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医妇科病症
中医妇科病症思维导图,分享了痛经、绝经前后诸症、产后缺乳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依据、病症鉴别、常见证型、辩证要点、护理措施等知识。
①静止性肌张力评定:在肢体静息状态下,观察肌肉外观、触摸肌肉的硬度、检查被动牵伸肢体时关节活动受限的程度及阻力。 ②姿势性肌张力评定:在患者变换姿势时观察肌肉运动状态。
住院护理思维导图,包括晨间护理和夜间护理、对病患实施健康宣教和健康知识普及、按时遵从医嘱为病人治疗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中医妇科病症
痛经
概念
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
病因病机
主要与气血虚弱、阳气不足以及腹部受凉和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 其病机有虚证和实证两种,实证主要是邪气内伏,冲任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而虚证则是以冲任气血不足,胞脉子宫失养所致。
诊断依据
1.伴随月经周期规律性发作的小腹疼痛。一般腹痛多于经期前1~2天或行经第1~2天亦有经行腹痛延续至经净或于经净后1~2天开始发病的。 2.疼痛多在下腹部,可呈阵发性、痉挛性,或胀痛伴下坠感,亦可波及全腹或腰骶部作痛,或有外阴、肛门坠痛。疼痛严重时可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甚至昏厥。 3.子宫B超、子宫输卵管造影等有助于痛经的诊断。
常见证型
肾气亏损
补肾益精,养血止痛
气血虚弱
补气养血,调经止痛
气滞血瘀
理气行滞,化瘀止痛
寒凝血瘀
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湿热瘀阻
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辩证要点
辨虚实
疼痛发生于经前和经行初期、中期多属实;月经将尽或经后始作痛者,多属虚。掣痛、绞痛、灼痛、刺痛,拒按者,属实;隐痛、坠痛,喜揉喜按者,属虚。
辩性质
灼痛得热反剧者,属热;绞痛、冷痛得热减轻者,属寒。痛在少腹一侧或双侧者,多属气滞,病在肝;痛及腰膝者,多病在肾。痛甚于胀,血块排出疼痛则减轻或刺痛、持续作痛者,多属血瘀;胀甚于痛,时痛时止者,多属气滞。临证需结合月经期、量、色、质,伴随症状,舌苔和脉象综合分析。
护理措施
起居护理
居室安静,冷暖适宜,注意卫生,禁止房事
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患者腹痛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的症状,以及月经量、色质的变化,辨别虚实寒热
饮食护理
有营养,易消化,忌食辛辣刺激、油腻、生冷、酸性食物
情志护理
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用药护理
切忌盲目止痛,坚持周期性治疗
适宜技术
虚证和寒证者可取关元、足三里、气海、中极等穴,用艾条灸或灸盒器灸,下焦虚寒较严重者,可采用隔姜灸或隔盐灸。肾气亏损者,可选子宫、肝、脾、肾等耳穴,用王不留行籽行耳穴贴压。经期也可辨证选用活血止痛膏贴敷小腹部,或按摩关元、气海、太冲、三阴交等穴。
绝经前后诸症
妇女在绝经期前后,伴随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明显不适,如烘热面赤,汗出,烦躁易怒,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痛,手足心热,面浮肢肿等,称为绝经前后诸证,亦称经断前后诸证。
肾阴虚
肾阳虚
肾阴阳虚
阵发性烘热、汗出、情绪改变是本病出现最早的典型特异性症状。
有头痛、眩晕、耳鸣、心悸、腰背酸痛、面浮肢肿等症状。
发病年龄在45~55岁有月经紊乱或停闭,40岁前有卵巢早衰或手术切除双侧卵巢、化因素损伤卵巢功能等病史。
血清性激素检查、子宫B超检查等有助于诊断。
病症鉴别:癥瘕
绝经期为痕的多发期,若出现月经过多、崩漏,或经断复来,或下腹疼痛,没肿,或带下五色,气味臭秽,或身体突然明显消瘦等症状,应及早详查,明确诊断,尽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滋养肾阴
温肾扶阳
阴阳双补
辨阴阳
烘热汗出,潮热面红,五心烦热,失眠健忘,烦躁易怒,阴部干燥,经行先期,量多色红,属肾阴虚证;畏寒肢冷,小便频数清长,月经不调,带下量多,属肾阳虚证;若既见头晕目眩,失眠烦躁,烘热汗出,又有神萎肢冷,腰膝冷痛,小便频数等症,则属肾阴阳两虚证。
居室宜安静,光线适度,温湿度适宜。加强身体锻炼
注意观察患者情绪、精神状态、食欲、潮热、汗出等变化
饮食宜清淡、富于营养,多食含钙食物,少食肥甘厚腻、辛辣、炙博等燥热之品。
避免惊恐等不良情绪
肾阳虚者汤剂宜热服,服药期间切勿过用辛燥之物,以免耗竭阴液;肾阴虚者汤药宜凉服,服药期间切勿过用苦寒之品,以免伤及阳气。
盗汗者可用五倍子粉敷脐;失眠者可耳穴贴压子官、卵巢、肝俞、神门、交感、心、三阴交等穴;腰背酸痛者,可用颗粒大小均匀的大青盐或菟丝子 500~1000g,炒热,装人纱布袋内,行药熨
产后缺乳
妊娠早期因冲脉之气上逆,胃失和降,以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则食入即吐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又称“妊娠呕吐”“子病”“胎逆”“病儿”“恶食”等。
主要是冲脉之气上逆,胃失和降所致。临床常见的原因有脾胃亏虚及肝胃失和等,若病情渐进,甚者可发展为气阴两虚的恶阻重症。
以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表现为厌食,恶闻食气,恶心呕吐频繁,甚者食入即吐、不食亦吐,常伴头晕。
有停经史,诊断为早孕者,并伴有早孕反应
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等检查可协助诊断和判断病情轻重。
病症鉴别
葡萄胎
葡萄胎恶心呕吐剧烈。常伴有阴道不规则出血,偶有水泡状胎块排出,子宫多数较停经月份大,质软,血 HCG水平明显升高。
妊娠合并急性胃肠炎
出现急性胃肠炎多有饮食不洁史,且常伴有上腹部或全腹阵发性疼痛,或伴有腹泻。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大便检查可见白细胞及脓细胞。
孕痈
多始于脐周或中上腹部疼,可伴有恶心呕吐。查体腹部麦氏点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高。
脾胃亏虚
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肝胃不和
清肝和胃,降逆止呕
气阴两虚
益气养阴,和胃止呕
辨寒热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