气的载体,气存于血中,依附于血而不致散失,赖血之运载而达全身。
血能养气:血能养气,是指气的充盈及其生理功能的发挥离不开血液的濡养。
气与津液的相互关系
气能生津
气能行津
气能摄津
津能载气
精、血、津液的相互关系
精血同源
津血同源
精、气、神的相互关系
精气相关
精神互用
神气互生
体质
体质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体质的基本概念
体质的分类
阴阳平和质
偏阳质
偏阴质
体质的生理学基础与形成因素
体质的生理学基础
体质的形成因素
先天因素
后天因素
体质学说的应用
说明个体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和耐受性
阐释发病及病理变化
指导辨证论治
指导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