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导图有知识点,有总结,有目录。从学到记,一张搞定。不再抄书抄到手软。 乖乖些,快毕业了,就业形势严峻,想试试编制类考试!所以规培的知识暂时放放吼!相关知识持续发布,需要的一起冲冲冲!!! 该系列导图是关于公共课部分,我的是根据文职备考的,可以借鉴吼! 编制类考试有很多,比如常见的有省考、教师招聘(全年)、三支一扶(3月-7月)、事业编、国考(10月中旬)、定向选调生(10-12月、大学生西部计划(5月)等等。
编辑于2022-10-28 17:15:31 陕西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6、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一)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1.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发展
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
两个阶段。
19世纪70年代以前
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竞争阶段。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逐步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垄断资本主义得以形成。
垄断取代自由竞争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占据统治地位。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包括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种形式
垄断
即资本更加集中。
垄断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集中在
一两个大利益集团手中。
如
曾经美国的石油有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石油公司。后来几乎只剩下洛克菲勒一个巨头。
换言之
资本主义世界总是存在一个资本转移的过程。
无产阶级创造的价值
转移到资产阶级手里
这是剥削。
而资产阶级本身也要互相吞噬,大资本家吃小资本家
最后只剩下几个巨无霸。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基本特征
①生产资料为资本家私人所占有
资本家既是生产资料的直接所有者
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的直接组织者
②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各个生产部门
都存在着实力不相上下的各种不同的企业
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在该生产部门居于垄断地位。
③资本和劳动力的流动非常频繁
可以不受人为抑制地
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
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
④市场已经形成一个广泛的有利的体系
主要有
商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房地产市场、货币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外贸外汇市场等
其中
商品市场
是基础
其他市场
都围绕着货币市场运行
发挥着它们各自的功能。
⑤统一的国内市场和世界市场都已经形成
充分体现出市场的开放性、竞争性、平等性的特点
⑥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程度较低
资本家生产经营的规模不大,占有资本较少
因此,企业的组织形式也比较简单,以单个资本构成的单人业主制为主。
⑦社会经济运行中,主要靠市场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
资产阶级国家奉行“管的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的原则
只保护私有制和国家安全
不对微观和宏观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甘为“守夜人” 。
⑧市场机制发挥着对经济的全面调节的作用
市场机制由
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所构成
以价格机制为核心
与需求机制和自由竞争机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发挥着调节社会生产、配置社会资源、组织和协调社会经济运行与发展的作用
小结
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各个部门垄断不了;
资本劳动力流动频繁;资本集中较低
市场
市场形成体系
国内外市场建立
市场调节,国家不管
市场机制全面调节
发展走向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建立在
私人资本所有制和雇用劳动的基础上
资本与雇用劳动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随着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发展
劳资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经济危机也频道爆发 。
经济危机使得工厂停工、商业停顿、工人失业,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遭受不堪忍受的困苦 。
这一切表明,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
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危机的过程。
2.垄断产生的原因
①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高额利润。
②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 ,也会产生垄断。
③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企业之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
本质
是通过联合来操纵并控制商品生产和销售市场,操纵垄断价格,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小结
生产集中发展太高;企业规模巨大,竞争限制;企业间竞争太惨烈
3.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金融资本
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
的一种垄断资本。
形成途径
金融联系
资本参与
人事参与
金融寡头
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
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①经济
主要是通过“参与制”
(金融寡头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来实现的;
参与制
是通过金融资本家掌握的主要股份公司(“母公司”)
去收买
许多其他股份公司一定数量的股票(例如百分之四十,或者百分之三十,甚至更少)
变成自己的“子公司”;
又以同样的方法控制更多的公司(“孙公司”)
通过这种层层控制
金融寡头就能用减少的资本控制和支配比自己资本大好多倍的资本,从而操纵国民经济。
②政治
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
(亲自担任或指派代理人担任政府要职)来实现
③还通过建立政策咨询机构
掌握新闻科教文化等来左右和影响内政外交与社会生活
小结
经济“参与制”;政治联合;建立政策咨询机构
4.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定义
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
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形成
是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
进一步提高的产物
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进一步尖锐化的结果
出现的原因
私人垄断资本和社会化再生产的矛盾得不到解决
主要形式
①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②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
③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包括国家向私人垄断企业订货、提供补贴等;
④宏观调节
主要是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
对社会总供求进行调节
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目标。
⑤微观规制
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反托拉斯法,
二是公共事业规制
三是社会经济规制。
主要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限制垄断,保护竞争,维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
积极作用
①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界限
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有利于缓解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③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
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
④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干预下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升级和优化,加快了这些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小结
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缓解无政府;国家现代化
但是
并没有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实质
都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服务的手段
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
换句话说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就是
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政权合为一体的垄断资本主义
实质
垄断资本家直接控制国家机器
它充分利用国家的权力来加紧榨取
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
从而保证垄断资本家获高额垄断利润,巩固和加强垄断资产阶级专政。
总之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是资本主义垄断的最高形式
(2)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
产生条件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
重要制度条件
垄断资本主义的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表现
①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幅上升
②随着实体经济的资本利润率下降
导致金融资本的急剧膨胀
③制造业就业人数严重减少
以金融为核心的服务业就业人数逐步增加 ;
④虚拟经济越来越脱离实体经济
小结
金融业的地位提升;其资本膨胀;就业人数增加
虚拟脱离实际
经济动因
①将国内过剩的资本输出
以便在国外谋求高额利润;
②将部分非要害技术转移到国外
以取得在别国的垄断优势,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③争夺商品销售市场;
④确保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
基本形式
借贷资本输出,生产资本输出,商品资本输出
资本输出
为获取高额利润或谋求经济、政治、军事利益,
私人或政府利用
过剩资本向国外投资或贷款。
过剩资本
并不是绝对的“过剩” 。
资本不会投向于利润率“相对”低下的国内,
亦即找不到“有利可图”的行业
而并非绝对没有用途。
可以进一步理解
资本输出是过剩资本流向了利润率“相对”较高的国家和地区。
换言之
哪里利润率高,资本就流向哪里,就输出到哪里
一般分类
生产资本
不变资本
即生产资料,如机器、厂房
可变资本
即劳动力
主要是在国外投资开办工厂,开采矿产资源,收购当地原有企业等。
借贷资本
(货币资本所有者为取得利息 贷款 给政府或私人)输出
主要由政府、银行、企业贷款给国外政府或私人企业。
垄断资本就通过
直接投资(开矿山,办工厂,建铁路、设商店)和
间接投资(贷款)的方式
把资本输出国外
通过极力的压榨经济落后国家的广大劳动人民
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资本输出并不排斥商品输出
相反,资本输出成了鼓励商品输出的手段。
资本主义主义国家把资本输出到落后国家的同时,也把大量商品输出到这些国家,大量倾销那些过时的设备和“过剩”的物资,使垄断资本又获得了高额利润
列宁指出
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
进而发展到帝国主义
具有五个基本特征 :
垄断组织→金融资本/寡头→资本输出
→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最大的资本主义列强
①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
决定作用;
②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
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
③资本输出有了
特别重要的意义;
④瓜分世界的
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⑤最大资本主义列强
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
实质
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5.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1)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
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
实质
是资本的全球化
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趋势。
表现
一是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
二是贸易的全球化。
三是金融的全球化。
四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影响
动因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
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 。
②跨国公司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
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
促进了国际分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③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为国际资本的流动、国际贸易的扩大、国际生产的大规模进行提供了适宜的体制环境和政策条件,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生产社会化不断提高的过程。经济全球化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后果:
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
地位和收益不平等、不平衡
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 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恶化 ;
③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经济风险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二战后资本主义变化的新特点
(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
私人资本所有制
是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股份公司的发展
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
取代个体资本所有制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
二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是
国家资本所有制形式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
法人资本所有制
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
两种形式
企业法人资本所有制
机构法人资本所有制
性质上
是一种基于资本雇佣劳动的垄断资本集体所有制
它仍体现着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关系。
(2)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人阶级反抗力量的不断壮大,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开始采取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促使工人自觉地服从资本家的意志。
这些制度主要有:
职工参与决策,终身雇佣,
职工持股
此外
社会福利制度的普及化、全民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劳动者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改善了劳动者的社会状况。
(3)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
①资本家
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很大变化。
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发生分离
拥有所有权的资本家一般不再直接经营和管理企业
而是靠拥有的企业股票等有价证券的利息收入为主。
②高级职业经理
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
③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
的数量不断增加
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
(4)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经济调节机制的变化:
①二战后
资本主义国家在继续发挥市场机制主导性作用的同时
开始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
②国家
已经承担起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保持经济稳定、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以及维护竞争秩序等重要职能。
经济危机呈现新的特点
①去工业化和产业空心化日趋严重,
产业竞争力下降;
②经济高度金融化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脱节;
③财政严重债务化
债务危机频繁爆发;
④两极分化和社会对立加剧;
⑤经济增长乏力,发展活力不足
周期性危机与结构性危机交织在一起;
⑥金融危机频发
全球经济屡受打击
小结
工业产业空心化;经济高度金融化、债务化;
两极分化严重;经济乏力;危急频发
(5)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原因
①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斗争的作用,
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
③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
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
④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
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质
①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
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
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
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2.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表现
①经济发展“失调 ”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失衡,福利风险增加,债务负担沉重。
②政治体制“失灵 ”
西式选举往往难以选贤,政党利益可能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 “民主陷阱”会阻碍国家治理。
③社会融合机制“失效 ”
社会极端思潮抬头,社会流动性退化,社会矛盾激化。
与封建社会相比
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
①资本主义
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 。
②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
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③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
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三)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1.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局限性表现
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资本主义制度下财富占有 两极分化
引起经济危机
③资本家阶级支配和控制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和运行
不断激化社会矛盾和冲突
这些局限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是不可能根本消除
它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
2.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 。
②资本积累
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
④资本主义社会
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在资源配置效率上的
不协调
是市场经济的局限性所在
具体表现是
消费上
,是产能过剩,有效需求不足;表现在 生产上 是个别企业中生
产的有组织性与市场的无序竞争;表现在
阶级关系上 是雇佣者与被雇
佣者。
3.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
小结
6、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目录
(一)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1.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2.垄断产生的原因
3.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4.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变化的新特点
(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2)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3)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
(4)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5)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2.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三)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1.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2.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3.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