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内脏神经系统
系统解剖学,内脏神经系统是指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的神经,还分享了内脏运动神经、内脏感觉神经、一些重要器官的神经支配。
抗心衰药物的思维导图,分享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药、利尿药、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正性肌力药、扩血管药、钙增敏药及钙通道阻滞药的知识。
抗心绞痛药的思维导图,分享了心绞痛发病机制、常用的抗心绞痛药物、其他抗心绞痛药物的知识,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哟。
抗高血压药的思维导图,动脉血压影响因素有形成动脉血压的基本因素(心输出量、外周阻力)和动脉血压的主要调节因素(神经体液调节):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内脏神经系统
概述
概念
是指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的神经
分类
内脏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植物神经系或自主神经系)
内脏感觉神经
组成
一、内脏运动神经
调节内脏、心血管、平滑肌等器官的运动核腺体核分泌
内脏运动神经 VS 躯体运动神经
支配器官
躯体运动N
骨骼肌(受意志控制)
内脏运动N
平滑肌、心肌和腺体(不受意志控制)
神经元数目
通常只有一个神经元
两个神经元(会交换神经元)
节前神经元
轴突为 节前纤维
节后神经元
轴突为 节后纤维
纤维成分
只有一种纤维成分
两种
交感纤维
副交感纤维
纤维粗细
较粗有髓纤维
细纤维
节后纤维的分布形式
神经干
神经丛
效应器
骨骼肌
平滑肌、心肌和外分泌腺
总结
(一)交感神经
1、位置与组成
低级中枢(中枢部)
位于脊髓T1-L3节段灰质侧柱的中间外侧核
周围部
由交感干、交感神经节、神经丛、神经等组成
2、交感神经节
椎旁神经节(交感干神经节)
概念:位于脊柱两旁,参与构成交感干
奇神经节
尾部两侧合成一个奇神经节
交感干
椎骨旁神经节借节间支连成左右两条交感干
椎前神经节
概念:位于脊柱的前方
成对
腹腔神经节
主动脉肾节
不成对
肠系膜上、下神经节
3、交感神经与脊髓神经的交通
白交通支
灰交通支
4、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的行程(了解)
终止于相应的椎旁节,并交换神经节
在交感干内上、下行,终止于上、下方的椎旁节
穿过椎旁节后,至椎前节换神经元
5、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3种走行
经灰交通支返回脊神经,随脊神经分布至头颈部、躯干和四肢的血管、汗腺和竖毛肌
攀附动脉走行,在动脉外膜形成相应的神经丛,并随动脉分布到所支配的器官
由交感神经节直接分布到所支配的脏器
6、交感神经的分布
(1)颈部
(2)胸部(注意标红)
(3)腰部
(4)盆部
分布规律
(二)副交感神经
1、低级中枢
脑干的一般内脏运动核
动眼神经副核
上泌涎核
下泌涎核
迷走神经背核
脊髓骶部
骶部第2~4节段灰质的骶副交感核
2、副交感神经节(周围部)
器官旁节
器官内节
3、分布
vs只有交感神经分布在血管、汗腺、竖毛肌
(1)颅部
(2)骶部
(三)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
低级中枢的部位不同
交感神经
位于脊髓胸腰部(T1-L3)灰质的中间外侧核
副交感神经
位千脑干一般内脏运动核和脊髓祗部的抵副交感核
周围神经节的位置不同
交感神经节
脊柱两旁(椎旁神经节)
脊柱前方(椎前神经节)
副交感神经节
所支配的器官附近
位于器官壁内
所以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更长!
节前神经元与节后神经元的比例不同
一个交感节前神经元的轴突可与多个节后神经元形成突触
交感神经作用范围广泛
而一个副交感节前神经元的轴突则与较少的节后神经元形成突触
副交感神经作用范围局限
分布范围不同
交感神经分布范围更广
一般认为大部分血管、汗腺、竖毛肌、肾上腺髓质只接受交感神经支配
对同一器官所起的作用不同
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对同 一器官的作用即是互相拈抗又是互相统一的
二、内脏感觉神经
了解
特点
1、痛阈较高
2、弥散的内脏痛,定位不准确
3、对牵拉、膨胀、冷热、缺血等刺激敏感
牵涉性痛(了解)
当某些内脏器官的病变,在体表一定的区域产生感觉过敏或疼痛的现象称为牵涉性痛
体表区域的部位称为海德带
机制
三、一些重要器官的神经支配