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产品成本计算
注册会计师 注会 CPA 财务管理 财管 产品成本计算,分享了成本的分类、产品成本的归集与分配、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的知识。
编辑于2023-06-28 08:03:19 北京市产品成本计算
成本的分类
按是否在制造环节产生分类:
制造成本:产生于制造环节的各项成本费用
①直接材料成本
②直接人工成本
③制造费用:所有制造环节产生的成本(费用)汇中,除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以外的成本,是企业个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
间接材料成本
间接人工成本
其他制造费用
非制造成本:不产生于制造环节的各项成本(费用)
按和产品的关系分类
产品成本:和产品生产相关的各项成本(费用),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
①完全成本法(制造成本法)
产品成本=全部生产成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制造成本
产品成本和制造成本内容一致
②变动成本法
产品成本=变动生产成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变动制造费用≠制造费用
产品成本和制造成本内容不一致
期间成本(等于非制造成本):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和某会计期间的销售、管理、筹资等活动相关的成本(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按计入成本对象的方式分类
直接成本:和成本对象直接相关,可以用经济合理的方式直接追溯到成本对象的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
间接成本:和成本对象相关,但不能用经济合理的方式追溯到成本对象,不能直接计入,需要分配计入成本对象的成本,如制造费用
产品成本的归集与分配
基本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基本生产费用: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生产费用,包括:
直接生产成本:直接材料(包括燃料动力)成本、直接人工成本
核算:通过“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核算
归集和分配原则
按产品分别耗用的:直接接入某产品的“生产成本”
多种产品共同耗用的:按一定的分配方法在各产品间进行分配,属于比例分配法
分配率(单位成本)=实际成本总额/分配标准总和
某产品应分配的成本=分配率*该产品实际耗用的分配标准
间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核算:先计入“制造费用”,期末再分配转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核算
归集和分配原则:谁受益谁承担
分配率(单位成本)=制造费用总额/各产品生产的实际(或定额)总工时
某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分配率*该产品生产的实际(或定额)工时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辅助生产费用:为基本生产提供辅助服务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
核算:通过“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核算
分配方法
直接分配法:不考虑辅助生产车间内部相互提供的劳务量,直接将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分配给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其他受益部门
①分配率(单位成本)=辅助生产费用总额/该辅助生产车间对外提供的产品(或劳务)量 =辅助生产费用总额/(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总量-对其他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或服务量)
②其他受益部门分配费用=①*该部门享受的产品或服务量
优缺点:
优点:只对外分配,计算简单
缺点: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的产品或劳务量差异较大时,该方法的分配结果和实际不符
适用范围: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的产品或劳务量不多,不进行费用的交互分配对辅助生产成本和产品制造成本影响不大时
交互分配法:考虑辅助生产车间内部相互提供的劳务量,将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进行两次分配
第一次分配:对内分配、交互分配
①交互分配的分配率=某辅助生产车间产生的费用总额/该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总量
②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分配的费用=某辅助生产车间的交互分配率*其他辅助生产车间享受的产品或劳务量
③扣减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应承担的,加上某辅助啊生产车间应承担其他生产车间的
第二次分配:对外分配
①对外分配的分配率=某辅助生产车间经过交互分配调整后的费用总额/某辅助生产车间对外提供的产品或服务量 =某辅助生产车间经过交互分配调整后的费用总额/(某辅助生产车间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总量-对其他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量)
②其他受益部门分配费用=某辅助生产车间的对外分配率*该部门享受的产品或劳务量
优缺点:
优点: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的产品或劳务进行了交互分配,提高了分配结果的准确性
缺点:计算量大,较麻烦
适用范围: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的产品或劳务量较多,不进行费用的交互分配对辅助生产成本和产品制造成本影响较大时
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分配:
原理: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分配方法:
扣除分配法:先计算在产品成本,再倒挤完工产品成本
①不计算在产品成本
适用情景: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少、价值很低、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较稳定时
②在产品成本按年初数固定计算
适用情景: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少,或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多但个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不大时
③在产品成本按其所耗用的原材料费用计算
分配方法:
月末在产品成本=(本月直接材料成本合计数/本月生产总量)*月末在产品数量
完工产品成本=本月生产成本合计数-月末在产品成本
适用场景:原材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且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全部投入
④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算
分配方法
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数量*在产品单位定额成本
完工产品成本=本月生产成本合计数-月末在产品成本
使用情景:制定了较准确的定额成本,各月末在产品数量稳定或数量较少时
比例分配法:同步计算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
①定额比例法
分配方法
某项成本的分配率(单位成本)=本月该项成本合计数/(完工产品消耗的定额标准+月末在产品消耗的定额标准)
完工产品分配的该项成本=某项成本的分配率*完工产品消耗的定额标准
月末在产品分配的该项成本=某项成本的分配率*月末在产品消耗的定额标准
适用情景: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但制定了较准确的消耗定额时
②约当产量法:在产品按期完工程度大约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
适用情景:能准确判断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需要准确分配生产成本时
使用方法
①确定完工程度:生产包含几道工序、但并不按工序分配成本时,要按每道工序的平均完工进度来计算不同工序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完工进度(一般按额定工时计算)
②计算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注:需要特别注意原材料的投入方式
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性投入,其他生产成本一般都是随生产进度陆续发生
分配直接材料成本,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月末在产品实物数量
分配其他生产成本,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月末在产品实物数量*完工进度
原材料随生产进度陆续投入,其他生产成本一般都是随生产进度陆续发生
分配直接材料成本和其他生产成本,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月末在产品实物数量*完工进度
③分配方法
a,月末加权平均法:只在月末统一评定在产品的平均完工程度
b,先进先出法
联产品和副产品的成本分配
副产品
定义:使用同种原料,经过同一生产过程,在生产主要产品的同时附带生产出来的非主要产品
成本分配:
1,计算副产品的成本:一般简化计算,如“单位定额成本*副产品数量”
2,计算主产品的成本:主产品成本=联合成本-副产品成本
联产品
定义:使用同种原料,经过同一生产过程,同时生产出来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主要产品
联产品的成本
分离点前:统一核算
分离点:按合适的方法,将联合成本在联产品之间分配
分离点售价法:以分离点上每种产品的总售价为比例进行分配,属于比例分配法;适用于每种产品在分离点的销售价格能可靠计量的情形
可变现净值法:以分离点上每种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为比例进行分配,也属于比例分配法
实物数量法:以分离点上每种产品的实物数量或重量为比例进行分配,同样属于比例分配法
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
品种法、分批法
各自的特点、适用情景条件
品种法
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企业
按流水线组织生产、管理上不要求按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企业
分批法
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如:造船业、重型机器设备制造业企业
一般企业中的新产品试制或试验的生产、在建工程及设备修理作业等
各自的产品成本计算
分步法
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半成品成本)
定义:按产品加工的顺序,逐步计算并结转半成品成本,直到最后加工步骤才能计算出产成品成本的方法
特点:
半成品成本随实物一起流转
月末,每个生产步骤的生产成本都要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
完工产品:某生产步骤完工的产品
在产品:某生产步骤未完工的产品
适用企业:大量大批连续式复杂生产的企业,半成品也经常对外销售
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需要进行成本还原):上一生产步骤转入下一生产步骤的,是上一生产步骤的半成品总额,以“直接材料”或“半成品”项目综合列入下一生产步骤的成本计算单
逐步分项结转分步法(不需要进行成本还原):上一生产步骤转入下一生产步骤的,是上一生产步骤半成品各原始成本项目的成本金额,分别列入下一生产步骤成本计算单中对应的各成本项目中
优缺点:
优点:
能提供各生产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资料
能为各生产步骤的在产品实物管理和资金管理提供资料
能全面反映各生产步骤的生产耗费水平,更好满足各生产步骤成本管理要求
缺点:
计算复杂: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最后要进行成本还原
平行结转分步法(不计算半成品成本):
定义:计算每个生产步骤成本时,不计算每个生产步骤所产半成品成本,也不计算每个生产步骤所耗上一生产步骤的半成品成本,只计算本生产步骤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最终计入完工产品成本的份额,并将每个生产步骤计入的成本份额平行结转、汇总,从而计算出完工产品总成本
特点;
半成品成本不随实物一起流转
月末,每个步骤的生产成本也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
完工产品:最终完工的产品
在产品:某步骤未完工的产品,以及该步骤完工但尚未最终完工的产品
优缺点
优点:
各生产步骤可以同时计算产品成本,平行汇总计入产成品成本,不需要逐步结转半成品成本
能直接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资料,不需要进行成本还原,简化和加速了成本计算工作
缺点:
不能提供各生产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资料
不能为各生产步骤的在产品实物管理提供资料
不能全面反映各生产步骤的生产耗费水平,不能更好满足各生产步骤成本管理的要求
分步法概述
定义:以产品生产步骤为产品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
成本计算对象:产品生产步骤
成本计算期:往往和会计分期(核算报告期)一致,但不一定和生产周期一致
月末成本分配:月末有在产品时,生产成本需要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
适用企业: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管理上要求按产品品种和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企业,如:纺织、冶金、汽车制造等大量大批生产的制造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