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血象
儿科-造血系统疾病,分享了造血特点、血象特点的知识,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医学影像诊断学总论关于X CTMRI的整理,帮助大家理解记忆,干货满满,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参考使用!
这是一篇关于口腔医学第4 5章节思维导图,主要包含非龋性牙体硬组织病、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牙周组织病等。
医学影像诊断学第四章呼吸系统中X线与CT的基本病变表现,干货满满,有需要的朋友赶紧收藏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造血系统疾病
造血特点
胚胎期造血
中胚叶造血期
胚胎第三周:卵黄囊造血
有核红细胞
胚胎第6周:中胚叶造血开始减退
肝脾造血期
肝脏(胎盘)造血
胚胎6-8周开始
4-5月达到高峰
6个月逐渐减退
脾脏造血
胚胎第8周开始-红细胞,粒系造血开始
12周出现-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胎儿5个月后脾脏造红细胞和粒细胞功能减退
胸腺
胚胎6-7周已出现胸腺,并开始生成淋巴细胞
来源于卵黄囊、肝脏或骨髓的淋巴干细胞经过胸腺素诱导
形成具有细胞免疫功能的前T细胞和成熟T淋巴细胞,并迁移到周围淋巴组织
淋巴结
自胚胎第11周开始生成淋巴细胞
终生造——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骨髓造血期
胚胎第6周开始出现骨髓
胎儿第4个月才开始造血活动
直至出生2-5周后成为唯一的造血场所
生后造血
骨髓造血
5-7岁开始,脂肪组织(黄髓)逐渐代替长骨中的造血组织
骨髓外造血
尤其婴儿期出现贫血时,肝,脾和淋巴结就会造血,肿大
有核红细胞和幼稚中性粒细胞
血象特点
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
生理性溶血:胎儿红细胞寿命较短,且破坏较多
生理性贫血:婴儿生长发育迅速,循环血量迅速增加,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逐渐降低(312,100)轻度贫血,自限性,3个月以后缓慢增加,12岁达到成人水平
出生时外周血可见有核红细胞,1周内消失。
网织红细胞数
在初生3天内:0.04~0.06
生后7天:下降到0.02,并维持在0.003
婴儿期以后约与成人相同
白细胞数和分类
年龄分期
初生(15~20)9次方
生后6-12小时(21~28)9次方
一周后(12)9次方
婴儿白细胞数维持在(10)9次方
8岁以后接近成人水平
分类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占比
初生:中性0.65 淋巴 0.30
生后4-6天:两者比例相等
1-2岁:淋巴0.65 中性:0.5
4-6岁:两者比例相等
血小板数
(100~300)9次方
血红蛋白种类
6种
胚胎期:3钟
胎儿期:1种
成人:2种
胚胎期:
胚胎12周消失,被HbF取代
胎儿6个月时,HbF占0.90.HbA占0.05~0.10
出生时:
HbF0.70,HbA0.30,HbA2<0.02
出生后
HBF迅速被HBA取代
1岁,hbf不超过0.05
2岁,hbf不超过0.02
成人:
hba约占0.95,hba2约占0.02~0.03,hbf不超过0.02
血容量
新生儿约占体重10%,平均300ml
成人约占体重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