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血压
本导图介绍了内科学循环系统高血压章节知识点,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病因,诊断,治疗,表现等等,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这是一篇关于胸腔积液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步骤,胸膜反应的识别与处理相关知识点总结。
这是一篇关于循环系统疾病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心肌疾病相关知识点。
这是一篇关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胸腔积液,呼吸衰竭相关知识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
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诊室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分类
临床表现
症状
大多数起病缓慢,缺乏特殊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也可出现视物模糊、鼻出血等较重症状,典型的高血压头痛在血压下降后即可消失。
高血压病人可以同时合并其他原因的头痛,往往与血压水平无关,例如精神焦虑性头痛、偏头痛、青光眼等。
高血压病人还可以出现受累器官的症状,如胸闷、气短、心绞痛、多尿等。另外,有些症状可能是降压药的不良反应所致。
体征
高血压体征一般较少
应重视的是颈部、背部两侧肋脊角、上腹部脐两侧,腰部肋脊处的血管杂音,较常见。
周围血管搏动、血管杂音,心脏杂音等是重点检查的项目
心脏听诊可有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收缩期杂音或收缩早期喀喇音。
并发症
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的诊断标准和处理
急症
处理
在24~48小时内降低血压,可使用快速起效的口服降压药
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病人,在某些诱因作用下,血压明显升高(超过180/120),并伴有进行性靶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现
亚急症
血压明显升高但不伴有严重临床症状及进行性靶器官损伤
迅速降低血压,采用静脉途径给药
危险分层
治疗
目的
减少高血压病人心,脑血管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原则
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
①减轻体重 ②减少钠盐摄入 ③补充钾盐 ④减少脂肪摄人 ⑤戒烟限酒 ⑥增加运动 ⑦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态平衡 ⑧必要时补充叶酸制剂。
降压药物治疗对象
高血压2级或以上病人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者已经有心、脑、肾靶器官损害或并发症病人
凡血压持续升高,改善生活方式后血压仍未获得有效控制者。高危和很高危病人必须使用降压药物强化治疗。
血压控制目标值
目前一般主张血压控制目标值应<140/90mmHg。
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心力衰竭或病情稳定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人,血压控制目标值<130/80mmHg。
对于老年收缩期高压病人,收缩压控制于150mmHg 以下,如果能够耐受可降至140mmHg 以下。
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
降压药物
利尿剂
β受体拮抗剂
钙通道阻滞剂(CCB)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应用原则
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用药及个体化。
(1)小剂量
初始治疗时通常应采用较小的有效治疗剂量,根据需要逐步增加剂量。
(2)优先选择长效制剂
尽可能使用每天给药1次而有持续24小时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从而有效控制夜间血压与晨峰血压,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如使用中、短效制剂,则需给药每天2~3次,以达到平稳控制血压的目的。
(3)联合用药
可增加降压效果又不增加不良反应,在低剂量单药治疗效果不满意时,可以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事实上,2级以上高血压为达到目标血压常需联合治疗。对血压≥160/100mmHg或高于目标血压20/10mmHg或高危及以上病人,起始即可采用小剂量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或用固定复方制剂。单片固定复方制剂普遍使用有利于提高血压达标率。
(4)个体化
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药物有效性和耐受性,兼顾病人经济条件及个人意愿,选择适合病人的降压药物。
继发性高血压
肾实质性高血压病
肾动脉狭窄
皮质醇增多症
嗜铬细胞瘤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