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10东汉大事年线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国祚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两汉。 新朝末年爆发绿林赤眉起义,西汉宗室刘秀趁势而起,于公元25年称帝,延续“汉”国号,史称东汉。 汉明帝、汉章帝在位期间,东汉进入鼎盛时期,史称明章之治。 章帝后期,外戚日益跋扈。和帝继位后,扫灭外戚,使东汉国力达到极盛,史称之为永元之隆。 东汉后期皇帝年幼,太后称制、外戚干政,幼君多借助宦官才能亲政,朝政日腐,豪强势力大肆兼并土地。桓帝、灵帝在位时期,昏庸无道、横征暴敛、卖官鬻爵,农民在多重残酷压榨下不堪重负。 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朝廷令各州郡自行募兵,将起义基本平定,却导致地方豪强拥兵自重。190年,董卓挟献帝迁都长安,自此大权旁落,揭开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局面。董卓被杀死后,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220年,曹丕称帝建魏,东汉覆灭。
编辑于2023-05-17 16:33:06 北京市东汉大事年线
简介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国祚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两汉。 新朝末年爆发绿林赤眉起义,西汉宗室刘秀趁势而起,于公元25年称帝,延续“汉”国号,史称东汉。 汉明帝、汉章帝在位期间,东汉进入鼎盛时期,史称明章之治。 章帝后期,外戚日益跋扈。和帝继位后,扫灭外戚,使东汉国力达到极盛,史称之为永元之隆。 东汉后期皇帝年幼,太后称制、外戚干政,幼君多借助宦官才能亲政,朝政日益腐败,豪强势力大肆兼并土地。桓帝、灵帝在位时期,昏庸无道、横征暴敛、卖官鬻爵,农民在多重残酷压榨下不堪重负。 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朝廷令各州郡自行募兵,将起义基本平定,却导致地方豪强拥兵自重。190年,董卓挟献帝迁都长安,自此大权旁落,揭开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局面。董卓被杀死后,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220年,曹丕称帝建魏,东汉覆灭。 东汉在文化、科技、军事、佛教等方面成就突出。文化上,郑玄将经学推向高峰并开创郑学;科技上,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和浑天仪;军事上,迫使北匈奴西迁;佛教在此期间经白马寺传入中国。 东汉豪强地主势力扩张并形成门阀士族,匈奴、羌族、氐族等民族内迁,北匈奴西迁后鲜卑人占据漠北,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25年
中元(黄帝纪年)2722年
乙酉
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
六月,刘秀称帝,建元建武。十月,刘秀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26年
中元2723年
丙戌
光武帝建武二年
三月,光武帝大赦天下,减轻刑罚。
六月,光武帝册立贵人郭氏为皇后,嫡长子刘强为皇太子。
九月,冯异领兵击败赤眉军,招降赤眉军大部分士兵。
27年
中元2724年
丁亥
光武帝建武三年
正月,赤眉军残余士兵向东逃窜,光武帝率军阻断其退路,赤眉军向光武帝投降。
四月,冯异统军收复关中,消灭地方割据势力。
28年
中元2725年
戊子
光武帝建武四年
马援在宣德殿面见刘秀。马援道:“如今天下反反复复,窃取名字的人多如牛毛,现在见到陛下,宽宏大量,与高祖一样,就知道帝王自然有真的了。”刘秀佩服马援的胆识,认为他与众不同。 后来,马援为东汉立下汗马功劳,累官至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世称“马伏波”。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受到后人的崇敬。
29年
中元2726年
己丑
光武帝建武五年
七月,光武帝下诏修葺长安周围的陵园。
30年
中元2727年
庚寅
光武帝建武六年
光武帝敕令天下各地的田租恢复旧制,仿照西汉制度,按三十分之一征税;下诏凡是在王莽时期被没为奴婢的人恢复为平民。
31年
中元2728年
辛卯
光武帝建武七年
三月,下诏裁撤轻车、骑士、材官、楼船等军士为民,以恢复生产。
32年
中元2729年
壬辰
光武帝建武八年
四月,光武帝率军平定河东地区。
十二月,高句丽委派使者向光武帝朝贡,光武帝恢复其王号。
33年
中元2730年
癸巳
光武帝建武九年
光武帝重设护羌校尉,防御羌人的进攻。
34年
中元2731年
甲午
光武帝建武十年
正月,吴汉率军在平城击败匈奴。
十月,来歙将军击败羌人部落,打通中原地区通往凉州的道路。
35年
中元2732年
乙未
光武帝建武十一年
汉军集中力量讨伐盘踞蜀地的公孙述,屡获胜利。
36年
中元2733年
丙申
光武帝建武十二年
十一月,汉军攻入成都,剿灭公孙氏,平定蜀地。
至此,刘秀登基后用了十二年的时间终于克定天下,使得自莽新末年以来四分五裂、战火连年的古老中国再次归于一统。
37年
中元2734年
丁酉
光武帝建武十三年
四月,光武帝不再任用功臣参与国家政务,拜邓禹为高密侯,李通为固始侯、贾复为胶东侯。对已经故去的功臣,封赏其子孙或宗族旁支。
38年
中元2735年
戊戌
光武帝建武十四年
莎车王、鄯善王委任使者向汉朝进贡。西域各国不满匈奴的统治,请求汉朝重新设置西域都护,光武帝没有接受。
39年
中元2736年
己亥
光武帝建武十五年
光武帝敕令吴汉统军北上攻击匈奴,又将雁门郡、代郡的官员民众迁徙到居庸关、常山关附近。
光武帝敕令清查全国土地,各地地方官趁机侵占土地。
40年
中元2737年
庚子
光武帝建武十六年
二月,交趾民众起兵反叛。
东汉恢复西汉的传统币制,铸造五铢钱通行天下。
41年
中元2738年
辛丑
光武帝建武十七年
十月,废除皇后郭圣通,改立贵人阴丽华为皇后。史称阴丽华以美貌著称,刘秀尚未发迹时,就十分仰慕她的美貌,曾感叹道“娶妻当得阴丽华。”阴丽华是汉明帝刘庄的生母。
莎车王再次委派使者来汉进贡,请求设置西域都护。光武帝任命莎车王为西域都护,并赐予印信和绶带。
光武帝封马援为伏波将军,南征交趾(今越南北部)。
42年
中元2739年
壬寅
光武帝建武十八年
三月,马援击败交趾的叛军。
光武帝敕令撤销州牧的称号,重设刺史。
43年
中元2740年
癸卯
光武帝建武十九年
马援杀死交趾叛军首领征侧,平息叛乱。
光武帝册立阴丽华之子刘阳为太子,并更名为刘庄。
44年
中元2741年
甲辰
光武帝建武二十年
十二月,匈奴攻打天水、扶风、上党三地。
45年
中元2742年
乙巳
光武帝建武二十一年
八月,乌桓、匈奴和鲜卑的军队相约入侵汉朝边境,光武帝命马援修建城堡及要塞,号召百姓返回旧地。
莎车王妄图称霸西域,不断攻击邻国,索取赋税。西域各国派遣使节前往洛阳,希望汉朝维持西域的秩序。光武帝同意敦煌太守裴遵的请求,把西域诸国的人质留在敦煌以警示莎车王。
46年
中元2743年
丙午
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
东汉因为国力不足,暂时放弃了对西域的控制。
47年
中元2744年
丁未
光武帝建武二十三年
匈奴右日逐王派遣使节到汉朝,请求归附。
48年
中元2745年
戊申
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
匈奴推举右日逐王为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请求做汉王朝的北方屏障,替代汉朝守卫边疆,光武帝同意了其请求。
49年
中元2746年
己酉
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
正月,高句丽侵扰东汉边境,辽东太守采取招降政策,又用财务诱使其攻击匈奴。此后,高句丽常年侵扰匈奴,接受东汉的赏赐。
辽西郡乌桓部落归顺汉朝,光武帝设置乌桓校尉,并命其移居塞内,协助朝廷攻击匈奴和鲜卑。
50年
中元2747年
庚戌
光武帝建武二十六年
正月,光武帝敕令增加各级官员俸禄。
51年
中元2748年
辛亥
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
五月,光武帝敕令去掉大司徒、大司空的“大”字,改大司马为太尉。
北匈奴派使节向汉朝请求和亲,光武帝拒绝和亲。
52年
中元2749年
壬子
光武帝建武二十八年
北匈奴再派使节请求和亲,光武帝赐予绢帛和弓矢。
53年
中元2750年
癸丑
光武帝建武二十九年
四月,诏令天下在押囚犯自斩首以下,各减本罪一等,其余赎罪罚作苦役各不等。
54年
中元2751年
甲寅
光武帝建武三十年
二月,群臣请求光武帝封禅泰山,光武帝认为自己所为远不及祖先,拒绝封禅。
史学家班彪卒。
55年
中元2752年
乙卯
光武帝建武三十一年
五月,发生水患。
北匈奴派遣使者向汉朝朝贡。
56年
中元2753年
丙辰
光武帝中元元年
二月,光武帝封禅泰山。
四月,光武帝大赦天下,改年号中元。
57年
中元2754年
丁巳
光武帝中元二年
倭奴国王派遣使节奉贡朝贺,光武帝赐赠金印一枚。
二月,光武帝驾崩。太子刘庄继位,是为汉明帝,尊阴皇后为皇太后。
光武帝刘秀(前5年—57年)是汉高帝刘邦九世孙,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后裔。光武帝即位之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减免赋税、徭役,裁省吏员;多次下诏释放及禁止残害奴婢,使大批奴婢免为庶民;实行度田,检核垦田和户口,旋因遭到强烈反抗而失败。又加强中央集权,削弱三公职权,全国政务皆通过尚书台而总揽于皇帝;妥善安置功臣,赐其高爵厚禄而不使干预政事,禁止外戚、宦官干政;裁并四百余县,取消内郡地方兵,裁撤郡都尉,削弱地方兵权,扩大中央直接统辖的军队。 光武帝统治期间,社会生产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史称“光武中兴”。
58年
中元2755年
戊午
汉明帝刘庄永平元年
七月,马武率军平定羌族叛乱。辽东郡太守调派鲜卑攻击乌桓,取得胜利,塞外诸侯请求归顺。
59年
中元2756年
己未
汉明帝永平二年
正月,汉明帝举办隆重的仪式祭祀光武帝。
三月,汉明帝驾临辟雍,举行大射礼;十月,再次驾临辟雍,举办养老礼。
60年
中元2757年
庚申
汉明帝永平三年
汉明帝立马援之女为皇后。
汉明帝在云台绘制了28位将领的肖像,前三位是邓禹、马成、吴汉。马援因外戚身份而未被列入。
61年
中元2758年
辛酉
汉明帝永平四年
于阗王广德统领西域各国军队杀死莎车国王,占领莎车国。匈奴军队围困于阗,于阗向匈奴投降。
62年
中元2759年
壬戌
汉明帝永平五年
汉明帝号召迁到内地的边疆居民回到边疆地区,朝廷赐给治装费。
63年
中元2760年
癸亥
汉明帝永平六年
64年
中元2761年
甲子
汉明帝永平七年
正月,皇太后阴丽华薨。
北匈奴请求与汉朝恢复贸易,汉明帝允准。
65年
中元2762年
乙丑
汉明帝永平八年
东汉使者将佛教从西域传至中原地区。
66年
中元2763年
丙寅
汉明帝永平九年
汉明帝推崇儒学。外戚、宗室官员子弟等都被要求学习儒家经典。匈奴的贵族子弟也开始学习儒学。
67年
中元2764年
丁卯
汉明帝永平十年
汉明帝巡游南阳,和学校的学生共同演奏雅乐。
68年
中元2765年
戊辰
汉明帝永平十一年
正月,沛王刘辅、楚王刘英、济南王刘康等八王进京都洛阳朝拜。
69年
中元2766年
己巳
汉明帝永平十二年
春,哀牢王柳貌带领民众归顺汉朝。
四月,修筑黄河堤坝。堤坝从荥阳向东直到千乘(山东利津)入海,长达一千余里。自从堤坝修筑完工,黄河很少发生决堤。
70年
中元2767年
庚午
汉明帝永平十三年
楚王刘英因谋反被废黜,迁居到丹阳郡泾县。
71年
中元2768年
辛未
汉明帝永平十四年
朝廷全力调查楚王谋反案件,有数千人被处死或流放。
72年
中元2769年
壬申
汉明帝永平十五年
二月,汉明帝继续巡视东方。
三月,汉明帝驾临孔子故居,命太子与宗室亲王讲读儒家学说。
73年
中元2770年
癸酉
汉明帝永平十六年
东汉占领伊吾卢地区,设置宜禾都尉进行管理。
窦固命副司马班超为使节访问西域各国,西域与汉朝关系得以恢复。
74年
中元2771年
甲戌
汉明帝永平十七年
西南一百多个小国向汉朝称臣,进献贡赋。
十一月,汉明帝派窦固、耿秉进攻西域,击败北匈奴军队,平定车师。窦固向汉明帝建议重设西域都护府,汉明帝允准,委任陈睦为西域都护。
75年
中元2772年
乙亥
汉明帝永平十八年
八月,汉明帝驾崩,太子继位,是为汉章帝。
汉明帝刘庄(28年—75年),光武帝刘秀第四子,母为光烈皇后阴丽华 明帝即位之后,一切遵奉光武帝既成制度。对内提倡儒学,恢复冕旒制度;注重刑名文法,为政苛察,总揽权柄,权不借下。严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干政,防范贵戚功臣势力。同时治理水患,在黄河沿岸修筑千里大堤,解决了积患已久的黄河问题,维持了黄河900多年的稳定。 对外,命窦固出击北匈奴,消除其威胁;令班超出使西域各国,设立西域都护;又将西南的哀牢国收归版图,白狼等百余国称臣,并从天竺将佛教引进中国。 明帝在位期间,招抚流民,救济贫农,兴修水利,使得吏治清明,境内安定,民安其业,户口滋殖,与其子汉章帝时期并称“明章之治”。
76年
中元2773年
丙子
汉章帝刘炟建初元年
汉章帝敕令取消在西域设立的职官,召班超等回国。
77年
中元2774年
丁丑
汉章帝建初二年
三月,朝廷取消在西域伊吾卢的驻军,北匈奴重新占领伊吾卢。
78年
中元2775年
戊寅
汉章帝建初三年
三月,汉章帝册立贵人窦氏为皇后。
闰九月,班超统领西域各国军队,攻入姑墨国石城(今新疆温宿西)。
79年
中元2776年
己卯
汉章帝建初四年
十一月,《白虎通义》撰成,朝廷将其作为官方典籍予以发布。
《白虎通义》是汉代讲论五经同异、统一今文经义的一部重要著作,由班固等人根据汉章帝建初四年经学辩论的结果撰集而成,因辩论地点在白虎观而得名。 《白虎通义》继承了董仲舒以后今文经学神秘的唯心主义思想,以神秘化了的阴阳、五行为基础,解释自然、社会、伦理、人生和日常生活的种种现象,对宋明理学的人性论产生了一定影响。
80年
中元2777年
庚辰
汉章帝建初五年
班超统军平定了西域数个国家,上书请求加强与乌孙国的交往,汉章帝允准。
81年
中元2778年
辛巳
汉章帝建初六年
七月,以大司农邓彪为太尉。
82年
中元2779年
壬午
汉章帝建初七年
六月,汉章帝废除刘庆太子之位,立刘肇为太子。
83年
中元2780年
癸未
汉章帝建初八年
正月,东平王刘苍去世。
窦宪凭借外戚的身份,强占土地庄园,受到汉章帝的严厉训斥,逐渐失去皇帝的信任。
84年
中元2781年
甲申
汉章帝元和元年
二月,汉章帝敕令各地官员允许无地农民迁移,迁移者享受政策优待。
七月,汉章帝下诏禁止对犯人使用酷刑。
85年
中元2782年
乙酉
汉章帝元和二年
正月,汉章帝敕令优待孕妇,由官府赐予粮钱,并免除其丈夫人头税一年。
86年
中元2783年
丙戌
汉章帝元和三年
班超杀死叛乱的疏勒国王,西域南部的道路变得顺畅。
87年
中元2784
丁亥
汉章帝章和元年
班超率西域诸国军队围攻莎车国,龟兹王前来援助,却中了班超之计,溃败而逃。莎车归汉,班超威名远扬。
88年
中元2785年
戊子
汉章帝章和二年
二月,汉章帝驾崩,太子继位,是为汉和帝。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宪以外戚身份把持朝政。
汉章帝刘炟(56年~88年)是汉明帝刘庄第五子,母为贾贵人。 汉章为政上一改明帝苛察,事从宽厚,放宽刑律,废除苛法五十余条,又颁布胎养令,给每位怀孕的女性赐谷“三斛”,以鼓励人口生育。同时轻徭薄役,奖励农桑。军事上发兵营救围困西域的三百将士,留下了“十三将士归玉门”的佳话;两次派兵增援班超。 章帝在位期间,社会民生尚称安定,生产有所发展,史家将其与明帝统治时期并称“明章之治”。然外戚窦宪骄擅,帝待以宽容,遂开外戚专政之始。 章帝也是一位书法家,草书非常有名,称为“章草”;崇尚儒术,曾令诸儒于讨论《五经》异同作《白虎通义》,又诏曹褒定《汉礼》一百五十篇。
十月,太后封窦宪为车骑将军、耿秉为副帅,率军进攻北匈奴。
89年
中元2786年
己丑
汉和帝刘肇永元元年
六月,窦宪与耿秉统军在稽落山(今蒙古国西南部)击败北匈奴军。班固在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刻石记功。
九月,窦宪被任命为大将军,位列三公之上。
90年
中元2787年
庚寅
汉和帝永元二年
五月,东汉夺回伊吾卢(今新疆哈密)。
班超平定了月氏的反叛,月氏派遣使节向汉朝进贡。
十月,南匈奴单于向汉朝请求消灭北匈奴。窦宪与南匈奴联合攻击北匈奴,北匈奴单于受伤逃跑。
91年
中元2788年
辛卯
汉和帝永元三年
二月,汉军在金微山(今阿尔泰山附近)大败北匈奴。龟兹、姑墨、温宿等国请求归顺汉朝。
十二月,朝廷恢复西域都护府,班超任西域都护。
92年
中元2789年
壬辰
汉和帝永元四年
汉和帝设计捕杀窦宪及其党羽,继而亲政。
93年
中元2790年
癸巳
汉和帝永元五年
二月,汉和帝下令减少养马数量,将禁苑的土地赐予贫民耕种,不收取赋税。
94年
中元2791年
甲午
汉和帝永元六年
西域都护班超统领西域各国军队进攻焉耆(今新疆焉耆),焉耆王死。至此,西域诸国再次归顺汉朝。
95年
中元2792年
乙未
汉和帝永元七年
四月,汉采用察举制,从郎官中选取三十余人补充为县长、侯相。
96年
中元2793年
丙申
汉和帝永元八年
二月,汉和帝册立贵人阴氏为皇后。阴氏为光烈皇后阴丽华之兄执金吾阴识曾孙女。
97年
中元2794年
丁酉
汉和帝永元九年
汉和帝追封生母梁贵人为皇太后,梁氏势力逐渐强大。
甘英奉西域都护班超之命出使大秦(即罗马帝国)和条支(今伊拉克境内两河流域),到达波斯湾后返回,加强了东汉政府对中亚、西亚以及罗马帝国的了解。
98年
中元2795年
戊戌
汉和帝永元十年
三月,汉和帝诏令各地刺史、二千石官员疏导堤防沟渠。
五月,京师洛阳发生水灾。
99年
中元2796年
己亥
汉和帝永元十一年
二月,汉和帝选派使臣赈济贫困百姓,允许百姓打柴捕鱼,不再收取赋税。
100年
中元2797年
庚子
汉和帝永元十二年
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著成《说文解字》。这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101年
中元2798年
辛丑
汉和帝永元十三年
汉和帝赈济张掖、居延、朔方无法生活的贫民及孤寡嬴弱者。
102年
中元2799年
壬寅
汉和帝十四年
六月,汉和帝立贵人邓氏为皇后。
班超请求回故乡。八月,班超到达洛阳,被封为射声校尉,不久便病逝,享年七十一岁。
103年
中元2800年
癸卯
汉和帝永元十五年
正月,汉和帝敕令优待流民,又下令太官不再接受边远地区的美味贡品。
104年
中元2801年
甲辰
汉和帝永元十六年
正月,汉和帝下令官府应借贷给贫民种子及粮食,以恢复农业生产。
105年
中元2802年
乙巳
汉和帝元兴元年
十二月,汉和帝驾崩。太子刘隆继位,是为汉殇帝,邓太后临朝摄政。
汉和帝刘肇(79年—105年)在位期间,派兵讨灭匈奴,击败贵霜帝国,征服西域五十余国,使西亚国家条支、安息以及海滨四万里外的国家皆译使纳贡;派人出使罗马帝国,至地中海东岸而返,为汉使所达最西之地,以至地中海沿岸的蒙奇(马其顿)、兜勒(推罗)二国遣使内附,实现了欧洲与中国有史可据的首次直接交往;设立西海郡,将青海湖纳入版图,是时“黎元宁康,万国协和”,东汉国力达到极盛,史称“永元之隆”。 汉和帝以爱民为本,减免灾区租赋,以至人口大量增加;同时重视文化发展,令班昭续成《汉书》、许慎编撰《说文解字》,蔡伦革新造纸工艺。
蔡伦改进造纸术。
106年
中元2803年
丙午
汉殇帝刘隆延平元年
八月,未满周岁的汉殇帝夭折。
汉殇帝刘隆是中国历史上继位年龄最小且最短命的皇帝。
汉章帝刘炟之孙,清河孝王刘庆之子刘祜即位,是为汉安帝。由于汉安帝尚未成年,仍由邓太后摄政。
107年
中元2804年
丁未
汉安帝刘祜永初元年
汉安帝敕令车骑将军邓骘和征西校尉任尚驻扎在汉阳(治所在今甘肃天水)。
鲜卑首领燕荔阳入朝觐见,邓太后赐予印信、绶带,允许鲜卑部族定居在宁城(今河北万全)附近,并开展贸易。
108年
中元2805年
戊申
汉安帝永初二年
正月,邓骘率军到达汉阳,与羌人的攻伐互有胜负。
十一月,邓骘被任命为大将军,返回洛阳。
109年
中元2806年
己酉
汉安帝永初三年
洛阳及周边地区发生水灾,并州和凉州爆发大饥荒。
110年
中元2807年
庚戌
汉安帝永初四年
正月,汉安帝诏令减免三辅地区的赋税。
二月,汉安帝命五经博士校订东观五经。
111年
中元2808年
辛亥
汉安帝永初五年
二月,先零羌人入侵河东郡,后抵达河内郡。
九个州出现蝗灾,八个郡国爆发洪灾。
112年
中元2809年
壬子
汉安帝永初六年
汉安帝下诏,恢复汉光武帝建武年间云台二十八将的爵位,由这些功臣的后裔继承。
五月,下诏恢复全国官员的俸禄。
113年
中元2810年
癸丑
汉安帝永初七年
秋季,护羌校尉后霸与骑都尉马贤在安定郡击败先零羌人。
九月,朝廷调运粮食赈济受灾的百姓。
114年
中元2811年
甲寅
汉安帝元初元年
正月,改年号为元初。免除三辅地区三年的田租和赋税。
115年
中元2812年
乙卯
汉安帝元初二年
春,护羌校尉庞参招降了羌人诸部。至此,河西走廊与内地之间的道路变得通畅。
116年
中元2813年
丙辰
汉安帝元初三年
苍梧、郁林、合浦三郡(在今广西境内)的少数民族发动叛乱,被汉军平定。三郡向汉朝称臣。
117年
中元2814年
丁巳
汉安帝元初四年
十二月,任尚与马贤在北地击败先零部落的羌人,陇右地区得以稳定。
118年
中元2815年
戊午
汉安帝元初五年
羌人首领被杀,羌人部族瓦解,三辅地区恢复安宁。羌人的反叛给东汉王朝造成了巨大损失,国库空虚,民众伤亡惨重。
119年
中元2816年
己未
汉安帝元初六年
二月,洛阳及周边发生地震。
北匈奴胁迫西域各国归顺自己。汉派索班为敦煌长史,驻守伊吾(治所在今新疆哈密)。
120年
中元2817年
庚申
汉安帝永宁元年
北匈奴攻击汉军,杀死敦煌长史索班。汉派援兵前往敦煌郡,并命西域副校尉驻守敦煌,以防备匈奴。
121年
中元2818年
辛酉
汉安帝建光元年
汉朝和高句丽及鲜卑部落多次发生战争。
皇太后邓氏薨,汉安帝开始亲政,外戚邓氏败落。
122年
中元2819年
壬戌
汉安帝延光元年
汉安帝改元延光,大赦天下。
七月,高句丽向汉朝称臣,东部边境趋于稳定。
123年
中元2820年
癸亥
汉安帝延光二年
北匈奴与车师国联合攻击河西地区,汉安帝委任班超之子班勇为西域长史,率军驻扎柳中(治所在今新疆鄯善)。
124年
中元2821年
甲子
汉安帝延光三年
班勇联合鄯善、龟兹等西域诸国击败北匈奴和车师国联军,再次打通西域与中原的道路。
125年
中元2822年
乙丑
汉安帝延光四年
三月,汉安帝崩,北乡侯刘懿即位,是为汉少帝。十月,少帝卒。
汉安帝刘祜(94年-125年)即位时,东汉朝廷内忧外患,百事多艰。当时刘祜尚未成年,由邓太后摄政,将朝野治理得颇为安宁。 121年,邓太后崩逝,刘祜开始亲政。 刘祜亲政后,派班勇屯兵西域,为西域重新回归大汉版图奠定基础;同时采取怀柔政策,使高句丽臣服。另一方面,刘祜成年后不修德行,大肆戮辱贤臣,导致蔡伦、邓骘、太尉杨震等人被逼自尽。 汉安帝时,“内宠始横”,皇后、乳母、外戚、宦官一同干政,继而听信谗言废黜太子刘保,导致死后东汉政局混乱,奸佞乱党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东汉呈现由盛转衰的局势。
十一月,中常侍孙程拥立汉安帝长子济阴王刘保为帝,是为汉顺帝。
126年
中元2823年
丙寅
汉顺帝刘保永建元年
班勇消灭了车师国的反叛势力,车师等西域六国归顺汉朝。
127年
中元2824年
丁卯
汉顺帝永建二年
二月,鲜卑入侵辽东地区,被乌桓校尉耿晔击退。
128年
中元2825年
戊辰
汉顺帝永建三年
正月,京师发生地震,汉阳郡地面陷落并开裂。汉顺帝敕令免除汉阳郡的赋税,委派大臣救济贫民。
129年
中元2826年
己巳
汉顺帝永建四年
八月,汉顺帝任命大鸿胪庞参为太尉,执掌尚书台政事。
安定太守郭璜主持穿凿汉延渠。
130年
中元2827年
庚午
汉顺帝永建五年
正月,疏勒王派其子入朝为质,大宛王、莎车王派使者来朝朝贡。
131年
中元2828年
辛未
汉顺帝永建六年
三月,汉顺帝敕令重派军队在伊吾驻扎屯田,并设伊吾司马对此地进行管理。
于阗王送其子入朝为质,并遣使朝贡。
132年
中元2829年
壬申
汉顺帝阳嘉元年
正月,汉顺帝册立贵人梁妠为皇后。梁妠为大将军梁商之女,其兄为梁冀。
太史令张衡曾作浑天仪,并在这年成功创制候风地动仪。
133年
中元2830年
癸酉
汉顺帝阳嘉二年
五月,汉顺帝召见公卿举荐的道德饱学之士,李固、马融、张衡等人受到汉顺帝的赏识。
134年
中元2831年
甲戌
汉顺帝阳嘉三年
五月,太史令张衡认为图谶虚假不可信,上书建议禁止图谶的传播。
135年
中元2832年
乙亥
汉顺帝阳嘉四年
二月,汉顺帝允许宦官以养子继承封爵。
十月,乌桓入侵云中郡,被击退。
136年
中元2833年
丙子
汉顺帝永和元年
正月,扶余王来到洛阳觐见汉顺帝。
137年
中元2834年
丁丑
汉顺帝永和二年
日南郡象林县的蛮族叛乱,杀死当地官员。交趾刺史樊演派兵前往支援。
138年
中元2835年
戊寅
汉顺帝永和三年
京师洛阳两次地震。金城郡、陇西郡发生地震、山崩。地动仪测到陇西地震。
139年
中元2836年
己卯
汉顺帝永和四年
张衡卒。
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发明地动仪、改进浑天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
140年
中元2837年
庚辰
汉顺帝永和五年
大约这一时期,天文学家郄萌提出“宣夜说”,以为天“高远无极”,日月众星悬浮空中,凭气而运动,描绘出一个无限的宇宙空间。
宣夜说和盖天说、浑天说是中国古代关于宇宙的三种学说。“宣夜说”否认了有形质、有大小的天,提出了朴素的无限宇宙的观念。
141年
中元2838年
辛巳
汉顺帝永和六年
巩唐部族的羌人到达三辅地区(今陕西关中),焚毁西汉皇帝的陵寝,掠夺百姓。武威太守赵冲讨伐巩唐部族,取得胜利。
八月,大将军梁商逝世,汉顺帝拜梁商之子梁冀为大将军。
142年
中元2839年
壬午
汉顺帝汉安元年
汉顺帝命杜乔、张纲等巡行州郡,查究吏治。张纲抗旨,谓“豺狼当路,安问狐狸”,上书弹劾梁冀等纵恣不法。
143年
中元2840年
癸未
汉顺帝汉安二年
广陵郡人张婴聚集数万人在扬州和徐州之间抗击官府,杀刺史,前后达十余年,朝廷深感棘手。梁冀指使尚书推荐张纲出任广陵太守。张纲以诚感召张婴归降。张纲在广陵一年,殁于任上,年仅36岁。
144年
中元2841年
甲申
汉顺帝建康元年
八月,汉顺帝崩,太子刘炳继位,是为汉冲帝。梁太后临朝称制,李固担任太尉,梁冀为大将军。
汉顺帝刘保(115年—144年)即位后,诛杀了安帝以来乱政的外戚与宦官,平反了安帝时的冤案。而孙程等十九名宦官因拥立有功,均被封侯,史称“十九侯”。后又将宦官十九侯全部革职贬黜,逐出京师。 对外收复西域,击破鲜卑,稳固边疆;又将张衡官复原职,使地动仪得以问世;经济上派出“八使”整顿贪污腐败,澄清吏治,使东汉呈现出中兴局面。 然对皇后梁妠家族宽容以待,相继封其父兄梁商、梁冀为大将军,导致外戚梁氏逐渐崛起。
145年
中元2842年
乙酉
汉冲帝刘炳永憙元年
正月,汉冲帝卒,年仅3岁。梁冀与梁太后立刘缵继承皇位,是为汉质帝。
146年
中元2843年
丙戌
汉质帝刘缵本初元年
汉质帝称梁冀为“跋扈将军”而被毒死,年仅九岁。
汉质帝刘缵(138年—146年)是汉章帝刘炟玄孙,渤海孝王刘鸿之子。145年,3岁的冲帝夭折后,刘缵被外戚权臣梁冀拥立为帝。因称梁冀为“跋扈将军”而被毒死。
梁太后与梁冀立刘志为帝,是为汉桓帝。梁太后继续临朝听政。
汉桓帝是汉章帝刘炟曾孙,河间孝王刘开之孙,蠡吾侯刘翼之子。
147年
中元2844年
丁亥
汉桓帝刘志建和元年
八月,汉桓帝册立梁太后之妹梁女莹为皇后。
许慎因病去世,有《说文解字》传世。
148年
中元2845年
戊子
汉桓帝建和二年
十月,长平人陈景起兵反叛,不久失败。
安息高僧安世高到洛阳,此后二十余年间,翻译小乘佛经九十五部。
149年
中元2846年
己丑
汉桓帝建和三年
十月,汉桓帝任命司徒袁汤为太尉,张歆为司徒。
150年
中元2847年
庚寅
汉桓帝和平元年
正月,汉桓帝亲政,增封大将军梁冀至三万户,封梁冀之妻孙寿为襄城君。
二月,梁太后薨。
151年
中元2848年
辛卯
汉桓帝元嘉元年
汉桓帝以梁冀有拥立之功,命朝臣商议给与殊礼。于是议定,允许梁冀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谒赞不名。梁冀势倾天下,炙手可热。
152年
中元2849年
壬辰
汉桓帝元嘉二年
汉桓帝下诏,祭祀孔子依社稷春秋行礼,开始实行春、秋两祀制。其后又发展到春夏秋冬逢节必祭,但以春、秋两祭为主,秋祭为重。
153年
中元2850年
癸巳
汉桓帝永兴元年
七月,三十二个郡国发生蝗灾,黄河泛滥,百姓四处流散。
154年
中元2851年
甲午
汉桓帝永兴二年
公孙举、东郭窦在泰山(治今山东泰安东北)、琅邪(治今山东临沂北)起义,攻杀官吏,众达三万人,经历青、兖、徐三州。
155年
中元2852年
乙未
汉桓帝永寿元年
曹操出生。
曹操出身官宦世家,《三国志》称其为西汉相国曹参之后,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历侍四代皇帝,颇有名望,汉桓帝时,封为费亭侯,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在汉灵帝时官至太尉。
156年
中元2853年
丙申
汉桓帝永寿二年
公孙举、东郭窦起义在中郎将段颎的镇压下失败。
五斗米道创立者张道陵卒,后世道教徒奉张道陵为道教创始人。
157年
中元2854年
丁酉
汉桓帝永寿三年
九真(治所在今越南清化)少数民族反叛,太守倪式战死。汉朝令九真都尉魏朗率军平叛。
158年
中元2855年
戊戌
汉桓帝延熹元年
天上出现日食,太史令陈授说“日食之因在于大将军梁冀”,梁冀知道后处死了他。太史令是皇帝的近臣,梁冀竟随意处死了,这让汉桓帝非常愤怒。
159年
中元2856年
己亥
汉桓帝延熹二年
六月,梁皇后死。汉桓帝立东汉开国功臣邓禹玄孙女、郎中邓香之女邓猛女为皇后。
八月,汉桓帝利用宦官唐衡等发兵围困梁冀宅邸,收印绶。梁冀及其妻自杀,朝中三公被废黜,梁氏外戚专权时代结束。
宦官唐衡、单超、左悺、徐璜、具瑗五个人因谋诛梁冀有功,被同日封侯,史称“五侯”,从此宦官当政。
160年
中元2857年
庚子
汉桓帝延熹三年
关羽(字云长)出生于河东郡解县(今属山西运城)。
161年
中元2858年
辛丑
汉桓帝延熹四年
七月,朝廷缩减官员俸禄,公开售卖关内侯、虎贲郎等官爵。
162年
中元2859年
壬寅
汉桓帝延熹五年
长沙郡(今湖南长沙)、零陵郡(今湖南零陵)、艾县(今江西修水)等地百姓起义。此后数年,各地农民起义如星星之火。
163年
中元2860年
癸卯
汉桓帝延熹六年
司空周景、太尉杨秉上疏请各部门核察贪赃不法官吏,汉桓帝批准。于是杨秉劾奏青州刺吏羊亮等五十余人,或处死,或罢免,天下肃然。
164年
中元2861年
甲辰
汉桓帝延熹七年
荆州刺史度尚出兵平息零陵郡等地的农民起义。
吕布(字奉先)出生于并州五原郡九原县(今属山西忻州市)
165年
中元2862年
乙巳
汉桓帝延熹八年
二月,汉桓帝废黜邓皇后,立大将军窦武长女窦妙为皇后。
166年
中元2863年
丙午
汉桓帝延熹九年
大秦(古罗马帝国)皇帝安敦宁·毕尤曾经派遣使者出访汉朝,其继任者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也曾经派遣过使者,于166年抵达汉朝。
167年
中元2864年
丁未
汉桓帝永康元年
第一次党锢之祸。李膺等党人获得释放,但放归田里,终身罢黜。
十二月,汉桓帝驾崩,群臣立刘宏为帝,是为汉灵帝。窦太后主持朝政。宦官曹节拥戴汉灵帝有功,册封长安乡侯。
汉桓帝刘志(132年-167年)初期,梁太后临朝听政,外戚梁冀掌握大权。后来,桓帝依靠宦官诛杀梁冀,翦除党羽,结束外戚专权。 桓帝在位期间,任用凉州三明平定羌乱,讨伐鲜卑并将其赶至塞外,重新收服乌桓、南匈奴;罗马帝国遣使奉献;采纳韩演建议,贬黜专权的五大宦官。另一方面,桓帝好色成性,三立皇后,兴起党锢之祸。
168年
中元2865年
戊申
汉灵帝刘宏建宁元年
正月,窦太后委任窦武为大将军,陈蕃担任太傅。
九月,陈蕃与窦武联合窦太后,打算除掉宦官曹节等人,事情泄露。曹节等劫持窦太后,下诏逮捕并处死陈蕃、窦武。
169年
中元2866年
己酉
汉灵帝建宁二年
第二次党锢之祸。李膺、杜密等百余人被下狱处死,各地陆续被逮捕、杀死、流徙、囚禁的士人达到六、七百名。
170年
中元2867年
庚戌
汉灵帝建宁三年
凉州刺史孟佗调遣汉军与西域诸国军队征讨疏勒国,失败。东汉逐渐失去对西域诸国的控制。
171年
中元2868年
辛亥
汉灵帝建宁四年
正月,汉灵帝正式加冕。
七月,汉灵帝册立贵人宋氏为皇后。
172年
中元2869年
壬子
汉灵帝熹平元年
六月,窦太后死,以皇后身份与汉桓帝合葬。
173年
中元2870年
癸丑
汉灵帝熹平二年
正月,各地发生大瘟疫。
174年
中元2871年
甲寅
汉灵帝熹平三年
冬,鲜卑攻略北地郡(今宁夏吴忠西南),北地太守夏育率屠各等族追击,大破鲜卑。
175年
中元2872年
乙卯
汉灵帝熹平四年
汉灵帝敕令儒生校订“五经”文字,并铭刻在石碑上。
176年
中元2873年
丙辰
汉灵帝熹平五年
党锢之祸再起。永昌太守曹鸾上疏为党人诉冤,言激烈,灵帝大怒,立即将曹鸾处死,并重申党人之禁,下令凡与党人有关联的在职官员全部撤职。
177年
中元2874年
丁巳
汉灵帝熹平六年
曹操任顿丘令,不断积累势力。
178年
中元2875年
戊午
汉灵帝光和元年
汉灵帝创设“西邸”,公开卖官鬻爵。
179年
中元2876年
己未
汉灵帝光和二年
四月,汉灵帝大赦天下,解除对部分党人的禁锢。
180年
中元2877年
庚申
汉灵帝光和三年
六月,汉灵帝任命精通儒家经典的学者担任议郎。
十二月,汉灵帝册立贵人何氏为皇后,皇后之兄何进为侍中。
181年
中元2878年
辛酉
汉灵帝光和四年
三国蜀汉名臣诸葛亮出生。
二月,全国爆发大规模的瘟疫。
182年
中元2879年
壬戌
汉灵帝光和五年
三国东吴建国者孙权出生。
183年
中元2880年
癸亥
汉灵帝光和六年
“熹平石经”刻成,立于太学讲堂门外东侧。
张让等宦官势力达到极盛,时人称为“十常侍”,再加上大瘟疫,天下怨声四起。
184年
中元2881年
甲子
汉灵帝中平元年
二月,太平道教主张角发动黄巾起义。黄巾军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猛烈攻击。不久张角病死,起义军很快被汉朝镇压。
185年
中元2882年
乙丑
汉灵帝中平二年
二月,京师洛阳发生火灾,南宫被毁。
186年
中元2883年
丙寅
汉灵帝中平三年
汉灵帝下令修复上年毁于火灾的南宫,极尽精巧奢华,所用钱财皆从全国各地强行搜刮而来。
187年
中元2884年
丁卯
汉灵帝中平四年
扶风人马腾、汉阳人王国起兵造反,攻打三辅地区。
十一月,汉灵帝命大司农曹嵩担任太尉。
188年
中元2885年
戊辰
汉灵帝中平五年
中原黄巾余部纷纷起事,此伏彼起,声势复盛。
三月,灵帝为镇压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改刺史为州牧,并选派列卿、尚书出任州牧。于是,州牧成为居于郡之上的行政长官,握有一州行政大权,职位甚重,各据一方,形同割据政权,最终演化成汉末诸侯割据分争的局面。
189年
中元2886年
己巳
汉灵帝中平六年
四月,汉灵帝崩,皇子刘辩继位,是为汉少帝。何太后临朝听政。
灵帝在位的大部分时期,施行党锢及宦官政治。他设置西园,巧立名目搜刮钱财,卖官鬻爵以供自己享乐。在位晚期,爆发了黄巾起义,凉州等地陷入持续动乱之中,朝廷失去对西域诸国的控制。 汉灵帝喜好辞赋,作有《皇羲篇》《追德赋》《令仪颂》《招商歌》等。
八月,中常侍张让、段珪等人杀死大将军何进,司隶校尉袁绍领兵攻入皇宫,少帝被宦官劫持。
九月,司空董卓废汉少帝为弘农王,立皇子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董卓自封太尉。
190年
中元2887年
庚午
汉献帝刘协初平元年
正月,关东诸侯推荐袁绍为盟主,起兵讨伐董卓。
董卓派李儒杀死弘农王刘辩,烧毁洛阳,迁都长安。
刘辩在灵帝驾崩后继位为帝,由于年幼,实权掌握在临朝称制的母亲何太后和母舅大将军何进手中。少帝在位时期,东汉政权已名存实亡。 即位不久即遭遇以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和以十常侍为首的内廷宦官集团这两大敌对政治集团的火并,被迫出宫,回宫后又受制于以“勤王”为名进京的凉州军阀董卓,终于被废为弘农王,成为东汉唯一被废黜的皇帝。一年后,刘辩在董卓胁迫下自尽,时年仅十八岁,其弟献帝追谥他为怀王。
191年
中元2888年
辛未
汉献帝初平二年
董卓自立为太师,位列诸侯王之上。
孙坚大破董卓,攻入洛阳,并在修整洛阳时在井中发现了传国玉玺。诸侯联盟解散。
公孙瓒攻冀州,以刘备为平原相。
192年
中元2889年
壬申
汉献帝初平三年
袁术派孙坚攻刘表,孙坚战死于襄阳。
司徒王允联合吕布袭杀董卓,董卓部将李榷、郭汜攻陷长安,杀死王允。
曹操收降青州黄巾军,号称“青州兵”。
193年
中元2890年
癸酉
汉献帝初平四年
因徐州兵杀曹操之父曹嵩,曹操领兵攻打徐州陶谦,夺取十余座城邑。
194年
中元2891年
甲戌
汉献帝兴平元年
汉献帝改元兴平。陶谦请刘备为豫州刺史,不久陶谦死,刘备代领徐州事。
益州牧刘焉死,子刘璋嗣位。
孙坚之子孙策击败扬州刺史刘繇,自领会稽太守,占据江东。
195年
中元2892年
乙亥
汉献帝兴平二年
关中李傕、郭汜起兵相攻。杨奉等随驾护送汉献帝东归洛阳,沮授力劝袁绍迎汉献帝于邺,袁绍没有听从。
曹操击走吕布,平定兖州,被汉献帝任命为兖州牧,向东攻略阵地。
196年
中元2893年
丙子
汉献帝建安元年
汉献帝还都洛阳,改元建安。
曹操带兵进入洛阳,胁迫汉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197年
中元2894年
丁丑
汉献帝建安二年
袁术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派兵进攻吕布,反被击败。曹操攻袁术,袁术败走淮南。
198年
中元2895年
戊寅
汉献帝建安三年
曹操攻破下邳(今江苏睢宁),杀死吕布、陈宫,收服吕布部将张辽、臧霸回师许昌。
199年
中元2896年
己卯
汉献帝建安四年
袁绍占据冀青幽并四州,曹操攻取河内郡,张绣归降曹操。曹操备战迎击袁绍。
200年
中元2897年
庚辰
汉献帝建安五年
曹操与袁绍之间爆发“官渡之战”,袁绍失败,曹操统一北方。
201年
中元2898年
辛巳
汉献帝建安六年
曹操破刘备于汝南,刘备投奔刘表,屯兵新野。
202年
中元2899年
壬午
汉献帝建安七年
刘表派刘备向北进攻,到达叶县。曹操派夏侯惇、于禁等前去抵挡。博望坡之战,刘备击败夏侯惇。
203年
中元2900年
癸未
汉献帝建安八年
孙权平定建安、汉兴,南平等三县百姓起义,安定了东吴。
204年
中元2901年
甲申
汉献帝建安九年
曹操攻灭袁谭,袁氏势力基本肃清。
205年
中元2902年
乙酉
汉献帝建安十年
辽西、辽东、右北平三郡乌桓攻略犷平(今河北东部),曹操渡过潞河(在今北京通州)击败乌桓,乌桓逃奔出塞。
206年
中元2903年
丙戌
汉献帝十一年
曹操开通平虏、泉州二渠,黄河以南的物资可以通过白沟,以此二渠入海,然后经海运直达辽东。于此,曹操为北征乌桓作好了物质上的准备。
207年
中元2904年
丁亥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
曹操发兵攻灭辽西乌桓。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献计联吴抗曹的“隆中对”。
208年
中元2905年
戊子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
神医华佗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
六月,朝廷撤除三公职位,重新设置丞相、御史大夫,曹操出任丞相。
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军在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
209年
中元2906年
己丑
汉献帝建安十四年
孙权将其妹孙尚香嫁给刘备。刘备上表推荐孙权为徐州牧,刘备自领荆州牧。
210年
中元2907年
庚寅
汉献帝建安十五年
曹操确立了“唯才是举”的选拔人才方式。
周瑜病死,孙权听从鲁肃建议,将荆州借与刘备共同抗曹。
211年
中元2908年
辛卯
汉献帝建安十六年
曹操平定关中。刘备进军益州(今四川成都),孙夫人回吴。
212年
中元2909年
壬辰
汉献帝建安十七年
刘备占据益州,为后来建立蜀汉政权打下基础。
213年
中元2910年
癸巳
汉献帝建安十八年
五月,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曹操继续担任丞相,兼任冀州牧。
214年
中元2911年
甲午
汉献帝建安十九年
刘备击败刘璋,自领益州牧。诸葛亮以严治蜀。
215年
中元2912年
乙未
汉献帝建安二十年
孙权、刘备以湘水为界,分荆州而治。
216年
中元2913年
丙申
汉献帝建安二十一年
曹操晋爵魏王,所任丞相领州牧如故。至此,曹操与皇帝只有一阶之差。
217年
中元2914年
丁酉
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
刘备发军进攻汉中。汉中为益州门户,所谓“若无汉中,则无蜀矣”,刘备要保住自己的益州,必须占领汉中。
218年
中元2915年
戊戌
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
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传世。
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
219年
中元2916年
己亥
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
刘备率军击灭夏侯渊。曹操至汉中,与刘备相持数月,不能取胜,退走。刘备占据汉中,进位汉中王。
关羽攻樊城,大破曹军。孙权派吕蒙袭取江陵,关羽兵败麦城,惨遭杀害。
孙权向曹操上表称臣。
220年
中元2917年
庚子
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
正月,曹操病逝于洛阳。
十月,曹操之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立为帝,改国号曰“魏”,改元黄初,建都洛阳。
汉献帝刘协(181年-234年)在位期间,军阀割据混战,出现了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孙权、周瑜等众多英雄豪杰,东汉朝廷实权掌握在曹操手中。后因不甘沦为傀儡皇帝,策动董承和伏完起事,结果没有成功。 208年,以曹操为丞相;215年,立曹操之女曹节为皇后;216年,封曹操为魏王;220年11月,禅位于曹丕;234年,去世,年五十四岁。
明凡文化 2023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