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规律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规律的思维导图,内容有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环节与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
编辑于2023-05-09 14:08:38 江西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环节与特点
(1)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内涵
I. 过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II.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内涵
III. 如何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这一概念的科学内洒
1. 首先,思想政治育过程是特殊的实践活动过程,这种特殊性,在于它是从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从人的精神和意识发展着手,进而促进人们更好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过程。
2.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运行的流程。
3.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互动过程
(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环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首先是教育者教的过程。
I. 教育准备阶段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决策
第二,建立和谐的教育关系。
II. 信息交流阶段
实施阶段(中心环节)
III. 理论内化阶段
受教育者
1. 理论内化不只是个体认知的内容丰富,更是思想情感、道德品质、政治信念的形成与提高
2. 理论内化始终伴随着受教育者知、情、意、信等心理因素的矛盾运动。
3. 。理论内化的关键是要受教育者真懂、真信
因此,教育者不仅要注意向受教育者准确传递、科学灌输系统的教育内容,还要注意调动受教育者参与教育过程的积极性和理论内化的自觉性,使他们在一种全动的状态中实现从不知到知、从知到信的转变,
IV. 外化应用过程
V. 反馈调控阶段
这些阶段彼此区别、相互衔接,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呈现出具有明显阶段性特征的连续过程
(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点
复杂的过程,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I. 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
连续性
1. 指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性、持久性
2. 必须经过长期教育,日积月累,循序新进
间断性
首先表现为阶段性
其次也表现为反复性
II. 贯通性与反馈性交织
目标
III. 针对性与有效性相通
针对正面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素质与人们思想政治素质现实状况之间的矛盾。
首先,这个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存在的内在根据
其次,这个矛盾贯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最后,这个矛盾规定和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具体矛盾
基本矛盾的解决可以缓解其他矛盾,解决其他矛盾 可以为解决基本矛盾创造条件
具体矛盾
1. 社会发展要求与个体发展需要的矛盾
在社会发展要求与个体发展需要之回始终保持适当的张力,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直接反映
2. 主导性教育与自主性接受的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是由两个相互开放的子系统即教育者的施教过程、受教育者的受教过程共同构成的活动。教育者的主导性传递活动与受教育者的自主选择接受活动紧密相连、无法分离
3. 教育正面影响与环境不良影响的矛盾
解决教育的正面影响与环境的不良影响之间的矛盾,既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自身作出努力,又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思想政治教育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
一、思想政治素质的结构
思想观念
1. 定义: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理想、信念等,集中体现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地位:在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中处于核心地位
3. 特点
第一,思想观念具有阶级性和时代性特征
第二,思想观念是自觉的思想信念和意志的集中体现
第三,任何思想观念,总是要通过言行表现出来,通过人的言与行可以反观其思想观念状况
政治品质
政治品质即政治素质,是人们从事社会政治活动所必需的内在条件,政治素质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阶级性
内容
政治理论知识
政治心理
政治价值观
政治信仰
政治能力
道德人格
法制意识
二、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发展
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是指个体的思想政治素质在演化过程中不断获得新品质的过程。
(一)社会实践是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形成与发展的甚础
首先,受教育者在社会实践中得思想政治认知
其次,受教育者在社会实践中展现思想政治行为
(二) 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的过程
第一,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的外部因素及其影响
外部因素:①社会的经济制度及其经济生活条件、政治制度及其社会的政治状况、社会文化及其文化活动 ②社区环境 ③受教育者出生和成长的家庭 ④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学校 ⑤受教育者从事工作的社会组织 ⑥各种非正式的交往环境,包括邻居、朋友、熟人等各种各样的非正式群体 ⑦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包括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录音录像制品、网络
对个体思想政治素质的影响是通过社会实践、社会活动这一中介而实现的。各种思想观念、价值观点、道德规范等外部因素都是在主体活动和人际交往等实践形式中盗透到人的主观世界中,从而影响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的内在矛盾及其转化
一是社会所要求的价值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意识
二是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意识转化为相应的行为和行为习惯
总之,个体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发展,是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在内外因素的矛盾运动中,不断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三、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引导
(一)个体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引导
首先,教育者要从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的实际水平出发实施教育,这是遵循个体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引导规律的前提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的方向
单位、家庭与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对个体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二) 个体思想政治素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首先,环境是个体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的载体,个体展现出的思想政治内容是对社会环境的反映
其次,个体只有具备社会认知能力才能形成一定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质,而环境为个体提供了社会认知的场所
再次,环境作为个体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的外部条件,它的改变可能引起个体思想政治素质的变化
在承认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人对环境的能动改造作用
(三) 个体内在思想政治素质的运动转化
个体内在的思想政治素质运动转化规律,即个体的实践活动与内部思维活动,相互作用引起个体思想政治素质发展变化的规律
一种客观因素在影响主体时, 关键不在客观因素本身,而是取决于接受者对客观因素的认识、选择与应用,在于主体 素与客体因素之间的结合与渗透
一种客观因素在影响主体时, 个体内在思想矛盾运动,是个体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的根据,由个体实践活动与心理活动共同推进
一种客观因素在影响主体时,个体的思维活动对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的作用 主要体现
一是思想政治素质结构中的各要素的协调,为形成思想政治素质提供整合保障
二是个体新旧思想政治素质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个体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发展
三是个体的思想政治素质由知到行的运动转化过程,使个体 思想政治思想政治素质对外在发挥作用,形成一定客观效果
思想政治素质都会经历由内化到外化,再到新内化的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
一、思想政治教育适应社会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一是受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
二是受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
三是受社会发展文明程度的制约
(二)思想政治教育要自觉适应社会发展
第一,坚定正确发展方向
第二,开拓创新,在内容与方法上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时代需求
第三,包容开放,积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多样化特征
二、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社会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是促进政治健康发展
二是促进社会与经济发展
保证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
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三是促进社会文明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对社会文化具有选择,传播,创造的功能
(二)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式
一是培育核心价值观
二是激发精神动力
三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狭义的社会实践则是指受教育者的实践活动
广义的社会实践是籍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和谐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顺利进行的前提。和谐的教育关系更能增强教育者的责任感,也有利于受教育者形成接受教育的积极心态。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和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的过程。
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 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在宏观上表现为历史发展过程
在微观上表现为具体的教育活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