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理学前4章
生理学前4章,内容有血液循环、心的泵血功能、心肌细胞、心音和心电图、血管生理、心血管活动调节,重点➕理解性背诵,期末90不是梦。
编辑于2023-05-07 18:46:16生理
血液循环
🫀心的泵血功能
心动周期:心每舒张和收缩一次,即一次心跳
心率快,心室舒张期时间减少。 心脏舒张收缩主要是心室。
收缩期
舒张期
心室射血和舒张过程
1.根据血流,判断压力,判断瓣膜开关状态。(压力大,瓣膜开,血流) 2.瓣膜一个开,另一个就关。等容器,瓣膜同时关。
收缩期
等容收缩期(心室容积不变):心室开始收缩,室内压上升,瓣膜关闭
快速射血期:血量摄入动脉,室内压>动脉压,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
减慢射血期
舒张期
等容舒张期:心室开始舒张,瓣膜关闭。室内压下降,瓣膜关闭。
快速充盈期:室内压<心房压,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血流流入心室。
减慢充盈期
心房收缩期
选择题 心的泵血功能评价
左心室射出血到主动脉(体循环)。 右心室射出血到肺动脉。 左、右心室心输出量相等,心脏做工不相等。
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一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
射血分数:搏出量/心舒末期容积✖️100% 。能准确反映心的泵血功能。
高血压病人,搏出量不变,心舒容积代偿增大,射血分数🔝。 心衰病人,搏出量降低,射血分数降低。(为保障输出量,心率代偿增加)
(每分)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泵出的血液总量。 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 评价心功能最基本的指标,但不能个体间比较。
心指数:心输出量/体表面积。用于分析不同个体心功能。
心做功量🟰搏出量✖️射血阻力(动脉压,血液比重即黏稠度)
大题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在一定范围内,心脏可代偿情况下
①心率:心率快,心输出量增加
搏出量
②前负荷: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回的多,射的多) 机制:在一定限度内,前负荷增加➡️心肌初长度增加➡️肌缩力增加➡️搏出量增加
③后负荷:心肌收缩时面对的压力,即动脉压。 后负荷增加或减少,搏出量不变。 机制:后负荷增加➡️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期减短➡️搏出量减少,剩余血量增加➡️剩余血量➕回血量,前负荷增加,心肌初长度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搏出量不变。
异长调节(改变心肌长度)
④心肌收缩能力:受神经、体液调节。 交感神经兴奋,搏出量增加;副交感神经兴奋(休息),搏出量减少。
心肌细胞
生物电现象
普通的心肌细胞,又称工作细胞 (心房肌、心室肌)执行收缩功能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0(去极化)、1、2、3、4期(复极化);其中因为2期平台时间长,有效不应期长,保障心脏收缩舒张交替进行,不发生强制收缩。
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自律细胞 (窦房结、房室结、浦肯野纤维网) 自主节律性兴奋,“管理层”
窦房结去极化(0期)速度慢,只有窦房结细胞0期去极化为Ca离子内流,其他为Na离子内流。
心肌细胞生理特性
兴奋性
周期变化
有效不应期(绝对不应期和有效反应期),兴奋性为0,此时刺激心脏不会引起心脏收缩。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期前收缩:在有效不应期后受到额外刺激,产生一次提前心脏兴奋和收缩
代偿见歇:期前兴奋后,窦房结兴奋落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后,不能引起兴奋,出现较长时间心室舒服。
“早搏” 正常心跳❤️:咚哒- 咚哒- 咚哒- 期前收缩心跳💗:咚哒- 咚哒- 咚咚哒——
自律性:只有自律细胞具有自律性
正常起搏点:窦房结自律最高是正常起搏点,引导窦性心率。“院长”
异位起搏点:房室结、浦肯野纤维节律落在窦房结有效不应期上、表现为潜在起搏点。异常情况下,窦房结功能失常,潜在起搏点为异位起搏点,引导异位节律。“院长不在,主任管事”
传导性:心肌细胞具体传导兴奋的功能
传导过程:窦房结➡️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网➡️房室肌
收缩性
对细胞外Ca离子有明显依赖性(窦房结Ca离子内流,启动兴奋)
同步收缩(全或无收缩):全部心房肌或全部心室肌同时收缩。
不发生强直收缩:因为2期平台时间长,有效不应期时间长。
心音和心电图
心音
第一心音
成因:心室肌收缩、房室瓣突然关闭,随后射血入动脉引起的震动📳
特点:音调较低
标志:发生在收缩期初期,标志心室收缩的开始
第二心音
成因:动脉瓣关闭,大动脉中血流减速和室内压下降而引起的震动📳
特点:音调较高
标志:发生在舒张期初期,标志舒张期开始。
心电图
基本波形及生理意义
P波:两心房去极化的电位变化
P-R(P-Q)间期:从心房开始去极化到心室开始去极化所需要的时间。
QRS波:两心室去极化的电位变化
S-T波间期:心室各部分心肌细胞均已去极化,曲线为基线水平,没有电位差。
T波:两个心室的复极化
心房复极化电波被掩盖,看不到 先心房收缩再心室收缩。
Q-T间期:两心室去极化和复极化全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血管生理
分类(按功能)
动脉
弹性贮器血管(大A)
分配血管(中A)
阻力血管:进毛细血管前的血管,构成阻力(小A/微A)
毛细血管
交换血管
静脉
容量血管
血压:血管内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压力🍐,推动血液流动的力量。
影响血压因素
哪血多,哪压力大
血液充盈度
心脏射血:血流动力
血流的阻力:能量消耗
动脉血压
简述题动脉血压形成 121
1⃣️个前提:循环系统内血液充盈
2⃣️个必要条件:心脏射血(人口)和循环系统的外周阻力(出口)
1⃣️个维持因素: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减少脉压差,心脏射血是间断的,血流是连续的)
大题,100%考影响动脉血压因素(5)
搏出量主要影响SP(收缩压/高压)🔁SP主要反映搏出量的大小
心率主要影响舒张压(心率加快,舒张期减少)
外周阻力(血管口径)主要影响舒张压🔁舒张压主要反映外周阻力。阻力增加,血流停留,舒张压增加。
大动脉弹性主要影响脉压差
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
静脉血压
中心静脉压
选择题定义:胸腔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称为中心静脉压
影响因素:心脏射血能力 负相关(出)和静脉回心血量(入)正相关
外周静脉压:外周高于中心静脉压。血液回流入心,高压流向低压。
多选题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反映总血量 正相关
心肌收缩能力:射的多回的多 正相关
体位改变:躺着回心血量最多,前负荷大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收缩,回流加快“肌肉泵”
呼吸运动🫁:吸气(把血吸回来),胸廓扩大,静脉回心血量增加。
微循环: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毛细血管通路”
组成
动-静脉短路:动-静脉吻合支。微循环最短的途径。参加体温调节 。
直捷通路:通血毛细血管。路径较短。促进血液迅速通过微循环经静脉回心。
迂回通路:“营养通路”。路径较长,血流速度慢,利于物质交换。
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毛细血管血压(出),血浆胶体渗透压(入)
影响因素
毛细血管血压:右心衰,静脉回流受阻淤血,毛细血管压升高,有效滤过压增高,组织液回流减少,组织液生成增加
胶体渗透压:肝肾疾病,血浆蛋白合成减少,胶体渗透压降低,有效滤过压增加,组织液回流减少,生成增加。
毛细血管通透性:毛细血管口径变大,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可进入组织液,血浆内胶体渗透压降低,回流减少,组织液生成增加。
淋巴回流:组织液滞留。
心血管活动调节
神经调节
心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交感神经:脊髓第1-5胸段中间外侧柱。释放NE,激动α、β受体。兴奋
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延髓的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激动M、N受体。放松
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一进一出为一次神经调节)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即“降压反射”(既可降压,也可升压)
论述降压反射
刺激:血压变化,动脉壁管扩张度 ⬇️ 感受器:主动脉弓,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 传入神经:降压神经,窦神经 ⬇️ 中枢(下命令,传出交感神经则调节血压,升高血压,传出迷走神经则相反) ⬇️ 效应器:心、血管
体液调节(激素)
作用调节机制
肾上腺素(E)激动α和β受体,尤其β1受体。“强心药”
去甲肾上腺素(NE)激动α和β1受体。强大的缩血管功能,“升压药”
房室交界传导最慢,又称房室延搁。使心房收缩完毕后心室开始收缩,心室收缩心房开始舒张,使心室获得最大充盈,有利于心室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