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应激
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一定强度的应激原作用时所出现的以交感-肾上腺髓质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反应、细胞和体液中某些蛋白质成分改变及其所习起相应靶器官功能代谢变化为主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性反应。
编辑于2023-06-01 16:19:15 新疆应激
应激时机体代谢改变及机制
神经内分泌反应
概述
结构
新皮质,边缘系统,杏仁体,海马,下丘脑,蓝斑等
表现
活跃的神经活动
神经传导、递质释放,神经内分泌
伴相应的情绪反应
兴奋,警觉,紧张
意义
是代谢和多种器官功能变化的基础
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LSAM
结构基础(蓝斑)
意义
LSAM主要中枢整合部位
分布
第四脑室底、脑桥前背部
特点
富含NE能神经元
作用
上行纤维——杏仁体,海马,新皮质
应激时情绪、认知和行为变化的结构基础
下行纤维——脊髓侧角
调节交感N.活性和递质释放
直接联系PVN
启动HPAC
中枢效应
表现
激活——兴奋、警觉、专注和紧张
过度激活——焦虑、害怕或愤怒
机制
蓝斑上行纤维投射区(杏仁体,海马,边缘系统,新皮质)NE↑
外周效应
有益
表现
血浆中E,NE,DA↑
对血液循环、呼吸和代谢等多个功能进行紧急动员和综合调节
机体处于唤起状态
机制
①增强心脏功能
交感N.↑→儿茶酚胺↑→HR(心率)↑,收缩力↑→CO(心输出量)↑
NE的β1受体
②调节血液灌流
儿茶酚胺↑→CO↑,血管外周阻力↑→BP↑,血流重新分布
皮肤,胃肠道、肾脏等内脏器官的血管强烈收缩→血液灌流↓
冠状动脉和骨骼肌血管扩张→灌流↑
脑血管无明显变化
NE的α1受体
③改善呼吸功能
儿茶酚胺↑→支气管扩张→肺泡通气改善
NE的β2受体
④促进能量代谢
儿茶酚胺↑→α-R→胰岛素↓
儿茶酚胺→β-R→胰高血糖素↑
Gn分解↑,糖异生↑→血糖↑
儿茶酚胺↑→脂肪分解↑,动员↑→血浆FFA↑
作用
保障心、脑和骨骼肌等重要器官在应激反应时的能量需求
损害
强烈和持续的LSAM↑→明显的损害作用
腹腔内脏血管持续收缩→器官缺血,缺氧→胃肠黏膜糜烂,溃疡,出血
儿茶酚胺↑→PLT数目↑,黏附聚集性↑→血液黏滞度↑→血栓
HR↑,心肌耗氧↑→心肌缺血→致死性心律失常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HPAC
结构基础——(下丘脑室旁核)
意义
HPAC系统的中枢
作用
上行纤维——杏仁体,海马
下行纤维——肾上腺皮质
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GC(糖皮质激素)
联系蓝斑
特点
CRH分泌——关键环节
中枢效应
表现
情绪行为改变
CRH适量分泌→机体保持兴奋或愉快感
CRH过度分泌→适应机制障碍:焦虑、抑郁、学习与记忆能力下降、食欲和性欲减退等
外周效应
有益
机制
GC介导(主)
25~37mg/d
应激GC↑
作用
①维持血压
GC的允许作用
GC本身无作用,但儿茶酚胺的调节需要GC
②维持血糖
蛋白分解↑,糖异生↑,补充肝Gn
③脂肪动员
对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和GH脂肪动员的允许作用
④对抗细胞损伤
GC诱导产物——脂调蛋白——抑制PLA2→抑制膜PL降解→维持质膜稳定性,减轻溶酶体的破坏
⑤抑制炎症反应
抑制中性粒细胞活化和促炎介质产生
促进抗炎介质的产生
损害
抑制免疫系统,易感染
抑制甲状腺和性腺功能——内分泌紊乱,性功能减退、月经不调、哺乳期泌乳减少
胰岛素抵抗
血糖和血脂升高
其他神经内分泌反应
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
表现
交感N.↑→胰高血糖素↑,胰岛素↓
GC↑→骨骼肌的胰岛素敏感性↓和GLU利用↓
作用
维持血糖水平,保证脑等重要器官的GLU需求
VP,醛固酮
作用
肾小管钠水重吸收↑→尿量↓→维持血容量
因素
运动、情绪紧张、创伤、疼痛、手术等应激原
β-内啡肽
因素
创伤、休克、感染等
作用
强镇痛
抑制LSAM→GC,ACTH↓→防止过度激活
其他
下降
TRH,TSH,T4,T3,GnRH,LH,FSH
升高
PRL
免疫反应
急性期反应和急性期蛋白
急性期反应APR
定义
感染、烧伤、大手术、创伤等强烈应激原诱发的一种快速防御反应
表现
T℃↑,血糖↑,分解代谢↑,血浆蛋白含量急剧变化
急性期反应蛋白APP
概述
实质
分泌型蛋白
来源
肝细胞(主)
表现
正常情况
含量低且稳定
APR
CRP(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1000倍
多数蛋白↑,也有部分(白蛋白/转铁蛋白)↓
机制
与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释放的炎性细胞因子有关
功能
抗感染
机制
激活补体系统→介导先天性免疫应答
经典
CRP
临床上常将其作为炎症和疾病活动性的重要指标
结合细菌细胞壁,发挥抗体样调理作用
激活补体经典途经,增强吞噬细胞功能
纤维连接蛋白
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趋化活性、Fc受体表达水平及吞噬功能
上调补体C3b受体表达,激活补体旁路途径
抗损伤
多种蛋白酶抑制物:α1-抗胰蛋白酶,α1-抗糜蛋白酶,C1酯酶抑制因子
铜蓝蛋白——活化SOD→促进氧自由基的清除
调节凝血与纤溶
组织损伤早期,凝血因子↑→阻止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的扩散
凝血后期,纤溶酶原↑→促进激活纤溶系统和溶解纤维蛋白凝块
辅助运输
作为载体蛋白→结合珠蛋白、铜蓝蛋白和血红素结合蛋白等
心理行为反应
情绪反应
行为反应
心理自卫
细胞应激反应
概念
热休克反应HSR
概念
定义
生物体在热刺激或其他应激原(低氧、缺血、酸中毒等)作用下,表现出以HSP↑为特征的细胞反应
应激蛋白/热休克蛋白——HSP
特点
最早发现的细胞应激反应
热休克蛋白HSP
概述
特点
广泛存在、结构高度保守、胞内蛋白
功能
分子伴侣
增强细胞抗损伤能力
表达方式
组成性表达
基础表达
诱导性表达
应激时的表达
调控机制
热休克因子HSF
热休克元件HSE
疾病
概念
应激疾病
习惯上应激为主要致病因素的疾病称为应激性疾病,如应激性溃疡
应激相关疾病
此外,应激作为一个重要原因和诱因,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这些疾病称为应激相关疾病
应激性溃疡
概念
应激性溃疡是指由强烈应激(如严重创伤、大手术、重病等)导致的胃、十二指肠粘膜急性病变。主要表现为糜烂、浅溃疡、渗血等,严重时可发生胃肠道穿孔和大出血。
应激性溃疡是一种典型的应激性疾病
发生机制
胃肠黏膜缺血
基本条件
H+返流
必要条件
概念
优势:提高机体适应与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
劣势: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的应激可导致急性或慢性的器官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