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院前急救的技术
本图介绍了院前急救的目的、概要、实施,以及CPR成人心肺复苏方法,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3-05-06 16:10:19 云南院前急救的技术
计划
护士准备
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物品准备
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除颤仪、血糖仪、供氧装置、简易呼吸器、吸痰器、颈托、铲式担架、脊柱板、各种记录单。
检查出诊器材的性能、药品的数量及失效期
环境准备
排除危险因素
辨识患者
如有患者家属在场,向家属解释院前急救技术的目的及过程,并取得同意。
实施
现场评估与呼叫
病情评估
初步评估
意识、气道、呼吸、循环等
意识
拍打患者双肩部,观察有无反应,如无反应则意识丧失。
(开放)气道
如果患者有反应但不能说话、咳嗽并出血呼吸困难,考虑气道梗阻,必要时进行检查清除。
仰头举颏法
托颌法—适用于颈椎损伤
呼吸
检查者将自己面颊部靠近患者的口鼻处
一看(胸廓有无起伏)
二听(有无呼吸音)
三感觉(有无气流冲击面颊的感觉)
判断患者自主呼吸情况
若无呼吸——立即人工呼吸
循环
触摸劲动脉搏动,时间<10秒
若无或检查不清——立即30:2循环CPR,直至可以除颤。
进一步评估
头、颈、胸、腹、骨盆、脊柱及四肢(全身系统)
头部
口
口唇有无发绀、破损,有无因误服腐蚀性液体致口唇烧伤或色泽改变
口腔内有呕吐物、血液、食物或脱落的牙齿
如发现牙齿松脱或有安装义齿,要及时清除。
经口呼吸者,观察呼吸频率、幅度、有无呼吸阻力或异位。
鼻
鼻腔是否通畅,有无呼吸气流,有无血液或脑脊液流自鼻孔流出,鼻腔是否完整或变现。
耳
耳廓有无异物或变形,有无液体流出。
如有血液或脑脊液流出,则提示颅底骨折。
另外检查听力状况(有意识者)
眼
观察眼球表面及晶状体有无出血或充血,视物是否清除等。
面
面部是否苍白或潮红,有无额部出汗。
头颅
注意头颅大小、外形,头皮有无外伤。
颈部
观察颈部外形或活动、出血、血肿,有无颈项强直,颈后部有无压痛。
触摸劲动脉的强弱和脉率,注意有无颈椎损伤,以及观察气管是否居中。
脊柱
主要针对创伤患者,在未确定是否存在脊柱损伤的情况下,切不可盲目搬动患者。
检查时,用手平伸向患者后背,自上而下触摸,检查有无肿胀或行动异常。
胸部
检查锁骨有无异常或变形,在其上稍施加压力,观察有无压痛,以确定有无骨折并定位。
检查胸部有无创伤、出血或畸形,吸气时胸廓起伏是否对称。
另外,通过双手轻轻在胸部两侧施加压力,检察有无肋骨骨折。
腹部
观察腹部外形有无异常隆起、凹陷,腹式呼吸运动情况,以及有无创伤、出血;
腹部有无压痛或肌紧张。
确定可能损伤的脏器及其范围。
骨盆
可以通过双手分别放在患者髋部两侧轻轻施加压力,检查有无疼痛或骨折存在。
另外还要观察外生殖器有无损伤。
四肢
上肢
检查上臂、前壁及手部有无形态异常、肿胀或压痛。
如患者神志清醒,能配合体检,可以让患者自己活动手指及前壁
检查推力及皮肤感觉,并注意肢端、甲床血液循环。
下肢
用双手在患者双下肢同时进行检查,两侧相互对照,看有无变形或肿胀。(注意不要随抬起患者双脚,以免加重创伤。)
紧急呼救
经过现场快速评估和病情判断后,立即对危重症患者进行现场救护,同时及时向专业急救机构、医疗部门或社区卫生单位报告求救。
救护启动
即早期呼救,启动急诊医疗服务系统(根据患者所处的位置情况,就近的急救站、急救中心或医疗部门去救治患者)。
电话呼救
拨打“120”
现场救护
检伤分类
危重症(红色)
患者随时有生命危险,即危机呼吸、循环及意识者。
如窒息、大出血、严重中毒、休克及心室颤动等。
经现场急救、维持生命措施后,生命体征稍微趋稳定可分流到附近有条件的医院。
中重伤(黄色)
患者病情介于轻伤与重伤之间,只要短时间得到及时处理,一般不危及生命,否则伤情很快恶化。
经对症应急处理后可分流到附近有条件的医院。
轻伤(绿色)
患者病情较轻,意识清醒,对检查能积极配合,反应也灵敏,血压、呼吸和脉搏等基本生命体征正常
如一般挫伤伤或擦伤。
经一般对症处理后可分流到住处或暂住处,或到社区卫生站点。
死亡(黑色)
患者意识丧失、劲动脉搏动消失、心跳呼吸停止、瞳孔散大,已死亡。
做好善后与遗体处理。
现场救护要点
协助患者取合适的体位
对意识丧失,应将头偏向一侧,防止舌根后坠或呕吐物等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
对需行心肺复苏者,在其身体下垫硬木板,开放气道,应取去枕平卧位。
对于一般危重患者,根据病情取舒适卧位,如屈膝侧卧位、半卧位、平卧位、半坐位等,同时注意保暖。
保持呼吸道通畅
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操作者右手拇指与食指捏住患者下颏,打开口腔,左手食指缠上纱布伸入口腔,将口腔内异物清除。
如遇呼吸心脏骤停者,因其全身肌肉松弛,口腔内的舌肌也松弛后坠而阻塞呼吸道,采用开放气道的方法,可使阻塞呼吸道的舌根上提,使呼吸道通畅。
维持呼吸系统功能
对呼吸停止者,建立人工气道,行人工呼吸。
对缺氧者及时给予氧气吸入。
对开放气胸者,应协助医师进行迅速有效处理。
维持循环系统功能
对心脏骤停者,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以建立有效循环,促进自主循环恢复,保护重要组织器官的功能,维持生命。
如有条件允许,应尽早行心脏电除颤、心电监护及药物治疗。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
对急危重症者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静脉通路最好采用静脉留置针,这样可保证快速输入药物、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和保证治疗药物及时进入体内,而且在患者躁动、体位改变和转运中均不宜刺穿血管。
对症救护措施
对症进行止血、止痉、止痛、止吐处理。
心肺复苏术
成人
1、大声呼叫患者(双手轻拍病人双肩)判断患者意识情况。
判断患者劲动脉搏动,计时小于<10秒("1001、10002、1003、1004、1005.......患者无劲动脉,无搏动,无自主呼吸”)
同时判读那患者是否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仅仅是喘息),准备除颤仪(有条件时)
呼叫(院外拨打120)(院内呼叫其他医护人员)
立即计时
2、患者取平卧位,撤去枕头被子,暴露胸部并松裤带,垫按压板
3、立即行胸外按压30次,再行人工呼吸。
按压部位:胸骨下段,胸廓正中,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按压方法:双手重叠,一手掌根与胸廓解除,肘关节伸直,用身体重力垂直下压,使胸骨下陷4~5cm,频率100次,按压与放松比例1:1。
4、患者头颈部无损伤时,偏向一侧,清除口鼻分泌物,取出活动义齿。
5、采用仰头举颏法开放气道。
6、用简易呼吸面罩给氧或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EC手法固定,同时观察胸廓有无起伏,频率10~12次/分。
7、继续循环按压,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患者劲动脉搏动恢复,继续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末梢循环等情况,保持呼吸道稳定。
8、未恢复,则继续循环按压
9、患者呼叫有反应、胸廓有起伏,有自主呼吸,瞳孔由大变小,面色,甲床转红转暖,复苏有效。记录结束时间。
10、恢复舒适体位,保暖,整理床单位,安慰病人,继续高级生命支持。
11、洗手、记录抢救时间及具体抢救措施、用药情况及患者的病情变化。
转运与途中监护
尽快将患者转运到医院,使患者得到专科的治疗和护理。
转运过程中,随时观察监测患者的呼吸、体温、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意识、面色变化、出血等情况
使用心电监护仪患者持续心电监测
一旦出现病情突变,应在途中进行紧急救护
做好抢救、观察、监护等有关医疗文件的记录,并做好患者的交接工作。
目的
维持生命
防止伤情恶化
促进康复
概念
要求在患者发病和呼救时,及时将医疗措施送到患者身边,立即开始有效施救,然后安全护送到就近医院作进一步诊断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