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投资项目资本预算
CPA 注册会计师 财管 财务管理 投资项目资本预算等内容知识点,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3-05-09 07:33:25 北京市投资项目资本预算
项目的类型和评价程序
投资项目:对具有明确目标的一系列复杂且相互关联的活动的投资,往往是经营性长期资产的投资
特点:
目标性
长期性
唯一性
不可逆性(表示损失重大)
项目的类型
按投资对象分类
新产品开发或现有产品规模扩张项目:往往要添置新的固定资产,会增加企业营业现金流入
设备或厂房的更新项目:往往要更新旧的固定资产,但不改变营业现金收入(一般来讲),而是降低营业现金流出
研究与开发项目:往往不直接产生收入,而是得到新产品投产的选择权
勘探项目:往往能得到有价值的信息
其他项目:往往间接产生效益
按投资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分类
独立项目:相容性投资,各项目之间互不关联、互补影响、可以同时并存
互斥项目:不相容性投资,各项目之间相互关联、相互替代,不能同时并存
项目的评价程序
①提出备选方案
②估计方案的相关现金流量
③计算方案的评价指标
④对比评价指标和可接受标准,选择方案
⑤对已选择方案进行敏感分析
项目的评价方法
独立项目的评价方法
总量资本无限
净现值法
相关概念:
原始投资额:特定项目购置并让其达到正常运行状态所必须的支出,包括:
项目购置价款(包括运费,关税,保险费等合理支出)
安装调试或建设期支出
垫支的营运资本:项目营运启动所需的垫支的营运资本
未来(其他)现金净流量:除原始投资额以外的其他现金流入、现金流出
净现值:特定项目未来(其他)现金净流量现值和原始投资额现值的差额
净现值=未来(其他)现金流量现值-原始投资额现值
现值指数:特定项目未来(其他)现金流量现值和原始投资额现值的比值,又称获利指数、现值比率
现值指数=未来(其他)现金净流量现值/原始投资额现值
折现率=项目资本成本=项目必要报酬率
内含报酬率法:使特定项目未来(其他)现金净流量现值等于原始投资额现值的折现率,是该项目净现值为零(NPV=0)时的折现率,反映的是项目自身能实现的投资报酬率,可以使用插值法计算
优点:直观、好理解/相对数、有可比性 缺点:计算较复杂/项目寿命期内每年末的现金流量有正有负时,内含报酬率可能出现多个解(导致指标不可用)
评价标准
项目内含报酬率>项目资本成本,项目可采纳
项目内含报酬率<项目资本成本,项目应放弃
回收期法:项目投资引起的未来(其他)现金净流量累计到和原始投资额相等所需要的时间,反映项目收回投资额所需的时间,往往用年份来呈现
静态回收期:非折现回收期
动态回收期:折现回收期
项目回收期<公司要求的回收期,项目可采纳 项目回收期>公司要求的回收期,项目应放弃
会计报酬率法:直接利用会计报表(预算报表)上的数据,计算整个项目寿命期内平均净利润和估计的资本占用的比值
①简单将原始投资额当作资本占用:会计报酬率=(年平均净利润/原始投资额)*100% =[(∑项目每年净利润)/项目寿命期]/原始投资额*100%
②计算项目寿命期内的平均资本占用:会计报酬率=(年平均净利润/平均资本占用)*100% =[(∑项目每年净利润)/项目寿命期]/[(原始投资额+投资净残值)/2]*100%
项目会计报酬率>公司要求的报酬率,项目可采纳 项目会计报酬率<公司要求的报酬率,项目应放弃
各种评价计算方法的优缺点:
总量资本有限:净现值法
互斥项目的优选问题
项目寿命期相同:净现值法
时间段相同,比较互斥项目的净现值,优选净现值最大的
项目寿命期不同
共同年限法(重置价值链法)
原理:假定项目终止时能立刻原样复刻,反复复制该项目,直到不同寿命期的项目达到相同年限
缺陷:
不同寿命期的最小公倍数越大,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越困难
很难在寿命期末原样复制项目
等额年金法(平均年成本法)
原理:假定项目每年能连续、等额的产生现金流量,从而将不同寿命期的项目带来的净现值,再等额分摊至每年,计算每个项目的等额年金
评价标准
项目的资本成本相同:比较等额年金,等额年金大者优
项目的资本成本不同:假设项目在寿命期末能无限重置,比较无限期项目的净现值(=等额年金/项目资本成本),无限期项目的净现值大者优,项目资本成本小者优
项目现金流量的估计
项目的现金流量构成
经营性长期资产的投资项目,往往分三个阶段估计现金流量按年计算,每年的现金流量一般都在年末产生,除非有特殊说明
建设期:项目投资并让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现金流量
经营期:项目经营产生的增量现金流量
处置期(寿命期末时点):项目终止并处置产生的现金流量
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影响因素,关注并计算该投资项目产生的增量现金流量
要区分相关成本和非相关成本
相关成本:和特定投资项目决策相关的,需要考虑的成本
变动成本
机会成本
差量成本
专属成本
边际成本
重置成本
付现成本
可避免成本
可延缓成本
非相关成本:和特定投资项目决策无关的,不需要考虑的成本
沉没成本
无差别成本
不可避免成本
不可延缓成本
共同成本
不要忽视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资源有限时,选择某方案就必须放弃其他方案,放弃方案原本能产生的收益,是所选择方案的代价
机会成本看似没有实际支出,但要视为现金流出考虑
要考虑该项目对其他项目的影响
有利影响:增加其他产品现金流入或减少现金流出
不利影响:减少其他产品现金流入或增加现金流出
要考虑对营运资本的影响:
项目的营运资本=项目的流动资产-项目的流动负债
项目增加的营运资本=项目增加的流动资产-项目增加的流动负债
如果投资项目经营时需要投入营运资本,往往都假定在该经营期期初垫支,每年循环使用
后续可能还需要补充垫支营运资本的增加额
只要之前垫支营运资本,项目结束时都要收回
要考虑所得税、折旧、摊销的影响
经营期:只有影响经营利润计算的事项才考虑对所得税的影响
寿命期末(处置期):投资项目处置产生的变现收入,如果影响经营利润计算,就要考虑对所得税的影响
无论项目寿命期长短,计提折旧摊销的方法、折旧摊销年限、预计净残值等,都应遵守税法规定
项目现金流量的估计方法
经营性长期资产投资
新建项目:从无到有,该项目产生的现金流量就是增量现金流量
1,建设期:项目投资,往往都是现金流出,包含:
购买价款:包括买价,税费,运费、保险费等
安装调试或建设期支出:往往在建设期期末付现
垫支营运资本:建设期期末(经营期期初)垫支,以供经营期使用
2,经营期:项目经营过程中往往既有现金流入,又有现金流出
①现金流入:
税后收入=营业收入*(1-所得税税率)
折旧摊销抵税=折旧摊销*所得税税率
②现金流出
税后付现费用=付现营业费用*(1-所得税税率)
垫支营运资本的增加额
③现金净流量=营业收入*(1-所得税税率)+折旧摊销*所得税税率-付现成本费用*(1-所得税税率)-垫支营运资本的增加额 =(营业收入-付现营业费用-折旧摊销)*(1-所得税税率)+折旧摊销-垫支营运资本的增加额 =税后经营净利润+折旧摊销-垫支营运资本的增加额 =营业现金毛流量-垫支营运资本的增加额 =营业现金净流量
3,回收期(项目寿命期末):项目终结并处置,往往既有现金流入,又有现金流出,包含:
收回之前垫支的全部营运资本
项目处置产生变现收入(变现价值,残值收入)
项目处置的变现收入和账面价值的差额对所得税的影响
更新项目(互斥项目):以旧换新,新旧项目产生的差额现金流量,才是增量现金流量,往往不改变生产能力,不增加现金流入,更多是减少现金流出,现金流出少者优
新旧项目寿命期相同:
1,分别计算净现值并比较,净现值大者优
2,直接计算差额现金流量(新-旧)的净现值:差额现金流量的净现值>0,应更新
新旧项目寿命期不同:往往资本成本相同,计算等额年金,并比较:等额年金大者优,(剔除负号则是平均年成本所以如果剔除负号则是等额年金小者优)
投资项目的经济寿命:项目平均年成本最低的使用年限,是项目最经济有效的寿命
项目折现率的估计
使用企业当前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使用该种方法的前提条件,须同时满足:
项目的经营风险与公司一致
项目的资本结构(财务风险)与公司保持一致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计算方法=∑(某种长期债务资本/长期资本总额 * 该长期债务税后资本成本)+∑(某种权益资本/长期资本总额 * 该权益资本成本)
可比公司法估计
原理:
1,选择经营业务和待评估投资项目类似的上市公司作为可比公司,以该上市公司的系统风险(β系数)类比估算投资项目的系统风险(β系数)
2,利用投资项目的系统风险(β系数),计算该投资项目的权益资本成本(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计算方法:
基础公式:β资产=【权益/(权益+负债*(1-所得税税率))】*β权益+【负债*(1-所得税税率)/(权益+负债*(1-所得税税率))】*β负债
公式推导理由:因为债务利息可抵税,所以实际负债=负债*(1-所得税税率);假定债务不违约,按合同约定承担固定负担,则没有系统风险:β负债=0
公式推导结果:β资产=【权益/(权益+负债*(1-所得税税率)】*β权益
3,利用投资项目的资本结构、权益资本成本和债务资本成本,计算该投资项目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计算方法:
1、卸载可比公司的财务杠杆:剔除可比公司资本结构对可比公司系统风险的影响 通过可比公司的财务数据计算β资产(利用:β资产=【权益/(权益+负债*(1-所得税税率)】*β权益)
2,加载待评估投资项目的财务杠杆:考虑投资项目资本结构对投资项目系统风险的影响 通过“1”中计算出的β资产反推待评估投资项目的β权益
3,计算待评估投资项目的权益资本成本:Ri=Rf+βi*(Rm-Rf)
4,以该项目资本结构为权重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项目的敏感分析
敏感分析的作用:是投资项目评价中考虑未来不确定性的一种方法,在确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假定其他不确定性因素都不变,分析其中一个特定因素的变化对投资项目最终评价结果的影响及影响程度
1,找到产生不确定性的根源(敏感因素),方便采取相应措施应对
2,预估可能出现的情况,尽量减小或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
3,引导投资方案的选择:敏感性小的方案风险低
4,分析最有利和最不利的情况,预测未来的风险,为确定可行性方案提供决策依据
敏感分析的方法
最大最小法(找临界值):计算最终评价结果处于临界值时某个影响结果的变量的最大值,可以了解投资项目各变量可接受的临界值
敏感程度法(计算敏感系数):计算影响最终评价结果的某特定变量产生变化时,评价结果随之变化的程度,即:计算该特定变量的敏感系数
敏感系数=结果变化的百分比/特定变量变化的百分比
以净现值为例:
当变量X=X1时,结合其他变量目前预测数据,计算净现值NPV1
当变量X=X2时,结合其他变量目前预测数据,计算净现值NPV2
变量X的敏感系数=[(NPV2-NPV1)/NPV1]/[(X2-X1)/X1]
敏感分析的局限性
假定每次只有一个特定变量发生变化,其他变量保持不变,但现实往往是多个变量同时变化,且变化幅度不同
考虑某个特定变量发生变化对最终评价结果的影响,但并不考虑该变量发生变化的可能性
都有的缺陷:
技术更新换代很快,项目无法完全原样复制
通货膨胀时,项目重置成本会上升
市场竞争激烈,项目可能被淘汰(只有重置概率很高的项目,才适合用这两种方法优选互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