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6章 长期股权投资
这是一篇关于第6章 长期股权投资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合营安排,核算方法的转换,以企业合并方式形成(控制),以非企业合并方式形成(重大影响、共同控制),概念。
编辑于2025-03-12 15:34:14第6章 长期股权投资
概念
范围
重大影响
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机构中派有代表
参与被投资单位财务和经营政策制定过程
与被投资单位之间发生重要交易
向被投资单位派出管理人员
向被投资单位提供关键技术资料
确认
内部同意
企业合并合同或协议已获股东大会通过
外部同意
企业合并事项需要经过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审批的,已获得批准
财产转移
参与合并各方已办理了必要的财产权转移手续
>50%
合并方或购买方已支付了合并价款的大部分(一般应超过50%),并且有能力、 有计划支付剩余款项
共担风险、收益
合并方或购买方实际上已经控制了被合并方或被购买方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享 有相应的利益、承担相应的风险
0.控制
子公司
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
通过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
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
1. 合营企业(共同控制)
由两个或多个企业共同投资设立,合营方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和财务决策具有共同控制权(如合资企业需共同组成董事会)。其组织形式通常为有限责任公司,需按股权比例分享利润和分担风险。
存在能够集体控制一项安排的唯一组合
如果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方组合能够集体控制某项安排的,则该项安排不构成共同控制
权益法
2. 联营企业
投资者对被投资企业具有重大影响(如持股20%-50%),但无控制权或共同控制权,仅能参与决策。联营企业可以是法人或非法人实体,投资者按投资比例享有权益。
权益法
3. 共同经营
属于合营安排的一种类型,合营方对相关资产和负债分别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如未通过单独主体达成协议),需按份额确认资产、负债及损益。
以非企业合并 方式形成 (重大影响、 共同控制)
初始计量
支付现金取得
初始成本=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 + 相关交易费用(审计费、评估费、法律服务费等)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应收股利(被投资单位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贷:银行存款等
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
取得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应收股利(被投资单位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贷:股本(发行普通股的数量×每股面值1元)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支付股票发行 手续费、佣金时
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盈余公积(如涉及)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如涉及) 贷:银行存款
后续计量 (权益法)
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
初始投资成本>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不调整(差额是商誉)
初始投资成本<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贷:营业外收入
被投资 方实现 净利润
投资损益的确认
借/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借/贷:投资收益
在评估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是否具有重大影响时,应当考虑潜在表决权的影响,但在确定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和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的份额时,潜在表决权所对应的权益份额不应予以考虑
投资时点在期中
注意题干是否分段给出被投资方利润,以及是否提示“被投资方 利润均匀实现“
购买日被投资方净资产账面价值≠公允价值
存货评估增值
净利润调减:-(公允价值-账面价值)×对外出售比例
固定(无形) 资产评估增值
净利润调减:-(公允价值-账面价值)/预计尚可使用年限*n/12(投资时点以后月份)
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内部存货交易
第 1 年净利润调减
-(公-账)*内部留存比例
第二年及以后净利润调增
+(公-账)*对外出售比例
内部固定资产交易
第 1 年净利润调减
-((公-账)-(公-账)*预计使用年限*n/12)
第二年及以后净利润调增
+(公-账)*预计使用年限
该交易构成业务
不考虑未实现内部交易
=调整均衡实现利润*比例
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异
取得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其他综合收益变动
借或贷: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 贷或借:其他综合收益
长投:可转损益
其他债权投资:可转损益
套期会计:现金流有效部分,可转损益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不可转损益→留存收益
交易性金融负债:因自身原因,不可转损益
其他权益变动
借或贷: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贷或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联营企业向员工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时投资方的会计处理
不应当将对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股权被动稀释进行会计处理
因为不影响所有者权益
借:银行存款 贷:股本 资本公积
借:库存股 贷:其他应付款
发生超额亏损
①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②长期应收款
③预计负债
④备查簿
被动稀释内含商誉的结转
A:增资前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含商誉)*增资前的比例
B:增资后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含商誉)*增资后的比例
借或贷: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贷或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因股权被动稀释产生的损失: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借方
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不得转回
处置
借:银行存款等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如涉及) 贷:长期股权投资 差额:投资收益
借或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全部计入损益) 其他综合收益(分转损益、不能转损益) 贷或借:投资收益 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不可转损益部分)
部分处置
按比例结转
40%→卖10%
净利润*10%/40%
以企业合并方式形成(控制)
初始计量
非同一控制
一次交换实现
初始确认成本=付出对价公允价值
借:长期股权投资(付出资产、承担负债、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 贷:资产的公允价值 负债的公允价值 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
借:管理费用(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 贷:银行存款
VS:权益法:计入初始成本
合并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商誉金额=合并成本-购买日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 值×投资方持股比例
企业合并发行的债券或承担其他债务支付的手续费、佣金
负债初始确认金额
发行权益性证券发生的手续费、佣金
冲减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资本公积(股本 溢价)不足冲减的,冲减留存收益
存货
借: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公允价值+增值税销项税额) 贷:主营业务收入等(股权投资公允价值)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等 存货跌价准备(如涉及) 贷:库存商品等
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借: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公允价值+增值税销项税额) 贷:固定资产清理(公允价值)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或贷:固定资产清理 贷或借:资产处置损益(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的差额)
无形资产
借:长期股权投资(无形资产公允价值+增值税销项税额) 累计摊销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贷:无形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差额:资产处置损益(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的差额)
定向增发 普通股股票
借:长期股权投资(普通股公允价值) 贷:股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贷:银行存款(支付发行方的佣金、手续费等)
债权投资、 其他债权投 资、其他权 益工具投 资、交易性 金融资产
借:长期股权投资(各项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贷:债权投资、其他债权投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 投资收益(债权投资、其他债权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差额) 利润分配、盈余公积(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
借或贷:其他综合收益——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贷或借:投资收益
借或贷: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贷或借:利润分配、盈余公积
多次交换实现(不属于“一揽子交易”)
原投资为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购买日之前所持被购买方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购买日新 增投资成本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损益调整(或借方) ——其他综合收益(或借方) ——其他权益变动(或借方) 银行存款等
原投资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购买日之前所持被购买方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购买日新 增投资成本
原股权投资系“以 公允价值计量且其 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的金融资产”
借:长期股权投资(原投资公允价值+新增投资公允价值)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银行存款 差额:投资收益(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
原股权投资系“以 公允价值计量且其 变动计入其他综合 收益的金融资产”
借:长期股权投资(原投资公允价值+新增投资公允价值) 贷: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银行存款 差额:盈余公积、利润分配(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
借或贷:其他综合收益 贷或借:盈余公积、利润分配
同一控制
一次交换实现
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
借:长期股权投资(被合并方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份额+最 终控制方收购被合并方时形成的商誉) 贷:付出资产的账面价值 承担债务的账面价值 发行权益性证券的账面价值 借方差额: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方差额: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以发行权益性证券
借:长期股权投资(被合并方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份额+ 最终控制方收购被合并方时形成的商誉) 贷:股本(发行股票的数量×每股面值)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差额,或借方)
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贷:银行存款(支付权益性证券发行费用-手续费、佣金)
发行的债券或承担其他债务
支付的手续费、佣金计入负债初始确认金额
各项直接相关费用(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 中介费用)
借:管理费用(支付的直接相关费用) 贷:银行存款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不会产生新的商誉
原商誉应继续保留
付出对价为非货币性资产的
不会产生处置损益
净资产账面价值为负数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按零 确定,同时在备查簿中予以登记。
多次交换实现(不属于“一揽子交易”)
均不确认损益
原确认的综合收益、投资收益不动
借:长期股权投资(被合并方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份额+ 最终控制方收购被合并方时形成的商誉) 贷:××投资(原投资的账面价值) ××资产等(付出资产账面价值) 借方差额: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方差额: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现金股利或利润的处理
应作为应收项目(应收股利)单独核算
不构成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同时含其他外部独立第 三方购买股权
集团内取得:按照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第三方: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确定
后续计量
成本法核算
子公司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
借:应收股利(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投资方持股比例) 贷:投资收益
子公司宣告发放股票股利
不应确认相关的投资收益
减值(不得转回)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处置
借:银行存款等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如涉及) 贷:长期股权投资 差额:投资收益
核算方法的转换
增资
公允价值计量→权益法
先卖后买
交易性金融资 产→权益法 核算的长期股 权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原投资的公允价值+新增投资支付对价的 公允价值) 贷:银行存款等(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 交易性金融资产(原投资的账面价值) 差额:投资收益(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
其他权益工具 投资→权益 法核算的长期 股权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原投资的公允价值+新增投资支付对价的 公允价值) 贷:银行存款等(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原投资的账面价值) 差额: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 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
借或贷:其他综合收益(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的累计金额) 贷或借: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公允价值计量→成本法
形成“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交易性金融资 产→成本法 核算的长期股 权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原投资的公允价值+新增投资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 贷:银行存款等(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 交易性金融资产(原投资的账面价值) 差额:投资收益(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
其他权益工具 投资→成本 法核算的长期 股权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原投资的公允价值+新增投资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 贷:银行存款等(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原投资的账面价值) 差额: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与其账 面价值的差额)
借或贷:其他综合收益(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的累计金额) 贷或借: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形成“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交易性金融资 产→成本法 核算的长期股 权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取得被合并方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净资产账面价值的 份额+最终控制方收购被合并方时形成的商誉) 贷:××资产等(支付对价的账面价值) 交易性金融资产(原账面价值) 借方差额: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 利润 贷方差额: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其他权益工具 投资→成本 法核算的长期 股权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取得被合并方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净资产账面价值的 份额+最终控制方收购被合并方时形成的商誉) 贷:××资产等(支付对价的账面价值)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原账面价值) 借方差额: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 利润 贷方差额: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其他综合收益暂不进行会计处理
权益法→成本法
“通过多次交换交易分步实现企业合并形成长期股权投资”中介绍
减资
成本法→权益法
一般情形
处置股权导致丧失控制权时
借:银行存款等 贷:长期股权投资(处置部分股权的账面价值) 差额:投资收益
对剩余股权进行追溯调整
初始 取得 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银行存款等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等 营业外收入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贷:营业外收入(当年) 盈余公积、利润分配(以前年度)
宣告分 派现金 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借:投资收益(当年) 盈余公积、利润分配(以前年度)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实现净 损益时
无须账务处理
借或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或借:投资收益
借或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或借:投资收益
其他综 合收益 变动时
无须账务处理
借或贷: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 贷或借:其他综合收益
借或贷: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 贷或借:其他综合收益
其他所 有者权益 变动时
无须账务处理
借或贷: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贷或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借或贷: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贷或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其他方增资导致被动丧失控制权
本质仍为处置
按比例结转部分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并确认相关损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投资收益
对剩余股权进行追溯调整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往年利润)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往年利润) 投资收益 (当年利润)
成本法→公允价值计量
先卖再买
借:银行存款 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剩余部分公允价值) 贷:长期股权投资 (原账面价值) 差额 :投资收益
权益法→公允价值计量
先卖再买
借:银行存款 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剩余部分公允价值) 贷:长期股权投资 (原账面价值) 差额 :投资收益
借或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其他综合收益 贷或借:投资收益(可转损益部分) 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不可转损益部分)
合营安排
1. 合营企业(共同控制)
合营方仅对该安排的净资产享有权利的合营安排
由两个或多个企业共同投资设立,合营方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和财务决策具有共同控制权(如合资企业需共同组成董事会)。其组织形式通常为有限责任公司,需按股权比例分享利润和分担风险。
存在能够集体控制一项安排的唯一组合
如果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方组合能够集体控制某项安排的,则该项安排不构成共同控制
当合营安排未通过单独主体达成时,该合营安排为共同经营。但通过单独主体达成未 必一定是合营企业
权益法
2. 共同经营
属于合营安排的一种类型,合营方对相关资产和负债分别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如未通过单独主体达成协议),需按份额确认资产、负债及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